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海上升明帝-第7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拜尔科还过来问朱容节,
“一头棕熊,你们要吗?”朱容节笑着道,
“熊皮、熊胆、熊掌,都是好东西,特别是熊胆。”听到他开出的价格,拜尔科等人更兴奋了,想不到这熊也这么值钱。
“需要我们帮忙一起猎熊吗?我们有火枪!”拜尔科他们想要自己猎,但又有些不好意思拒绝,最后勉强同意一起,双方简单的做了约定,按他们的传统,第一个射中熊的,可以独占三成收益。
又说好,尽量射熊的头或是肚子,以保证熊皮的完整,不能乱射毁了皮子。
朱容节全都答应了,他迫不急待的想要参加这场围猎。带上网绳、夹子、火枪、长矛,他们一起向着熊叫声去而去,一群埃文尼猎手,然后一队开拓者汉人,加上几个在永宁城招募的女真猎手,很快就循着熊脚印找到了那头熊,不知为何没在冬眠而是跑出来乱叫。
皮糙肉厚的大棕熊,也难敌这一群猎人,大家驱赶着,包围着,不等拜尔科找到最佳时机,朱容节却端着重型九头鸟在一边瞄准许久,瞅准机会,十步远一铳从人立而起张嘴咆孝的大熊嘴巴轰入,重火铳的铅弹也是加大号的,一铳就把这头千斤重的大棕熊给摞倒了。
一铳毙命。推金山倒玉柱般轰隆一声,震的树上的积雪都哗哗落下。科尔拜弓已经拉满,结果却被捷足先登,有些恼怒,却又对那大号火铳的威力暗暗心惊,一个看似文弱的汉人大官,结果一铳把千斤大棕熊给击杀了。
而如果换成他们,就算再好的神射手,也不可能一两箭就射杀。
“赶紧剥皮、取胆、取熊掌。”阿尔卡尼的声音将他唤醒,他失落的收起弓箭,跟着族人一起去处理棕熊。
“晚上吃熊肉吧。”一名开拓队员道。阿尔卡尼却道,
“熊肉可不好吃,又臭又骚,就算煮熟了吃,吃完后还会拉肚子。熊肉吃了不仅拉肚子,还会身上冒油,这玩意猎到了一般都是带回去喂狗的。”朱容节笑道,
“喂狗也太浪费了,这可是熊肉啊,骚臭没关系,先拿水多浸泡会,然后加上花椒大料炖煮,再卤一卤,绝对不会再有骚臭味。”熊肉吃了容易拉肚子还会冒油,主要还是熊身上脂肪厚,一般人吃了都容易拉肚子,特别是肚里没油水的人突然吃熊肉绝对拉稀。
但是多炖或是卤制后,一次少吃点还是没问题的。这样的好东西,一般人哪有机会吃,碰到了肯定不能放过啊。
花椒大料胡椒粉,大酱酱油加料酒,还怕他不好吃?朱容节等都很有信心。
第801章 妖风四起
十一月,初四,大雪。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朱以海来的季节不对,此时是冬季,西北风呼呼的刮,天空乌云密布,雪时下时停。
没有看到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倒是看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皇帝此时在归化城,三大河套平原之一的前套。
“俺答汗也想不到,他的库库和屯呼和浩特,如今是我大明绥远省的省城归化城吧?”皇帝一路西巡,有几分慢慢悠悠的感觉,开春后出京,三月走到十一月,结果还在前套平原的归化城。
晚春在宣化巡视,初夏在坝上多伦会盟,盛夏在木兰围场射猎,初秋沿着阴山在草原西行。
入冬后抵达大青山下的土默川。
“很难想象这座城池居然是蒙古人建立的。”文安之也不禁感慨,这座城池规模很大,在层峦叠嶂的大青山辉映下,越发显得如此惊人。
这是一座用青砖砌成的城池,远望一片青色,明隆庆六年,土默特首领也是左翼三万户首领的俺答汗召集能工巧匠,模仿元大都在大青山之阳,黄河之滨,破土建设了这座青城。
有八座楼和琉璃金银殿。呼和浩特修建时,俺达汗这位达延汗的孙子也已经老病,这位左翼首领虽然把大汗都逼迫的东迁远走,还修订律法,自称可汗,但也难逃岁月。
归化城正式修建时,主要还是由三娘子负责主持。万历三年城池建成,朝廷赐名归化城。
万历九年,再次扩建城池,又修建了一座规模宏伟的外城。只是在俺答汗和三娘子先后去逝后,不论是左翼三万户还是土默特部,都没有再出过有本事的子孙,也陷入了无休止的内斗中。
天启七年,蒙古正统林丹汗率察哈尔部西征,克归化城,夺银佛寺,崇祯五年,皇太极败林丹汗,追至归化城纵火焚城,唯剩银佛寺。
清军征服察哈尔、土默特后,在归化城废墟上重建城池,改名三娘子城。
分归化城土默特为左右翼旗,以都统二人统领,都统由京旗员补授,不入盟,为内属蒙古。
而现在,朱以海设立了绥远省,以大同、朔州、集宁、归化、绥远、包头、九原加上鄂尔多斯组成。
归化城为大明直辖,设府置县。对河套和鄂尔多斯采用特殊的统治模式,东西的宁夏、大同两府是大明旧有实际控制区,而鄂尔多斯,东套,以及青山北边都是原蒙古驻牧之地。
现在朝廷将他们划为一个省,宁夏大同仍是直辖,而在其它地方,如西套,现在是汉蒙混居,朝廷直辖几座城池,迁移汉民屯垦,也把一些内附的蒙古牧民安置,采用的是编户齐民的模式,不再隶属都护府都督府,不由蒙古王公自治。
而在后套和鄂尔多斯以及青山北,则采取的是蒙古自治,加上朝廷设立的一些县,如包头、九原等,朝廷的府县和蒙古的都护、都督府不重叠,各自为政。
在朝廷府县界内的,则由朝廷编户征税管理,在蒙古都护都督府内的,仍是由蒙古各部王公管理。
朝廷做了些让步,但其实是已经深入草原了。明中叶时退出了河套后,也就剩下了宁夏西套,其余鄂尔多斯、前后套都为蒙古所有,蒙古左翼以河套为中心,在这边已经稳定一百多年了,现在能够拿回前套,也是因为前套的土默特被林丹汗、后金给反复打残了。
清廷对土默特已经是实行内属管理不能自治了,朱以海也就趁机再进一步,直接设府县,隶属于绥远省,背靠大同、朔州,南临偏关,将这块肥沃的敕勒川收回。
部份蒙古牧民,直接编户齐民。对于实力依然还很强的鄂尔多斯,朝廷没急着下手,而是先安抚,鄂尔多斯和后套加上青山、狼山外,划给他们,设一个都护府十二个都督府,由他们自治,暂时形成了一个犬牙交错的这么一个形势。
漠南蒙古虽然设了三个都护府,册封三汗,其中就有土默特汗,但这个土默特是当年俺达汗孙子葛尔图躲避察哈尔东迁成为土默特东路或是别部,现在册封为汗,统领右路十二部。
当年居住西路的,从俺答汗经四代传到博硕克图汗,不肯归附林丹汗,还曾联合诸部在土默特赵城把察哈尔四万多人马击退,还曾击败了林丹汗请来的明朝援军三千。
但是他死后,林丹汗趁乱攻克归化城,征服了土默特部,博硕克图汗的儿子俄木布降清,结果后来后金说他们谋反,被剥夺统辖部众之权,取消部落王公爵位,由异姓的古禄格、杭高等统领。
左翼衰弱,曾经的三万户在俺答汗和三娘子统领下,也曾经是让大明都被迫封贡和议,与之互市,还赐封顺义王的。
曾经他们把宗主察哈尔都赶到大兴安岭去了。都说富不过三代,但蒙古往往强不了三代。
达廷汗、俺答汗这些所谓雄主,都没有三代强盛。蒙古的分封制度,必然导致内讧纷争,达廷汗统一诸部,建立六万户,把子孙们分封各部当首领,结果他孙子继承他汗位后,俺答汗父子都不服他。
如今的归化城,还是有几分残破。后金在废墟上重建三娘子城,但并没能呆上几年,撤离前带走了大量人口、牲畜,走前还又纵火烧了一把,然后鄂尔多斯也过来又扫荡了一遍。
明军出关,鄂尔多斯撤离,明军进驻,开始在这里修葺。并在这里开通边市,招抚了鄂尔多斯等蒙古各部后,归化城也算恢复了些生机,左宁夏中归化右大同。
今年又陆续派兵进驻了后套的九原,前套的包头、和林格尔、托克托、凉城,还有山北的武川等地。
驻军迁来了家眷,跟着又开始安排屯镇过来,也带着家眷来屯田镇守,又在修驿路,沿驿路设驿屯,招募驿卒携家眷前来,还有流放来的罪犯,安置在各个农场牧场里。
朱以海来的时候,这里算是已经有些气象了。但总体来说,也还只是守着一些点,人口很少。
蒙古牧民过来越界游牧的事情很常见,鄂尔多斯汗额磷臣多伦会盟回来后,下令警戒,各都督们也都派人去传谕,越界的情况倒是收敛了些。
但汉人太少,仍是个严重的问题。绥远境内汉治地界内现在有不少附属蒙古,有不少是原归化城土默特,也有原谢永布万户的,这两万户都基本上被折腾光了,加上最早被攻灭分到各部里的兀良哈万户等,有一些牧民在动荡中成为孤家寡人,失去了家族和部落的保护,甚至沦为了奴隶或雇工。
不少人只能给那些部落头人,或富裕的牧民们放牧,可是直接雇佣,或是把母畜交给他们放牧,他们可以得到奶、毛等,而母畜和崽畜归主人。
这些人日子过的很辛苦,没有部落的庇护,也没有自己的族群和财产,还要被寺庙和后金、部落剥削,明军过来后,给了他们选择的权力。
可以留下来,入籍大明,编户齐民,可以做牧户也可以做农户,划给他们草场耕种或放牧,朝廷还可以贷给他们本钱,可是借给他们牛羊等,也可以直接给官牧场或是皇家牧场打工放牧。
具体比原来是绝对要好许多的,温饱不成问题。朝廷甚至给那些光棍牧民们安排相亲结婚,官媒配对,这些条件吸引下,确实不少这种零散牧民归附朝廷,入籍编户。
“前套如此沃土肥地,可耕可牧,大有可为,必须得加大移民力度。”
“如今已经移不动了,无人可移了。”君臣坐在归化城的城楼上,观赏雪景,三面围起屏风,架起炭炉,顺便烤点羊肉,温壶黄酒,倒也不错。
不过说到移民问题,文安之这位能力极强的首辅也有几分无奈。
“朕看是有些人不愿意配合朝廷政策吧?”皇帝有几分不高兴,朱以海起兵没几年,但折腾的动静着实大,不管是清田量地,还是取消军户匠户盐户这些,又或是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在皇帝一手刀一手糖的威逼利诱之下也算是跌跌撞撞的进行着。
随着皇帝光复中原,到处都在移民。皇帝把那些因战争、饥荒,还有以前的皇庄藩田和军屯田等官田大量拿出来分授给新朝的将士、官吏,或是低价卖给百姓,这样的做法,自然为皇帝赢得许多人心、支持,但却也一直在损害威胁着士绅地主们的利益。
原因非常简单,清量田地,既清理历年侵占的官田、军屯,也清理寄名投献等,加上隐匿不报的开荒田,或是以熟为荒等等,这让他们就损失不小。
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更不用说,有多少田就得纳多少田赋丁税,实打实无法逃避。
偏偏朝廷现在各种分田授地,各种移民,这带来一个更严重的问题,许多占有许多田地的地主士绅,现在面临着有地而没人种的问题,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