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7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偏偏朝廷现在各种分田授地,各种移民,这带来一个更严重的问题,许多占有许多田地的地主士绅,现在面临着有地而没人种的问题,更麻烦的是,朝廷规定,田地抛荒要罚,抛荒三年以上就要没收。
  以前土地兼并严重,许多百姓失地无地,只能佃种地主士绅的地,地少人多,地主士绅们可以各种压榨,高地租,甚至额外的劳役等,反正不愁没人种。
  但现在,朝廷不仅划了地租的红线,还把大量的无地农民迁走,又给许多穷人分田卖地,使他们成了自耕农,地主们压力大了。
  地再多也得有人耕种才行,不种还得罚银甚至没收,压力下,他们也只好降地租分成,但依然出现难以佃租出去的情况,想雇佣长工短工耕种,也难,各地工商大兴,进矿进厂,都比给人当长工或打短工强。
  要想招长工或短工,都得提高工钱。以前招个长工,包吃住,一年再给三两银子就够了,而现在包吃住外,十块银元一年都未必能招的到一个好长工,就算这包吃,也比以前条件得好,农忙季节天天得有肉,还不能随便副猪肠猪肺打发,起码也得有个猪脑壳。
  朝廷持续不断的移民,给他们到地多人少的北方或边疆去分田授地,穷人自然高兴,有自己的田地,哪怕再辛苦一些,可熬上半生,起码下半辈子会好过,甚至自己辛苦点,下一辈也起码就轻松了。
  但对那些地主们来说,没人了剥削谁?以前有钱就买地,不说一本万利,那也绝不会亏本的事,既能剥削农民佃户,还能偷税漏税,士绅优免嘛,再搞点诡寄飞洒的勾当,可不就一本万利。
  现在搞的那些穷人,不是去进厂打工进山挖矿,就是也分到田或是分期买到地了,一个个也整天侍弄自己的田地,农闲时间,还能让儿女们去外面做工赚点钱。
  以前到处都是廉价的劳动力,可以轻松的雇到长工短工,但现在难了,甚至地都不好佃租出去。
  现在朝野开始有一股风,在抵制朝廷的这种扩张和移民,有人公然在说皇帝好大喜功,甚至有穷兵黩武等话,其实说到底就是朝廷的这些政策,损害了士绅地主们的利益。
  他们巴不得那些百姓都穷,都困在他们的庄园田地里,向他们佃租田地,或是成为他们的长工短工,一年到头,最后收成绝大多数进了他们口袋,甚至遇点红白喜事,生老病死的,或是灾荒什么的,都只能找他们借贷,然后利滚利,彻底沦为他们的奴仆。
  穷人越多,他们才更安稳。皇帝现在一面清他们的田,一面让他们士绅一体纳粮,一面还给那些穷人分田授地,那他们还怎么过?
  总不能自己下地干活吧?有人呼吁如今天下光复,大明中兴,那就应当恢复旧例,优免士绅,按品级爵衔优免田赋丁银,甚至是停止再征收厘金工商税那些,要优待士绅,那是国家基石。
  甚至有说国家不应当去干涉地租、借贷这些事的。反正这股妖风已经越刮越厉害,皇帝出巡,在塞外跟蒙古人会盟,还要去西域,他们都在不停的否定,认为这是秦始皇、杨广的暴政之举,不可效仿。
  应当马放南山,刀兵入库,休养生息,最好是封关锁国,关起门来过日子,不要过多的去干涉外面的事务。
  还说把百姓迁去台湾、海南,迁去辽东、迁去塞北,那都是苦民害民之政,不应当这般折腾折磨百姓,不应当让他们背井离乡,让祖坟都没人照看。
  “刚赶走了鞑虏,但还能将他们歼灭呢,如今好日子都还没过上,有人就想要反攻倒算,想要再回到以前那种日子,试问,这是不是背叛?文先生,你是首辅,对于如今朝野这股子妖风,你觉得朝廷该如何应对?”文安之当然清楚现在这股风向,
  “臣以为当谨慎对待,切不可操之过急。”


第802章 天子动怒
  “朕还没有死,有人就想推翻朕制订的国策!”皇帝在归化城头,望着那北国风雪对着首辅文安之直言,皇帝说这话的时候,面色平静,语气平缓,可熟悉皇帝的文安之却知道,皇帝越是如此,心头越发愤怒,这有可能将又是一轮风暴的开始。
  “陛下且先息怒,现在出现了一些这样的声音也属正常,但臣相信这些人终究是影响不了朝廷坚定不移执行陛下旨意的,国家拓边开疆,移民屯垦,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不可能因为某些人的反对而停止。”
  “先生是否以为朕过于心慈手软了些?”
  “臣以为陛下做的已经足够好。”
  “不,还是太手软了,朕应当明白的,大明经历十六帝近三百年,这内内外外腐朽不堪,烂到根子上了,如今朕虽然驱逐了鞑虏,但这国家也只是表面暂时恢复,如果不能把根治好,早晚还要乱。”在之前,朱以海觉得一切都在上正轨。
  改良,从来就没有成功的,缝缝补补修修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必须革命,破而后立。
  现在各地出现了很多乱七八糟的声音,尤其是自陈子龙左光先被夺职举族流放敦煌后,这股声音不仅没消停,反而越来越烈之势。
  “河南乡试发生的事,你听说了吧?”皇帝问。
  “黄淮总督兼河南巡抚陈潜夫的奏章,臣和内阁都看过了,确实让人震惊。”
  “臣请求派一位阁臣去河南处理此事。”
  “用不着,朕已经传旨陈潜夫,河南的事,让他奏报留守监国的太子,他跟太子商量着办。”文安之意外,河南最近发生的事情,可不小,还十分严重甚至恶劣,若是不能及时处置甚至处理好,是要出大乱子的,皇帝却让陈潜夫跟太子处理,这不是给太子一个烫手山芋吗?
  “陛下,太子年轻,没有经验,陈潜夫行事则又有几分激进,万一处置不当,倒是未免伤了太子威望。”
  “太子年轻,正适合却闯,办错了也没关系,朕还可以替他把关。”
  “陛下是否给陈潜夫一道旨意,让他有个底呢?”
  “用不着,一个是留守监国,一个是黄淮总督河南巡抚,他们两个处置这点事情,足够了。如何处置,就看他们的格局了。”河南正在发生的事情,皇帝很愤怒,但他却压抑着愤怒,没有马上处置,而是交给太子和陈潜夫处理,还有留守的内阁堵胤锡、张名振他们协助,这既是在考验太子,而又何尝不是皇帝在钓鱼?
  这两年杂音渐多,可到现在皇帝真正处置的很重的也只是陈子龙和左光先两人,虽然在洪承畴和钱谦益、牛金星等执掌的台院,这几年弹劾调查,革职了上万大小官吏,降级、罚俸、记过等更多。
  但是随着关内尽复,各省官吏也都是渐渐补齐到位,那些士绅也是安稳下来,没有了鞑虏的时刻威胁,没有了流贼的四处袭扰,甚至各省府县地方上的那些盗匪山贼,也如今被围剿的差不多了。
  关内,尤其是内地,基本上是安稳了。于是有人喊着马放南山刀兵入库,有人喊着可以马上打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
  皇帝迁移士绅豪强到京津,到北方,更是让许多士绅豪强开始跳出来。
  事情越来越热闹。
  “河南先不管他,让太子去处理,朕也看看太子的能力。绥远这边,朕认为还是得想办法迁移人口过来,蒙古占据河套近二百年,从景泰年间的搜套,到成化年间的筑墙,此后蒙古经历达延汗中兴和俺答汗的崛起归化,直到隆庆时封贡和议,基本上维持了成化所筑边墙界线,东起清水营,西达花马池,绵延一千七百七十里的边墙,虽然一度被打破,但和议后,也基本以此为界。蒙古左翼虽也衰弱,但毕竟在此驻牧多年,根深蒂固,要想真正拿回河套地区控制区,必须得保证在河套我们汉人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新秦中草原先不管他们,南边仍以长城边墙为界,我们先把前套平原拿回来,在这里抓紧移民屯垦,并对后套一些关键位置驻军,如九原,还有比如后套与西套宁夏之间的磴口、石咀山,这两地也要跟鄂尔多斯汗谈好,要筑城屯兵,也做为边贸互市之地。要恢复从宁夏到归化托克托的河套黄河航运,这条一千多里的河道,在隋唐时代就已经是重要的水运航线,必须要尽快恢复,恢复后,东西套之间的联系就能加强,朝廷对河套的控制也能进一步增强。到时要在沿线建立军堡、码头,屯兵储粮,并建船厂,建运输船队,还要设一支巡河水师。”皇帝对河套极为看重,明朝苦于套患近二百年,始终没能夺回河套,也就使的西北一直不安全,最终也是让朝廷顾此失彼,让东北女真趁机崛起。
  这段航道,开春后可通航到十月结冰,河面宽阔,水流相对平缓,非常重要。
  “从宁夏府到归化府,中间这一大段鄂尔多斯汗控制之地,朝廷以建驿站、边市等名,要想尽办法与他们达成协议,建立石咀山、磴口、九原等城,”
  “前套这边,包头原是唐朝的中受降城,克拉克原是唐朝东受降城,振武军地,其南隔河相对是胜州,包头西面的乌拉特旗北面,乌梁素海东是唐天德军。托克托改名振武县,包头改名燕然县,乌梁素海通黄河的乌加河黄河口设天德县。”天德县这个位置,北面是乌梁素海,一到雨季洪水时就漫成大湖,东面是大山,南面是黄河,还有条乌加河通河海,在这里筑一座城,非常关键。”
  “石咀山、磴口、九原、天德这四座与蒙古交错而居的县,朕要求明年底前,要每县至少移民一千户,三年后移民最少三千户。而燕然、振武还有胜州,以及归化、绥远、清水、定襄、丰镇、集宁、武川十城,明年底前也得每城至少两千户,三年后至少五千户。”没有人,一切都是空谈。
  前套北倚大青山,东靠大同,南倚黄河,这块地方可是战略宝地,联通大同盆地,那就是控制绥远、鄂尔多斯的战略支撑点。
  也是控制阴山走廊的关键。偏偏这里还有这么肥沃的土地,适合农耕,那有什么理由不大力发展?
  这里论土地肥沃,比雁门关外的大同盆地强多了。文安之觉得压力不小,十四座城,明年底要完成两万四千户,而现在也就前套的归化、丰镇、清水这几个靠近西口的地方,陆续迁来了不少移民,加起来四千户的零头都没有。
  “这些边疆之地,移民就跟内地做些区别,来了直接分田分地,免费授田,不过规定三代以内无出售、转让之权,也不得弃地逃荒内迁。来了后朝廷还要给他们安家银,给他们惠民贷,贷给他们耕牛耕马,以及种子农具这些。修长城那是死的,但如果内地移民能在这边站稳脚跟,能安居乐业,那才是真正的不倒长城。”
  “唐朝不修长城,在河套有三受降城,有横塞军有天德军有振武军,有燕然都护府有单于都护府有安北都护府,唐朝并没失去河套。反之我大明修边墙,边墙从花马池修到清水河,从宁夏到偏关,横山、靖边、定边、盐池、灵武、宁夏的许多地方都给关墙给挡到北边,自动放弃了。而这堵从河套后撤了千里的长城,也并没有让大明真正解决边患。朝廷现在虽然招抚了鄂尔多斯,但不能就放松警惕,得放眼长远未来,必须积极进取。”朱以海拿出地图,他指着前套的两条大河,红河与大黑河,尤其是大黑河两畔,这可是最肥沃的前套平原,敕勒川啊。
  “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