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海上升明帝-第7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可现在皇帝在中间设磴口县驻军,北面还设了个临河县,南面设了个乌海县,把后套与西套之间的这個连接地带也给占去了。
北有狼山,南有贺兰山,磴口这一带处于两大山脉之间,虽左右都是沙漠,但沿黄河一带还是有不少适合放牧甚至农垦的地带。
南倚贺兰,北控狼山,东滨黄河,西接大漠,这可是个好地方。
皇帝直接在这里留下了一个协的人马驻防,还以驿站通信等为由,要在这沿线建立驿站、烟墩等,皇帝的心思所有人都明白。
鄂尔多斯汗阴沉着脸,不吭一声。
要怪就怪当初多伦会盟的时候,额璘臣怀有私心,没有把黄河西岸,兰州凉州以北的那片地区说明白。
先前这里也是各部争夺,早有外喀尔喀部南下驻牧,甚至经此前往青海,然后蒙古左翼的谢永布也在此游牧,后来一部也被挤去青海,林丹汗西征后占据这里,后来他也被打去了青海,最后病亡青海,其妻儿迁回归化城,又被满清远征征服。
察哈尔东迁后,额璘臣便让自己弟弟率部过黄河,占据了这一大块地方。
而皇帝更早前,曾跟漠西卫拉特诸部达成盟约,册封了和硕特固始汗、扼鲁特彻辰汗、准噶尔汗、杜尔伯特汗、土尔扈特汗五个汗王,还册封了哈萨克汗、叶尔羌汗等。
在上次出兵打下吐鲁番、哈密、关西四卫等地后,重新调整各部领地。
杜尔伯特和辉特部合并,他们游牧于额尔齐斯河以北的阿勒泰山南北,并往东把甘肃以北的居延海等也划给他们。
但当时没说东面界线,只是河西走廊的黑山、合黎山、龙首山等为界,东界没定。
额璘沁事实占据的是楚浑山、亦不剌山以东直到黄河西岸,基本上甘州肃州以北是辉特部游牧,兰州凉州以北是鄂尔多斯的额璘沁在游牧。
多伦会盟时谁也没提这事。
皇帝给鄂尔多斯当时设十二都督府,划的界就是狼山、贺兰山、黄河为西界,北抵大漠。
本来其实西河以西,也就临着黄河,还有贺兰山西面,有小部份是可牧可耕的,剩下的广阔之地都是沙漠。
在凉州北面,有一块突出的绿洲就是后世产蜜瓜的民勤,这里在明朝时叫镇番,明长城都特意在这里北上突出一块,把这块绿洲包进来了,民勤四面都是沙漠。
碛口这里没有贺兰山和狼山的屏障,风沙滚滚吹来,相比起黄河三套平原,那真是太贫瘠了。不过对于游牧民来说,这毕竟也是一块地盘。
现在皇帝直接往贺兰山和狼山之间的黄河西岸连设三县,就算现在只是划了三个点,但只要军队驻扎,很快就能筑起城,这意味着以后他们鄂尔多斯十二部就不能再往西去,划定在黄河东岸。
而临河更是实打实的设在后套平原的南边。
原来额璘沁所部,现在要么迁到河东来,要么就直接编户齐民,皇帝要在贺兰山西面设贺兰山皇家牧场,太仆寺牧场、兵部军马场等。
额璘臣看了看兄弟额璘沁,“你的打算呢?”
额璘沁无精打彩,他部众并不多,要不然当初也就直接编设一旗了,现在皇帝直接要把他的地盘吞了,他心中不满,却又无力反抗,就他那点人马,不够兵强马壮的大明御营塞牙缝的。
多伦会盟,他可是真真切切的看到了大明御营的威武,那些大炮、火枪,根本不是他们这点人马对抗的了的,而且他也早看出来了,他大哥也根本不愿意或者说不敢对抗皇帝。
他现在虽为十二部之首,是鄂尔多斯汗,但这十二部新编,只有七部原是鄂尔多斯分出来的。
“我都听大哥的。”
额璘臣看着他这样,便道,“那你把部众带回来,编入伊金霍洛都督府,我向皇帝奏请你为鄂尔多斯济农、副都护,你长子为伊金霍洛都护府的珲台吉副都督。”
伊金霍洛都督府,原是鄂尔多斯郡王旗,由额璘臣直领,七旗之一,如今交由他长子为都督统领。
“我都听大哥的。”额璘沁仍是那句话。
“那就这样吧,尽早迁移回来,给你划好牧场。”
因为皇帝把东部整编成十二部都督府,现在鄂尔多斯内部也很混乱,别说反对皇帝设县驻兵了,就算想尽快把这各部整编好,都不容易。
自从多伦会盟回来,蒙古王公们都有点沉默,以往他们做为成吉思汗的守陵勇士,跟大明打打停停二百年,从没怂过。
但这短短的十来年,先是被林丹汗痛揍,被迫臣服,接着又被女真人痛揍,再次臣服。
然后现在虽没被大明痛揍,但大明横扫后金,杀死苏尼特的腾机思兄弟跟碾死只蚂蚁一样,还是让他们非常受震动的。
明军的铳炮之威,军容之整,也让他们对自己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
他们感觉自己不行了,谁都能揍他。
他们连林丹汗都打不过,而林丹汗被后金揍死了,后金又被朱以海揍死了,所以他们面对朱以海,根本生不起半点反抗之心了。
做为达延汗六世孙,从达延汗授其子巴尔斯博罗特为鄂尔多斯万户首领,到他都第六代了,可从济农到鄂尔多斯汗,他曾经的雄心壮志,也在一次次的兵败中被揍没了。
连自己的兄弟,也没有勇气,他也就彻底的没了想法。
就这样吧。
起码鄂尔多斯草原,和大半个后套平原,以及狼山北的草场,不是还保住了吗?
朱以海在宁夏检阅了驻防御营。
宁夏在明朝属于九边重镇之一,修有长城防御,在考虑许久后,朱以海还是把宁夏划归绥远省。
而原归甘肃的平凉、泾州、庆阳这三个六盘山以东地区,划回陕西管辖。
陕西地界便是北及长城边墙,西及陇山,其南面则是越过秦岭,把汉中、兴安和商洛三府划入,东抵黄河为界。
甘肃省地形则比较特殊,西抵敦煌,南至白龙江,东及陇山,北抵长城。
经河西走廊通西域,沿河湟谷地通青海,顺黄河直入河套,沿渭水直趋关中平原,沿白龙江还可以直抵汉中或是进入四川。
这块地可以称之为中原王朝的一把利剑,剑锋直指西域,剑刃两侧是青藏和蒙古,这块地方是绝不容有失的。
河西走廊和河湟谷地是陇右米粮川,是经营陇右的支撑点。
明朝为防蒙古,甘肃的长城,从宁夏修到肃州嘉裕关,曾经失去了关西七卫之地,哈密也是两夺两失。
到如今大明重返敦煌,屯兵星星峡,甚至蒙古各部都纷纷归附臣服,不过在检阅兵马之后,皇帝并没有表现多少轻松。
这一路西巡,倒不算疲惫,最主要的还是他发现西北边地的现状,比预料的还要差许多。
不说之前长城以北的地方,就算到了宁夏,这长城之内,九边重镇,在刚经历了多年战争,尤其是这次动乱后,也非常残破。
人口稀少,工商凋敝。
不少官员请求对那些乱民从轻发落,仍许他们回乡耕种,或是打散再安置,也有人提出把乱民打散后附于汉庄的。
但这些请求朱以海都否决了。
既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饮鸩止渴。
如今在西北,洪承畴吴三桂张勇等人的名字,能够小儿止啼,甚至连皇帝都被骂为暴君。
但既然决定做了,就得坚定不移的做完。
宁夏西门镇远门城楼上,皇帝跟文安之等大臣在欣赏着这北地雪景。
多年战乱饥荒人口锐减,现在更是少了近半人口了。
对于这样的边省,一下子少了这么多人口,是很可怕的事情。
争议最主要的问题还是现在损失人口太多,朝廷现在也没办法迁来这么多人。
严我公的提议,算是个折中方案。
吴易的太过宽松后患很大,朱大典的则成本太高,且会让陕甘人口大流失。
朱以海在犹豫。
他得权衡利弊得失。
最终他还是决定同意严我公的建议,这次西巡,他也发现虽然蒙古、女真等纷纷臣服,大明也终于再次迈出长城之外,但现在各地不管是建驿站还是屯兵筑城,都极缺人口。
没有人口,那一切都能长久持续。
朱以海郑重道,“可以按严先生的建议办,但有一条是红线,绝不能逾越……”
“就按严先生的建议办吧,先拟一个详细具体的章程出来。”朱以海最终拍板。
第807章 安敢欺朕
在宁夏并没有呆多久,皇帝继续西行。
此时已经进入十二月,西风凛冽,皇帝却仍然前往兰州。
沿黄河而行,冰天雪地,不过都是御营精锐,也没有带什么宫人太监妃嫔们,所以行军并没有什么问题,皇帝也是骑马而行。
皇帝骑在马上,马鞭遥指黄河。
“现在是冬天,到了开春后,由兰州上游的刘家湾可通航到前套振武的河口镇,黄河中游这三千二百里可通航运,到时这甘肃、绥远连接,上游的河湟、下游的三套,粮食便可自足,都不需要关中平原再转运粮食了。”
文安之也非常赞同皇帝规划的黄河中游航运计划,三千二百里啊,从兰州到归化,沿线建船厂、码头,把宁夏、九原、包头、绥远等连接起来,意义重大。
“从兰州上游永靖到靖远县五方寺之间,有大峡、小峡、五兄弟、一老老等险要,这河段只能通行木排和皮筏,不能行驶木船。五方寺经中卫、金积、灵武而至宁夏,中间隔有黑陕等险阻,船只通行亦相当艰难,需要建码头分段分船运输才好。只有从宁夏再往北,经过罗而至石嘴子,河面才进一步开阔起来。”
宁夏到归化是可以全线通航的,而宁夏到兰州,有不少险峡,但采用皮筏子、木排等分段航运,也是可以的,只要建好码头,再进行分段转运,其效率仍是远超过陆路运输,只不过只能顺水而下,逆水就不行了。
黄河从发源地到甘肃兰州上游永靖刘家峡,蜿蜒行进在众多山岭之间,大约有两千多里的河段落差极大,不仅水道浅峡而且河床比降大,两岸人烟也稀少,没有什么水运价值。
而从永靖到兰州的黄河干流,和两条较大的支流湟水和桃河的下游河道,有初级航运的便利,不过这些河段也仅限皮筏、木筏由上而下,并不能上下通行。
这一段的河湟谷地是西北仅比关中平原、河套平原小些的河湟坐地,非常肥沃的塞上江南,明代时,湟水下运的有粮食、青油、木料以及煤炭,自桃河下运者,则多是木料。
湟水从西宁以下,到兰州五百里,都可以通皮筏木排,既可装运粮食、皮毛、木材、煤炭,也能间载旅客。
宁夏北面石咀山,这里往北的黄河十分平坦宽阔,可以上下通航,因此朱以海之前特意跟鄂尔多斯汗提出在此设立石咀山镇,在这里建船厂,建航运中心,并成为重要的互市交易中心。
以后来自鄂尔多斯的羊毛、药材,来自宁夏的盐,都在这里交易和集中,经磴口、包头运抵河口,立冬到次年清明,可以通航七个月。
绥远的河口镇,可以直接连接大同,大同通太原或张家口,接京津。
另一头石咀山通宁夏、兰州,甚至西宁,青海。
皇帝很看重黄河水运,归根到底还是通则达,通则富,后世人人都知道的一个口号,要想富先修路,而大河水运,那可是上天赐予的致富高速路,都不需要修就是现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