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海上升明帝-第7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甲长朱四提着面铜锣沿着村巷过来,“吃过饭,一会到村头晒场集合,开个会,有事宣布,每家都要来。”
  朱四走到他院前,隔着篱笆对着老三道,“三叔,一会开会,屋里头的男人都来。”
  老三起身过去,“又开啥子会哟?”
  老四是村里的甲长,绍天朝在乡村实行保甲制度,十户一牌,十牌一甲,十甲一保。乡有乡公所,保有保办公处。
  朱家堡是个大村,有一百多户,因为官府规定,保以十甲为原则,但也会考虑自然村落,一般是一保不得少于六甲,不得多于十五甲。朱家堡户数多,所以还是只编一甲,下面编了十五牌,每牌则编十二户。
  保长属于流外官,而甲长则属于办事员,有俸禄的,他手底下还有个保管、一个文书,还有一个村民兵队长。他们几个的俸禄不高,属于不脱产办事员,给予补贴。
  老四也是村里的小地主,朱家堡并没有大的地主,只有些小地主和富农,老四还做牲口生意,以前本来是牙人,相马相牛都很厉害,这几年安稳,牲口需求大,尤其是关中有这便利,他也发了家。
  他跟老三并不是同族也不是亲戚,只是也算多年的同乡,照例喊老三为叔,也算对这个勤俭持家的小老头比较尊敬,毕竟老三家儿孙满堂,这样的男丁多的家庭,一般人也不敢轻易得罪,何况也是村里大户。
  “这不圣人要经过咱们县里,咱们当然要好好迎接一下。”
  “嗯,这个应该,我上午还跟老大说要抓个羊,弄些鸡鸭粮食鸡蛋这些准备好,到时带去敬献给圣人。”
  甲长朱四笑着道,“三叔觉悟高,我嘛是想着咱们朱家堡也算是大村子,还是要有所组织,不能乱糟糟的,一来咱们得管好咱们堡子的人,万一到时冲撞了御驾,或是跑丢了人咋办?
  二来嘛,咱们得统一,最好是搞点牌匾旗子啥的,队伍也要整齐,到时最好是牌长们带队,村民兵队换上民兵服拿上长枪押阵,不能乱,进献的东西,最好也是能够统一一下……”
  朱四是个常在外跑的人,长安、洛阳甚至兰州、西宁都去过,虽说仅仅是个甲长,但有觉悟,他把大儿子送去参军,虽没选上御营,但也进了省巡防营,驻扎在汉中,据说今年还能提士官。
  他二儿子原本就是读书的,也争气,给他拿回张武功县中学的初中毕业证来,能写会算,是个文化人,虽没考中秀才,可也仍然被县里录用成为初级办事员,那也是吃公家饭的了。
  大女儿更是嫁了西安一个巡防营的尉官,有品阶的九品武职呢,对普通百姓来说,那也是个坚固的靠山了。
  听说朱四还把女儿送去西安她姐姐家学习礼仪、官话等,想着有机会的话送女儿选秀女入宫廷做宫女,就算没机会被皇帝宠幸,可将来赐到功勋将士家为妻做妾不也很好。
  老三还是比较佩服老四的这股灵巧劲的,两人走的是不同的路子,他开粪场,老四以前做牙商,现在转跟人合伙开车马行,家里自己的地都有六七十亩。
  “老四你这划算不错,到时只怕很多人会去迎圣,咱们是得做好准备,不能乱。”
  “三叔说的是,到时还要永仁他们出力帮忙。”
  “用的他们三兄弟就都叫去,要叔帮忙不?”
  “叔你是牌长,到时也肯定是要请你们压阵的。”
  朱四说着掏出一盒卷烟,熊猫牌的,这烟对于普通百姓来说,那已经算是高档香烟了,如老三这样的富农,一般都是抽自家种的旱烟锅。县乡里的吏员一般也都是抽金丝猴、宝鸡等大众牌子卷烟,熊猫那都是乡长他们抽的了,也是驻军挺喜欢抽的一种。
  老三没拒绝,笑着接过,却夹到耳后,朱永仁三兄弟也笑着接过,直接就借火抽了起来。
  朱四走前甚至顺口问朱永仁,“永仁你上次说考虑下移民的事如何了,现在移民西域机会难得啊,而且最近有新政策福利,家有多丁、身体强健者若有意移民,还可优先参加选兵,这次除了御营没机会,省巡防营、屯镇、驿镇都选兵,招的人还多,所以入选概率很大。
  要是选上了,到时带家卷过去的话,能分到更多的地。”
  朱永仁听了很心动。
  朱老三这次却没马上替儿子拒绝,而是问,“这次是要招哪去?”
  “西域,据说这次招兵,主要是驻尹犁、碎叶,还有驻昆仑的,这次西域招兵,优先从我们西北招。
  现在朝廷还在往缅甸、安南、日本、琉求、辽东等地招兵,但不在我们西北招,驻缅甸安南的都从云贵川和岭南两广招,驻日本琉求的则是从福建浙江苏一带招,驻辽东、岭北的则是从河北山西等地招,咱们关中想去都没机会。”
  “怎么招这么多兵啊?要打大仗?”
  “不是打大仗,是朝廷这两年对四夷征讨征服了许多地方,要在四边驻军屯兵移民,自然要招兵。”
  满清建虏已灭,倭国如今是德川和松浦的南北朝幕府并立,各拥一个天王,而大明支持松浦幕府跟德川打,然后一面与倭国贸易、走私,一边又直接占了对马、五岛、鹿儿岛、长崎几地,多少大明贵族豪门在那边捕奴、劫掠,甚至是抢地挖矿不亦乐乎,他们自然是希望朝廷能在日本多驻兵,以维持局面,好让大家继续发财。
  安南情况也差不多,朝廷出兵灭了郑氏,把傀儡黎皇暗里送到了南边阮氏手里,这边扶高平莫氏重回河内,那边还在红河上游扶持了武氏割据,于是现在安南也是南北朝,南边阮氏拥着后黎朝,北边是莫氏重返升龙,宣光武氏继续割据。
  大明则是继续充当两边的保护国,还与莫氏阮氏达成协议,将高平、谅山,及白腾江口海防,下龙湾等都划给大明直辖,甚至允许大明在升龙城驻军,吴三桂现在是安南总督兼副都护。
  明军四面开花,但以安南为例,之前组建的安南行营,兵力只有三万,要维持现在的局面还是有些兵力不足,安南行营在下龙湾、白藤江这一沿海地区,暂时也只有武安、海门、广安、新安、下龙湾几座城堡,但都驻军不多,北部山区的高平、谅山等地,也一样是驻军不多,安南行营许多兵是从两广等地抽调,也需要回防,所以现在只能是从内地招募新兵,尤其是屯镇、驿镇兵,在新占领地组建屯垦兵团和修建驿站。
  朝廷现在在安南实行的政策,也是皇帝亲自拟定的,不是跟朱棣那样直接大军去攻入王都,然后宣布灭国,改成行省直辖。
  朱以海走的是另一条路,就是殖民路线,借安南几大势力分裂的局势,挑起争端,然后插手,趁机介入,在那边占领一些要点,建立城堡殖民地,边打边谈。
  始终不跟他们全面对战,而是慢慢来,让他们先忙着内乱,大明甚至还能在阮氏和莫氏之间形成超然地位,既能保持贸易,又能离强合弱削弱他们。
  打一仗就谈,逼迫他们签订城下之盟条约,表面维持和平,这种策略的关键还是要把握好力度,还得就是能够站的住脚,不怕反扑。更重要的就是后续的移民控制,这方面其实海上殖民国家都做出了榜样。
  诸如葡萄牙人就硬是在大明眼皮底子占据澳门,不管用的是租还是什么名义,实际上是控制着的。
  而荷兰人也曾占据澎湖和台湾。
  都是半骗半抢半霸的手段,大明如今的条件可比他们要好的多,所以之前安南行营也是一口气拿下了高平、谅山,然后转头又从海上进军,拿下了安南原占有的北部湾西段沿海。
  到手的果实需要稳固,现在阮氏、莫氏都与大明签订了北部湾条约,承认了这几地划归朝廷直辖,但能不能控制住,还是需要更多的驻军和移民才能真正稳固的。
  朱四建议朱永仁去当兵,甚至认为机会难得,其实永义、永礼也可以一起去报名,毕竟能不能选上也不一定,三个人报名机会总大些。
  “三叔啊,我觉得如今朝廷重视开疆拓土,移民边疆福利待遇好,听说尹犁、碎叶那都是号称塞上江南的好地方,汉朝唐朝时,咱们中原就在那边移民驻军了,若是点了兵,能分上几百亩地,没点上兵移民也能一户分个二三百亩,实在是机会难得。”
  朱老三抽着烟,难得没有反驳,“我们回头考虑考虑!”
  “好的,那我先去继续通知其它人了,回头见。”


第886章 万岁
  皇帝回来了。
  皇帝车驾所到之处,沿途府县百姓纷纷迎接。
  有些地方的百姓,甚至提前几天就开始在路边等候迎接,就算地方官府通知大家说皇帝要几天后才到,可大家也不愿意就此离去,就守在路边不走,那场面比秋收后的乡饮酒礼时还热闹。
  朱老三原打算第二天一早带家人们去普集镇外官道上迎接,结果朱四中午就来跟他说,现在镇子里的人已经开始到路边去占位置了,别的保甲村子也都开始出门,他风风火火的敲锣,动员大家也赶紧出门。
  于是老三便和其它牌长们赶紧挨家动员自己牌下的十来户人家,让大家换上干净衣服出门。
  老三还特意把自己牌长的牌子挂在脖子上,他家大门口就钉着一块牌子,是他们牌十户人家的基本信息,和他脖子上挂的一样,他还有一块红袖章,今天也戴了起来,上面还有牌长两字,另外他的帽子上还跟军士一样,也有一面小红旗,上面也是牌长二字。
  举着普集镇普集南保朱家堡甲第一牌的旗子,老三感觉精神焕发,整个堡子比过年都热闹,全村老少都来到晒场,个个换上干净新衣,有些还在头上簪了布花。
  老三的三个儿子都是堡子里民兵队的,此时也换上了民兵队服,个个手持丈八长矛,精神抖擞。
  村小学的三个老师也都换上了干净的青色长衫,三位夫子平时也是深得村民们尊重的角色,村里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商议,必然要请夫子来的。三位夫子里年老的原是本村秀才,原来也是一边备考举人一边开馆授学,后来公费去西安师范学院进修了两年,回来后成了公派的朱家堡公立小学的校长。
  他下面有两位老师,一个是中年的朱老师,也是本地人,原来是童生,秀才也没考上,现在是小学的民办教师,没有编制,但有工资,这也是弥补如今新式教员的不足。
  另一位是一个年轻的老师,是从咸阳师范毕业的,他这个师范跟西安师范不同,西安师范属于高等院校,而他的属于中等,现在只要有小学毕业证的,或是童生,都可以参加招生考试,录取后三年教育,出来后分配到小学教书。
  这位年轻老师姓刘,也是关中人,是渭北的泾阳人,算是绍天朝长起来的一代年轻人,接受了完整的小学教育,然后两年师范,今年其实是他师范的第三年,开始下放实行,到农村的小学校里实习一年。
  不仅直接面对乡村学生,还要完成一些调查任务,比如调查实行所在学校周边农村的实际情况人丁户口田亩山林水库矿产工坊集市街铺,百姓实际税赋劳役负担、拥有田地多少、个租负担,甚至是婚嫁负担等,甚至是要堪察绘制一副所在地方的地图等,这些都是他们的实行任务。
  这一年实习表现的好坏,也会影响到他们最后的毕业打分,以及最终分配等等。
  做为隔壁县的关中人,小刘老师在这里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