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冰岛崛起-第3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即便表面不说什么,心里还是怨恨奥拉夫权柄地位太高,可是大帝却毫无责任,只是一个真心对教父好,不吝赏赐的仁君,以后奥拉夫恐怕有被捧杀的风险啊……

    枢密院众多委员都起身表示赞成,奥拉夫现在暂时接任首相,所以也不好多说,只是起身单膝跪地致谢。

    等到安定民心,减税和大赦天下的诸多事情也都一一商定后,大朝会就算结束了,以后要是没有必须的理由召集,政务就只需要在摄政公爵奥拉夫的府邸或者枢密院处理就好了。

    1645年2月,远东的大明王朝已经灭亡,苟延残喘的南明弘光朝廷也仅有三个月的寿命了。

    欧洲却迎来了没有大战也没有局部战争的一年,在3月份波罗的海融化后,荷兰商船、冰岛商船、丹麦商船还是在波罗的海上游曳通行。

    斯德哥尔摩的各国使臣也把冬季瑞典朝中发生的震荡送回了国内,瑞典帝国的掌门人由乌克森谢纳变成了奥拉夫也在3月份传遍了欧洲各国,成为了最热闹的新闻。

    克里斯蒂娜与奥拉夫联手扳倒乌克森谢纳、奥拉夫趁机入京火并乌相胁迫大帝等等四五个版本的说法在市井、贵族圈子中不断传播。

    不过因为克里斯蒂娜没有失去人身自由,也和奥拉夫配合默契,没有出现乌克森谢纳摄政时的摩擦和矛盾,所以各国经过调查也确定相信乌克森谢纳的倒台是克里斯蒂娜和奥拉夫的一场合作,之后就拍出使者带着珍贵的礼物前往斯德哥尔摩,为奥拉夫送来了祝福和恭贺。

    奥拉夫在3月份开始才算感受到了成为一国之尊的煊赫,虽然他只是瑞典帝国的摄政公爵,但是所有国家的国书中都把奥拉夫视为平等的一国之君,甚至个别小国在书信中的语气还有些低三下四,例如丹麦、波兰。

    总之奥拉夫开始沉迷在权利的快感中了,也逐渐的适应了身份,进入了角色。

    依托枢密院和诸多部长处理政务的同时,也乐得亲自以瑞典帝国摄政公爵的身份给英国护国主克伦威尔、法国路易十三、首相黎塞留等十几个国主首相写回信,并标明瑞典未来不会改变对外策略,将会继续与诸国报纸良好关系等云云。

    4月份,冰岛公爵哈达尔、普鲁士公国继承人弗里德里希·威廉、萨克斯公国新任公爵埃里克,也是阿尔贝特公爵病故后的继承人等都来拜见摄政公爵奥拉夫,还有瑞典国内的公爵、侯爵等勋贵,以及华伦斯坦死后继承马格德堡公爵头衔的克劳尔等都来了。

    奥拉夫在首相乌克森谢纳原来的府邸召开了宴会与瑞典帝国体系下所有的勋贵饮宴。

    这个原首相府,现在的摄政公爵府也被装修的更加奢华,欢宴多日才算结束,然后奥拉夫就在4月20日这天在所有贵族、大臣、使节、大帝的陪同下,于圣尼拉大教堂接受了枢密院和路德宗长老为自己加冕的“大公”尊衔。

    大公,顾名思义就是“最大的公爵”,在哈布斯堡体系里是皇帝继承人,太子爷的专项,在更多的国家其实从来没有这个爵位和尊号,大公在更多的时候只是口头对公爵的尊称。

    但是今天奥拉夫却成了瑞典帝国在册的唯一“大公”,爵位和地位成为了瑞典帝国仅次于大帝和太后的第三人。

 第422章 教父摄政公的第一把火

    在奥拉夫加冕为“大公”后,欧洲各国又一次派出使节恭贺并递送国书。

    奥拉夫也在4月20日加冕仪式结束后地位又有了一次提升,从法理上被固定为瑞典帝国的核心领导人物,也被官方文件中称呼为“瑞典帝国教父兼摄政宰相大公爵”,不过在口语和民间的称呼中一般简称为——“教父摄政公”。

    随着时间的推移奥拉夫的许多记忆也开始模糊,他已经快忘记了,就在同年同月,远东已经入关且定都北京的大清朝也在掌舵人多尔衮的带领下如日中天,眼看着就要被大顺捏死在九宫山了。

    欧洲人们更是不知道就在北欧第一大帝国瑞典的大帝教父奥拉夫加冕大公,成为“教父摄政公”,位居超品的时候,几乎是同时,远东大清的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也从叔父摄政王加封为皇叔父摄政王,成为凌驾于所有亲王之上的王爷,能夜宿龙床,皇太后作陪,虽然不是皇帝但与皇帝几乎没有差别。

    奥拉夫虽然不知道自己加冕“教父摄政公”的时候几乎跟多尔衮同时,但他仍然知道像现在大清已经入关中原,多尔衮最为大清国的当家人十有八九已经成了福临的后爹,布木布泰的枕边人,所以他有时候也会不自觉的跟多尔衮去比较。

    奥拉夫觉得自己除了没有睡太后,身份地位和称号隐约和多尔衮相匹敌了,所以他总是在心里冷哼道:没有人比我更懂皇叔父摄政王……

    有乌克森谢纳的前车之鉴,现在瑞典国内政治局面一片清明,几乎是奥拉夫说做什么就能做什么,因此诸多事务都能有效推行,但是大多的工作执行者却还是瑞典人,这让奥拉夫十分不安,于是多次写信催促冰岛和文兰快速把能用的人员送来。

    在奥拉夫担心自己回合多尔衮一个下场的时候,终于在5月初在港口迎来了自己的诸多帮手。

    哈尔夫伤势养好后被奥拉夫任命为瑞典陆军元帅前来上任,其余文兰和冰岛的军校生出身的年轻军官也被召回任命了各个领域的中层,让奥拉夫对瑞典的掌控力加强了不止一点两点。

    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奥拉夫安插的人手大部分都熟悉了工作,让奥拉夫的新也安定了不少,这个时候他就准备一教父摄政公的身份在瑞典烧第一把火。

    分地到户。

    工业文明出现前土地是国家民族的根基,没有耕地就没有粮食,没有粮食一切都是空谈。

    瑞典因为土地兼并和军功赏赐,在奥拉夫政变前全国八成的土地都被贵族掌控,王室直接掌控一成,数百万自由农共分一成耕地,所以此时的瑞典农民里百分之八十都是大地主的佃户,只不过因为瑞典国力处在上升期,有有抽丁加入正规军保证不少农民的收入,加上减税保护政策,瑞典的农民才没有走上起义暴动的革名不归路。

    但是瑞典的农民过的却也绝不能称之为愉快,只不过是在这个比烂的时代,瑞典有沙俄、波兰、丹麦、德意志几个不是有农奴,就是被打烂的匹配队友衬托,瑞典农民虽然被压榨的快喘不过来气,但仍旧觉得很幸福。

    就如同苏联的解体为什么是轰然倒塌一样,当为了信仰努力几十年后,看向不同阵营的邻居发觉他们人人的生活质量都比自己高的时候,信仰难免不会坍塌。

    努力是为了活着,不停的努力是为了更好的活着,可是当人们发现不停的努力也不如旁人不努力的躺平,初心又怎么坚守?

    不能给人希望的政府,口号喊得再响亮,政治理念再高大上,终究抵不过面包啤酒,毕竟,在现实世界生存的人怎么可能不现实?

    奥拉夫回想前世大国崛起之路,和四个自信的树立,觉得跟经济增长有着必然的联系,有的吃,吃得好,不好也好,何况真好?没得吃,过的差,好也不好,何况不好?

    作为一个瑞典人眼中的外地乡巴佬,又是得罪了瑞典贵族,奥拉夫不仅是为了掌权,也是为了自保,只能加紧脑汁想着怎么让自己真的掌控瑞典,以至于在面对未来可能存在的政变者也可以保全。

    思来想去奥拉夫就只能打耕地的主意,反正胡迪克下手非常狠辣,把乌克森谢纳一党清楚的干净,还采取了扩大化的政治清洗,不仅为文兰和格陵兰增加了三万多苦力劳工,更为瑞典空出了五十多万英亩的土地,奥拉夫拿出十万分给了功臣和倒向自己的瑞典忠臣,拿出十万送给了克里斯蒂娜增加她的王室庄园,剩下的三十万本来是准备由枢密院直管,但是现在奥拉夫觉得还是分给瑞典广大的自耕农最好。

    于是正在奥拉夫的授意下,很快枢密院同财政部、农业部等就拿出了授田方案,把原有的正规军解散部分让他们回家种地,并分配土地,只有重新招收没有土地的自由农充入正规军中,愿意当兵的会赏赐分配土地,如此足够培养两万多新的对奥拉夫忠心的正规军,而得到了土地的一万多回归乡里的士兵也很难被人鼓动反对奥拉夫。

    30万英亩的土地,在奥拉夫撒下去后瞬间让他在平民阶层的名声由亏转赢,成为了仁慈的教父大老爷,瑞典虽然是贵族掌权,但是农民的人口占据70,奥拉夫能拉拢住农民,也就拉拢住了农民子弟兵,算是扳回了一局。

    等到土地分配和正规军招募的诸多事宜处理完已经是5月中旬,虽然大多土地都分配出去,但是因为春耕是枢密院安排佃户耕种,所以还要秋收后才能正式交割。

    爱丽奥诺拉太后在4月初就被接回了三王冠宫堡居住,因为遭遇了乌克森谢纳的打击,也知道了奥拉夫的手腕,爱丽奥诺拉这次回来表现的十分安分,不仅与奥拉夫说话和颜悦色,客客气气,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更是没有表露对政治的兴趣,只是生活上越发奢靡。

    奥拉夫知道爱丽奥诺拉太后只是个普通女人,并不是每一个太后都能成为吕雉、慈禧,更多的还是有些小聪明但政治不成熟的正常女人。

    爱丽奥诺拉太后就属于这样的女人,她显然不是做政治女强人的材料,这次回归的表现已经证明了她彻底对权利失去了兴趣,所以只要奥拉夫能保证她的生活,给予足够的钱财,太后就不会搞事情,当然也是知道搞不了而不敢搞。

    唯一有可能上眼药找麻烦的太后老实安分了,奥拉夫在瑞典也真的达到了名义上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实际上的一言九鼎。

 第423章 教父摄政公的第二把火

    随着奥拉夫手中权力的稳固,他已经不再想着保全,而是扩张。

    土地分配和正规军的重组让奥拉夫拥有了掌控瑞典帝国的力量,不再是一味地依靠武力,所以他现在又想要通过瑞典来做一些更大的事情。

    奥拉夫所掌握和实践的治国经验全是对于文兰这种奴隶社会和波美拉尼亚公国这样的小国,对于瑞典他完全不敢胡乱做决定,但是现在他通过土地分配施恩给了自由农,即便得到土地的不足农村人口的十分之一,但是所有的自由农还是对奥拉夫爱戴不已。

    现在奥拉夫很清楚自己已经得罪了瑞典贵族和大臣,即使有部分人倒向自己,但是心中还是把自己当成了曹贼,所以奥拉夫也不想去拉拢注定不能归心的瑞典贵族和大臣。

    农业时代的国家结构分为君王和贵族、大臣和底层贵族,小有资产的城市自由民和农村自由民,底层穷苦百姓,其中后两者占据了人口的绝大多数,但是话语权和执政权却在前两者的手中。

    奥拉夫如今是金字塔的顶尖,要做的就是拉拢底层的两者,分地到户拉拢了最穷的农民,下一步就是拉拢城市自由民和小有资产的农户了。

    奥拉夫用他最朴素的价值观衡量,觉得一个好的执政者就是要让百姓子民感觉到生活质量在提升,如果工资低那就物价更低,如果物价涨那就工资更涨,总而言之就是越来越好。

    所以奥拉夫决定把文兰、冰岛、格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