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冰岛崛起-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奥拉夫在看过地形草图后猜测他们选择的地点也许就是后世的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的省会“圣约翰”。
不过现在肯定不能再叫这个名字了,哈达尔在约特他们出发时为新的这个地点和未来的港口城市命名为“哈达尔”。
在约特和霍斯库尔德他们离开后,赫鲁特城内人口少了三成,显得有些冷清。
不过哈达尔已经派人去了巴肯斯城,准备让黑石再把收揽的土著奴隶调过来一些。
——————
7月7日,阴雨绵绵。
虽说是入夏了,可是赫鲁特城内的气温还是有些阴凉,让人穿上两层麻布袍子也不觉得潮热,如果是文兰北部,更是还要穿上皮袍子,这既是因为文兰太靠近北极,同时也是因为小冰河时期的影响。
奥拉夫这几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直在工厂里自己的办公室内苦苦研读着乌拉夫从阿姆斯特丹带回来的两本书籍。
乌拉夫在阿姆斯特丹的时候就去银行寻找揆一,准备履行去年初夏时的约定。
去年的夏天,奥拉夫和在银行工作的揆一口头约定了商业往来。
奥拉夫向即将前往巴达维亚(雅加达)的揆一订购了大量的板蓝根金银花等基础药物和几十套瓷器以及《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
乌拉夫在银行见到了揆一的助手,一个干练的年轻人,他带回了奥拉夫需要的大多数物品,只是没有找到《天工开物》和《农政全书》。
大量远东药材、瓷器、丝绸以及几本书籍花费了乌拉夫近十万荷兰盾,也幸好今年的收入足够多,当然这批货物中最昂贵的还是那几十套精美的瓷器和十匹丝绸。
奥拉夫虽然对于没有买到《天工开物》有些失望,但是对于《本草纲目》和《农政全书》的草定稿也奉若瑰宝。
《本草纲目》是药圣李时珍耗时三十年编写的中医传统药剂学的指导书籍,这本书收录1892种药物,其中一千多种药物配有图画,还有一万一千余个治病附方。
奥拉夫从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出发,就对这本书最为看中,北美洲的原始大陆上一定有着成百上千种和本草纲目中相似或者一样的药物,如果培养一些药剂师,以后得了头疼发热等疾病后就有治了,而不是等着自愈或者被放血开颅治疗。
如果《本草纲目》被奥拉夫当成是养生救命的指导书籍,准备好好学习后挑选机灵聪明的人传授,用来培养药剂师。
那么《农政全书》就是奥拉夫视为文兰农业起飞的指导方针,只有得到农政全书才能掌握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种植技术和棉花、红薯、小麦、水稻、桑树等种种粮食、经济作物的种植、管理、育种、改良等先进技艺。
目前欧洲的农业种养殖技术原始而落后,养殖完全依靠放牧散养,对于动物疾病也没有什么应对之法。
种植技术更是跟大明提鞋也不配。
在没有自然灾害的时候,现在大明的种植收获比例在1:25到1:40之间,这还是受到了小冰河时期的影响,产量有所下降。
可是同时期的欧洲各国,粮食种植收获比例则是1:2到1:4之间,当然大多都是后者。
通俗的讲也就是种植一斤麦种,由于土地贫瘠肥沃程度不一,大明农民会收获25斤到40斤的粮食,可是欧洲农民只能收获两斤粮食到四斤粮食。
通过产量就能看出来欧洲的种植技术与大明相比差距有多大。
这个差距体现在选种、管理、施肥等各个方面,其中最明显也最简单的差别就是天朝的农民早就学会了攒粪、发酵、施肥的这一系列的增强地力的手段。
可是欧洲人到现在还没有掌握粪便制作成肥料增强地力,提高粮食产粮的技术,最优秀的北欧维京农民也只是靠着牛羊放牧排泄物落到轮休地上的自然分解来少量的提升地力。
奥拉夫前世也知道农家肥的重要性,所以在这两年的城市管理中都让家家户户修建了厕所,同时让奴隶把人畜粪便和杂草废料、食物残渣等集中堆积,再加水让它们发热发酵,最后再掺上土撒进田地里,因此去年的秋收就是一场丰收。
约特发现了奥拉夫提出的粪便肥料果真有效,今年也大力推广起来了,不出意外的话,今年的秋收粮食又是一场大丰收。
奥拉夫在心里暗暗估计,有农家肥的帮助,今年秋收时,土豆和红薯不说,就是黑麦、燕麦等连施产量也会较以往翻倍,估计达到1:8,甚至1:10也不是问题。
农业的根本就是肥料,没有肥料就无法增产,奥拉夫绞尽脑汁也只能把前世耳濡目染的农家肥拿出来提升文兰的粮食产粮,但是真正能帮助文兰整体农业水平提高的法宝还是要从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中寻找。
揆一的助手只交给了乌拉夫一本刻印的《本草纲目》和一些手抄的书籍。
奥拉夫在得知揆一没有找到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和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一开始十分失落,但是在看到了这些手抄本后又激动起来了。
《甘薯疏》、《吉贝疏》、《芜菁疏》、《北耕录》、《粪壅规则》、《宜垦令》、《农遗杂疏》、《种棉花法》。
薄厚不一的八本书装订在一起,被命名为《农书草稿》。
这《草稿》在奥拉夫眼中就是稀释的珍宝,书中中篇、长篇的文章全是徐光启所写的有指向性的农业技术文章,只不过后来在《农政全书》出版的时候有的被删减掉了,有的则被改头换面融入其他文章中了,但是这些手抄本都反映了徐光启早期研究农学的心得体会,甚至是实践后的真知灼见。
奥拉夫并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找到农政全书,反而找到了徐光启写的其他农书内容,他认为这些应该就是《农政全书》的部分内容,所以觉得暂时足够使用了。
乌拉夫前天交给他这些手抄本的时候曾说,揆一的助手说是揆一向居住在大明的诸多受明人尊重甚至授予官身的传教士写信求购奥拉夫的单子上的所有物品。
结果一切都很快就够得并运抵了澳门,但是《农政全书》和《天工开物》却连最博学的郭居静神父也没有听说过。
郭居静神父和徐光启是多年老友,两本书巡查无果后,再三确认《农政全书》为徐光启所写,于是就亲自给徐光启写信询问。
徐光启编写农书的事情并不是秘密,因为著书立言本就是儒生的三大追求之一,所以他不惊奇郭居静神父竟然知道自己编写农,可是对于《农政全书》的名字却十分稀奇。
在简单汇总之后徐光启将自己已经编写好的部分草稿文章和关于几何知识的问题以及对《农政全书》名字的疑惑一同寄给了郭居静神父。
郭居静得到《农书草稿》后马上和皈依天主教的儒生信徒一起手抄一份,之后将一份手抄本寄给了揆一,原稿则自己留下研究翻译,准备研究透彻后将徐光启的农学著作翻译准确,再传回欧洲。
而揆一得到手稿后就和其他商品一起打包通过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寄回阿姆斯特丹,让自己的助手在银行留下联系方式等待交货,接着就是乌拉夫出现完成交易。
第087章 大开眼界(第六更。求订阅!)
奥拉夫对中医基本上是一窍不通,所以看《本草纲目》只当成草药甚至其余物品的百科全书。
但是徐光启的七本农书奥拉夫就仔细研究了起来,看的十分缓慢,而且一边看还要一遍做笔记,甚至进行标注。
奥拉夫在阅读《本草纲目》和《农书草稿》的时候还面临了一个之前忽略的问题,那就是这些书籍中的文字全是繁体,而奥拉夫前世却只学过简体,对于繁体可以说了解极少。
所以在阅读的时候就会面临许多不认识的复杂文字,但是大多数不认识的繁体文字奥拉夫结合句子意思总能猜出来,不过反复的琢磨品读让奥拉夫的阅读速度变得极其缓慢,三天的时间才看完了《本草纲目》。
奥拉夫把《本草纲目》通读了一遍就暂时放下了,他觉得通过阅读本草纲目让他对繁体字的认识又提升了一个档次,对于下一步阅读农书就会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了。
——————
《甘薯疏》、《吉贝疏》、《芜菁疏》、《北耕录》、《粪壅规则》、《宜垦令》、《农遗杂疏》、《棉花种植法》……
农书草稿里知识丰富,奥拉夫读完感觉受益匪浅,尤其是关于红薯种植、芜菁种植、粪肥制作处理、荒地开垦、棉花种植等,这些知识都是能瞬间把文兰变成一个农业强国的知识。
文兰的地形地貌复杂,中部是高原山脉,西部和西北也有着长岭山脉,森林、河流和湿地随处可见,加上北方气候严寒,所以在文兰最好发展的农业项目其实是放牧养殖,南方零星平原、河谷与北方山坳可以进行种植业,但是可开荒适宜垦种的土地并不太多,如果按照落后的欧洲种植技术来算,利用几十年的时间全部开荒种植后也最多支撑四五万人的口粮。
不过现在奥拉夫和哈达尔他们采取了大量种植土豆、红薯来提升了粮食产粮,即便是能开发十分之一的土地也足够养活数万人了,按照约特的规划,整个东南半岛在三年内就能开发出七八千英亩土地,足够支撑文兰所有维京人和奴隶的口粮了。
《甘薯疏》对红薯的栽培技术讲解的很全面,比奥拉夫所知道的皮毛精深许多,让奥拉夫对红薯种植的了解上升了一个台阶,他翻译成冰岛文后交给了哈达尔,然后哈达尔让海涅抄录两份后,一份送去了北方的哈达尔城,剩余两份就召集桨首开始学习培训,准备在这个夏天挖掘部分红薯、土豆,重新按照最先进的种植技术扩大种植,划出了一百多英亩采摘了欧防风、甜菜、萝卜的菜地进行了实验。
《吉贝疏》记载的是徐光启对吉贝(棉花)栽培技巧,这是于宋元时期传入中国,并开始大量种植的亚洲棉,棉花用来纺织棉布制作衣服十分舒适,奥拉夫看的极其认真,因为欧洲目前的市面上基本上都是麻布,棉布还算是中东传来的高档货色,如果文兰能种植棉花纺织棉布,未来也是会带来巨大的收益。
《芜菁疏》讲的是关于芜菁种植的种种技术,芜菁别名蔓菁、圆菜头、圆根,种植方式和形状和白萝卜类似,但是肉质更硬,水分更少,可以和土豆、红薯一样当做主食,也能腌制咸菜、制作蔬菜,食用价值很高。
后世食物丰富,芜菁一般很少在市场上当做鲜菜销售,大多都制成大头菜、疙瘩菜等鲜菜了。
奥拉夫重点发现了芜菁疏中介绍芜菁喜冷不喜热,而且是在夏季种植,冬季霜降前后就能收获,也就是三个多月的时间,而且产量比红薯还要高,算下来一英亩土地能收获一万斤新鲜芜菁根茎,茎叶也能收获五千斤,当然这个数据是要有施肥的保证,不然要减少一半。
奥拉夫看了插图知道芜菁在欧洲也有,甚至冰岛人就有种植,只不过他们大多人都是食用叶子,能根茎能否食用还不确定。
奥拉夫觉得芜菁就是适合文兰的另一个高产作物,茎叶发展养殖、根茎腌制咸菜和晒干储存食用,也是高产口粮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