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抚宋-第2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兴看了程圭一眼,吐出了一个名字。
“崔昂崔望之!”
程圭顿时闭上了嘴巴。
大家都是明白人,官家让崔昂去任这个御史中丞的目的是什么,简直再清楚不过了。
天子要兴大狱!
“我已经给官家上了折子。这一次我也是舍了面皮,将平定西北的功劳揽在了自己身上,想要以此换这个御史中丞的位子。”马兴道。
“学士,这件事情,您怎么没跟我商量?”程圭惊道:“您上赶着去跳这个火坑干什么?河北路现在虽然一团乱麻,但辽人终究是会退走的,在那里,您耗上几年功夫,便可再建新功,然后挟平定西北,河北之功再回汴梁,首辅之位手到擒来。”
马兴眯起了眼睛,淡淡地道:“可是我回去任御史中丞,却可以把天子兴大狱这个念头给掐灭!”
“这是逆官家之念!”程圭摇头道:“官家不会答应的。”
“成与不成,总是要试一试的!”马兴叹道:“我已经给夏诫写了信,希望他能助我一臂之力。在汴梁,罗颂、陈规等人必然也是不愿见到崔昂去任这个御史中丞的,有这么多人反对,希望官家能够悬崖勒马。”
“夏治言不会答应的。”程圭摇头:“一来,河北现在情势并不好,别个人去,夏诫不会放心。二来,夏治言是知道学士你的性子的,要是您要还了朝,只怕夏治言会觉得对他执政有些妨碍。学士,夏治言成了首辅,想问题的角度,与他在野的时候可就完全不一样了。学士,他会在乎官家清洗一批官员吗?只怕他也正想这么做好换上一批他自己的心腹干将呢!至于被清洗的是荆王的、还是楚王的、抑或是什么派系也不是的,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关键是要腾出位置来,好安置他自己的人!在这一点上,他与官家,只怕是有志一同的。”
马兴听得烦燥不已,甩了甩袖子,惮去落在身上的雪花,恼火地道:“尽人事,听天命吧!”
看着摧马前行的马兴那瘦瘦小小的个子,程圭不由再度叹了一口气。眼前这一位当真是一位忧国忧民,从无任何私心的品行高洁的人,但光靠他一个,又能怎么样呢?
向前再走了十数里,绥德军知军王俊终于是率人迎了上来。
王俊,这位曾经的广锐军的副统制,数年之间,却也是步步高升,如今已是绥德军知军,统带着驻扎着绥德的近万兵马。而且这些兵马,全都是见识过战争的强军,如今正在王俊的统带之下,与仍然盘踞在夏州、石州等地的李度对抗。
在李度率军攻占绥德,率军猛攻延安府的时候,就是马兴麾下两员大将站出来撑出了局面,一位是李澹,这位果断放弃了绥德大部地区,保证了麾下兵马没有太大的损失,并在延安府外构建了第二条防线,使得李度想要一举拿下延安府的计划彻底落空。另一位,就是从萧定那里挖来的王俊了。李澹擅守,王俊统兵,却是带着鲜明的广锐军色彩,擅攻,在随后的反攻之中,正是王俊指挥兵马,将李度一步步地打了回去。
“学士,这么冷的天气,您还辛苦跋涉这么远,绥德上下,听闻您要来,一个个可都是激动不已呢!”王俊翻身下马,几个大步走到了马兴的面前,亲手替他挽住了缰绳。
这位曾经只想混一个统制级别就退休的将领,现在已经是都指挥使了,手下已经带着七八个统制级别的将领了。
“不来看看,放心不下啊!”马兴冲着对方点了点头:“这一路行来,绥德还是有烟稀少啊!”
“是,学士,不过比之以前已经好了不少了。下官将能聚拢起来的人,都聚到了城池附近,现在整个绥德,重新登记户藉之后也有了七八万人了。”
“只剩下七八万人!”马兴惨然道:“我记得战前户藉在册的可是有超过五十万人的。”
王俊顿时哑然,好半晌才道:“学士,李度掳掠去了绝大部分,只要击败了李度,这些人便可以回家了。”
“是啊,击败李度,救这些受苦受难的百姓们回家!”马兴昂起了头。
王俊的知军衙门,并没有设在治所绥德,而是设在了米脂,这倒是颇为合马兴的性子。要知道这位安抚使的衙门本来应该设在京兆府,可这位,就偏生地把安抚使衙门设在了延安府。不管王俊此举是不是为了投其所好,但将衙门设在米脂,的确距离敌人更近,也更有利于掌握敌方状况。
“王知军,这一次安抚使前来巡视,你怎么弄得人尽皆知了?如此大张旗鼓,岂不是让李度也听到了风声?”程圭却是颇有些不满。
王俊大笑道:“程朝奉,别看如今李度虽然还拥兵数万,但其斗志并不高。这样的天气之下,他要是真敢率大军出嗣武关,末将倒是巴不得呢,正好给学士献上一个大大的见面礼。现在我们不怕他来打,就怕他死守嗣武关不出来啊!嗣武关实在是太险峻太难打了。”
“没有试过招降嗣武关守将吗?现在的情形,对面应当是军心涣散吧?”程圭道。
“守嗣武关的是李度的女婿张云生,试了一次,枉自费了几条好汉的性命。”王俊摇了摇头道。“便再也没有去做这样的无用功了。现在只是厉兵秣马,只等来年春暖花开,学士一声令下,便强攻嗣武关。关隘虽险,但终归是要人来守的。正如朝奉所说,对方人心的确不齐,只要肯付出代价,总是能攻下来的。”
一路无话,直入米脂。接下来的数天时间里,马兴却是马不停蹄地一路视察了清边寨、永乐城、抚宁城、暖泉寨等前哨军寨。
一路走下来,倒是对王俊的带兵能力更加赞赏了一些,这样的天气里,这些军寨里后勤供应充足,士兵士气高昂,而程圭专门去审查了绥德军的军需帐目,竟然清清楚楚,吃空饷这样在大宋军队之中很寻常的事情,这里竟然丝毫不见。要知道,即便是马兴这样严厉的人,只要不超过他的底限,他也是默许的。
从广锐军里出来的人,果然与别处是不一样的。
听了程圭有些不可思议的回报之后,马兴沉默了良久,终于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王知军,你跟我说一句实话,现在你麾下兵马,比之当初广锐军如何?”马兴单独宴请了王俊,虽然是在王俊的地盘之上。
“学士,不如!”王俊犹豫了片刻,还是说了实话。“现在我麾下的士兵,最多有广锐军六到七成的战斗力,而这,已经差不多是我们的极限了。”
“差在哪里?”马兴继续问道。
“军队的训练,作战方式,管理,我麾下兵马与广锐军都一般无二。”王俊道:“学士,想来您现在也知道,我麾下的兵马在管理之上,与其它部队还是有些差别的。”
马兴点了点头。
“这些,便是我跟着萧总管这些年来学到的。”王俊坦言道:“之所以在战斗力上会有这么大的差距,是因为装备、补给以及战后的抚恤等一系列配套的措施之上。在广锐军,战死的人不但会有丰厚的抚恤,其家眷更是会一直得到广锐军的补贴,用萧总管当初的话来说,为广锐军而死的人,广锐军替他养老抚小。”
说到这里,王俊苦笑了一声:“萧总管神通广大,总是能弄到钱,而且他的商队也总是能赚到大钱。学士,说来惭愧,我现在也弄了一个商队,但赚来的钱,对于整个绥德军而言,杯水车薪。而且他也总是能弄到最好的装备,像神臂弓这样的国之利器,广锐军从来是不缺的,但我们却只能省着用,一旦用坏了,想要补充,难上加难。”
“现在他也弄不到了!”马兴干笑了几声。
“现在,他也不太需要了!”王俊看着马兴,道:“我在那边还有一些好友,日常也有信件往来。学士,您知道吗?现在萧总管麾下,能动员的骑兵,多达数万人。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兴灵的弓箭作坊,已经制作出了第一批神臂弓。”
“这怎么可能?”马兴惊呼起来:“神臂弓只有汴梁的匠作营会造!除了匠作大监那里有一份图纸,枢密院有一份备用图纸之外,外间再也找不出第三份,萧定那里凭什么会造?”
“具体的我不知道。但想来这些过去的兄弟不会说谎,他们也没有必要骗我!”王俊摇头道。“学士想来在那边也有门路,可以查一查。”
马兴点了点头,脸色更是沉重了几分。
现在萧定能动员的大军数量他心里倒是有数的,但能造神臂弓这种事,就太让人惊骇了。
第二百四十三章:踏破铁鞋无觅处
事实上,马兴手中掌握的有关于横山以北的情报,比王俊想象的要多得多。
不过这些情报,大部分都集中于萧定在那边如何攻城掠地,开疆拓土,如何开荒垦地,开办工坊,如何安置流民,鼓励农桑等等。像兵器制造这样很机密的情报,想要获取就很难了。
能从王俊这里得到这样一条消息,让马兴当真是震惊不已。
要知道,这么多年来,大宋能够一直与北辽相抗衡,除了是真有钱外,甲坚器利是最主要的原因。像神臂弓这种对北辽骑兵有着压制作用的战略性武器,更是属于高级机密。
全天下就只有汴梁城中的匠作大营能打造。
“他们是如何打制出来的?”马兴有些苦涩地问道。
萧定的部下,绝大部分都是夷人,而其中的中坚又以横山党项为主,萧定能够打造神臂弓,便有着极大的可能党项人已经掌握了这项技术,一想到这一点,马兴就觉得心里堵得慌。
“我那朋友在信中说,是萧二郎当初带去的一些工匠,在那边的兵器作坊之中对神臂弓搞了一个什么逆向工程。最后得出结论,只要解决了材料问题,神臂弓的制造就不是难题,用了一年时间,他们就能打制这种武器了,现在已经开始成批量生产了。当然,质量比不得京师匠作大营打造的,因为那些匠人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只要会造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制作的数量越多,质量自然会越来越高!”马兴看着王俊,道:“你与那边的朋友交情如何?能问到更多的信息吗?”
王俊不由一愕。
马兴也不再掩饰,直接道:“王知军,我希望你能更多的打听一下,萧定现在对于朝廷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王俊不由大惊:“学士,以我对萧总管的了解,他对朝廷绝对是忠心耿耿的。”
“过去是忠心耿耿,但现在就不见得了!”马兴哼了一声:“真要忠心耿耿,他能模仿打制神臂弓吗?真要毫无异心,他能扩军数万吗?”
“学士,萧总管要扫平青塘,踏破西域,为国朝开疆拓土,更兼让国朝西北再无边患之忧,接下来可以专心用兵北方,自然要扩军,而他的那些军队,不过都是些蕃军而已。”王俊的声音越来越小,自觉得自己真是有些强词夺理了。“总管绝对不会对国朝有二心。”
“蕃军而已!”马兴感叹了一声,李续不过是一头狼,而萧定则真真正正的是一头大老虎,现在这头大老虎已经出了柙,而且肋下已经生出了翅膀,但愿这只插翅猛虎,对国朝当真是忠心耿耿才好。“王俊,我们不能把国家大事,寄托在一个人的心思之上,治国也好,治军也罢,重要的是一个制衡,当一个人无可制衡的时候,必然就是要出大事的。人心,总是不足的。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