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抚宋-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
  这赏赐就很可观了。
  一年年的下来,萧定的官职,愈做愈高,原本天门寨的副统制陈铎被升了一级,调去了其他地方,而天门寨广锐军,也就成了萧定的囊中之物。
  三年下来,天门寨五营兵马,已经被萧定经营得铁桶一般了,上上下下,对萧定无不膺服。二个月前的一场大胜,更是让天门寨的名声达到了顶峰。
  随着京中的御史专门来到天门寨点检了那些首级,确认了萧定等人的功劳回返之后,天门寨上上下下便都安心地等待着封赏了。
  每个人都极其兴奋。
  普通的士兵们期盼着获得大笔的赏银。
  大宋的军功是以首级来算的,不同的首级所获得的赏赐自然也是不同的,像真辽人的首级,那是最值钱的。
  而军官们,即便是负责后勤的人,这一次至少也可以转功好几级了。
  在天门寨,有一个公正公平的主将,所以没有人会担心自己的功劳会被抹消掉,每个人只消做好自己的那一份儿事情就好了。
  天门寨,赏得重,罚得自然也严,做差了事情,大军棍揍下来,也是毫不留情的,甚至有些个人违了军纪,被萧定直接便砍了脑袋。
  被萧定叫到的王俊笑嘻嘻地走了过来,看着对面的上司。
  二十二岁的萧定,留了一脸的络腮胡子,从外表上来看的话,很难看出他的真实年龄。
  这是萧定克意为之的,他的本来面目,可是长得相当的英俊帅气的。最初见到萧定的王俊,下意识地就认为这又只不过是一个依靠着祖宗的荫护来混军功的纨绔子弟。
  他想将萧定赶出军队之中,除了这个从天而降的家伙,挡了他的升迁之路外,更重要的是,他不想将自己的命交到这样一个家伙手中。
  当文官,即便混帐一点,贪腐一点儿,还不至于要人命。但在天门寨这样的地方,当军官统领军队可是要带兵打仗的,碰上一个没能耐的上司,一条小命儿,十停里倒先去了四五成了。
  但王俊没有想到这个不起眼儿的小白脸,斗起狠来,比他这个老行伍厉害多了。当初交手,马战,步战,自己都没有在对方手下撑过十个回合。
  王俊也是一个光棍汉,输了就是输了,对方既然是一个有真本事的,而且背景又深厚,跟着他,自然会有大大的好处。
  事实上,这几年来,王俊也的确得到了很多的好处。他现在不但已经是马军正将了,而且这一次萧定晋升成统制,副统制的位子,便非他莫属。
  在大宋军队之中,骑将的地位,总是比其他步将要高那么一点点。
  哪怕大宋军队在与辽人交锋的时候,更多的还是依靠步卒。
  萧定蓄上络腮胡子,便来自于与王俊的一次酒后谈心。
  那个时候,萧定才知道,原来在军中,像自己原来那副相貌,给人的第一映象,就是不放心。自那以后,他便开始蓄胡子了。
  现在的萧定,看起来的确是凶狠多了。
  “统制,我就说这样巡逻的事情,那里就需要您来做了?”
  “是不是我不来,你也就可以偷懒了?”萧定又在脸上抹了一把,从一脸的胡子上抹下了一把黑不溜丢的汗渍来。
  “统制您这可就冤枉我了,巡逻斥候,我们马军这边可都是排了班的,哪天正将带班,那天副将带班,排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今天本来就轮到我,即便您不来,我也一样要出巡的。”王俊叫起撞天屈来。
  “副统制!”萧定纠正道。
  “这不马上就是统制了吗?”王俊笑吟吟地道:“还要恭喜统制呢,这汴梁走一遭再回来,你可就正儿八经的高级军官了。”
  “你眼巴巴地盼着我快点升职吧?”
  “那是!”王俊毫不讳言,“您升了,我才有指望啊。跨上了副统制这一级,再过些年我退役的时候,怎么也能捞一个统制吧。”
  “就这点儿念想?”萧定斥之以鼻:“不过统制而已,就没想想指挥使、都指挥使、节度使甚至于横班、太尉?”
  “我的天爷爷呢!”王俊大笑着连连摇头:“统制您这个年纪,这个能耐,自然是可以盼着这些的,王俊我三十大几的人了,再过上几年,只怕连马都跨不上去,连刀也挥不动了,哪来的这多指望。还是巴望着统制这一级更现实一些。”
  有一句话王俊没说,那就是萧定是有强横的后台的,而自己,算个鸟啊?
  “真是没志气。好了,别跟我扯了,你熟悉这一带,哪里有避雨的地方?”
  “距此二十里,有个村子,叫共联村。村子不小,有上百户人家呢,我们可以去哪里避雨。”王俊道。


第三十一章:边地军事
  萧定也不废话,翻身上了平素骑乘的马匹,打马便行。
  身后百余骑兵,用不着打招呼,一个个麻溜儿地跟了上来。
  萧定是从马军之中出去的,这马军便是他的自留地,甚至于每一个人,他都能叫得上来名字。哪怕这两年他负责全局了,但没事儿,他便要去马军之中转转。
  每人双马,一匹骑乘外加驮着盔甲之类的作战武器,另一匹,就纯粹是作战的了。
  一百多人,两百余匹马,听起来人不多,但走在路上,就是浩浩荡荡的一大群了。
  大宋的骑兵是真不多。
  精锐的骑兵那就更少了。
  一来,是大宋缺马,尤其是好的战马。二来,大宋的骑兵,在整体素质之上,与辽人相去甚远,大规模的骑兵作战,大宋占不到丝毫便宜,只有吃亏的份儿。而养一个骑兵,足足可以养七个步卒,所以大宋军队作战,一向是以步兵为主,骑兵为辅。
  但这样的作战模式,就注定了在战场之上,大宋永远都是被动驻守的一方。辽人可以选择战场,也可以选择一击不中,即远遁而去,宋军即便是在正面战场之上打赢了,也无法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直到二大王到了北疆,主持整个战事之后,情况才慢慢地改观。
  二大王的身份摆在哪里,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他却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
  这些年来,北地边疆,开始大规模地挖掘水塘,种植林木,蓄水种植水稻,大力地兴建各类军堡,形成了一个整体之上的防御链条。
  星落棋布的水塘、湿地这些地方,可以有效地迟滞对手大规模骑兵的冲击,而环环相扣的各类军堡,亦能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来援,一地燃起烽火,四处军堡驻军便可蜂涌而出,按照事先制定好的策略,或支援,或断后路,力图将来袭的辽军困住之后然后再寻机歼敌。
  虽然在战略之上还是一个被动无奈地选择,但从战术上看,却是大获成功的。
  近两年来,已经有多支不明情况的辽军,打草谷深入宋境之后,陷入到了这样的罗网之中,然后被击败。
  像上一次天门寨的大胜,便是如此。只不过这一次,入侵的辽军运气不好,被萧定带人兜了后路,损失最为惨重罢了。
  “共联村?我以前怎么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萧定有些奇怪地问道。
  “统制,这是去年刚刚建起来的一个新村子。”王俊道:“边地那些被辽人袭扰破败的村子,聚集到了一起,共建了这个新村子,共联共保嘛!所以就叫共联村了。”
  萧定点了点头,这样的事情,在边境实在是太常见了。
  “百多户人家,已经不小了,能聚集起多少青壮?”
  “被辽人侵袭之后还能活下来的,也基本上都是青壮了,所以共联村的情况还不错。”王俊介绍道:“百多户人家,壮丁便有近两百人,上一次我去看了一下,夯土的围墙足足有一丈来高,我又指点他们在四面建起了些箭楼,平素寨子里也多备有防御之物,小股的辽军,是无法打下这样的村子的。”
  “箭手多吗?”
  “便是妇女,也能挽弓的。”王俊道:“只不过都是些软弓,威胁有之,但想要真正伤到辽人,不太可能,除非哪个辽人运气背到了家,被一箭命中了面门要害等地。”
  “平是多派一些好手去指点他们,例如能简单运用的军阵等等。”萧定道:“可惜了的,如果能给他们配备克敌弓,神臂弓,这些边地村子,便能给辽人重创,打得他们不敢再来袭扰。”
  “统制,这不可能的。神臂弓这样的利器,军中都配不齐呢,哪有多余的给这些边地村民,而且给了他们,万一不慎落入辽人之手,又是祸害了。”王俊摇头道。
  “落到他们手里又如何?”萧定不屑地道。“神臂弓虽然厉害,但损耗也极其大,非常容易坏。辽人得了去,又能用几次?而且你当辽人那里真没有神臂弓吗?只不过他们的技术,仿制不出来,落了一个东施效颦而已。真要给边地村民善射者分配一些弓,哪怕一柄弓只能射杀一个辽人,于我们而言,不也是赚了的吗?”
  “道理是这个道理,问题是,我们生产的神臂弓,数量也不足啊!您没有看到每次新的神臂弓下来,各军之间争得头破血流吗?像我们天门寨连骑兵都配上了神臂弓,不也是二大王看在您的面子上吗?”
  萧定不由微笑起来。
  王俊说得没错。
  自己的出身,终究还是有很大用处的。
  不说别的,自己在二大王跟前,面子就很大。
  当然,自己也很给二大王争气。
  所以,每次新的军械下来,天门寨,总是头一份儿。
  连骑兵自己都给他们人手弄了一柄神臂弓,在别的军中,是想也不用想的。
  自己的父亲听说要任三司使了,以后只怕自己的面子还会更大一些。
  萧定已经盘算着,把天门寨的军队再多弄一点点。
  上面只是严查军官吃空饷,可没有说人多了他们也要管的。只不过这样弄,军饷从哪里来是一个问题。光靠着天门寨的军士家属来军屯,那是远远不够的。
  与辽人的回易,收入也不稳定。
  这一次回去,问问二弟,他虽然年轻,但点子多,想法与世人截然不同,或者能给自己多出一点点主意。
  说到与辽人的回易,这个事情就有些意思了。
  别看双方官面之上打生打死,军队一见面,便是不死不休,双方今天你来打我的草谷,明天我便要寻个空子去烧你的军铺,杀几个人报复回来。
  但打归打,私下里的生意,却还是照做不误的。
  而且主持这些生意的人,基本上都是边地的大将,便连二大王,也是如此。官儿越大,回易的商队也就越大,赚得自然也就越多。
  只要不贩卖那些犯忌的东西,其余却是无妨的。
  在大宋这边,像各类军械,铁器自然是不能沾的,而在辽国那边,战马就是绝不能交易的。
  不过规定是规定,真做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要不然,萧定手下马军之中那么多好马是从哪里来的?
  只不过量不大,每次弄个几匹,还是没有问题的,但积少成多,几年下来,萧定手中也就多出了上百匹好马。
  唯一的不同就是,边地的这些回易,九成九是用来养肥了将领、官员自己,其中一部分拿来养了自己的亲军。而大宋军队作战,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便是这些将领的亲军,一旦亲军败北,剩下军队,基本上就一触即溃了。
  萧定不养亲军,天门寨二千五百人,他一视同仁。他回易所得,全都投入到了军队之中,或用来加强士卒的装备,或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