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抚宋-第5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个小子却是喜笑颜开,伸出木勺,挖了一勺鱼酱放在粥上,这也是荤菜呢!
  “好香!什么吃食这么香?”外头,突然传来了问话声。
  周洪愕然回头,赫然看见一个便是官儿的人,在一群人的簇拥之下,正向着这边走了过来,说话的,便是走在最头里的那一个。
  那官儿边走便东张西望,似乎在寻找着香味的来源。
  周洪顿时便紧张了起来。
  这官,只怕不小。
  看他身后,可是跟着两名七八个挎刀背弓的彪形大汉。
  那个官儿停在了周洪的面前,眼光却是越过了周洪,看向了内里。
  “什么菜肴,如此之香?”官儿很年轻,说话也很和气,或者是这个县的县尊?
  周洪赶紧将含在嘴里的半口粥咽了下去,躬身道:“回上官的话,是家里婆娘做的鱼酱。”
  “能让我尝一点吗?”年轻的官员笑咪咪地问道。
  “能,能!”周洪连连点头,一转身,便从窝棚里把那个小陶罐子拿了出来,那个三岁的娃娃正准备再舀一勺,手伸出来,鱼酱却没有了,顿时一咧嘴便要哭,婆娘眼疾手快,一把便捂住了孩子的嘴。
  年轻的官员想伸手接,身边一个挎刀的却是抢前一步接了过来,一伸手在罐口一抹,然后便塞进了自己嘴里,把周洪看得一楞一楞的,这从人,怎么这么不讲规矩呢?竟然从上司嘴里抢食?
  那年轻的官儿却是瞪了那挎刀的人一眼,伸手将罐子接了过来,道:“那来这么多的小心?谁知道我到这里来?谁知道我好这一口?拿来。”
  那挎刀的家伙有些讪讪地将小陶罐递了过来,还舔了舔嘴巴。


第五百九十七章:用人
  捧着小陶罐,先是凑上来深深地嗅了一口,一脸陶醉的模样,然后抬起头来,向周洪伸出手,周洪下意识地便将手里的小木勺递了过去。
  接过小木勺,挖了一勺塞进嘴里,舌头搅动,顿时满齿生津。
  “好吃!”年轻的官员咂吧着嘴大声赞了起来,他家本来就是做香料的,所以他可以肯定,这鱼酱是没有加一点香料的,能有如此味道,当真有些让人匪夷所思。
  “这是怎么做的?”他好奇地问道。
  “就是用河沟里的小鱼小虾还有自家堂客采摘的一些野菜一起做的!”周洪有些紧张。
  “是些什么野菜?”旁边的人也有懂行的,知道这玩意儿的关键,恐怕就在那些野菜之上,马上问道。
  周洪稍有迟疑,他的堂客此时更是缩在窝棚没有露面。
  不是他不想说,而是真不太清楚,正要回头叫堂客出来,那年轻的官员已是笑道:“这是人家的商业秘密,怎么能公之于众?以后他在城里寻一处小门面,靠着这个,便能养家糊口呢!这是好东西,好东西!还有吗?”
  周洪摇头:“逃过来的时候,家里婆娘就带了这么一小罐,没有了。”
  “能卖过我吗?”年轻的官员举起手里的小陶罐,满脸笑意地问道。
  “啊?”周洪一呆,但马上却又反应了过来:“上官喜欢,拿去就是了,不值什么钱的。”
  “这可不行!”年轻官员连连摇头,伸手入怀,似乎想要掏钱,但手却僵在了怀里,脸色有些尴尬,他已经好多年身上从来不带钱了。
  身边相陪的一个中年人见状,却是赶紧从怀里掏出了几个银踝子,塞进了周洪的手里,道:“这个给你!”
  看着银踝子,周洪有些发楞,还没等他搞清楚状况,那些人却又是径直往前走了。
  走了几步,那年轻人却又回过头来,大声笑道:“开个铺子专门做这物事卖,你能发财!”
  周洪自然不会知道,眼前这个和气的的年轻人,就是如今江宁新宋朝廷的首辅,皇帝之下第一人,萧诚萧崇文。
  在外界没有任何相关消息的情况之下,萧诚悄无声息的自江宁抵达了亳州。
  陪伴他的,是刚上任不久的两江总督谢鸿谢伯英。
  作为世家子的谢鸿,一向将老祖宗谢安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在去年那个板荡的岁月之中,他做出了他这一生最为大胆,也最为冒险的一个决择,那就是说服好友,毫州知州刘俊与自己一齐联军,袭击了伪齐国刘豫控制之下的徐州。
  一举夺下徐州之后,他们又苦苦地支撑到了萧诚派出的援军,进而又夺下砀山,下邳等地,完成了对淮河流域诸要点城市的掌握,彻底稳定了淮河流域的形式。
  谢鸿将身家性命都押上了赌桌,成功之后,他也获得了巨大的回报。
  两江总督,这便是萧诚对他的奖励。
  两江,不但囊括了原来的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萧诚更是将江南路的一大片区域也划入了两江总督的治下。
  更为重要的是,新宋将江宁府石头城定为了皇帝暂时的行宫所在地,而江宁府可也在两江的治下。
  谢鸿这位一地知州一跃而成为新宋朝廷最为炙手可热、权势逼人的重臣。
  而另一位参与了这件事情的亳州知州刘俊刘良臣,萧诚也没有亏待他,而是将他安排去了闽浙,担任闵浙地区的转运使。
  这也是一个权力极大的差使,闽浙地区,不但经济发达,更兼有泉州这样的大宋对外第一贸易港口,现在这里对外贸易税收,已经成为新朝的极为重要的财税来源。
  萧诚重用这两位新人的心思,一览无余。
  萧诚当然要重用这两人。
  一来,这两人有进取之心。不像江南诸地很多官吏,多年在安乐窝里不思上进,贪逸恶劳,不想改变,只想维持现状,他们想要往上爬,想要重现家族辉煌的心思根本就不加掩饰。眼下,萧诚当然要重用这样的人。
  改变,是萧诚现在最看重的。
  不改变,如何能重塑国家经济?别看江南说起不富庶,但官府还真没有多少钱,富的,是豪绅之家,便是普通百姓,也不过能将将养家而已。
  不改变,怎么能建设一支威武之师来北伐?
  不改变,将来与辽国对上,必然是一个一败涂地的下场。
  萧诚可是很清楚,自己的三妹眼下正在辽国干什么。
  与自己不同的是,三妹的手段更加的干脆与果决。顺者昌逆者亡,不服的全都去死。
  但萧绰能用的手段,萧诚却不可能用。因为萧绰现在在辽国已经成了第一人,不是名义上的,而是事实上的。而且辽国的政治体制与大宋也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萧绰可以毫无顾忌地去完成自己的预期目标,而萧诚,却只能周旋于各方势力之间寻求平衡,并在这个平衡之中完成他想要做到的事情。
  他真要学萧绰这样挥舞刀子,只怕江南诸地,立马就会陷入到内战当中。
  想尽一切办法,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对象,建立起抗辽的统一战线,才是萧诚能去做的。
  所以,像谢伯英,刘良臣这样的地方豪绅,掌握着大量资源的人义无反顾地靠上自己,虽然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却也是萧诚毫不犹豫就要重用的人。
  二来嘛,当然也是因为这两人虽是世家,但在政治之上却是没落已久,在核心层中势单力孤,想要发出声音,就必须要依靠自己,一旦离开了自己,他们就极有可能被其他人孤立甚至于打压。
  当然,用归用,该有的手段也不能少。
  将二人拆开,便是第一步。
  如果还将两人放在一起,便极有可能将两江变成他们的势力地盘了,现在刘俊去了闽浙,那里可是老派势力的传统势力范围,作为地位仅次于闽浙总督的转运使,刘俊想要突破那里的重重阻碍,完成萧诚交给他的任务,非得紧紧地抱着萧诚的大腿不可。
  接下来,萧诚还要继续扩大这些新派势力与老派势力之间的矛盾,这样,自己才能居中更好地把握局面。
  两人缓步走在这个刚刚建起来不久的难民营中。
  虽然只是草棚子,条件很简陋,但萧诚转了一圈,却发现这个安置收容难民的营地里,不仅有开水供应,竟然还挖了好几个厕所,这就很难得了。
  难民潮,从入冬之后,便开始了。也不仅仅是这一地,而是从京东西路、东路、南路都有人向着南方实控区域内逃亡。
  难民的安置,历来是一个大问题。
  他们的涌入,肯定会影响到本地百姓的生活,这些人逃亡而来,一无所有,所以就避免不了一些小偷小摸甚至于作奸犯科,这就让本地百姓对他们厌恶甚至是仇恨。
  这一个月来,已经发生了好几次难民与本地人斗殴的事件,都闹到了萧诚的案头之上,可见事情的影响已经不小了。
  但在毫州谯县,居然如此井井有条,当地抢先建起了难民营,把逃亡而来的人集中管理,官府提供最基本的生存条件,然后根据难民不同的状况,将他们安排到不同的地方,以技艺换钱,以劳力换钱,甚至于以工代赈等多种形式。
  “鲁县令果然是干才,谢督,我觉得可以组织两江治下都来这里看一看鲁县令是如何安置难民的。”萧诚冲着左侧一步后的一个蓄着小胡子的中年人道。
  “不敢,下官认真学习了首辅关于对难民安置的批阅,又有谢督的耳提面命大力支持才有如今之局面。”谯县令鲁宛拱手,谦逊地道。
  谢鸿微笑点头:“的确该让他们来看看,这些难民,也是我们的同袍,也是朝廷的子民啊,他们不甘伪政权的统治,排除千难万险到我们这里来,是对我们的肯定和认同,我们岂能将他们当成外人、当成坏人对待?”
  谢鸿当然开心,这鲁宛,可是他举荐的,地地道道的自家人,如今事情做得出色,成为了表率,他当然也是面上有光。
  至于说耳提面命,他还真没有,只不过因为鲁宛是自己人,所以在钱粮之上,还是很慷慨的。
  “粟米粥天天这么稠?”萧诚笑问道。
  鲁宛楞了一下,很是实诚地道:“回首辅,今天特别稠,因为您要来。不过平常却也是能让人吃个五六分饱的。下官觉得,不能让他们吃得太饱,否则就不想离开这里去讨生活了,来得太容易,就不会珍惜。”
  萧诚大笑:“你倒是实诚,这也是你在窝棚里面只放些茅草的原因所在?”
  “是。”鲁宛道:“人非得有向好之心,才会更加努力。”
  “说得好!”萧诚连连点头:“不过他们初来乍到,本地人肯定也是有排斥的,所以如何安置,官府还得多费心思。这些人,对我们来说,不仅是马骨,更是将来北伐的重要力量。”
  “首辅所言极是!”谢鸿附和道。
  说着话,大家已是出了难民营,往前走不远,便是东沙河,如今正是枯水季节,大片的河床裸露了出来,站在河堤之上,萧诚笑道:“谢督,当时你带着大家去攻打徐州的时候,大家为什么愿意跟着你去呢?”
  谢鸿有些不好意思:“回首辅的话,攻击徐州时的主力,其实是我与刘俊二人的家丁、佃户为主,其它招募来的人,却是许以重金。而在徐州城内,我更是以大量金钱美女田庄等收买了一些内应。当然,这也与当时刘豫当了伪齐王之后,肆无忌惮盘剥,镇压本地人,不得人心有关!”
  萧诚微微一笑,所谓的家丁、佃户,其实便是谢鸿的私兵。这种情况,在南方诸地是很普遍的。
  原本朝廷的禁军,战斗力低下,军官腐化坠落,作为禁军预备役的厢军,更是沦为了官员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