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抚宋-第6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律学也好,算学也罢,抑或是医学,也被不屑地说一声匠气。
  就更遑论于武学了。
  东京还没有被攻破的时候,时任国子监武学教授的是一帮老学究,而武学名义之上有学生百余人,其实常去听课的也不过一二十人罢了,教的《武经七书》包含了《孙子》《吴子》《尉缭子》《黄石公三略》《姜太公六韬》《唐李问对》等。
  说起来这些书自然是极好的。
  可书终究是死的。
  即便将这些兵书背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又如何呢?
  不能灵活地运用,不能与战场之上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那书读得越多,可就真是越害人了。
  你怎么可以指望那些一辈子都没有见过战场的老学究们,在武学里教出一名合格的军将呢!
  萧诚当然要对眼下大宋的教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这样的改革,从下到上是行不通的。
  唯有一招,从上往下来改。
  如果说高考是现代教育的指挥棒,那科举考试,便是大宋教育的指挥棒了。
  第一个要改的,自然便是国子监下设的六所专科学校。
  能考到这六所专科学校之中读书而且能成为上舍生的,是够资格直接成为官员的。
  今年秋季的国子监招生,所有人赫然发现,六大专科学校的名额与往年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次,书学的招生名额,较之律学、武学、医学、算学而言,竟然少了许多。如果说这个标志还不够明显的话,那刚刚结束的天宋三年的进士试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卷子是首辅萧诚亲自出的。
  考了二天。
  第一天考策论,也就是对天下大事的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题目很宽泛,考生尽可以捡着自己擅长的来,当然,想要写出有实际东西的内容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考虑的这一阶的主考官是萧诚,那么要写的东西,也就很明了。
  投其所好嘛。
  第二天,考综合。这就是一个新的玩意儿了,以前压根儿就没有。而大大的一张卷子上的内容,五花八门,但毫无疑问,全都是一些实务,囊括了律学、算学、地理等等。
  第二天考完,九成以上的考生已经面无人色了。
  而根据朝廷事先颁布的录取规则,策论与综合各占五成。
  本以为综合就是考诗词歌赋、考四书五经的考生,彻底坐腊。
  江宁哀鸿遍野。
  原先的那些进士大热门,基本上要全军覆没了。
  对此,萧诚是相当得意的。
  他相信,以东南诸地在教育之上的雄厚实力,在接下来的几年之中,必然会迅速地调整他们的教育方针,书学将只会作为一门基本学科而存在,而其它在某些人眼中的杂学,将很快在教育上占据主流。
  而这,仅仅还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萧诚还想将农学、商学、机械等一系列的关乎国计民生的学生,纳入到国子监的学科体系中来。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当国子监里面为这些学科设立了一条通道之后,地方上才会重视,而更多的教授这样技艺的人,才能获得更高的地位,也才能让这样的技术类学校如同现在的那些私学一样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地成长起来。
  如果有可能,萧诚希望自己麾下的官员们,绝大部分都是学这些实际技术的人出身。
  就像如今的农学,在江宁就绝对是一门显学了。
  因为小官家痴迷于农学,一门心思地在培植更好的农作物种子之上大步流星,司农寺的几个原本不受人待见的农学博士,如今出入皇宫如同出入自家后院,岂能不让人眼红,也不知有多少人在暗地里钻研这门学科?
  据萧诚所知,江宁便有好几个大家族专门高薪请了不少的经验丰富持老农人在自家培植产量更高的作物,以期一鸣惊人,在小官家眼中好好地露个脸。
  对于这样的结果,萧诚乐见其成。
  他甚至还为不少农作物的优良种子开出了悬赏。
  当然,其它的学科想要出头,还需要假以时日。
  必竟工匠,在时人眼中,可并不是一个什么褒义词。
  而商学,更是争议颇大。
  即便是萧诚这一派系之中,也意见不一。
  这一次的国子监改革,萧诚的重心,还是放在了武学之上。
  其它的学科,还只是处在一个试探的阶段,改变了考试的内容,改变了招录的人数比例,但武学,却是已经真真切切地纳入实际操作了。
  理论,自然是要学习的。
  但实际操作,却更加的重要。
  兵部左侍郎杨万富,兼任了武学的山长。
  而武学的教授们,除了少部分精通武学七经的学究之外,剩下的,全部来自军队之中。
  更有不少的高级将领,全都在武校之中有挂职,每年,这些人至少要到武校之中讲课一周。
  而这一次招录的武学人数,也是最多的。
  一半来自公开的招录考试,另一半则是推荐入学。
  而推荐入学的,清一色的来自军队之中。
  属于那些久经沙场,实操经验丰富,但理论经验不足的军官。
  招录进来的那些学生是长期生,他们将在武学之中至少学习三年,而推荐入学的军官则是短期班,其中又分为了高级军官培训班和中级军官培训班。
  国子监其他学科,全都位于江宁城内,唯独武学学舍,被建于城外大江燕子矶上。
  燕子矶南连江岸,剩余三面均被江水环绕,地势十分险峻,这里,既是观赏长江风景的绝佳去处,却也是一处对于江宁城极为重要的军事重地。
  张任曾与友人游过燕子矶,那时这里,还驻扎着一支部队。
  数年未来,再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却发现已是景致大变了。
  唯一的连通南岸之处,已经被高高的围墙、哨楼堵死,城楼之上,警戒的士卒荷刀荷枪,目光炯炯地瞪视着下头。
  这些人,都来自江宁守备军。
  江宁守备军虽然也是驻守都城的军队,但与那个笑话一般的上四军不同,这支军队,战斗力毫无疑问地雄居全军之冠,屡次出击,从无败绩。
  “这一进去,岂不是就等于被关起来了?”牵着战马的周全看着孤悬江上的燕子矶,满脸痛苦之色。
  “倒也不一定,周统制要是水性够好的话,可以游出来!”张任笑道。
  “虽然不是旱鸭子,但想要在长江里耍,还是力有不逮!”周全摇头道:“一想要在这里呆上三个月,我就头痛欲裂。打仗嘛,谁不会?还要学个锤子?”
  “统制,学一学还是有必要的。”张任道:“过去您只带一个营,更多的时候,是带着我们冲锋,其它的,用不着您操心,但现在您可是一军统制了,最少也要指挥三千人,说不定便能到五千人,那可是独挡一面的,那个时候,大家可都是听你指挥了。”
  周全重重地吐出一口气,道:“所以说,升官虽然好,但也不全是快乐!”
  “听说这一次来给统制以上军官上课的,都是吕尚书,杨侍郎,高帅这样的沙场宿将,您可是有耳福了。”张任有些羡慕。
  周全把嘴巴凑到张任的耳边,低声道:“不止,临走的时候,魏将军还悄悄地跟我说,首辅也要来给我们上课,还让我好生表现一把,让首辅能记住我!”
  “这要是成了首辅门生,以后可就能青云直上了!”张任羡慕地道。
  周全扁扁嘴,“那倒也未必,终究还得要靠真本事。就像你,如果不是你一身好本事,你能在忽啦啦一下子便升到这个位置上来?我从小兵爬到营将,用了八年。你到好,一年。所以说啊,还是读书好。要不是因为这个,打死我都不来呢!”
  张任哈哈一笑。
  说话间,两人站到了武学巍峨气派雄壮的门楼之外,两边镏金的一副对联写的龙飞凤舞,极有气概。
  贪生怕死,勿入斯门。
  升官发财,另寻他路。
  横批:保家卫国
  听着张任轻念出身,周全忍不住道,“我自是不贪生怕死的,但却也想升官发财!”
  张任大笑,看着一边走过来的一名书吏,戳了戳对方道:“小声些,统制,这对联可是首辅亲自写的,你是在质疑首辅吗?”
  周全一怔,脑袋却是摇得像货郎鼓,“原来是首辅写的,那自然是极好的了。”
  “二位是来入学的吗?”走到两人面前的书吏拱手问道:“如果是,请出示入学证明,如果不是,燕子矶如今已经不许闲杂人等上去游玩了,二位可另去他处。”
  “入学!”张任笑着将两人的入学证明递了过去。
  接过入学证明,上上下下地扫视了两人几遍,书吏点点头,指了指边上的几排屋子,道:“既是入学,还请去那里办相关手续,你们来得倒是早,还有半个月,才正式开学呢!”


第六百五十六章:人样子
  悠扬的号角之声,把张任从睡梦之中惊醒,那是集结号,他霍然坐起,翻身下床,却突然想起,这不是在军营呢!
  这是在江宁城外燕子矶的武学学堂里。
  而这集结号也不是针对他们的,而是针对那些刚刚入学不久的武学学子们的。
  虽然都是来这里学习的,但因为身份的不同,待遇也自然是不同的。
  刚刚考入武学学堂的学子们,天不亮都要起来开始忙碌的一天呢!
  而他们这些来进修的军官们,却是不需要再去重过这样的新兵生活的。
  一转头,便看到对面的床榻之上,与他同一间宿舍的军官正双手枕着脑袋,目光炯炯地看着他呢!
  “也醒了啊?”张任笑问道。
  “号一响,就醒了!”那人也是一挺身坐了起来,道。“这都快一个月了,还是改不过来,习惯成自然了。”
  这人叫邬惊,来自中部行辕的天鹰军,是一名骑兵军官。与张任入伍还不到一年相比,邬惊年纪比张任大不了几岁,但却当了十年兵了。
  十四岁时,他便已经成为了一名骑兵。
  十年时间,升为营将。
  当两人第一次认识,听说张任当兵不过一年,便成为了营将的时候,那张大的嘴巴,足以塞进去那家伙钵子大的拳头。
  不过在两人接下来同居的日子里,在听说了张任那一场场血战、一次次死里逃生的经历之后,他倒也再不羡慕嫉妒狠了。
  不怪张任升官快呢!
  这样的仗,他邬惊好像一次都没有碰到过。
  冒似一直以来,他们的作战,绝大部分都是以碾压姿态将敌人打得溃不成军。
  最为残酷的一战,也不过是在襄樊之战与辽国属珊军碰上,但那一战,也是打了对方一个出其不意,赢得其实并不太难。
  而且,在知道了张任曾经是一个秀才之后,邬惊就更加的折服了。
  因为他到现在为止,也只能勉强看懂军令,认识的字,加起来估计不超过两百。在进入学堂这些日子里,张任可是帮了他不少。
  他们这些军官的课堂,老师可是不会教你认字的。
  而他们上的话也是五花八门,不仅仅是军事上的知识,还包括了天文、地理、作图等一系列对于邬惊来说如同天书一般的玩意。
  大部分上课的时候,邬惊都属于石化状态,因为他是真听不懂。
  下来之后,就靠张任给他补课了。
  与那些来去匆匆的老师不同,张任就讲得很仔细,也很浅显易懂了。
  其实相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