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带着论坛回古代-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把红色盘子交给太子,让他选出前三甲,和后面的进士们。
  这些事便跟秦余无关了,他只要回到家中安心等待榜文的发放即可。
  太子殿下面带倦意,坐了三十年的太子,如今已有四十多岁,虽然说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可没日没夜地批阅奏章,操劳国事,不敢轻易怠慢,更怕被人抓住把柄,加上时常吃金丹的缘故,所以他的身体是每况愈下,坐了大半天,腰酸得不行,都快直不起来。
  这时候,一名宦官走了进来,说道:“李大人他们都在殿外等候了,请问殿下,何时开始批阅试卷?”
  “自然是明日,今天本宫有些累了,叫他们也别等,早点回去歇着,明天有得累啊。”
  太子站了起身,在太监们的搀扶下离开大殿。
  出殿门后,太子往南边的天空望了望,脑海里出现了燕王的身影,他叹了口气,说道:“四弟,四弟他去剿灭叛逆,而今已有半月,算着日子,大军应该到亳州进内了吧?”
  身边的宦官在旁答道:“殿下,前日兵部有来自南边的塘报,塘报里说,燕王殿下已经和朱逆们交战过了。”
  “这么快吗?呵呵,四弟不愧是皇族的千里驹,可真是日行千里,转眼间就到了逆贼跟前。本宫看,剿灭朱贼,恐怕是指日可待了。”
  “太子殿下英明,天佑我大周。”
  一干宦官低头称赞,太子只是干笑了声,让后继续朝前走去。
  ……
  兵贵神速,燕王其实是先率领先头的骑兵,在十天内到达亳州的,到亳州后,便联合了当地的守军,跟朱和尚在一个名叫洪武县的地方交战。
  一开始,亳州的守军受到燕王的鼓舞,再加上有骑兵的加入,那些朱和尚的反兵们是一击即溃,形势对大周来说,是一片大好啊。
  燕王也因此十分自得,进亳州城后,跟当地的官员们庆贺了一个晚上,可当第二天,朱和尚学乖了,他化整为零,采用山地包围县城的战略,舍弃已经被劫掠一空的县城,而躲进深山里。
  燕王他们分几批人马进山去找,可山路崎岖,有的连道路都没,想要找到朱和尚的位置可比登天还难了。
  可朱和尚这边,他作为亳州本地人,又当了许多年的山大王,对亳州境内的山势十分熟悉,他所带军队里的兵士,自然都是本地人的多,上山下山,跟走平地一样。
  而且他们懂埋伏,在重要的位置设下陷阱,还会将进山的周军逐一分化,再一个个地消灭。
  一连数日,燕王他非但没能抓住朱和尚本人,还损兵折将,此刻又过了半月,跟随的军队已经到了亳州城外,他这时候正跟将士们在大营里商量,这个朱和尚该怎么讨伐。
  “报!”
  就在他们商量军情时,门外头一名小兵走了进来,手里带着一封信。
  燕王把信拆开一看,却是朱和尚身边的一名武将写来的投降信。
  “呵呵,诸位,你们怎么看。”
  燕王和众将士重新坐回位置上,刚才信中说道,这名想要投诚的武将叫做常达,他说自己与朱和尚不和,还因为躲在深山半个月,缺衣少食,受够了躲藏的日子。
  这个常达还说到,他听闻英勇无比的燕王到了亳州,心里早已经生出投降的意思,只是碍于跟朱和尚的兄弟关系,所以才一直踟蹰不前,如今已和朱和尚分道扬镳了,无牵无挂,所以让人带上书信,希望周军能够答应自己,他愿意把朱和尚的藏身地点告诉燕王。
  “殿下,我看这其中必定有炸啊。”
  一名将领道出心里所想,其余的人都点头同意。
  燕王对这封信自然也是不信的,但他此刻却想到不如利用这个常达,跟朱和尚来个决一死战。
  “诸位,你们附耳过来。”


第254章 悔

  一番言语过后,将领们点了点头,但有些将领生出顾虑,担忧道:“王爷,你说你要自己亲自前去引诱朱和尚出来,可这样你不就危险了?王爷你是千金之躯,要冒险也得是我们这些大老粗去,你是万万不行的。”
  燕王道:“正所谓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如果不去,如何取信于他?去了,不论朱和尚如何认为,他都会亲自带兵而来的,况且本王带去的兵都是从草原战场下来的百战老兵,又岂会惧怕那些只会种田的泥腿子们,就算中了埋伏,呵呵,埋伏,本王向来不怕啊。所以,主意就这么定了!”
  说罢,看了一眼传令兵,对他道:“你和门外的那名常达的卫士说清楚,就说我刘第答应了他的请求,叫他早些把朱和尚的所在地点告诉我们,如果没有欺骗,那本王可以保证,他常达不单不会因为造反而受到牵连,还会因此而加官进爵呢。”
  “喏。”
  兵士答应了声,便出门去了。
  燕王坐在位置上,摸了摸下巴,心里开心异常。
  这时候,有名将领突然道:“燕王,出京城的时候,听说那位计谋摆出的秦有余向你提了几个平定亳州的建议,不知你现在是怎么看的?”
  “嗯,李将军,余儿的建议本王是看了,本王也安排了向导跟随,可他说叫本王专门设立一个用于山地作战的特殊部曲来,本王觉得这没有什么必要,所以本王否决了他。但也没事,那个朱和尚不过如此,除了弄些小伎俩,根本不敢和我们硬拼啊。”
  燕王说着话,刚才提问的将领,见他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心想或许是自己多心了,所以也不再说话。
  ……
  这时候的京城,已经到殿试结束的第二天。
  试卷的批阅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份份的卷子在太子和内阁大臣们的手中相互检阅。
  “殿下,这篇策论写得非常不错,言简意赅,又指明了我大周内在所拥有的隐患。”
  一名官吏将手里的卷子递到太子手中。
  太子拿了过来,仔细阅读过后,看了眼底下的署名,接着笑道:“燕州李远,本宫记得他的父亲在四弟手下当差。”
  “是的,那位李将军,年过半百,老成持重,而且能在事前预料出战局的凶险,是位不可多得的良才啊。”
  太子哈哈一笑,说道:“这便是虎父无犬子了,可这李远如今已是贡士,能文能武,比他父亲还强啊。”
  那名官员点了点头,“是的,殿下你且看他的平亳论,句句在理,处处点睛啊,下官看来这其中必跟他父亲时常的教导有关。”
  “嗯,只可惜殿试之中,给予他的时间不多,能写出一份平亳论,实属难得。其实啊,本宫更想看看李远对北方的一些见解。”
  见太子一副惋惜的样子,那官员道:“这也不难,殿下你只有一道旨意过去,将李远宣进宫不就行了。”
  太子点了点头,接着道:“嗯,本宫会这么做的。好啦,我们继续阅卷,看看还有哪些济世之才藏于其中。”
  太子的话刚一说完,突然有人暴起声来,“禽兽啊,一个人竟写了两篇策论!”
  太子殿下面色不愠,阅卷的过程要求安静,刚才他和身边的官员讨论时,声音都是压着的,可这人怎么?
  “把卷子递过来给本宫看。”
  那官员听了,哪里敢怠慢。
  太子见卷子末尾的落款写着秦余二字,立马明白了过来,他笑道:“本宫还当是谁呢,如果是他,就不奇怪了,诸位想必都听说过,那扰乱铁木真内部的推恩策,便是他想出的。”
  “哦?竟有如此英才,可我们事前已经跟各个贡生们说过,考题只需二选其一就可,他怎么会?”
  一名留着白胡子的官员好奇地问道,接着又在想,莫非这位考生是故意为之的吗。
  “先不讨论这个,本宫觉得这秦余的论点比较特别,诸位不妨也看一看,你们觉得是他的平亳策好些,还是李远的更胜一筹?”
  太子把试卷交给一旁的官员,该名官员看后,又传递了下去。
  过了片刻,有官员道:“殿下,老臣以为还是李远这名贡生说得比较实在,而这秦余,有点夸大其词,危言耸听了。”
  “哦?你们都这样认为的吗?”
  又有官员道:“是的,亳州的那个朱和尚,起先不过是个撞钟的,哪里懂什么兵法,不过是躲进深山,便以为能逍遥太平,呵,简直是天大的笑话。这朱和尚不过趁着两个州县的不妨,又有内应,才有机可乘的,不然他为何一碰到燕王铁骑,便溃不成军呢?殿下,老臣愿以人头担保,这次燕王南征,必定能打一个大胜仗。”
  太子看着他,摇了摇头,“却也不一定,本宫现在还是有些担心,亳州的气候与汴京不同,我们现在这儿虽说春天,却不那么潮湿,听说亳州那里,官员一年的俸禄有十分之一是交给布庄了,到那里本宫更担心的是军士们不适应那的气候。”
  “哈哈,殿下你这有点危言耸听了,不过这也算是考虑之内吧,臣相信燕王会妥善处置的。”
  ……
  “不好,燕王快走,我们中埋伏了。”
  “本王不走,本王不走,孙将军还在里面呢,都怪孤,是孤不查,是孤轻敌了。”
  “快,快保护好王爷!”
  一处非常泥泞的山坳之中,燕王刘第满身是血的,在侍卫们的护送下一步步后退。
  此刻的他,后悔啊,一开始就不应该轻敌。
  “活捉燕王,活捉燕王……”
  “……活捉燕王,活捉燕王……”
  ……
  连绵不断的山脉,传出一声声嘲笑,笑声传到燕王耳中,犹如针扎一样。
  早晨的时候,那个叫常达的人送信过来,告诉了燕王朱和尚的具体位置。
  燕王自然不信,可他也不想失去这个机会,所以带上精锐的兵士,还有一名本地的向导。
  但,都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那个常达真的是来投诚的,而那个朱和尚竟然将计就计。
  燕王听着这山谷里的声音,此刻想死的心都有了。
  葬送在这山坳里的,可是我大周的百战之师。
  “燕王,快走吧,别想了。”
  一名将领用力拉走燕王。
  燕王此刻心中苦恼,有许多话想要说,这时候,更是想到了秦余,“悔不听秦贤侄之言,悔不听秦贤侄之言啊!”


第255章 告密

  燕王如丧考妣地哭着,身边的护卫和剩下的精兵们一路将他护送回军营。
  一路上,遇到朱和尚的追兵,幸好军营里的将官,特别是那位姓李的将军,他越想越不对,立马带着一干人马前来接应。
  待回军营,已经是深夜,燕王却也不去歇息,而是立马写了一封悔罪的信,夹在送往京城的塘报里,命人快马加鞭地送去京城。
  亳州离京城,快马的话,需要十天上下,而军营里的军马,如果够快,六天内便能赶到。
  六日后。
  京城之中,皇宫大内,殿试的批卷过程很快便进入了尾声。
  其余的名额都已经选定,而这前三甲的人选,内阁的大臣们议论了许多天,分歧颇多,至今没有决定人选。
  “这个秦余虽然把两道策论都写出来了,可他的第二篇平亳论,有点夸大其词,朱贼他们不过是群刁民,如何能跟大周的铁军抗衡,何况带兵的还是我大周最能征善战的王爷,所以他的名次应该在李远之下,而这李远允文允武,策论分析地也头头是道,状元之选,非他莫属啊。”
  一名老者摸着发白胡须,许多人都同意他的观点。
  “可这秦余他所说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