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征途-第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翊钧皱着眉头扫了一眼石星的奏折,心中一动,有了新的想法!
………………………………
第八十八章 真实用意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无弹窗,万名书迷同时在线“陈矩,你让人去内阁传四位大学士到…乾清门来吧!嗯,也把兵部尚书石星和礼部尚书范谦一并召来吧。”朱翊钧对在下首躬立的陈矩吩咐道。
本想把人传到文华殿的,但考虑到文华殿毕竟离内阁太近,而内阁平日里官员不断,此时正是官员们有一次大规模上奏为皇长子加冠和选妃的关键时刻,朱翊钧觉得还是躲着点好,免得被群臣纠缠住。
“是,万岁爷,老奴这就去办。”陈矩哈了下腰,往后退了几步,就要转身离去。
“听说张诚的族弟张勋与武清侯家联姻了?”朱翊钧没有抬头,随口说道。
陈矩听了心中一震,止住了脚步,不由得**了**嘴唇。别看皇上只是随口一说,但不是有句话叫伴君如伴虎吗?这是件可大可小的事情!以他对朱翊钧的了解,像这种事情,如果不是心中不满了,是决计不会说出口的。
可尽管听出了朱翊钧的不满,陈矩却不知道朱翊钧对于这件事只是表示一下不满,还是另有处置。毕竟张诚乃是裕王府出来的,曾在东宫服侍过朱翊钧,还曾经揭发过冯保的罪行,抄过张居正的家,并且从万历十二年开始,一直掌管司礼监至今,可以说是深的朱翊钧的信赖。
“万岁爷,据奴婢所知,张勋乃是张诚的远房族弟,而迎娶的也是与武清侯出了五服的族人,联姻之说,虽是事实,但也有些牵强。”陈矩只好把自己知道的事情说了出了,这些朱翊钧肯定也都一清二楚。
不过,陈矩心中倒是希望皇上能因此而拿下张诚,其一,自从张诚兼掌了东厂后,气焰着实嚣张了很多,不仅培植了不小的势力,贪墨了不少银子,还与郑贵妃走得很近;其二,倒也是出于私心了,如今二十四衙门中张诚是内官之首,排第二位的就是他自己了,只要张诚倒台……
“嗯,你去吧。”朱翊钧摆了下手,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示意陈矩去办事。
陈矩出来后,吩咐人分别去内阁与兵部和礼部传口谕,而他自己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他的年龄与张诚差不了多少,如果张诚不犯错一直得宠的话,他今生就很难登上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了,这是一个彩虹难逢的好机会!
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下,陈矩转身朝玄武门的方向走去,他想尽快返回御马监,“无意”间把这事向张永年透漏一下。大皇子应该是知道张诚与郑贵妃走得很近的,而只要大皇子在几个讲官跟前透漏一点皇上关注这件事了,相信那帮早就看越来越嚣张的张诚不顺眼的言官会抓住机会行动的!
通过这件事,自己算是卖了大皇子一个人情,他肯定不会希望与郑贵妃走得越来越近的张诚在那么重要的位置上吧?另外,也许还能因此得到自己想要的,何乐而不为呢?大皇子也知道,自己可是一直倾向于他的。至于最终成与不成,自己都没有什么损失,风险也小的很。
内阁四位大学士接到了小太监传来的口谕,不敢怠慢,放下各自手上事情,出了内阁,直奔乾清门而去。他们当然也都各自泛起了嘀咕,赵志皋暗示上疏为皇长子争取加冠和选妃的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群臣的奏疏估计也就刚让皇上看到,难道这么快就有了结果?
石星的兵部不像内阁就在皇宫之内,离得较远了一些,所以赶到乾清门时,内阁的四位大学士都已经到了,就连礼部尚书范谦也到了。
对于今天朱翊钧的宣召,石星倒不像内阁的四位大学士所想,认为皇上是想商量皇长子的加冠和选妃之事,再说了,就算是皇长子加冠和选妃,干他这个兵部尚书什么事?
对于朱翊钧的目的,他隐隐猜到可能是因为大皇子殿下让自己上的那份奏疏起了作用。只是,他却有点不明白,大皇子在明明猜到朝鲜可能还要有第二次战争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自己上这样的奏折?难道大皇子真想参合朝鲜之事?可是即便是为了捞声誉和政绩,大皇子就能确定一定能在倭国第二次入侵前返回大明吗?
在石星看来,朱常洛之所以想代表大明去朝鲜,一是能让天下和属国都清楚他的身份,二是为了树立形象,让群臣和皇上都刮目相看。石星曾经劝阻过朱常洛,说这样做太危险了,万一赶上倭国第二次入侵,岂不是置身险地?
朱常洛当然不会说那正是自己想要的!他之前考虑的非常清楚,就是想要去朝鲜,参与第二次朝鲜之战,在那里天高皇帝远,就算自己还不是太子,但身份在那里放着,就算是朝鲜国王,也是比不上的!自己是大明的皇长子,是那里最大的,一场战争下来,很容易就能培养势力!
当然,想要通过正常途径,比如说倭国再次入侵朝鲜后,想办法成为东征的监军什么的,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大明有祖训,外戚不可以领兵,在消藩之后,后面又加了一条,皇子与诸王不可掌兵!
朱常洛清楚,不仅群臣不会同意自己去冒险,就算是朱翊钧,也肯定不会让自己去朝鲜掌兵。
不过,朱常洛可不想就这样窝囊的跟朱翊钧耗下去,就算是自己能提前做了太子,又与现在做皇子有什么区别?还不是仅仅多了个名分而已?处境不仅不会改善,反而会更加危险,毕竟只要自己成了太子,郑贵妃就该急了。所以,眼前最需要的,就是实力!
不管在哪个时代,拳头硬才是不变的至理!只要掌握了兵权,通俗点讲,在不顾及后果的情况下,你可以为所欲为!
眼前的朝鲜战争是个彩虹难逢的好机会,虽然危险重重,但却也是迅速拥有实力的大好机遇,这种机会可比在国内培养实力容易多了。朱常洛不想再等下去,这样的好机会当然不想放过,虽然成为监军什么的行不通,但是可以稍微变通一下,提前到朝鲜去!
出使朝鲜来回数千里,加上在朝鲜随便呆上一阵,那预计行程至少也要三五个月才行,那时日本第二次入侵早就开始了。
对于石星的劝阻,朱常洛当然不会答应,只是告诉石星,只要圆满完成了出使任务,皇上就没有阻碍立储的理由了。至于倭国入侵的危险,那毕竟是猜测出来的,就算是倭国真的再次入侵,自己只要一直呆在朝鲜王京,听了消息马上返回大明就是。
石星看到朱常洛坚持,再加上朱常洛说的也有道理,就没有反对。何况,如今正是个好机会,群臣都上疏逼迫皇上,那么皇上看到了自己上疏要求派往朝鲜钦差的事情,为了化解矛盾,肯定会有想法。
赵志皋正与另外三位内阁大学士和提前到来的礼部尚书范谦一起小声讨论着,是不是皇上终于下定决心,要给大皇子加冠和选妃了。谁知一抬头居然看到了兵部尚书石星过来了,眼皮猛地一跳,咽了口唾沫,难道石星这老儿追到这里来了?
………………………………
第八十九章 争论不休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无弹窗,万名书迷同时在线“哈哈,元辅,真是让人好找啊没想到竟然跑到了乾清门来了,嗯,既然遇上了,兵部递到内阁的条呈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吧?内阁打算什么时候签批呢?”看到了赵志皋,石星半真半假的追问道。
赵志皋对于石星的胡搅蛮缠这些天算是领教过了,知道跟他生气就是跟自己过不去,实在是犯不上。所以干脆哼了一声,转过头去懒得搭理,直接无视了。
石星嘿嘿干笑了一声,冲另外几人打了声招呼,然后径直走到赵志皋身边,也不说话,只是直在他眼前晃来晃后,搞得赵志皋烦不胜烦。
你不是假装没看到我么?那好,我就在你眼前让你看看。
其他几人看到石星的这种像极了无赖的行径,一个个相互看了看,都露出无奈的表情,苦笑起来。看来今后还是尽量少得罪这个喜欢装傻充愣的兵部尚书为好,不然不被烦死,也要被他气死话说,以前怎么没发现石星是这样的人呢?难道真像他说的,小小的倭国,还能拒绝巍巍大明的和谈不成?
作为被石星烦扰的当事人,赵志皋干脆双眼一闭,假寐起来。好你个石星,今后的日子长着呢,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哼,你以为咱们几个是在这里闲逛么?咱们是皇上召来商量事情的,等下皇上来了,只要把你这不相干的兵部尚书撵出去,或者斥责一顿,看你的老脸往哪放
此刻,赵志皋倒是期待朱翊钧赶快到来了。
早在石星到来后,就有小太监飞奔去通知朱翊钧了,所以赵志皋并没有难受多长时间,朱翊钧便来到了乾清门中的阁殿。
当他第一眼看到了石星在与赵志皋别苗头时,不仅嘴角挑了挑,有些莞尔,这种情况甚好虽然朝中也有很多不同的声音,但除了所谓的浙、楚、齐党之外,都不成气候,很难与浙、楚之人对抗,自张居正以来,内阁中大部分大学士皆出自这浙、楚之人,声音太过统一了些。
朱翊钧非常希望这种平衡被打破,朝廷里除了自己的声音外,决计不能出现一呼百应的情况石星的出现是个契机,他属于“北人”,身份地位也足够,做事也认真,眼光…还算不错吧,也许是合适的人选。
在场几人当然不知道朱翊钧瞬间转了这么多的弯弯,看到他出现在阁殿里后,一个个赶紧下拜参见。内阁的几位大学士还好点,总算是隔段时间就能看到朱翊钧一次,他平时也只接见内阁众人,但兵部尚书石星和礼部尚书范谦就没有这待遇了,他们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过皇上了,所以一时倒有些感慨和激动。
“臣等叩见皇上”
“嗯”朱翊钧背着一只手走到阁殿中央设置的龙椅旁,坐下来后,才摆了摆手:“免礼,都起来吧。”
“谢皇上”
扫视了恭敬的站了起来的六人一眼,朱翊钧缓缓开口道:“这次召你们几个过来,是有件事想与诸位探讨一下,石星”
赵志皋精神一震,要赶人了么?
“臣在。”石星抱了抱拳,恭声应道。
“与众位说说你提出的关于巡视朝鲜的事情。”朱翊钧的话让赵志皋失望之极,也让除石星之外的众人有点迷糊,不是为了皇长子加冠和选妃的事情?
“遵旨”
石星看了看在场的另外五位大臣,正色道:“自倭国进犯我大明属国朝鲜以来,在皇上的英明决策之下,虽然我大明及时做出反应,出兵援朝,尽显泱泱大国风范,以几万天兵打的倭国近二十万大军节节败退,摆尾祈和。可由于前期朝鲜的不作为和毫无准备,差点因此而**,在我大明出兵之前,全国八道已失其七,可谓是损失惨重,国内哀鸿遍野,军民皆是萎靡不振。”
停顿了片刻,接着道:“作为朝鲜的宗主国,帮助属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朝鲜自李氏归顺我大明以来,也鲜有不忠不义者,所以,为了安抚和激励朝鲜在经历大难后能够重建和加强他们的信心,为了尽显我泱泱天朝的仁义,为了让朝鲜感念我皇的天恩浩荡,派出一支有重臣担纲的钦差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