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81个定格-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大部分没有上过多少学的新兵,基本不了解欧阳海英雄事迹的具体内容。这次别开生面的故事会,无疑对大家是一次粗浅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接下来,王班长又给大家讲了我们湖南的几个革命历史故事,其中包括:

    讲了平江起义的故事,以及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的建立。

    不过,鉴于那时的政治形势,故事中涉及彭德怀元帅的名字和事迹,都是一带而过,重点讲了红五军上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在**的指挥下,进行游击战争的事迹。

    讲了“平江惨案”,从“新四军平江通讯处”的成立讲起,到1939年6月12日蒋介石指使杨森袭击“新四军平江通讯处”,残杀新四军六名干部,制造“平江惨案”的过程结束。

    王班长讲的,基本都是革命历史故事,而且以军队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故事居多,古代和近代历史故事很少。涉及到战争方面的故事居多,地方同志开展对敌斗争的故事很少。

    当天,王班长给大家讲的最后一个革命历史故事,就是“铁军”的故事。

    他先是讲了“铁军”――中国**指挥的、**员叶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的来历,“铁军”在北伐战争中英勇作战、勇往直前的英雄事迹,重点讲了“铁军”在汀泗桥战斗打败吴佩孚的精锐部队的战斗经过,以及这次战斗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其实,这些故事都是部队政治教育的基本素材,很多政治教育课程和宣传材料里面都有,只是我们还没有进入部队、没有接触到这些内容而已。

    而很爱学习、很爱动脑筋、较有心计的王班长,却别出心裁,把那些生硬、死板的政治教育材料融会贯通,用脑子合理改编,把它变成了一个个很活跃的小故事,让大家听了很有意思,很有吸引力,也很受教育。
………………………………

第65章 我和王连长之间的秘密

    第65章我和王连长之间的秘密

    军列继续北行,经过了湖北,经过了河南,进入河北境内,已经是第五天了。

    闷罐车实在是太慢了,几乎是哪一个小车站都停,咣铛咣铛的声音,真的让人感到很难受。

    这种车行缓慢的实际情况,与新兵们急于想赶到部队的焦急心理,完全矛盾起来,许多新兵都觉得很没意思了。

    怎么走了这么长时间,才到河北境内?这里离我们的目的地,还有将近一半的路程,什么时候才能到达?

    这种枯燥无畏的日子,真是难熬得很!

    别人怎么想的我不说,至少我是很着急!

    所以,我在火车上,先后有七、八次悄悄的问过带兵的排长和王班长,火车怎么走得这么慢?

    在河南信阳火车站停留时,我刚下到站台,想透透气,正好赶上王连长走过来,巡查各个车厢里的新兵途中的表现情况,我也抓住机会,委婉的向他表示了自己的焦急想法。

    每次我询问时,他们都是笑着安慰我:“不要着急嘛!运新兵的车都这样,基本上都很慢。安下心来吧,时间很快就会过去的!”

    尤其是王连长,对我说得更加风趣:“坐火车多好啊!沿途可以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你们到哪去找这么好的参观机会!你们都没有出过远门,外面的情况根本不了解,沿途看一看,再请班长和排长们给你们介绍介绍,就能知道很多东西,这种好机会千万不要放过!”

    由于前面说的那些原因,加上还有一个我还不知道的特殊原因,王连长私下对我特别关注,也特别关照。(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所以,我在他跟前,也就显得不那么拘束了,有些话可以直接跟他说:“我就是有点着急,晃荡晃荡这么多天了,才走了一半路程,什么时候是个头?”

    王连长马上安慰我说:“快了快了,我们越走越近了,还有两、三天就可以到达部队了!”

    听了带兵人员的反复解释和安慰,我的心逐步安静了下来,也不再询问了,只是每天在列车上默默的等待着。

    上面说的所谓“我还不知道的特殊原因”,就是王连长的父辈和我的父辈、亲人之间,居然还存在着某种特殊的感情关联,这是我根本没有想到的。

    天底下哪有那么巧的事情?即使有巧合,也不一定就能落到我的头上!

    其实,对于不知内情、被蒙在鼓里的人来说,突然知道内幕,就会觉得有一种机缘巧合的感受,连我本人都是如此。

    但原本就是实际存在的事实,根本谈不上巧合!

    按照年度征兵计划,团里需要到我们地区接六百名新兵,临时组建三个新兵连,一起往回带。

    派遣带兵人员时,王连长是第一个被选中的,因为他以前接过六次兵,而且都是跑长江以南地区,对带南方新兵回部队很有经验!

    领导上最早的想法,就是想让新兵一连到我们地区下面的一个县里带兵,而新兵二连则负责在我们郊区接兵。

    临出发前,在师里召开的带兵连长会议上,王连长特意向主持会议的副师长提出,想和二连调换一下。

    副师长以前也隐隐约约听说过,王连长的父亲也是南下作战有功人员,在我们市有好几个老战友,有的甚至是生死之交!

    这些人都是打完海南岛之后,下岛返回途中被留下来,在湘南南岭山下搞土改的,他们的经历和我父亲、还有黄伯伯等人的经历,基本相同。

    既然有这个便于开展工作的特殊条件,副师长就马上同意了王连长的请求,对两各单位的工作地域进行了临时调换。

    原来,王连长的父亲和两个叔叔,都是名列“四野三只虎”(也叫“**三只虎”)的第二虎,也就是后来的三十九军的人,在这个军下面的一个团里当后勤处长,年纪比较大。

    我们家的十几位亲人,当时不在那个军里,而是跟着“四野三只虎”的“第一虎”、也就是后来的三十八军下属的一个团,渡海上岛作战。

    而黄伯伯正好就在王连长他父亲那个师里,曾经担任过师里的文化教员。

    这些特殊的关系,王连长本人也和我一样,以前根本不知道,只是在这次征兵工作即将开始时,他才知道了其中的内情。

    那一天,团长找王连长谈话,准备再次排他去接兵,因为他经验丰富,是首选人员。

    正好那几天老爷子带着孙子来到部队,住在营部的临时家属宿舍。

    王连长回去一说,老父亲顿时就笑了起来,然后给他披露了隐藏多年的秘密,并把那些老战友现在的所在单位、联系方式,都一一告诉了他。

    原来,老人家虽然人老了,心里却很明镜,私下始终与那些老战友保持着一种巧妙的联系,其中就包括和黄伯伯之间的密切联系!

    但是,那几位一直很正直的老战友,当时都在“受触动”,基本都是“靠边站”,但又都是和我父亲一样,已经不再属于“问题特别严重”的专政对象,而是属于“解放”人员,借着邓小平同志重新上台主持工作,进行整顿的契机,个个都已经恢复了一点工作。

    所以,老人就交给儿子一项任务:到达目的地之后,马上私下去看看自己那些老战友,能帮忙的,在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尽可能的帮一点,让老战友们有点安慰!

    王连长不辱父命,在到达我们市里的第二天,就利用礼拜天休息的机会,带着从北方带过去的人参酒,一一拜访了父亲的这几位老战友。

    也赶巧了,黄伯伯正好在为我当兵的事情发愁呢,现在居然天降福星,哪能使他不高兴?他就马上对王连长介绍了我们家的情况。

    当王连长知道我父亲也是南下作战的老同志时,更是下定决心,一定要暗中帮助我,玉成此事!

    这就是我后来能够当兵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

    不过,我一直不知道内情,一直到调到军区政治部的第一年春节放假,我带着老婆到枣庄给王连长和老爷爷拜年时,他们才告诉我实情。
………………………………

第66章 新兵们迎着大雪进发

    第66章新兵们迎着大雪进发

    现在我们再返回来,讲述我们这群新兵的北行之旅!

    第五天中午,军列缓缓驶向河北的邯郸市。

    这是一座历史古城,是冀南的一个工业重镇,也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在这之前,我只是从一本破旧的书上,看到了对这个城市的介绍,但没有直接的认识,现在终于来到它的跟前了!

    列车就要接近郊外时,天气骤然变化,天空突然暗淡了下来,顿时灰蒙蒙的。

    一阵寒风吹来,早就已经收获完毕、一望无际的平坦的冀南大地上,吹起了阵阵尘埃!

    对于这种在我们南方极为少见(只有在大冰雹来临之前,天色才有点类似)的独特气候和奇怪景象,大家都感到很好奇,一个个轮换着走到车门附近,争先恐后的挤着往外看。

    车门就嘎开一个不大口子,也就够四、五个人上下错位、挤着头往外看的,而大家又都想往外看一看,也就只好轮换着来了。

    同样爱说笑、喜欢调节气氛的的二班长,是河北保定人,知道当地的气候情况。

    他抢先上前,伸出头去,看了看天空,又看了看地面,然后告诉我们:“天气大变了,大雪就要来了,说不定我们一进入邯郸市,就会有暴雪来迎接我们!”

    排长老家就在山东西部,靠近河北,两地的气候条件差别不是很大。

    他看了看外面的天气,也赞同道:“二班长说得对,天空灰蒙蒙的,大雪就要过来了,估计用不了二十分钟,就该下雪了。一会儿风一停,大片的雪花,就可能要飘下来了。”

    对他们两位的说法,大家开始还是将信将疑,不相信大雪马上就会下起来。

    不过,我们都是南方人,在老家,下大雨的时候,甚至下暴雨的时候,都见过很多,却很少见到下雪的时候,下大雪的年头就更少了。所以,我们都没有发言权,也就没有一个人敢于乱说。

    而他们两个已经在每年下雪很多的东北当兵,大雪、小雪年年相见,常常相遇,自然是很清楚下雪前的征兆了!

    二班长和排长说的还真准,列车刚刚进入市区,离开准备停留的火车站至少还有三里地远,外面的风就突然停了,紧接着,雪花就飘了下来。

    开始下的是细细的雪花,就象是正在从天空中往下撒白色的花瓣一样,从稀稀拉拉的,到密密麻麻的。紧接着,就是小雪花和着大雪花,纷纷飘落下来。

    最后,大雪花越来越密,越来越大团,小雪花干脆就被裹挟在其中了。

    雪越下越大,说得夸张一点,大片的雪花密密麻麻的飘下来,几乎遮住了天空中的光线,把城市上空全部笼罩住了,距离很近的工厂大楼,看上去也是越来越模糊,最后基本被淹没了。

    大地上,顿时披上了一层白雪,放眼看去,就象**诗词里写的那样,一片“银装素裹!”

    我们这些“南蛮子”,一直生活在四季翠绿的南岭山下,哪见过这么大的雪?而且下的这么突然,一个个感到非常新鲜、非常惊讶,也感到非常好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