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181个定格-第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禁不住惊讶起来,同时也感到骄傲和自豪起来。

    没想到,我又赶上了一位很厉害、很有能力的老兵,真的很幸运。

    不过,让我更料想不到的是,这种幸运,意味着我需要付出更多的劳动和辛苦。

    老班长肩负两个重任,自然会很忙碌,许多小事就很难顾得过来了,这样一来,班里的很多杂务事和次要工作,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了我这个被保留下来的新兵班副班长身上了。

    新兵连各个班,只有老兵班长,没有老兵副班长,所有副班长都是从新兵中选拔出来的。

    我在军运途中已经是临时的新兵一班副班长,到了新兵二连之后,还是新兵一班的副班长,原来的临时性职务被保留了下来。

    班长照顾不到的事情,我自然就得主动承担起来了,这是责无旁贷的。

    当然,军运途中的八天临时任职,也让我提前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在几位接兵班长和排长的教导、示范下,我已经了解了许多的情况。

    尤其是王建国班长,更是提前教了我很多东西。一路上,他私下向我介绍了连队的副班长一般的工作性质和工作任务。

    所以,我就比别人先入了点门,工作上比别人更加熟悉一点了,干起来也就不那么吃力了。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帮了老班长很大的忙,减轻了他身上的负担。
………………………………

第87章 我们不吃高粱米籽

    第87章我们不吃高粱米籽

    有一次,连里安排打扫营区卫生。

    当时,班长不在,指导员找他谈党支部的工作去了,因为老班长是新兵连唯一的战士支委。

    班长没回来,我就按照王建国班长教给我的做法,对班里的十名新兵进行了具体的分工:三个人留在家里,继续整理室内卫生;三个人拿着扫把,去打扫房前屋后卫生;我则带领另外三名新兵,跟着二班长,去清扫进入连队的营区大道。

    听到有临时性任务,班长不放心,怕我安排不好,就急忙赶了回来。

    当他看到我早就已经安排完了,而且分工非常好,和他的想法完全一样,他感到很满意、很高兴,也有点惊奇,就私下问我:“这次你安排得不错!这种分工方法,你是怎么学来的?怎么做得那么熟练?是不是家里有人当兵?”

    我实事求是的告诉他,是在军运途中,接兵班长王建国教给我的。王班长几次跟我说过,在连队,整理内务、打扫卫生这类杂务事,一般都是由副班长管,是副班长职责范围内的工作。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另外,我也顺便告诉老班长,我的父辈当中,有十二位在部队干过,他们曾经跟随解放军南下,打到了海南岛。下岛后,都留在了南岭山脚下搞土改。

    班长听完后,马上笑了:“原来是这么回事!难怪我一和你接触,就感觉到你有一点我们军人那种特殊的气质,说话、办事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我就估计到你可能是军人的后代,现在看来,我的猜测不错!”

    我不好意思地说:“谢谢班长夸奖!其实,我什么都不会,都得向你们学习,班长以后一定多多教我!”

    我们在老班长的带领下,来到食堂门前集合。此时,三排的新兵已经早我们一步,来到了这里等候着。

    我们刚刚站定,住在下面营房里的一排、二排新兵队伍,就跑步跟了上来。

    集合列队时,连长笑着说:“二排长,你先领着大家唱唱歌,我要看看,这些湖南新兵劲头究竟怎么样?”

    二排长是朝鲜族人,老家在吉林延边地区,也是农村人。但他很有文艺细胞,声音很洪亮,歌唱得很好,平时爱好文艺。他来自二营六连,是二营有名的文艺骨干。

    听到连长的招呼,二排长马上出列,转向大家,先是微微一笑,然后大声问道:“我说你们这些湖南来的新战友,在家都会唱什么歌呀?大声的报一报,勇敢点,不要害羞,也不要害怕!”

    新兵队伍中,没有一个人吱声。估计大家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会唱什么歌。

    最主要的一点,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来自农村,很多的都是土老农,没有上过学,没有什么文化,也确实不会唱什么歌。及时能够哼哼几句,也只是那些简短的**语录歌曲,其他歌曲基本会得很少。

    所以,大家都不愿意撑头,主动出来答对,主要是怕说错了被老兵笑话,带来不好的印象。

    为了鼓励大家,二排长主动介绍起自己来了:“各位新战友,我姓金,叫金永植,是朝鲜族人,平时最爱唱歌。以后,我也会经常教你们唱歌。现在你们会唱什么歌,哪位新战友主动报一报?”

    他的话音未落,就听见二排一名新兵大声回答:“排长,有一首歌,我们大家都会唱。在火车上,大家都唱**语录歌‘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是接兵排长教的,大家唱了很多次了,唱得很齐。”

    “好,我们就唱这一首!”二排长马上起了歌,我们这些新兵马上跟着高声唱了起来,歌声也很洪亮,大家唱得也很整齐。

    连长看了看,这帮湖南兵也不赖,马上就笑了。

    肚子饿了,给我们开饭,这原本是一件天大的好事,我们也都是高兴而来,满以为马上就可以好好的吃一顿了,说不定还能吃上点好饭菜,给自己改善一下伙食。

    因为按照我们湖南人的习惯,家里来了客人,一般都要好好招待,炒肉待客,是正常现象。

    许多单位也是一样,凡是来了新员工,第一顿饭肯定少不了炒肉接风,表示一下。

    我所在的农机站,就是这样做的,我也亲身经历过好几次。

    即使是我这样的另类子女,进农机站的第一顿饭,单位也去砍了肉,让大家一起改善伙食,每人一小碗炒精肉(东北人叫瘦肉),大家吃得津津有味,气氛非常热闹。

    我想:部队是个大家庭,历来都很关心人。新兵来了,肯定回好好接待,给点好吃的,打打牙祭,一进门就让大家感受到温暖。

    哪曾想,这一切都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和个人美好想像。

    实际上,我们一进食堂,眼前展现的一切,就使大家傻眼了。

    里面哪有什么猪肉好菜?就连我们平时天天吃的主食――大米饭,也没有看到。

    而我们亲眼看到的装在行军锅里的“饭”,整个儿都是红红的,一粒一粒散开着,粘不成团,就是一锅煮熟了的高粱米籽,里面基本看不到几粒大米,高粱米至少占百分之九十以上,老兵们把这种饭叫做“二米饭”或“高粱米饭”。

    说实在的,在我们老家,农民们虽然钱很少,经济上还比较困难,但粮食基本不缺,大米饭还是基本上有吃的。

    平时,各家各户都是以大米为主梁,红薯为辅助。
………………………………

第88章 集 体“罢餐”

    第88章集体“罢餐”

    我们那里的大米虽然很粗糙(实际上是籼米),淀粉量很高,不柔软,不太好吃,但也比高粱好吃多了。

    我们老家也种高粱,但数量很少,产量却很高,穗头很大。打下来的高粱,老百姓都是当作饲料,用来喂猪和喂鸡,喂牛都不爱吃。

    可是,现在入伍之后的第一顿,就让我们吃高粱米籽,我们能吃吗?能咽得下去吗?

    根本不能!

    所以,大家当时就不愿意了,没有一个人拿着碗盛“二米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新兵,嘴里都在嘟囔着:“怎么让我们吃这个?在我们那里,高粱一直是用来喂猪的!”

    再看看用石头砌起来的饭桌上,摆放的用小洗脸盆盛着的菜,大家心里更是凉了一大截。

    切得薄厚不一的马铃薯片(东北人叫土豆片),连皮都没有刮,钝得烂糊糊的,一看就够了!

    我们老家四季常青,青菜满地都是,哪能吃这种玩艺?

    有几个家里条件比较好、有点娇生惯养、而且性格比较急躁的新兵,马上就不高兴了,脸及时拉了下来,先是骂了两句土话,然后转身就离开了食堂,回到宿舍里,生起闷气来了。

    他们一带头,大多数新兵马上“呼啦”一下,就跟着走了出去。

    我们这十几个当副班长的新兵,虽然开始碍着面子,都没有动。有的人原先还准备拿起饭碗,将就着吃一点,垫垫肚皮。看到这种情形,也都纷纷放下饭碗,跟着走了出去。

    其实,我心里也很不痛快。

    在家里,我根本没有吃过高粱米。现在当兵了,却要吃这种东西,心里很不是滋味。

    所以,我也没有再犹豫,马上跟着大家离开了食堂。

    返回宿舍的路上,我们这些新兵,心里没有一个痛快的,几乎每个人都是满腹牢骚,骂骂咧咧的。

    不过,大家互相都是说土话,不敢说普通话(实际上是“湖南普通话”),更不敢用普通话骂人,主要是怕被老兵听到了,去报告连队干部,让我们遭受惩罚。

    有的新兵虽然没有开口骂人,但话里话外,也是埋怨和讽刺,反正话都很难听。

    我也和大家一样态度。他们发牢骚,我也跟着发牢骚。虽然口气还算是婉转,但也是充满着怨气和讽刺。

    “真没想到,部队居然让我们吃红高粱。我们家今年就收了不少高粱,全都磨成粉喂猪了,给小猪崽都不爱吃。现在却让我们吃这东西,怎么咽得下去?”

    “哎!也不知道还有什么东西可吃的?哪怕是给一点红薯吃也行,能填饱肚子就可以了,不一定要吃什么好东西。”

    “你说得倒是轻巧,如果有红薯的话,他们还能让我们吃红高粱吗?”

    “刚到部队,就让我们吃这种东西,这算怎么回事?要是顿顿都给我们吃这种饭菜,还不把我们都饿死了?”

    “没想到,部队生活条件这么差,比我们家吃得还要差。早知道这样,我就不来当兵了。”

    宿舍里,新兵们低声议论着,连连埋怨着!

    一直到昨天下午,我到拆迁工地察看时,和我们的办公室主任谈起这件事,他还笑着说:“那时,你们这些湖南兵,一开始都不爱吃高粱米,这大家都知道。你们在新兵入伍时,第一顿饭就集体罢餐。这件事,在我当兵的第一个礼拜,就听老兵们说了。”

    办公室主任是我的战友,今年已经四十九岁了,他是沈阳人,比我晚入伍两年,小我两岁。

    我们在同一个营里,但不在一个连队。我在二炮连,他在六连。我们两个连队紧挨着,营房连在一起,操场也连在一起,甚至吃的是一个压水井里的水。

    他入伍第一个月,我们就认识了,就是在压水井边上认识的,当时我们两个都在压水井边上打水洗衣服,因为那天正好是礼拜天,大家都忙着收拾自己的个人卫生。

    看到我是老兵,他上来就帮我打水。就这样,我们就相识了。

    以前,他一直称呼我连长,我就叫他小刘,我们从此建立了很深的友谊和战友感情,甚至亲如兄弟。

    后来,我调到军区政治部工作,他也在不久就进到了军区直属队,我们又可以经常在一起了。

    我们都是近两年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