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战国之军师崛起-第3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白起问白晖:“越国公主为你建的宅子,你可知”

    “当然,不过对倭岛没兴趣。若让我选一地,我会选淡马锡。至少在几百几千年之后,那里是叫这个名字。那里是大海的一处咽喉,兄长对赵国的战争拖一拖,等我控制了淡马锡。”

    白起沉默了。

    作为秦将,他从来没有为自己的利益去影响过秦国的战局。

    可这一次,白起内心多少有些犹豫。

    连宣太后都在提醒白晖,要考虑考虑卸磨杀驴的事情,所以白起也不介意让白晖准备一条退路。

    依两兄弟现在的威望,肯定会有人愿意一同离开。

    而且以白晖之才。

    相信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创造一片繁华。

    “你说,接下来当如何”

    “打还是要打的。廉颇不想打,我们挑起一些小战事,让赵奢与乐毅去打,顺便让廉颇感受一下,打仗有多么不合算。然后秦国全面展开与赵国的合作,让赵国的大量劳动力为秦国制作人力密集作坊的产品。秦国卖军械、奴隶,甚至是铁器给赵国。”

    “好,依你之言,我会安排在边境让秦赵打上几架。”

    白起说的是打架,不是打仗。

    只是边境冲突罢了,算不上是战争。

    此时再说洛邑。

    秦王又泡在文件堆里。

    之前各种文书、卷宗堆成山,那是竹简,竹简一卷才能写几个字。现在呢,比之前的少不了多少,而且用的是纸本。

    给秦王的递上来的,都是用精制带漆的木板,然后中间夹着公文。

    带木板的,可以保证纸面平整。

    竹简换成纸。

    从体积上竟然没少太多,这个时代的秦王比起真实历史上的秦王,更勤奋。

    魏冉到了。

    魏冉是从咸阳过来的,特别带着十数位重臣前来。

    这些重臣并非前来参与秦、赵之间战争的事情,而是为了天子寿宴之事,以及宣太后提及的统一度量衡的大事而来。

    魏冉来到秦王书房,看到书桌旁摆着一碗海参汤,先是吩咐侍从去换一碗热的过来,然后才坐在秦王身旁。

    秦王没抬头,他正在翻阅着手上的公文。

第五七三节 魏冉的劝告

    魏冉等了一会,秦王看完手上这一份后抬起了头:“舅舅辛苦了。”

    “为大秦,不辛苦。倒是这灯很有趣。”

    秦王也看了一眼灯:“恩,这个确实是有趣。将精钢磨成镜,然后再制成灯,比起油灯要亮的多。”

    “王上,莫要太辛苦了。”魏冉这才准备开始劝说。

    秦王摇了摇头:“不辛苦,这些公文已经分的很细了,需要寡人决断的百不足五,大多都是寡人想看看,想知道一些各郡县的近况。”

    魏冉靠近一些,低声说道:“乌氏那边传来消息,戎王似乎眼红乌氏在西域的收获,派人送了信使给乌氏,让乌氏以葡萄谷为界。乌氏只需要将货物送到葡萄谷便是。”

    秦王脸色微变:“他好大胆。他不知道乌氏是我秦国部族”

    “怕是装作不知道。不过,还没有具体的情报。相国在朝堂上小议了此事,乌氏、义渠、林胡都派人参加,楼烦也派了人旁听。”

    “什么意见”

    “打”

    魏冉说了一个打字之后,又补充道:“对赵国的作战,看来当真需要缓一下了。兵力可以不动,但粮草与咸阳大库的军械,要用。仅箭支,就需要调五百万支箭。”

    秦王问道:“议出的结果,让谁为主将”

    “没定。主将人选,还须王上作主。”

    秦王摇了摇头:“寡人不作主,这事要保密别让楚国、赵国知道。若是他们发现秦国在西域大规模作战,肯定会不老实。”

    魏冉想了想之后说道:“那,我去一次封丘”

    “应该去。”秦王说道:“就拿白晖的话,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去作。打仗的事情,舅舅与寡人都差的远,让白起去选将。实在不行,找个借口让白起回咸阳几个月,这事便能定下来。”

    “也好。”魏冉答应之后又补充道:“司马老将军派人给我带话,他没用公文,这事不想留档。只是私下说,能否让白起对赵国的作战,慢点打,他老了,没几天活着,总要看一眼决定天下大势的大决战。”

    秦王深吸一口气:“秦国十年不攻还有四年,怕是天下人都在想。十年不攻结束那天,便是大战之始。”

    “王上,等不了四年,最多三年。”

    魏冉计算的没有错,并非是秦王记错了日子,而是盟约最后一年,可以说真正的要打的话,兵力已经开始集结了。

    所以,说三年没错。

    秦王又问:“那么,现在咱们摆这么大架势要打,却依然还在等。天下人会怎么看”

    “刀悬于颈,这便是白起的战略。当然,我更相信,若有机会下手,白起这次可能不打算在意十年盟约,也就是说,接下来任何一天,只要赵国有致命的破绽,白起一定会动兵。”

    “所以,白起不能动。”

    魏冉很是严肃的点点头:“对,白起不能动。白起无论在封丘,还是在上党,那怕在洛邑,都是一把悬在赵国颈上的刀。”

    “白晖呢”

    秦王提到白晖,魏冉先是一愣,转而大笑:“让他闹腾去吧。”

    秦王也跟着大笑。

    魏冉又说道:“姐姐可能快要回来了,王上不想出海去看看。”

    “海外,倒是值得一去。”

    秦王说完,站起来在那堆文件里翻出几本来放在魏冉面前:“这几本,应该还没有送到咸阳,太后在倭岛定了京,福港那边的倭岛衙府正准备搬到倭京去,这里有一份福港送来的文书,舅舅看看。”

    魏冉接过文书,这才发现这文书竟然如此之重。

    拿在手上,却是打不开。

    仔细一看这才发现上下竟然是精钢制成,外面包上鱼皮,然后带着一个旋转的密码扣。

    “看来,很机密。”

    魏冉感慨之后,秦王说道:“确实很机密,这是福港大钢坊预测一年之后的产量,以及当下的产量。仅这一座超大的钢坊,怕是寡人登基之时,全天下的铁加起来,都远远没这个多。”

    魏冉看完之后,却是直接将里面的文书抽出来放在火上给烧了。

    “舅舅,这是何意”

    “王上,请密诏倭岛,倭岛所有的文书直接上呈王上,既然以前不往朝堂上交,以后也不要交了。”

    “为什么”秦王有些不明白了:“这么好的事情,难道不应该共享吗”

    魏冉很是紧张:“王上,我怕落得和张仪一样,更怕落得商君的下场。倭岛制作军械,并不在国尉府的账上,倭岛仅倭奴兵、辰国半岛的辰奴兵,怕已经有数万之众,王上以为,赢骊怎么想”

    赢骊,准确的说是赢氏公族。

    白起、白晖是赢氏公孙,但又如何

    魏冉继续说道:“倭岛的收益,一个钱都没有上交国库。当初谁也不相信倭岛有收益,只当是抓奴去了。更何况,倭岛的收益,一个钱都没有秦国新老贵族的事,再说他们一心为公,一心为秦国,那也是有好处才跟着干的。”

    秦王脸有点黑。

    他治的大秦,竟然魏冉说的如此不堪。

    魏冉却是冷笑两声:“王上,作舅舅的问王上一个问题。”

    “舅舅请问”

    “王上,自天子兴周灭商之后,无论是强国,还是霸主,那怕是天子,有强过三代,霸过三代的吗”

    秦王愣住了。

    魏冉却是自顾自的在说:“宋霸过中原,二世而落。吴王夫差连楚国都打的割地求和,结果呢。赵主父强不强,但眼下赵国如何再说,魏、燕、齐那一个强过三代,霸过三代”

    秦王很是紧张的在问:“寡人算是第几代”

    魏冉语气平淡的回答了一句:“或二,或三”

    “为何”

    魏冉的语气带着一丝调侃:“共患难易、共富贵难。有许多人都在等着大秦一统天下,然后王上进位天子,然后大封诸侯。”

    “该杀”

    “不该杀。”魏冉反驳道:“跟着王上谋富贵,有什么错。只是有些人太贪婪,有些人拿到百金还想千金,还有些人想封王。”

    秦王再问:“那舅舅以为,白起、白晖兄弟呢”

第五七四节 秦王诏令

    魏冉的话让秦王很受触动。

    所以秦王问:“舅舅以为,白起、白晖两兄弟会如何选择。”

    魏冉似乎早就想过这个问题,几乎没犹豫就回答道:“若只是白起,一定会有某一天,落得一个伍子胥的结局”

    听到这话,秦王当场就翻脸了:“舅舅,你以为寡人如此不智,如此无情。”

    魏冉不紧张,也不急,慢吞吞的说道:“到时候,怕由不得王上。或是,王上也会怕,再或是,人心会变。”

    秦王怒了。

    可魏冉又说了一句:“不过,加上白晖,倒不会。我相信,这天下间,白晖怕是早就给自己找一个隐居之地。以白晖的聪明,加上越国公主在他身边,王上以为白晖会如何选择。”

    “归隐”秦王自然是想到了。

    “没错,所以我也打算找白晖看有没有合适的地方,给我也选一块。”

    “为什么”秦王这次非但不生气,反而伏下身求教。

    魏冉说道:“大秦现在还没有统一天下的气度。并非大秦战力无双就够了的,这天下想一统,又想天下万民安稳,又想天下贵族知足,又想各国各族和谐,不是靠强兵就足够的。”

    秦王点了点头:“舅舅,这话怕不是你想的。”

    “不是”

    魏冉这次倒也没回避:“就在两个月之前,我也想着,天下一统,然后我也能封个公什么的。不过,庄周公、荀况先生、屈原先生、邹衍先生、李昙大夫,他们五个人为此事暗中讨论过很久。”

    “我只是一个说客,前来说服王上。”

    这五个人,可以说当世大才。

    他们是百家的代表,也是当世最最顶尖的智者。

    当然,李昙算半个,他还没资格与其他四人相比,但他却是秦国的御史大夫,所以算他一个。

    当然了,荀况也数次认为,自己还需要向庄周公请教学问,这是谦虚以及对庄周公的尊敬。

    “白晖,不简单。”秦王感慨了一句。

    魏冉也说道:“当然不简单,可以说这些当世大才是他想办法请到秦国的。”

    “你去安排,寡人要出海。”秦王对于出海早就有想法,只是一直没时间去实施,正好借这个机会出海去看看。

    既然秦王决定出海,那么这事不可能瞒,正好借这个机会作一点文章。

    当秦王作出决定之后的次日,魏冉便以秦王诏令公示天下。

    秦、十年不攻之约,秦定当遵守。

    秦、与赵、楚、韩、魏、齐、燕交好。

    大秦之王赢稷,亲赴海外,以关怀域外之民,无论是秦、楚、韩、魏等诸夏之民,秦当庇护之。

    就在这道诏令正式公告天下的当天,在韩、魏、赵边界的一座小城南,发生一场械斗。

    白平穿着一身花花绿绿带布条的衣服坐在城东的一处林中远远的观望着。

    “将军,韩军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