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战国之军师崛起-第3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白起没进屋,只在门口站着。

    有一个书吏上前:“武安君,安好”

    “恩。”白了点头以示回礼,紧接着说道:“吾弟说过,那怕是再弱小,纵然是郑国、或是更小的蔡国,其宫中典籍也会有其有用之处,更何况曾经攻下楚都的吴国。”

    “大河君讲的我等也明白,武安君请移步,倒是有一些有用的东西。”

    白起来到了另边的房间,这里的规矩是白晖定下的,白起自然是支持,也会自己遵守。

    比如更衣,比如必须站在原物一步之外,等等,一些个弓细节上的小规矩。

    有一张很大的布上,绘有一副残图。

    “武安君请看,这是根据几万片竹简,以及许多残破的地图上汇集到的信息我等复原的,但眼下并不完整,还在寻找有用的信息。”

    白起站在那图前,默默的看着。

    这是一副城防图。

    别说二百年前距离现在的变化有多大,战国这个时代,有些建筑很难大变。

    比如水道、比如防火廊等等。

    那位书吏用长杆指着一处说道:“我们认为这里有一处出城的秘道,根据现今楚郢都的地图,这里是楚令尹公子子兰的府中后院。这处秘道当年是楚国令尹子常之府,他为逃离之用。”

    “可信”白起相信二百年前不会有想用假东西来骗此时的自己。

    当时的楚国令尹只是没机会使用这条秘道罢了。

    白起要过纸笔,亲自记下了这一条。

    当场,有人前来备案,并且一个字一个字的将白起的记录再次抄录,留档让白起签字之后,才将白起的纸条还给了白起。

    这里一片纸都不允许被带出去。

第六零五节 灭楚之三人

    有资格在这里抄录资料的,整个秦国也只有不足十个人。

    白起再问:“还有什么。”

    “还有一份关于第四次吴楚之战细节记录,咱们手上正在复原楚宫的部分,以及吴军的军报记录。”

    “可是有传闻之中的吴潜兵于巢”

    书吏回答:“有,吴军有详细的记录,我等正在核实其地点。”

    第四次吴楚之战,是公元前五一八年,吴子胥的一次领军攻楚的战役,可以说以消耗楚军有生力量为主,打击归附于楚国的数个小国的一场战役。

    其结果是,楚国被重创。

    因为这一胜,才有了吴国在第五次吴楚大战之时,攻破了楚国郢都。

    潜兵于巢,便是指当时伍子胥的一只埋伏起来的伏笔,在战斗之中起到了奇效。

    白起从来没有小看过任何一个领军的将军。

    那怕对方败北,白起也会从其失败之中找到一些闪光点来补充自己。

    “武安君,记录并不完整,我等还在努力。”

    “辛苦了,有多少看多少。”

    有人拿来记录册,让白起记录留档,在这里看过什么资料,然后会有人再记录,白起在这里看了多久等等。

    既然秦国决定灭楚,那么就不可能让白起一起人忙活。

    白起负责打仗。

    白起的任务就是用无敌的秦军碾碎楚军的一切。

    可这还不够。

    当年吴楚之战对于秦军来说就是一个教训,白晖曾经提出过,为什么楚国在即将被吴亡国的时候,原本要叛乱的楚民,要刺杀楚王的朝臣为什么又与楚军重新团结起来,团结一心抗击吴国。

    那么,秦攻楚会如何。

    白晖没说的就是,秦二世的楚霸王。

    楚霸王在这个时代肯定没有出生,却不代表楚国不会更早的楚霸王。

    所以,对楚国的计划,是分成三块执行的。

    白起负责战争,魏冉负责祸害楚国大贵族们,白晖负责离间楚国下层的小人物们。

    自叶阳后头一次正式的回家省亲之后,魏冉、白起、白晖三人便围坐在一起,研究一个小计划。

    白起在研究如何攻打楚国的时候,魏冉在宜阳很是高调的,借着宣太后的名义,向洛邑发了一份秦国的正式公文。

    这一纸公文激起了万丈巨浪。

    洛邑这里所谓的七国宫殿事实上,真正有价值的只有秦宫、赵宫、楚宫。

    韩、魏主动将宫殿放弃。

    燕国都没敢派人过来接收,至于齐国,完全被所有人无视,田法章你虽然还称为齐王,可这个齐王甚至不如秦军的一个边城城守威风。

    赵宫留下的赵国使节见到公文之后,第一时间就跑到了楚宫。

    楚宫的使节叫斗克。

    这斗姓很少见,楚国这个斗姓也不是普通的家族。

    当年吴楚之战的时候,斗氏中的斗怀就秘谋要杀楚王,计划已经制订完毕,也就是因为吴国攻楚,他主动放弃了杀楚王的计划。

    楚王也不计较之前的事情,在击败吴国之后,给了斗怀重赏。

    这位斗克就是斗怀的后人。

    赵国使节赵光奔入楚宫之后,拿出了那份秦国的公文:“这,这份你楚国可有收到。”

    斗克正看着一张纸发呆。

    纸张,秦国独有,制作公文用专用纸张,更是不会有半张外流,这是独有的。

    “这事。”斗克竟然无话可说。

    纸上写的是秦国最新的决议,秦后叶阳,为秦国王后。初次回家省亲之后,秦宣太后念及省略二百字的称赞。而后宣太后特批,秦国将修一条从咸阳到郢都的水道,以方便叶阳后每年都可回家省亲一次。

    叶阳后省亲,可促近秦楚民间的交流,秦民若愿往楚地一观,可随行。

    赵光问:“你说,这专门修一条运河,这事。”

    斗克摇了摇头:“这运河已经修通了。在两个月前,秦国商人已经将一船的羊皮运到了郢都。”

    秦国是不是专门修一条运河不重要,重要的是秦国偏偏说这运河是为楚国的叶阳公主而修,就为了让叶阳回家省亲。

    这话传到楚国民间会如何。

    这条运河确实已经修通,这运河而且不止一条。

    首先是新的长安城经渭水到黄河,然后到洛邑。另一条则是蓝田东南处,这里原本就有河流,经武关、过丹阳,然后汇入汉江再入丹江,然后入长江,再到郢都。

    到洛邑那一条,白晖已经修好伊水的一条运河,可以到安邑,然后再到鄢邑,再从长江到郢都。

    问题不是这条水路,而是秦国就这条水路的说法。

    斗克只是不理解,他是想不出其中深意的。

    魏冉这一计有两策。

    就在宜阳别宫内,魏冉正在向宣太后以及从咸阳赶来的赢骊、还有荀况等人详细的讲述自己的想法。

    “首先,咱们要亲好楚民。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是这个。”

    魏冉派人送进来一面钢镜。

    荀况看了钢镜之后说道:“此镜是新式钢刀的副产物,朝堂之上有备案,为此事还特别给了冷泉谷一等重赏一次。”

    宣太后到是头一次见这东西,看起来比起铜镜更加的亮。

    荀况上前:“太后,这是为了防锈,冷泉谷的匠人在精钢刀表面要镀上一层,而后有学徒尝试用磨铜镜的方式磨了一块,却是没想到竟然如此光亮,大匠便上报了咸阳。”

    宣太后看了看魏冉:“你什么意思”

    “白晖的原话,让楚国的贵族学会花钱,有钱当然是要花出来的。而且还有这一份,白晖给弟弟的一招毒计。”

    魏冉献上了一本册子。

    一看封皮,荀况就大声反驳:“这如何是毒计,这明明是大河君对于投秦的工匠、士兵中无家之人的良善之策。”

    荀况向宣太后一抱拳:“太后莫听穰侯之话,这是利民之策。大河君让许多士兵分期付款,可以提前入住宅院,这一善举只推行了仅四个月,却得了秦军士兵以及投靠咱们秦国的工匠们称赞无数。”

    魏冉拉了一把荀况:“我说,这是一招对楚国的毒计。”

    荀况吼道:“是良策。”

第六零六节 确实是良策

    荀况非要争,魏冉知道荀况是想差了。

    “好,是对楚国的一招良策。”魏冉不想和荀况就这点小事扣字眼,立即解释道:“奢侈品,楚国贵族没钱无所谓,咱们让他们分期付款,然后加上利息,而且利滚利。”

    荀况正准备再次反驳,一听魏冉这么说,荀况闭嘴了。

    显然,魏冉有什么计划。

    魏冉说道:“楚国贵族他们会越买越想买,越买欠的越多。花光他们的钱,让他们加倍去压榨普通的楚国民众,特别是海边的利益,让他们去坑那些在海边挣钱的楚国士兵。”

    荀况在旁问道:“这计策太毒,会伤及民众的。”

    魏冉这次说道:“这是良策,这是咱们秦国吞并楚国,而不是激起民间反抗的一招良策。”

    “不要说什么毒计,什么良策,只说这一计。继续。”宣太后打断了两人关于良策还是毒计之争。

    “姐姐有所不知,这一计很是精妙。弟弟在咸阳城尝试过,许多人只会计算自己每个月要偿还多少钱,并没有去核算一共还了多少钱。比如这一块镜子,因为明亮,价格是铜镜了五倍以上。”

    五倍,已经是相当惊人的一个数字。

    一面铜镜都已经是寻常人家不想去想的宝物,五倍价格,许多小贵族都不敢去想。

    魏冉又说道:“若是每月只需要付五金呢”

    宣太后懂了。

    寻常人根本就不会去算那些账目,只会考虑自己每个月能付多少。

    那么,会有许多人买。

    荀况在旁问道:“会有许多人买,那么对秦国又有何宜处。秦国大计,不是只为这一点财货。”

    “他们会欠钱,会越欠越多。”

    “若不还呢”

    若不还呢

    魏冉仰天大笑:“相国,你说呢,谁敢欠我大秦的钱。是看我大秦好欺负,还是说我大秦无人敢去讨要这笔钱呢”

    荀况默默的点了点头,这话没错,大秦的钱不好欠。

    魏冉又补充了一句:“然后就是第二招,白晖出了点子叫集财一体。本侯投入了万金,白氏兄弟投入了一万九千九百金,赢氏公族联名存入了九万九千九百金,王上投入十万金”

    一笔笔的数着。

    荀况突然发现,大秦这一笔贪财已经有千万金之多。

    而且听听投钱的都是什么人。

    义渠、乌氏、林胡、楼烦一个不差的投了钱。秦国军方可以说,那个将军没投钱都会自己看不起自己。

    司马错老将军投入了九千八百金。

    甘陆等二流将军都是在六千至八千金之间。

    文臣之中,小部分外臣有投钱进去,秦人的臣子一个不差。

    再说大头兵。

    普通的士兵都是一金、两金的往里投。有点爵位的没有三十金以下的,百将都在数百金。

    荀况惊问:“我,我怎么不知道。”

    “你知道,想一想,几个月前白晖与王上离开洛邑的时候,应该有人到你府上去,肯定是问过。”

    荀况一拍脑袋:“想起来了,当时说,让大家都拿出些钱来,这些钱可以生钱。说让本相拿出一万金。”

    “你说,你知道不”魏冉笑了。

    荀况摇了摇头:“不知道,当时我以为大河君出海钱财不够用,我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