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蒸汽大明:别再叫我监国了-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够成为这个时代的家族领头人或者大商行东家,个顶个的都是聪明人,能将他们用好才能推动大明钱进。

    蒸汽机是大明这艘巨轮的动力,这艘巨轮澎湃的动力,需要向前远眺者,需要舵手,也需要将沿途各地的商贸资源进行贸易的人。

    朱瞻墡忽然间如同醍醐灌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

    他们现在并没有那么急切的需求去改变税款,去改变民间生产,去抓氏族门阀,去严制税法。

    而是需要去告诉所有人,你去经商吧,去贸易吧,去让我们的江河大海上都是载满货物的船只。

    取消士农工商在人内心的阶级标签。

    正规的经商并不丢人,贸易并非投机倒把,让门市开业,让小贩不用东躲西藏,让想要做小生意的人敢于做起来。

    无数的小商贩才会出现新的大资本,才会有新的生产法子,他们会不断的想办法提升自己的产品,不管是粮食还是工具,用上新产品,创造新需求。

    华夏不似欧洲,对于商人自古以来都是瞧不上的,特别是当政的士大夫阶级。

    但是看不起归看不起,赋税还是得靠他们,官员贪污也得靠他们。

    现在得想法让商人这个阶级不再受歧视,普通人敢于经商,敢于从小生意开始。

    然后告诉他们:纳税光荣。

    “陈总兵,去年哪家纳税最多?”

    “扬州府杨兴。”

    “向陛下申请,颁他功德牌坊,赐金券圣旨以示嘉奖,将其名字及纳税数额昭告全府,要让妇孺老幼皆知,明年阅兵请他来,位列百官之下。”

    三人纷纷咋舌看着朱瞻墡,一脸的不敢置信。

    “还有纳税前十的全部照此法子做。”

    给你荣耀,朝廷赐的荣耀,给你地位,朝廷赐的地位。

    但是若明年逃税漏税,不单单是要被罚的事情,你这面子怎么办,赐下来的功德牌坊被收走,这在古代可是比杀他头还难受的。

    就算你想逃点漏些,能比今年少吗?今年第一明年没排上号?这我能受得了?

    站上道德至高点绑架资本家。

    这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是可以解决一部分当下的问题。

    以舆论压力来让原有的寡头们可以多纳税,减少其在不正当竞争中的获利,同时也提升商人的地位。
………………………………

第81章 文脉

    朱瞻墡的想法让朱高炽,朱瞻基,陈瑄都愣住了,可以说是瞠目结舌。

    这是阳谋啊,红果果的阳谋,利用的是什么?

    是人的虚荣心,是人的名利心,是这个年代商人们花钱买不到的尊重和名气。

    “殿下,这事情或许有待商榷。”陈瑄谨慎的说。

    朱高炽思考了之后也是愁容满面,改变不是那么快就能发生的,这些事情在座的人也是闻所未闻,到底什么效果也不知道。

    “我觉得可以一试。”朱瞻基给出了自己的想法。

    朱高炽深思熟虑之后:“这事情,我得先与陛下谈谈,若真要大力的鼓励商业,银行开放小额低息贷款鼓励普通百姓经商,那朝廷做出姿态,表彰商人也非不可,只是怕太多农耕之人跟着风气去经商,反而不好。”

    这个年代的太子最关心的是农耕百姓,这是国家的基底。

    朱高炽的思维中,任何可能威胁到农耕的事情都必须非常的谨慎。

    民以食为天,这时候可不是二十一世纪的华夏粮食丰足,一旦碰到灾年,庄稼欠收就是民生大问题。

    二十一世纪的华夏其实也是一样的,穷怕了饿怕了,就算是粮食富足的情况下,各地的储备粮基本都要满,以备不时之需,因为大家都不用挨饿所以关注的人少罢了。

    大明的发展需以国民生产力为主线,一切的都是都是为了辅助生产力提高而发挥作用。

    这一天谈下来,几人的意见非常多,但是真的能落到实处的还得经过皇帝的批准,太子拟了折子今晚就会递给皇帝。

    陈瑄和朱瞻墡离开,留下朱瞻基和朱高炽两人。

    确认人走了之后,朱瞻基说:“父亲,瞻墡的有些建议想法实在是太超前了,甚至有些不切实际。”

    “他的脑子活络,每每想到的意见都是我们从未听闻的,其中有好的能用的,也有些难以落实的,你作为兄长要帮着他,你们两人将那些能用的落实下来,这样才是最好。”

    “儿子明白了。”

    “对了,银行最近如何。”

    “一切发展良好,工商银行马上可以开业,就按照父亲说的,针对信誉良好的小商贩准发放低息贷款来促进商业,由乡老或者族长担保,收息很低。”

    “恩,户部的折子上说外面的钱庄发放了超过十年期的定期储蓄,这是学银行的,但是银行最高只有五年期的定期,他们有二十年的,你觉得会不会出问题。”

    朱瞻基欲言又止,想了想才说:“有些隐忧但是应该问题不大。”

    “恩那就好,等会我去见陛下,瞻墡那个关于纳税大户赠牌坊的做法今晚我会与陛下好好谈谈。”

    “此法子……”朱瞻基叹气。

    朱高炽细想这个意见后,还是觉得要做:“形式是一方面,瞻墡有一句话没错,必须提升商人的地位,若人人瞧不起商人,只有那些江南豪绅们占着垄断做商人,或者那些偷奸耍滑的市井小民做商人,那商贸发展不起来,要让那些诚实可靠的人也去经商。”

    “既然要发展商贸就得让人知道做商人并非蝇营狗苟,投机倒把之事。”

    “悉听父亲安排。”

    离开的陈瑄和朱瞻墡这是在在院门口停了下来:“陈总兵,有空的话我还是想要去看看那些村子。”

    “五殿下,得了太子和陛下的允许,臣方才可带您前往。”

    “行,我自己和父亲还有皇爷爷说。”

    回到院子已经深夜了,朱瞻墡好久没这么晚回院子了,大明朝也没电视看,他一般都睡的很早,而且发现原来作为熬夜小王子的自己,现在非常的嗜睡。

    回到房内的朱瞻墡今天忽然不嗜睡了,今天商量事情,给他来了想法,就是关于给商人们荣誉的事情,他联想到了福布斯财富榜,现代那些大富豪们一个个登榜,那可都是名气和荣誉。

    要是在大明要搞一份报纸,那好像有搞头啊。

    而且报纸不像是蒸汽机这么难搞,就算纸张水平差一些,现在勉强要搞也是可以搞的么。

    “楚儿。”

    “殿下。”楚儿轻声回了一句。

    “楚儿,你们平常了解新鲜事情是怎么了解的?”

    “桑语消息灵通,无事的时候她就会和我说一些新消息,口口相传,很多都是瞎传的。”

    “你去把桑语叫来。”

    “啊?”楚儿一愣,这晚上叫两个宫女进来,她不知道自家殿下是想要做什么?

    桑语走了进来,夜色朦胧,看不见两人的羞涩。

    为什么殿下这时候叫两个宫女进来,心想难道殿下真想要,口口相传。

    “桑语,据说你消息灵通,与我说说这些消息都是怎么来的。”

    桑语以为是要训斥她了忙说:“殿下,是桑语多嘴,桑语不该……”

    “哎等等,不是要训斥你,你照实回答就好了。”

    桑语平复了一下心情:“殿下,宫内的太监们负责旨,有些也负责递折子,还有各地传上来的邸报,有时候偷偷瞧见了些就会闲聊的时候说出来,在宫内就会传一些新鲜消息。”

    “邸报,”朱瞻墡自语了一句,邸报其实是最早的报纸雏形,各地的官员上书事情就是一邸报传达到中央,只是是给皇帝和内阁看的。

    记录各地是否有天灾,是否需要中央支援,有没有人造反,没有匪患等等的,如果近段时间没事,就会写上一大段歌功颂德,天下太平的马屁话来应付了事。

    民间的诸事只有一些杂七杂八的消息传闻,并没有报纸的存在,虽说朱瞻墡生活的时代,电子媒体大范围的取代了传统媒体,但是纸媒毕竟占据信息渠道上百年。

    媒体可以作为朝廷的信息宣传渠道。

    我华夏文化必须有正规且良好的宣传渠道,要让所有人去感受到蕴含着文化里面的力量。

    现代的世界,当年外国就是通过媒体宣扬华夏威胁论,掌控舆论对我们口诛笔伐,时至今日对于我们华夏的诋毁也未曾断过,其心险恶,其行毒恶,偏偏有些不清楚的国人还觉得他们说的是对的。

    要知道给予百姓们宣传的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华夏文化渊源流传,这是整个民族的基底,宣扬华夏文化才能团结整个民族。

    若是让外族文化入侵,给人们宣传其他国家的文化好,久而久之文化分崩离析,民族自信心崩塌,一到打仗就会大批量的出现汉奸。

    汉奸有行奸和心奸。

    行奸如秦桧,汪精卫还有给鬼子带路党,这些人要么为了活命,要么为了个人利益,出卖自己的民族,身居高位者便是卖国之贼,但是他们其实从心底还是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错的,只是为了个人利益枉顾了一切伦理道德,卖国求荣,没有原则底线之人。

    是为无父无母无国之恶人。

    心奸经受他国文化入侵是打心底里认同他国之文化,不断的攻击本民族之文化,为他国摇旗呐喊,贬低以及妖魔化本民族文化,而这些人打心底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是正义的,你叫不醒他们,骂不醒他们,若让这些人身居高位,他们会不断的想办法破坏本民族的文化传承。

    是为无父无母无国之蠢人。

    文化是本民族的防火墙,若这面墙倒了,这个民族就得毫无抵御面对来自外族的疯狂肆虐。

    它们会抢走我们的文化,烧毁我们祖先建立的院落高楼,夺走我们的姓氏,诋毁我们的英雄,让我们的孩子说着他们的语言,学习他们的文化,让孩子们成为内心深处不认同我们文化的外族人。

    身有华夏文化者,为华夏人。

    文化入侵是不见血的杀戮,却将血腥味弥漫到各个角落。

    在文化的宣传和孩童的教育上必须将本民族文化放在第一位。

    朱瞻墡要从现在开始就防止文化入侵,宣传本民族文化,要让大明朝的官员和文人先养成看报纸的习惯,现在百姓识字率还不够,得从文人大臣开始。

    想到此处,朱瞻墡今夜下定决心创立报纸,创立大明的媒体文化部门,我虽草芥,愿为永续华夏文脉尽绵薄之力。
………………………………

第82章 大明日报

    “楚儿,给我去寻几张大纸来,大概这么大。”朱瞻墡比划了一下。

    楚儿拿来了纸张,在书桌上铺好,朱瞻墡思考了一会,在纸张的右上角写下了四个大字《大明日报》。

    “殿下,日报是什么?”

    “恩,怎么解释呢,就是记录一些消息和新鲜时事让大家传阅来看的东西,比如山东有水患,四川有旱涝,这些事情。”

    “那不是陛下和内阁该关心的事情吗?”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且只是一个例子,也不会天天都有这些事情发生,还可以记载一下陛下最近做了什么事,发布了什么命令,应天府内有什么新鲜有趣的事情。”

    “新鲜有趣的事情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