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天下-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云昭还是比较放心的。
  送走了冯英之后,云昭就留在蓝田县县衙专心处理公务,顺便等一个……不,两个人来。
  艾能奇这个人多少还是有一些底线的,至于孙可望,只要能干掉时时威胁他第一干儿子地位的人,他不在乎干一些人神共愤的事情。
  所以,当李定国带着货物还在武关道上艰难行进的时候,云昭已经知晓李定国要来了,不仅如此,云昭连他携带的货物都知晓是什么。
  玉山,李定国是进不去的,所以,云昭就特意换了一个容易让李定国找到的地方办公。
  “今天,李定国就要进武关了。”
  云昭批阅着文书,一边提醒昏昏欲睡的云杨。
  “过了武关,他还要走六天才能到蓝田县衙门,你让我打会盹,昨晚没睡好。”
  云昭叹息一声道:“我怎么觉得把我的安危交到你手里是一件很错的事情呢?
  要是李定国这时候从房顶跳下来我可能就没命了。”
  云杨张着大嘴打了一个哈欠道:“云甲在房顶睡觉呢。”
  见云昭又在看窗外,就不耐烦的道:“外边还有三十一个人。”
  见云昭又在看脚下,就烦躁的道:“他不可能挖洞进来!”
  听云杨这样说,云昭满意的点点头,继续埋头批阅文书。
  对于李定国,云杨没有半点印象,云昭不同,他可知道就是这个目前名声不怎么响亮的贼寇,在十几年后,会有一个两厥名王的称谓,并且独自一人撑起南明半边天。
  对于这样的人,怎么小心都不为过。
  也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青衣少年匆匆的走进县衙,在云杨耳边轻声说了一句话,睡眼朦胧的云杨立刻就变得精神无比。
  对云昭道:“李定国的货物进了武关,李定国,张国凤两个人却杳无音讯,查问赶车的活计,他们却说货主一无所知,只是给了不菲的报酬,另一半要在蓝田县收。”
  云昭停下手中的毛笔,敲着桌子道:“我就知道,孙可望这种蠢货怎么可能是李定国的对手。”
  云杨道:“现在麻烦了,我们成了千日防贼的人了。”
  云昭笑道:“不要担心,不要担心,只要他进了蓝田县就好,对于一个自幼颠沛流离的少年人来说,幸福生活对他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五月底的关中正是麦子黄的时候,天气晴朗,且酷热难当。
  李定国停下手里的镰刀,熟练地将刚刚割倒的麦子打成捆,堆在一起,方便牛车来装。
  捆完麦子,他直起腰,用赤裸的胳膊擦一把头上的汗水,瞅着眼前一望无际的滚滚麦浪,恨不得大吼一声。
  抓过一个麦穗在手里揉碎了,吹掉麦芒谷壳,黄褐色的麦粒就出现在他的手中,他把麦粒丢进嘴里慢慢的嚼着,冲着隔壁的还在割麦子的张国凤道:“我们比比看。”
  张国凤似乎也很有精神,听李定国这样说,手里的镰刀挥舞的更加起劲了。
  农忙时节,人不如牲口。
  直到天色逐渐变暗,主家这才大声的吆喝一声,让这群麦客停了手中的活计,回去吃饭。
  回到麦场,一干麦客们一个个哎哟哟的呻吟着,向主家宣示自己这一天是多么的勤劳,多么的能干。
  一个中年婆姨端着两个大碗找到靠在麦子堆上看热闹的李定国跟张国凤道:“谁能干,谁是懒驴,地里割倒的麦子可是会说话。
  你们两个是好后生,这是两碗油泼面,放心吃,吃完了还有。”
  中年婆姨的一番话立刻就引来了一干麦客的不满,看妇人的打扮就知道这可能是主家娘子,嘴里不干什么话都往外飙,一番取笑李定国,张国凤的话却是不要钱一般的喷出来。
  “你们这群驴日的,干了一天的活计,还没有两个后生半天干的多,还有脸在这里学驴叫?
  老娘的儿子都有这两个后生大了,爱惜后生有什么不对,你们要是明天干的跟两个后生一样多,老娘把你们当儿子稀罕!”
  说完话,还从篮子里取出两个鸡蛋,剥好了放在埋头吃饭的李定国,张国凤的饭碗里,拍拍李定国的头道:“好后生啊,这些天就在我家干活,你婶婶我给你四处瞅瞅,要是有招女婿的人家,第一个就便宜你们兄弟两,馋死那群懒汉!”
  李定国瞅瞅碗里的鸡蛋,再抬头瞅瞅一脸慈祥模样的中年婆姨,给了一个憨厚的笑容。
  “可惜了,我闺女许了人家,要不然把你招进门也是一个好的。”
  张国凤在一边嘿嘿笑道:“您有儿子怎么还招女婿?”
  中年婆姨干脆坐在李定国身边道:“养那个儿子不如下一颗蛋!原本好好的,他爹爹非要让他去念书,念了几年书,也不知道哪里不对了,偷偷考了玉山书院。
  上书院也是好事,以后考状元也有个盼头,可是呢,这个小崽子去年冬天回来的时候,居然嫌弃家里的地租要的高了,非要他爹爹再给佃户放一分利,他爹爹不肯,居然闹脾气离家出走回玉山书院了,还发誓说他老子要是不减租,他就不回来了。
  差点没把他爹爹活活气死,天可怜见……蓝田县的地租已经降到三成了,他居然还嫌弃家里收得多。
  我看啊,这是念书念傻了,书全部念到狗肚子里去了。”
  听中年婆姨絮絮叨叨的说了一大堆,原本笑嘻嘻的听热闹的李定国,脸上的笑意慢慢消失了。
  丰收的年景里,地主家的儿子嫌弃家里的地租收的高,还继续降低在李定国看来已经很低的地租……这非常的不真实。
  “婶婶,您说您家里的地租只有三成?”
  中年婆姨脸上带着骄傲的笑意,叉开手又收回两根手指比划了一个三道:“这可是我蓝田县独有的,后生,你去打听打听,蓝田县的粮户,那一家不是只收三成租子?
  这些年,眼看着那些穷措大,在我蓝田县种地都种成富户了。
  好后生,在蓝田县讨生活容易,你这样能干,模样又俊秀的后生,找一个招女婿人家容易。”
  中年婆姨将手在鼓腾腾的胸口拍的山响!


第062章 我家县尊!
  吃了满满两碗油泼面,李定国觉得自己白日里消耗光的力气又回来了。
  站在井台上打凉水冲凉的时候,即便是张国凤这个男子,也对李定国匀称,健壮,的裸体赞不绝口。
  “怪不得那个婶婶会给你找招女婿的人家,你这样的汉子,就算没有一身战阵上的本事,就凭你绥德汉子的人样子,就能活的很好。”
  李定国继续一瓢,一瓢的往钢浇铁铸一般的身体上浇水,听张国凤在一边说傻话,就停下手中的水瓢,抹一把眉眼上的水渍道:“我爹身高八尺有余饿死了,我兄长比我长得还好一些,还不是饿死了?
  如果不是义父的军队到了我家那里,我也早就饿死了,如果可以让我变丑可以让爹娘,兄长不至于饿死,我长成什么模样都无所谓。”
  张国凤嘿嘿笑道:“别提往事,提起往事谁不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就说现在。
  定国,要是真有一个土财主愿意招女婿,你愿不愿意?”
  李定国笑道:“可以先让给你!”
  张国凤笑着往自己头上浇了一瓢凉水道:“娘的,怎么说了两句荤话,心头就热起来了?”
  李定国朝张国凤的胯下泼了一瓢水道:“先顾好自己的小兄弟!”
  兄弟两嘻嘻哈哈的冲了凉,重新回到麦场,麦场上有堆得跟山一样的麦子,动不了火,而关中的蚊子又凶悍无比,兄弟两只好凑到远处的火堆边上用浓烟驱赶蚊子。
  麦客早就入睡了,鼾声四起,不一会,张国凤也打起了呼噜。
  天气燥热,蚊子又多,李定国没了睡意,起身来到了路口,这里有风,蚊子也就待不住,他就搬来一块石头靠在树干上,仰着头看天上的星星。
  不知什么时候睡着的,李定国醒来的时候,发现天还是黑的,夏日里黑夜短,估计就睡了两个时辰,这又要开始干活了。
  取镰刀的时候,主家一人发了一个锅盔,两个麦客抬着一大桶清水,众人就随着主家匆匆的下了地。
  今天天有点阴沉,这对正在收割麦子的主家来说可不是一个好兆头,众人在地头匆匆的就着清水吃了锅盔之后,等露水稍微落一点,就再次进入了麦地。
  李定国走进麦子地的时候如同进入了战场一般,他的气势感染了张国凤,也是深深地吸一口气就进了麦地。
  昨晚一干麦客被主家婆娘骂的不轻,又见人家给的吃食不差,也就不好偷懒,把麦子割的飞快。
  主家也没有闲着,靠着李定国同样娴熟的收割着麦子。
  张国凤打趣道:“主家一看就是殷实人家,怎么自己动手割麦子了?”
  主家是一个憨厚的中年人,擦一把额头上的汗水道:“天阴着呢,粮食要是被雨水给打了,关中今年又要遭灾了。
  多收一把粮食就有人能多吃一口。”
  李定国听得一愣,犹豫一下道:“这是您家里的粮食啊,与关中外人何干?”
  主家直起身子,捶捶腰道:“瓜后生嘞,你以为蓝田县境内这些年为什么没人饿死,还收留了一大群流民?
  这全县的粮食最终是要统一安置的。
  就像我家,今年收成好,留足了家里吃的口粮,其余的全部要卖给粮库,粮食多的地方要补贴粮食少的地方,粮食少的地方要负责修沟渠,服劳役,如此,才能让全县乡亲都吃饱。
  至于我家吗,我家比别人家也就多一些银钱罢了。”
  李定国幽幽的道:“这几年关中大灾不断,粮食卖贱了对您不利啊。”
  中年汉子奇怪的瞅着李定国道:“你这后生怎么说话呢?粮食金贵还能金贵过人命去?
  陕北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那里的人就是只顾着自己活,不管别人的死活,富裕人家趁着大灾荒,低价买人家的地,买人家的牲口,买人家的娃子,他家倒是富裕了,那些原来有地的人家地没了,牲口没了,娃子没了,还怎么活哟。
  没饭吃,人总要活命吧?没粮食的就去抢劫有粮食的,那些富裕的人家有一个逃出去的吗?
  你看看,这几年下来,陕北一带还剩下几个人?
  这就是不给穷苦人活路的下场!
  穷苦人饿死了,他们也被穷苦人杀光了。
  我们蓝田县可不干这蠢事。
  我们县尊首先烧了自家的借据,然后第一个把自家的粮食拿出来充公,又求爷爷告奶奶的跟全县富户讲道理,让他们把粮食捐出来,我家也捐了六十担粮食。
  结果,那一年,蓝田县人虽然都在饿肚子,包括我都在饿肚子,饿归饿,可是呢,没人饿死!
  整整一个冬天,我们全县没一个人闲着,上到胡须都白了的老太爷,下到可以提篮子搬土的娃娃,豁出命去修渠,储水。
  你猜怎么着?”
  中年汉子说的激动,想起那一年的壮举腰板挺得笔直,为了能说的更加痛快,还知道卖关子了。
  李定国自然是个识情知趣的,连忙道:“怎么了?您快说啊。”
  中年汉子这才笑嘻嘻的道:“来年开春,蓝田县还是一滴雨没下,可是咱们水库里有水,水塘里的水也是满的,又有水车一干物事,再加上我们冬日里搬冰块进了田地,硬是湿了地,大旱年间地里墒情不减。
  种下去的种子,如期发芽,且没有撂荒一块地。
  这贼老天啊,惯会欺负软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