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天下-第5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起来的根本。
  一个人啊,不能先长肉,一定要先长筋骨,只有筋骨强健,我们才会有足够的勇气面对世界,与西方的野人们划分这个美丽的地球!”


第108章 巨舟上的肥老鼠
  “该干什么依旧按照计划去做什么,不庆祝,不缟素,大明皇帝死了,我们的事业才刚刚起步,戒骄戒躁,步步为营!”
  云昭跟张国柱从山里漫游归来之后,就由张国柱给等候在大书房里的蓝田官员下达了命令。
  命令非常的平实,枯燥。
  不过,也就是因为云昭以平常心面对崇祯自杀这件事,导致蓝田官方高涨的热情低沉了下来。
  然而,在蓝田之外,随着皇帝的死,人们掀起了各种各样的波澜。
  其中应天府的官员们在得知崇祯自戕身亡,且皇太子,永王,安王,下落不明,就本着国不可一日无君的想法,准备拥立新王。
  李岩,黄得功,刘良佐,以及刘泽清之子刘达这四个手握兵马的军镇一致认为应该拥立已经故去福王长子朱由崧为帝。
  然,南京留守朝廷认为,潞王朱常淓更加合适。
  就在他们正在争执的时候突然发现,蓝田大军已经出关,尤其是雷恒的南下军团,已经威胁到了江南。
  他们知道,一旦蓝田大军南下,不论是淮北四镇,还是史可法的南京军队,都没有办法抵挡。
  为此,史可法,马士英,姜曰广,王铎,张慎言,刘宗周等人商议之后认为,可以与云昭进行谈判,以保证划江而治为最终目的。
  原本,云昭对这样的议和半点兴趣都没有,当他听说前来议和的使者中间有左懋第,立刻就改变了主意,满口答应可以好好地商量。
  对于左懋第这个人,云昭垂涎已久。
  崇祯三年的时候,这家伙就是关中韩城县令,洪承畴之所以能在韩城大败李弘基,其中就有此人的功劳,此人在韩城被百姓奉为左青天,离职之时还被百姓们供奉进了先贤祠。
  洪承畴曰;初知韩城县,流寇三薄韩城,再躏其境,懋第率士民而战,身当锋,辄大破走之。
  关中保障,推懋第第一。
  云昭也知道左懋第凭借忠勇谋略,力保一方平安,且全力救灾,拯救饥民,算得上是大明臣子中难得的干吏。
  然而,此人最让云昭钦佩的是一身的骨头很硬。
  他这个时候本来应该出使满清,让多尔衮头疼,让无数大明降臣羞惭,却不知为何跑来了关中。
  于是,云昭便在欢喜与忧虑中静候左懋第的到来。
  蓝田各路大军的进展非常的顺利,尤其是云杨军团的行动力最让云昭欢喜,这一路军团自从离开了洛阳之后,便一路上猪突猛进,几乎以直线的方式从洛阳直抵保定。
  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就已经彻底将李弘基的地盘分割为两段,并且与李定国军团对京城形成了上下夹击之势。
  京城一定要在短时间内拿下来,否则,李弘基会把这座城市毁掉。
  事实就跟云昭想的一样。
  以前的时候,云昭总以为农夫以为皇帝使用的是金扁担,金镰刀,用金碗吃饭,天天看戏,穿新衣服只是人们调侃农夫鼠目寸光的一种言辞。
  可是,自从李弘基进入京城之后,他发现,这好像是真的。
  京城的百姓们在衣服帽子上贴着顺民二字欢呼闯王进京之后的第十天就开始后悔了。
  李弘基住进皇宫之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传召京城中最有名的戏子,裁缝进宫,为李弘基唱曲,裁衣,整日饮酒,听曲,似乎已经忘记了蓝田大军近在咫尺这件事,只想着尽量的享受,享受,再享受。
  李弘基看戏,听曲,喝酒,忙的不亦乐乎。
  他的部下们就更加的忙碌了。
  自命为宰相的牛金星,才进入京城十天时间,就收了六百多个门生,并且在门生们的怂恿下,开始着手大顺朝的第一次科考。
  事实证明,牛金星的文治是成功的。
  他出题定格,举行大考,为新朝“求贤纳士”。
  考题有三:《天下归仁焉》、《莅中国而抚四夷也》、《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一时间,顺天府儒生纷纷乞考,填拥于市,一时间,文昌星光华大冒!
  至于刘宗敏这个家伙非常的丢蓝田人的脸。
  他进城之后,仅仅忍耐了十天,也仅仅约束部下约束了十天,在这十天中,为了约束军纪,士兵犯抢劫及强奸罪的被钉死剐杀了数百人。
  等他发现大明国库,皇宫中只有黄金十万,白银十二万两,以及皇帝宫殿中铺设的金砖并不是真的金子制成的,整个人就不太好了。
  要知道李弘基之所以会抛弃淮南,山东的大部分基业,目的就在于京城,他们认为,只要打下京城,大顺军就会有数之不尽的金银。
  现在搜遍皇宫,也仅仅这么一点金银,远不足以让李弘基犒赏这些跟随了他多年,一心只想着升官发财的部众们。
  禀报李弘基之后,李弘基自然也是非常的失望。
  李弘基一生纵横天下,明朝官员的贪腐,他本人感触自然不浅,加上多年以来惯会打家劫舍得来的经验,既然皇帝没有钱,而钱这个东西不会平白无故的消失,那么,钱财必定是被贪官污吏们勾结大商贾,豪族给吞没了。
  于是,在刘宗敏,田虎,李遇等将的撺掇之下,将“拷饷”的重任交给了刘宗敏来执行。
  没有钱,所以,刘宗敏第一个找上的人就是率京营三大营兵士在北京城外最早投降的明朝国戚、襄城伯李国桢。
  刘宗敏首先刑拷于他,小火燎烧,大板痛砸,折磨一夜,终于让这位襄城伯极痛而死。
  眼见没有拷掠出钱财,刘宗敏一声令下,士兵闯入其家,数十人轮奸了李国桢的老婆和宅子中所有的妇女,然后把李国桢老婆赤条条抱于马上,在大街上边走边喊:“都来瞧都来看,这就是襄城伯李国桢的夫人!”。
  士兵们边呼边大笑,掐乳捅阴。
  史书曰:“无辱甚于此者。”
  大学士陈演为人一向机敏,早在刘宗敏下令:“以官第献银,一品必须献银累万,以下必须累千。痛快献银者,立刻放人;匿银不献者,大刑伺侯。”的时候,便主动献银四万两。
  而在崇祯需要诸位臣子捐献银两御敌的时候,却以多年以来清廉为官,家无余财的借口,捐助皇帝纹银二百两……
  就在刘宗敏准备放过陈演的时候,这位大学士的家仆却告发曰:大学士府邸地下,全是藏银。
  刘宗敏大怒,派遣军卒去大学士府邸挖掘,果然遍院子土下全是白银。
  暴怒的刘宗敏开始大刑伺侯,又刑求得黄金数百两,珠珍成斛……
  至此,刘宗敏对大明官吏的深仇旧恨全部爆发,固执的认为,大明官吏没有一个是无辜之辈。
  他在大门口立数十剐人柱,杀人无虚日,无论官员、富民、居民,只要看上去家中有钱,肯定会被请至此处挨刑。
  大明的翰林、科臣这些清贫官员最倒霉,他们家中油水实在拿不出,多被刑掠而死。
  即便是如此,京城中的拷掠之风依旧波及不大。
  直到李弘基麾下军纪最为严明的“老营”也开始出动之后,京城顿时就成了人间地狱。
  “老营”兵马开始肆虐人间纯粹是李弘基的错。
  李弘基此人在吃饭方面极不讲究,惟吃少许米饭拌干辣椒,佐以烈酒送饭,不设盛馔。
  器物方面,李弘基皆用昔日营中的粗陋军器,对于宫中龙凤诸精致器皿,他眼神不好,总觉“栩栩如生”的艺术品龙腾凤跃,很感不祥,所以从来不用。
  老营兵马屯驻皇宫,自然有样学样。
  他们以皇宫中精美巨大的宫窑花缸做马槽,拆精木门窗烧火为炊。看见内库中有珍稀巧雕的犀牛角杯,士兵们把大点儿的用于捣蒜,小点儿的注入豆油当灯用,一无所惜。
  见刘宗敏等诸营皆富,李弘基的“老营”只得粗米马豆当粮食,这些追随李弘基时间最长,出力最多的部下们怨声载道,觉得“闯王”不公。
  于是私下相率出宫淫掠,遍入民间房舍抢财奸淫。仅安福胡同一地,一夜间被轮奸致死的妇女就有三百多人。
  韩陵山与夏完淳依旧在呼呼大睡。
  只不过,他们昏睡的地方从楼阁中搬到了地下。
  就在他们的头顶上,居住着六十余名大顺军卒,每天都能听到这些人谈论劫掠多少金银的声音。
  人睡得时间长了,对身体自然是不怎么好的。
  所以,有时候,他们也会坐起来聊聊天。
  “叔叔,您说李弘基到底能弄到多少银子?”
  韩陵山道:“应该有很多。”
  “我看京城穷蹙,应该没有多少。”
  “你错了,李弘基想的一点错误都没有,银钱不会自己长腿跑掉,皇帝是真的没钱,可是,官员们可是真的富裕啊。”
  “为什么,我听到他们的惨状,心里面居然平静如水?”
  “这是因为他们这些人今日的惨状,是他们自己求来的,一艘行驶在大海上的巨舟沉没了,船上的老鼠即便是长的再肥,也是死路一条。”


第109章 双城记
  这些天,如果说夏完淳跟韩陵山尽睡觉了,确实是在冤枉他们。
  首先,韩陵山亲眼看着皇帝跟王承恩主仆二人喝酒喝的七窍流血而亡之后,就先安置了他们的尸体,保证他们的尸身不会被人侮辱。
  其二,按照蓝田传来的令谕,他们还要收敛那些为大明死国者的尸身。
  所以,这些天以来,不论是韩陵山,还是夏完淳都非常的忙碌。
  因为,死国的人很多,完全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相比朱棣纂位后建文帝诸臣的殉难,崇祯一朝不是太多,仅仅三十多位臣子,且多为文人士大夫。但这些人的殉节之烈,不愧前人。
  世臣戚臣方面,宣武伯卫时春、新乐侯刘文炳、驸马巩永固,或阖门自焚,或全家跳井。
  文臣方面,首推大学士范景文,他在壁上大书“谁言信国(文天祥)非男子,延息移时何所为”后,毅然投井自杀。
  户部尚书倪元璐,自缢殉国。
  状元刘理顺,闻贼入城,书绝命辞云:“成仁取义,孔孟所传。文山践之,吾何不然!”一家十八口阖门自缢。
  左都御史李邦华当初极力规劝皇帝南逃,被皇帝下旨呵斥为“鼠辈”。
  然而,在城破之时,他在阁门上大书:“堂堂丈夫,圣贤为徒。忠孝大节,之死靡他”,仰药自尽。
  太常寺少卿吴麟征,一直在城上指挥守卫,城陷后上吊自杀。
  大顺军兵士久闻其名,过其门而不敢入内抢劫,叹赞:“好男子,真忠臣也!”
  户部给事中吴甘来,题诗堂上:“到底谁遗四海忧,朱旗烈烈凤城头。君臣义命乾坤晓,狐鼠干戈风雨秋。极目山河空泪血,伤心萍浪一身愁。洵知世局难争讨,愿判忠肝万古留!”引佩带自缢于室。
  兵部主事金铉,投河自尽。
  其母、妻闻之,泣言曰:“我等为命妇,焉能辱于贼手!”相继投井而亡。
  其弟殡敛母兄嫂尸之后,亦投井而死……
  可称的是,城破国亡之际,紫禁城内未曾随同公主出逃的宫女自杀者数百人,赫赫烈烈,直让成千上万降臣羞死!
  这么多人殉节,就让夏完淳跟韩陵山非常的忙碌。
  “京城的事情终于结束了,我想回家,回书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