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天下-第5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后,但凡遇到这种状况,当地官员应该迅速上报,该抛弃的就抛弃,大明很大,以后会更大,我们没有必要死守着一个地方。
  在水草丰美的地方劳作一年,足矣顶他们在穷山僻壤之地十年之功。
  以后,能改造搬迁者,以搬迁为主,人口聚集与分散,以聚集为主,趁着大明如今穷蹙,人少地多的时候,早搬迁要比晚搬迁要好。”
  云昭在一张纸上写下这句话之后又递给了准备离开的裴仲,命他将这个指令交给国相府,着为永例。


第141章 总是有活路的
  陇中附近能搬迁的只有沿黄一线。
  说起来,黄河在陇中流淌了五百多里,却没有对这片土地带来太大的好处,这里峡谷幽深,水流湍急,山谷下黄河汹涌奔流,山谷上依旧光秃秃的,偶尔会有一两棵矮树立在青天之下,让这里显得更加荒凉。
  人们只能在幽深的峡谷里开垦一点水地,而这条破河,隔三差五的就泛滥一次,虽然狂暴的河水冲不出山谷,却足够冲毁人们千辛万苦在河谷里开垦的一点土地。
  这里的土地是破碎的,就像老天用耙子狠狠地耙过一般。
  在这样的环境里,就连牧羊人唱的曲子,都比别的地方的曲子显得悲凉,哀怨一些。
  这样的环境本就不适合人类聚居,只是因为官府,战乱等因素让百姓选择了这片连盗匪都养不活的地方生存。
  天下平安的第一要素就是不能让百姓害怕官员。
  很多地方的百姓害怕见到官员,见到官员就等于要缴税。
  好在,新来的那个官员好像不催缴税款,甚至把自己的衣裳都给了当地百姓,虽然一个大姑娘穿着县令的青色袍子不像话,不过,风吹过之后,轻薄的青衫就会贴在身上,人们还是发现这个姑娘已经长大了。
  看到这一幕,张楚宇悲怆的不能自抑。
  这里已经大旱了三年。
  很多时候,人们站在山梁上守着枯焦的禾苗,眼看着远处大雨倾盆,可惜,云彩走到梯田上,却很快就云歇雨收了,一轮红日又挂在天空上,热辣辣的炙烤着大地,唯有风能带来一丝丝的潮气。
  七月了,苞谷只有人的膝盖高,却已经抽花扬穗了,只是该长苞谷的地方,连小儿的手臂都不如。
  荞麦还开着淡粉色的花朵,稀稀疏疏的,如果开满山坡定是一道美景。
  “老伯,要走了……”
  张楚宇往老人漆黑的拳头大小的黑陶罐里放了一撮自己带来的茶叶。
  老人往茶罐里倾注了一点水,然后就瞅着火苗舔舐陶罐底部,很快,茶水烧开了,张楚宇谢绝了老人劝饮,老人也不客气,就把褐色的茶水倒进一个陶碗里趁着热气,一点点的抿嘴。
  “这里的水不好。”
  老人很快就喝完了那一口茶水,用一双浑浊的眼睛瞅着张楚宇。
  “黄河水好喝。”
  张楚宇蹲在地上抱着膝盖前后摇晃。
  “我们走了,祖宗咋办?”
  “祖宗不喝水,活人要喝水。”
  “这个庄子出过进士。”
  “嗯,出过,出过六个,不过呢,人家当了进士之后就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张楚宇瞅着一只蹲在他水壶上伸出长长的喙想要喝水的鸟出神。
  这只鸟很蠢,不懂得往水壶里投小石子让水溢出水壶口的好办法。
  他就取过水壶,往手心里倒了一点水,那只通体黑色的鸟居然凑过来喝干了张楚宇手中的水,还不住的向张楚宇鸣叫……
  “水窖里的一点水都不够人喝……老牛都渴的跪在地上求人……再不走,就没活路了,你们求神已经求了三十天了,神就给了一点毛毛雨……跟我走吧。”
  老人瞅着张楚宇笑了,摆摆手道:“走出去就能活?”
  张楚宇低着头看着地面道:“我带你们去讨饭。”
  老人笑的更加厉害了,瞅着张楚宇道:“那里讨来的饭能让两万多人吃饱?”
  张楚宇道:“白银厂那里很富庶,他们的土地多的都不种粮食,改种烟叶了,而白银厂一听名字就很富。”
  老人闻言笑的越发厉害了,用干枯粗糙的手抓住张楚宇白皙的手道:“娃娃,白银厂八年前,一口气杀了梁和尚一群七百多人。
  梁和尚一拳能打死一头牛,你没有这个本事吧?”
  张楚宇笑道:“我是官。”
  老人摇摇头道:“条城那里种烟的是朝廷里的几个王爷,你惹不起。”
  张楚宇笑道:“巧了,在我蓝田,百姓惹不起,惹王爷问题不大。”
  老人最后看了张楚宇一眼道:“没法子了,只能跟着你造反。”
  张楚宇哈哈大笑道:“你会发现跟着我下了这旱原是你做的最对的一件事。”
  老人摇摇头道:“梁和尚当年也这么说,如果当年跟着他下山,人多了说不定就能打过白银厂的官兵。”
  张楚宇对这个最有威望的乡绅对白银厂护卫的评价不予置评,白银厂是产铜,银,金子的地方,其中,铜,银的产量占据了蓝田库藏入项的四成,那里驻扎着一支八百人的校尉营。
  就是这八百人,曾经在二十天的时间里就平灭了雪区全副武装的叛乱,对付会宁县这两万多妇孺乡民……
  如果张楚宇自己去游说百姓搬家更他走,这是一件几乎没有可能的事情,但是,让本地穷苦的乡绅们去说,这件事就很容易办成。
  大旱三年,就连这位乡绅平日里也只能用一点茶叶和着榆树叶子熬煮自己最爱的罐罐茶喝,可见这里的状况已经糟糕到了何等地步。
  等不及皇廷下达的许可文书了,再等下去,这里就要开始死人了,不是被饿死,而是被渴死,走三十里山路才能弄来一点水的日子是没法过的。
  人人都在等七月份的雨季降临,好给水窖补水,可惜,今年的七月已经过去十天了,下了两场雨,却没有一场雨能够让地皮完全湿透。
  人就应该逐水草而居,不仅仅是牧民要这样做,农人其实也一样。
  在玉山书院上学的时候,书院里的先生们已经开始系统的讲授,黄河,长江这两条大河对大汉族的意义。
  所以,张楚宇觉得自己向水靠拢一点错都没有。
  至于讨饭,只是他的一个说辞,他就不相信,白银厂,以及条城附近那些种烟的庄园,会眼看着他们这群人活活饿死?
  如果那些种烟种的肥的流油的云氏族人胆敢无视灾民,张楚宇就敢带着会宁县的衙役们冲击他们的庄园,打开粮库找粮食吃。
  最坏的结果不就是被抓取砍头吗?
  这没什么大不了的。
  白银厂的大管事云长风揉着眉心不住的哀叹。
  张楚宇已经过来借过两次粮食了,他都如数借给了,现在,这个家伙就太可恨了,居然要带着两万多口来白银厂附近就食。
  这是威胁,这就是他娘的造反啊。
  条城校尉刘达就坐在他的旁边安静的喝茶,他同样听到了消息,却一点都不着急,稳稳地坐着,看样子他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
  “刘校尉,说说你的想法。”
  刘达吹一下茶杯上的浮沫道:“没听说过我蓝田官员带着全套班子,带着全部百姓手无寸铁的造反的。会宁大旱三年,为了保证那里的百姓饮水,我派出去的驮马队现在都没有回来呢。
  如果是你说的造反,我的部下以及监察部的人难道都是死人?
  活不下去了而已。
  我们还是赶紧想办法怎么安置这些灾民吧,陛下不准我大明有饿死人的事情发生,我挤出一些军粮,条城也出一部分粮食,大头还是要落在你身上。
  今年,你就莫要顾忌什么成本问题了,我相信,陛下也不会考虑这个问题,先把人救活,然后再考虑你白银厂赚钱不赚钱的问题。
  喝完茶我就走,从会宁到白银厂足足四百里地呢,老弱妇孺可走不了这么远,我来找你,是来借马车的。”
  作为条城之地的最高长官,云长风思忖许久之后,终究还是向天水,蓝田送去了八百里加急,向天水府的知府,以及国相府备案之后,就如同刘达所说的那样,开始筹备粮食,以及衣服。
  有了这个突发事件,白银厂今年想要在皇廷之上露脸是不可能了。
  不过,白银厂这边如果多出来了两万多人,倒也不是什么坏事,毕竟,六个矿洞里挖矿的矿工人手总是不够……再加上四千多矿工都是精壮的汉子,再不给他们娶老婆的话,会出大乱子的。
  先前,已经有矿工们成群结队的去会州的青楼找女人,都他娘的弄出人命来了,导致这些精壮的家伙去了青楼,人家老鸨子都不许他们进去。
  “老爷,可以在这里建一个纺织作坊啊,只要把这里的羊毛全收集起来,就能安排不少的闺女进来做工,妾身就能把这事办好。”
  云长风瞅一眼老婆道:“平日里没事不要去厂区乱晃荡,见不得那些混账狼一样的看着你。”
  云刘氏笑道:“羊毛纺织可是玉山书院不传之密,平日里咱们家想要触碰这东西,差的太远了,这一次,妾身觉着可以找多多皇后开一次后门。”
  云长风咳嗽一声道:“家事莫要来烦我。”
  云刘氏微微一笑,捏着云长风发酸的肩头道:“知道您是一个清廉如水的大老爷,也知道你们云氏家规重重,不过呢,既然是大好事,我们不妨都稍微开一条门缝,漏一点钱粮就把那些穷苦人救了。”
  云长风回头瞅着老婆道:“你回到庄子上的时候一定要记着先去大宅子给老祖宗磕头,把这里的事情清清楚楚的跟家里的老祖宗说明白,千万,千万不敢有半点隐瞒。
  老祖宗准许我们家开这个纺织作坊,我们就开,不准开,你就立刻闭嘴,回家看看爹娘跟孩子过上两个月到秋里再回来。”


第142章 国土是大军踩踏出来的
  利益是可以互换的,尤其是以正义之名互换的时候,即便有瑕疵,看起来也是光芒夺目的。
  而人呢,又是一个很能适应新生活的动物。
  或者说,在这个世上,人与蟑螂,老鼠并列成为人世间的优势物种的主要原因,就在适应性上。
  当大多数会宁百姓准备离开故乡的时候,剩余的一小部分人也不得不离开,在没有大族群保护的情况下,他们弱小的群体是没有法子在这片艰苦的土地上生存的。
  天麻麻亮的时候,张楚宇站在大墩梁上。
  眼看着一群群的人从四面八方的山沟里慢慢地涌出来,一股悲壮的情感充塞了张楚宇的心胸。
  从这一刻起,这两万五千人的命运就交到了他的手中。
  就像破落乡绅说的那样,即便是造反,这些人也会跟着他走下去。
  张楚宇已经将县衙里所有的存粮全部拿了出来,交给了老乡绅看管,分配,同时,他还呵斥了百姓们想带着磨盘一起搬迁的愚蠢提议。
  即便是这样,两万五千人的队伍集合在一起,也足足用了六天时间。
  他本来想来一批就走一批,可惜,包括童佳河在内的二十二个乡绅们一致认为,应该组成大队人马之后再一路向条城,白银厂进发。
  这些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大山的人,本能的对外边的世界充满了恐惧。
  条城校尉刘达的接应队伍已经到来,在把妇孺器具装上马车之后,那些百姓们齐齐的跪在地上向故乡所在的地方叩拜。
  场面惊人。
  看起来很悲壮,却没有多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