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天下-第5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条城校尉刘达的接应队伍已经到来,在把妇孺器具装上马车之后,那些百姓们齐齐的跪在地上向故乡所在的地方叩拜。
  场面惊人。
  看起来很悲壮,却没有多少哭声,就连不懂事的孩子这一刻也变得极为安静,不论是老人,壮丁,还是妇人,他们只有一种表情,那就是——坚毅。
  “大明穷的就剩下坚毅了,如果这口气再断掉,那就会彻底完蛋。”
  刘达是军人,对于贫穷他看的多了,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受,身为军人,他更在意人的骨气。
  张楚宇道:“这股气是要保留的,我们这些抚民官,要做的事情就是帮他们把这口气延续下去,直到获救为止,要不然,这群人很快就变成野兽。”
  刘达拖着一辆鸡公车,回头看看长长的队伍叹口气对同样拉着车的张楚宇道:“人数太多了……”
  张楚宇道:“如果这一次不能干净彻底的把这些人都从山里迁徙出来,用不了几年,山里又会住满人。”
  “不是干旱没吃的吗?”
  “你不了解会宁这个地方,哪里的土地太多了,如果遇到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种一年的庄稼能吃三年,山沟里也不缺水,可惜,这样的好年景太少。”
  张楚宇说着话抬头四处看看对刘达道:“你不会完全放弃了军事监视吧?”
  刘达哼了一声道:“你说呢?”
  张楚宇有些难堪的道:“应该不会,不过,你连我都防备就有些过份了。”
  刘达道:“放在朱明时期,你这样的人早就被我杀了,你该庆幸你活在当下。”
  张楚宇叹息一声,低着头继续拖拽着鸡公车向前走。
  对于前路,张楚宇是茫然的,他不知道自己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唯一能肯定的是这些百姓应该能活下来,而自己,恐怕要面对严厉的纪律处分。
  破碎的黄土高原似乎没有尽头,翻过一座土山,眼前又是一座土山。
  路不好,却一定要继续走下去,至于个人的命运,不过是这个时代一个微不可查的小事件。
  新的王朝刚刚建立,千头万绪的,云昭处理过会宁县的事情之后,很快就被别的事情把注意力吸引过去了。
  段国仁的大军已经抵达哈密。
  时隔百年之后,大明军队再一次踏足了哈密卫。
  眼前就是巍巍的天山山脉,看到夕阳下雪山闪耀着金子一般的光泽,段国仁将自己完好的一只耳朵朝向天山,他很想大声呐喊一次,听一听天山的回音。
  大军到了这里,就要开始分散了。
  在上一次战役的打击下,卫特拉蒙古人的军队已经离开了哈密卫,退回到了博客赛里,以西域的主人自居。
  因此,面对浩瀚的西域,段国仁准备分兵进入西域。
  他只留下了一支万人规模的本部大军,将其余两万蓝田团练编练的军队以千人校尉的规模,沿着天山慢慢向西推进。
  这些人的主要目的并非寻找准噶尔部的军队作战,而是在探寻准噶尔汗王巴图尔对大明军队的忍耐极限在那里。
  自从准噶尔部的首领哈喇忽剌去世,其子巴图尔即首领,他不是一个甘心寂寞的人,从即位之后便一力对外扩张疆土。
  并在崇祯十一年在博克塞里建成自己的城,崇祯十三年年参与制定《喀尔喀—卫拉特法典》,自此,卫特拉蒙古王不再以“台吉”之名管理蒙古诸部,开始以准噶尔汗王的名义统治天山南北。
  准噶尔部前身就是蒙古瓦剌部,后来瓦剌部在崛起的蒙古鞑靼部打击下向西迁移并发生分裂,改名为卫拉特部,下面又分为准噶尔部、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和杜尔伯特部四部,也称为漠西蒙古。
  在朱明王朝岌岌可危,而建州人与青海蒙古的联络被蓝田大军截断之后,准噶尔汗王便大显身手。
  当云昭进军天下的时候,他也没有闲着。
  巴特尔汗王在统一西域百十个小国之后,逐渐变得强盛起来。
  于是,在崇祯十二年将土尔扈特部向西压迫,致其与杜尔伯特部、和硕特部的一部被迫迁到了伏尔加河下游地区。
  向东压迫杜尔伯特部,夺其领地,一路向东,与建州人合流。
  只是在企图兼并和硕特部,入侵青海的时候,遭遇了段国仁,在青海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惨败。
  准噶尔部在青海失利之后,迅速回撤,又击败哈萨克人,翻过天山征服回部诸察合台汗及伊斯兰教派白山派与黑山派,飞兵拉萨,凌摄西藏,终于建立起了强大的准噶尔汗国。
  其疆域北接额尔齐斯河、鄂毕河、叶尼塞河上游,南到西藏阿里,西包巴尔喀什湖,东至蒙古萨彦岭及色愣格河流域,成为了云昭眼中重大的威胁。
  在崇祯十七年的时候,巴图尔雄鹰可汗授命喇嘛咱雅班第达将过去的蒙文改造而制定成“托沁”文字,作为准噶尔的统一文字。
  至此,巴图尔彻底抛弃了自己巴图尔珲台吉的名号,不论是对蓝田皇廷的文书,还是对建州人的文书第一次使用了——准噶尔雄鹰可汗的称谓。
  云昭可以容忍一个游牧民族的存在,但是他绝对不允许这个世界上出现一个有文字,有法律,有规章制度的蒙古王庭出现。
  而且,这个王庭还占据了大半个乌斯藏,至今,拉萨还处在准噶尔王庭的保护之下。
  而蓝田皇廷直到现在还没有完成大疆域的一统,至于边军更是无从谈起,千疮百孔的边防线,只要有一个地方出现错误,敌人的大军就能直驱中原内地。
  很明显,在准噶尔雄鹰可汗面前,全军只有三万人的段国仁显得非常弱小。
  不过,段国仁依旧对准噶尔汗国采取了进攻战略。
  他不准备让准噶尔汗国有任何喘息壮大的时间,保持一定烈度的战争,还可以为蓝田皇廷争夺更多的有效时间。
  李定国拿下山海关之后,算是暂时将饿狼拒之门外,云杨大军正在淮南淮北经略大片土地,一边在广袤的大地上追逐至今还拒不投降的李岩部,黄的功部,二刘四部。
  一边还要为蓝田派遣的抚民官充当保护盾。
  雷恒的大军正在一路向江南席卷,直到拿下松江,宁波,台州,温州直到在建宁府与朱雀先生统领的水军陆战队汇合才算功成。
  云福大军全军进入了广西,如今大军正在桂林与朱明余孽何腾蛟作战,此人与张煌言,瞿式耜沆瀣一气,在南宁府拥戴朱明桂王为帝,发誓要剪除云昭这些匪类。
  柳州之战进行的极为惨烈,屡劝不降之下,云福炮轰桂林,小小的桂林城顿时成了一片火海,何腾蛟被炮火扫中,昏迷不醒,朱明大军军心大乱,张煌言不得不整理残军败退柳州府。
  说来很是没道理,在何腾蛟与张煌言在桂林抵御蓝田大军的时候,身在南宁府的大学士瞿式耜却与陷在庆远府,泗城州一线的张秉忠达成了共同抵御蓝田大军的合约。
  听闻消息的云福暴跳如雷,没有在桂林城城做任何休憩,大军直指平乐府,老人家发誓,要在九月初,饮马南海。
  高杰所部在彻底解决了白杆军之后,再无后顾之忧,大军兵分四路,一路直指雅州,一路直奔龙州,松潘卫,一路留在成都弹压四川,最后一路从思南府进入贵州司。
  至于青龙先生与云猛在拿下昆明府之后,一路已经抵达大理府,正在向楚雄府进发,另一路已经越过澜沧江,进入了麓川平缅司……
  “按照兵部计划,在明年清明之前,除过,辽东十八卫,以及奴儿干都司,大明故土,都已经为我蓝田皇廷所有。”
  云昭的机要秘书裴仲在地图上做了一个简要的介绍之后,最红用力的将木棍敲击在地图上,激动地做了最后的结束语。


第143章 衣带诏杀豪杰
  参加这个报告会的人很多,不仅仅有兵部的人,还有监察部,政务部,秘书监以及玉山书院的一些长者。
  胜利就在眼前,或者说胜利已经十拿九稳。
  不论是在两淮流窜的李岩,黄得功这些人,还是在广西坚决抵抗的何腾蛟这些人,他们的时间都不多了。
  这样的报告会,蓝田皇廷每月都会组织一次,在经过秘书监同意之后,《蓝田日报》就会把这个消息宣扬出去。
  这样的消息对关中人的影响并不大,百姓们对于遥远的政治事件并没有太多的关注,了不起在茶余饭后会猛烈的讨论一阵,评论一下自家儿郎会不会立下功勋,从而让家里的税赋减轻一些。
  而蓝田军队这些年低的令人发指的战损,也让关中人对自家子侄的安危不像以前那么担心了。
  此时的蓝田皇廷基本上已经抛弃了披在身上的伪装,彻底的露出了自己的獠牙,不再做一些耐心细致的工作,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不论是秦良玉,还是史可法,亦或是何腾蛟,张煌言,瞿式耜,只要这些人站到了蓝田的对立面,都成了打击的对象。
  天下大势已经不可扭转的时候,强大的武力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不论他们喜欢不喜欢,蓝田皇廷都要横空出世,成为这个新世界的主宰。
  不过,这仅仅是初步完成了大一统,想要让整个帝国彻底的臣服在云昭脚下,至少还需要一两代人的精耕细作。
  这与以前的王朝很像,初期的时候总是清明的。
  开完会之后,徐元寿一言不发的跟着云昭来到了大书房。
  他递给了云昭一张写满了人名字的纸张。
  云昭迅速扫视了一眼,发现名单上有很多熟悉的名字。
  名单上第一个名字就是——钱谦益!
  在这个人的名字底下,便是史可法!
  这两个人的名字被徐元寿单另列出,在他们之下便是吕大器,张慎言、姜曰广,雷縯祚,周镳,陈子龙,黄端伯,阮大钺,高卓、张捷、杨维桓……等等。
  云昭不解的瞅着徐元寿。
  徐元寿不耐烦的在名单上敲击一下道:“这里面有一些可用之人,挑挑。”
  云昭毫不犹豫的在钱谦益,史可法,马士英,阮大钺,这四个名字上圈了红圈。
  徐元寿皱眉道:“选人不能只选名声大的。”
  云昭笑道:“先生,这四个人不用。”
  徐元寿叹息一声道:“马士英,阮大钺也就罢了,怎么连史可法,钱谦益也……算了,终究是你来做主。”
  云昭笑道:“这四个人终生不用,其余人等终生不得为抚民官。”
  徐元寿道:“可惜了。”
  云昭摇头道:“不可惜,人才,人才,用了才叫人才,不用就是劈柴!”
  “你还说你要做千古一帝呢,如此心胸如何成事?你对活捉来的江阴三个小小典吏都能做到唾面自干,因何就不能容下这些人?”
  云昭道:“既然已经要变革,我们不妨变革的彻底一些。”
  徐元寿拂袖道:“你这心胸狭窄的毛病到现在都没有半点改变,侯方域不过是一介庶人,此人的名声已经坏的无以复加,堪称已经受到了最大的惩罚,活的生不如死,你怎么还把此人送进了杭州灵隐寺,命住持和尚严加看管,一日不能成佛,便一日不得出禅房一步?
  这与下囚牢有何两样?”
  云昭道:“对您这样的人来说,羽毛一旦受损,必然是生不如死的场面,对于侯方域这种连当驴子都甘之如饴的人来说,名声不过是身外之物。
  找一个没人认识他的地方重新来过,说不定还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