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达人秀-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胜者王侯,败者寇,不外如此,大汗,您没必要在乎那些虚名,保住后金,保住女真族不被灭,才是最务实、最明智之举。”
渐渐地,皇太极的神色越来越冷静了起来,眸子里闪烁着莫名的光芒,越来越明亮起来。
很显然,在这一刻,皇太极的心中已经有了决断,做出了明智之举,不再是踌躇不定,心性愈发的坚定起来,看得范文程心中大定,心中的巨石总算落下。
第三百零二章 要求很简单
兴城,蓟辽督师府
此刻,后衙的书房之中,年逾六旬的孙承宗,一身的儒雅打扮,双手捧着书,正在滋滋有味的品读着书中的内容,整个人显得很是悠闲,平静的面孔之下,就好像没有听到袁崇焕的那番忧虑之言,那喋喋不休的牢骚。
“大人,您说皇上这是何意啊既然毛文龙有着拥兵自重之嫌,却为何又赋予他那么大的权力不仅可以在皮岛上私设赌场,将其合理化,还给予了一定的海上经商特权,完全是在助涨毛文龙的野心,以后,恐怕朝廷更加的难以控制。”
“而且,最令人费解的是,皇上不仅不想着削弱毛文龙的兵权,从咱们宁锦一带,居然还时不时地抽调出一些精锐,使得咱们无法扩大战果,借助林丹汗攻打建奴右翼之机,向北延伸宁锦防线,收回失地。”
“还有,目前为止,虽然朝廷在辽东的处境越来越好,逼迫的后金不断地回防,不敢大规模的进犯,但是,却也是在养虎为患,察哈尔的林丹汗隐隐有着失去控制的趋势,林丹汗颇有取黄猪皮而代之的意思,想要成为辽东的霸主,别刚赶走了老虎,又进来了一匹狼,那可就不妙了。”
渐渐地,孙承宗那苍老的面孔上终于有一些动容,现出了一丝不悦,不再看书,凝神望向了袁崇焕,直直地盯着对方,看得袁崇焕心里直发毛,话音更是戛然而止,有一些心虚起来。
“袁崇焕,你要知道一点,咱们的这位皇上,人虽然年轻,但颇具治国之能,有一些手段,往往出乎人的意料,尽管”
孙承宗将手里的书本放到了一边,这个时候,似乎想到了什么,话语忽然一顿,戛然而止,这才意识到,自己差一点说漏嘴了,连忙改口道:“有一些事情不方便告诉你,等到时机成熟了,了解到一些事情,你就会知道,现在是在白担心,这些话没有任何意义,皇上要比你想象的还要深谋远虑。”
说话之间,孙承宗不禁想起了崇祯给自己的密旨,让自己配合吴有性等人的工作,至于调离的那些精锐,辽东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全都到了辽东海域的一个岛上,接受种痘。
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计划做前期的准备工作。
一旦那个计划实施起来,在辽东一倍的建州,散播天花传染源,不难想象,一旦传播开来,建奴将会是死伤无数,不攻自破,附近的蒙古族也将受到波及。
一念及此,想到天花的危害性,目前为止,只可以通过种痘进行提前预防,却没有治愈的方法,几乎是得天花者必死无疑,还会祸及家人,孙承宗心中就是一颤,有一些于心不忍。
沉浸官场数十年,不仅见惯了各种尔虞我诈,更是对各种死伤习以为常,尤其是想到鞑子的累累罪行,残杀汉人百姓,心里的那一丝不忍也随风而去,变得坦然了起来。
早在天启年间的时候,就曾经在孙承宗的手下做事,还是在在这辽东共事,因此,袁崇焕对于自己的这位老上司,还是有着一定的了解。
看到上司这副姿态,再无刚到辽东时的满脸忧色,反而很是轻松的样子,尤其是那话里有话,袁崇焕就知道,肯定有着什么大事正在图谋,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事情,即便是是他这位辽东巡抚,也是所不知道的。
而且,仅凭这份保密程度,就足以说明,这件大事,将会影响着整个辽东的局势发展。
否则的话,以老上司的为官秉性,绝不会这般的轻松自如,一定恨不得将自己分八瓣,时刻监督着辽东,而不是像现在这般,犹如在享受恬淡的生活,很是悠闲。
“好了,袁崇焕,多到营里走动走动,多巡视巡视,整饬军纪,淘汰军中的老弱病残,招募新兵,这些刚过去没有多久,军队还需要加强训练,一刻都不能放松,说不定什么时候,朝廷就会下来一道旨意,让咱们主动出击,攻伐后金,收复辽东的所有失地。”
“是,大人,下官这就去。”
看着袁崇焕离去的背影,孙承宗的神色为之一敛,变得凝重无比,想起崇祯连续几道的密旨,他知道,皇上虽然没有明说,但他的意思已经是若隐若现。
如今这个时候,相比于收复辽东失地,打败后金,钳制察哈尔的林丹汗,皇上对自己的要求却很简单,那就是,稳住辽东的局面,不求朝廷的优势更进一步,只要不倒退就行。
换而言之,就是简单的一句话,守住宁锦防线即可,最起码要维持住目前的局面,不向坏的方面发展。
对于这种几乎于羞辱的要求,孙承宗一点也不生气,一点也不觉得自己被轻视了,恰恰相反,反而觉得,崇祯对他倚重无比,相当的信任。
否则的话,也不会有那些近乎于交心的密旨。
古往今来,历代之中,又有几个臣子,能够有这般的荣誉,可以获得帝王这般交心的信任和倚重
所以,孙承宗很满足
然而,相比于这份信任与倚重,孙承宗对崇祯更多的还是钦佩,发自内心的佩服那种,这位年轻的皇上,仅从年龄上而言,也就是他孙承宗孙子辈的。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年轻君主,其智近乎于妖孽,古来罕见,那份隐忍心性,那份老辣手段,那份刁钻眼光,对于时局的研判精准程度,就算是老一辈人物,最起码是他孙承宗,也是自愧不如。
刚刚登基不久,不过是寥寥两三个月,就扳倒了魏忠贤;更是在随后的三四个月之内,借助清除魏党的余波,“弄到”了一大笔银子,极为缓解了朝廷的财政紧张问题;随后,巧立名目,从权贵嘴里又扣下了一笔不小的银子,还有撤销与查抄两王
这一切的一切,看似行为乖张,有失体统,有损一个帝王应有的风采与大度,有一些上不了台面,甚至于很是冒险,裁撤两王,对于登基不久的皇上而言,很容易危机到他的皇位,然而,这位年轻的皇上就做了。
而这些,为班军之后的彻底打开局面,整饬朝廷存在的诸多弊病,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第三百零三章 孙元化的好意
如果没有一开始的国库充盈,恐怕就不会有班军之后的打开局面。
换而言之,若是没有那番的种种行为,近乎于无赖般的敲诈、绑架和勒索,现在这个时候,恐怕这位年轻的皇上还在为军饷的事情而发愁,手足无措,更谈不上能够拨出一部分银子,用作西北赈灾。
自然而然地,如今的大明朝,也不会出现政治渐渐清明、蒸蒸日上的景象。
多少年了,自从一代辅臣张居正死了之后,孙传庭都记不清了,大明有多久,有今时今日这种景象,不说其他,单论国库,已经几十年从未充盈过。
山东,登州城内
此刻,登莱巡抚衙门,后衙的客厅之上,只有登莱巡抚袁可立和辽东水师孙元化两人,不仅如此,整个大厅周围的数米之内,再无他人。
“孙将军,你看,这就是刘兴祚,也就是鞑子称其为刘爱塔,差人送来的书信,请求投降的信笺。”
说话之间,袁可立从衣袖里掏出一封书信,递给了孙元化,在对方浏览的过程中,并没停下讲述,语气多了几分真诚。
“实不相瞒,孙将军,早在天启年间,我与孙督师就已经开始着手谋划此事,策反刘兴祚,以其为内应,一举收复辽东的金州、复州、盖州和海州,即便不能收复失地,也能予以建奴一定程度上的重创,毕竟,刘兴祚在辽东的汉人中颇具影响,有着相当程度的威望,尤其是建奴占领地区的汉人之中。”
“奈何,随后发生了诸多变故,由于阉党势大,孙督师不得不隐退,退出官场,而在下也因为毛文龙的弹劾,其投奔了魏忠贤一党,不得不急流勇退,辞官归故里,因此,这件事情也就搁置了下来。”
“回想起来,之所以能够顺利地策反刘兴祚,全都是仰赖于孙督师的鼎力支持。”
渐渐地,袁可立陷入深思之中,回想起了过往,如果不是魏党的权势过大,孙承宗不得不隐退;如果不是毛文龙与魏党同流合污,勾结在一起,攻击自己,恐怕天启末年的辽东局势,又是另一番景象。
在刘兴祚刘爱塔的配合之下,以其为内应,未尝不可以收复金州、复州、盖州和海州,最不济,也能收回前两者。
毕竟,金州和复州距离莱州那么近,仅一水之隔,通过渤海湾,不需几个时辰,就能达到,最为关键的是,刘兴祚还是负责镇守四镇。
孙元化很快就看完了书信里面的内容,迎向袁可立那颇具感慨的目光,等到对方说完之后,脸上现出沉思之色,略有迟疑地说道:“袁大人,本将军有一言,不知道该说不该说,就怕您听过之后,会有一些不高兴。”
“呵呵孙将军,但说无妨”
袁可立爽朗的一笑,如此言语,更是显得他胸怀坦荡,摆出一副认真的倾听之色,等待着孙元化的讲述。
“袁大人,那本将军就直言了,有着刘兴祚作为内应,在攻其不备之下,确实可以出其不意地收回辽东四镇,然而,就当时的形势而言,建奴的风头正盛,实力非常强悍,恐怕也守不住金州、复州等四镇。”
“不同于现在,建奴与一些蒙古部落的联盟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那时候的建奴,在努尔哈赤的统治之下,通过各种拉拢手段,联盟极为牢固,兵锋正强,在没有林丹汗的强有力地牵制之下,即便是收回了四镇,恐怕也守不了多久。”
“而且,当时的朝中局势十分混乱,魏忠贤权倾朝野,阉党把持着朝政,排斥异己,如此情况下,先不说不适合大的军事行动,就是守城的各种军需、援兵等等,也很难做到保密周全。”
袁可立听得频频点头,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这才想起,遥想当年,人家孙元化乃是孙承宗的幕僚之一,身处辽东最前线,不管是辽东的局势,还是朝中情况,地位虽然不显,但了解到的东西,一点都不必自己少。
袁可立的神色有一些不自然,讪笑了一下,毕竟,堂堂的登莱巡抚,位列二品官衔,被人如此当面置疑,尽管心中并不在意,但面子上还是有一些过不去。
“所以啊,孙将军,本官觉得,如今之时,有着刘兴祚作为内应,虽然他不再是后金镇守四镇的将领,但以他在辽东汉人中的影响力和威望,如果咱们突然发难,不是没有一举夺取四镇的可能。”
“而且,你也说了,如今的建奴,处境非常的不妙,与蒙古族的联盟关系,渐渐趋于分崩离析,现在不断地在收缩防线,已经无力再控制金州、复州、盖州和海州等地,正是咱们用兵的最佳时机。”
“建奴退出辽东,返回建州老巢,乃是大势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