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达人秀-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由检喃喃自语的同时,已经不再揉搓额头与太阳穴,睁着疲惫的双眼,开始打量着四周的一切,眸子里更是现出疑惑之色,越来越浓郁,更多的是震惊,难以相信的看着这一幕。

    最终,随着一个姣好的面容映入眼帘,还有一股淡淡的香风涌入塞塞的鼻孔,朱由检的目光这才停留了下来,浑浑噩噩的思维渐渐恢复,脑子里出现了一丝清醒,这才发现周皇后的存在。

    肤若凝脂,两眉弯弯似柳叶,琼鼻微动,口含朱唇,吐纳如兰

    娇羞如含苞待放,宛若画中走出的仙女,处处透着华夏古典美的味道,一切都恍若天成,没有丝毫的矫揉做作之感,眉目传情,或许就是描述眼前的女子。

    朱由检愣住了,出神的看着张皇后,身体的亲密接触,这才感受到对方的柔若无骨,胸前的饱满和昂然挺立,后背传来一阵的舒服之感。

    然而,周皇后似乎没有发现朱由检的异常一般,迫不及待地讲述一些事情。

    “皇上,您总算醒来了,在您昏迷的这段时间里,朝廷都快乱了套了,内阁没有首辅,缺少主持之人,兵部尚书也是在缺,后金在辽东虎视眈眈,还有陕西,发生了几百年难见的大旱,已经出现了百姓暴动的迹象”

    耳畔回荡着这些有些繁琐的话语,朱由检已经从痴迷中清醒了过来,但整个人却还是一副愣愣的状态,发着呆,身体发出一阵疑惑的声音。

    “难道,这个世界真的存在平行空间,当人在这个空间消亡之时,他就会在另一个空间重生,以一种新的角色存在难道传说中的穿越,发生在了我的身上就是不知道身处哪个朝代”

    不容朱由检继续深想,忽然之间,突然感觉那种头脑发胀的感觉再次袭来,愈演愈烈,彻底摧毁了刚刚恢复的些许清醒意识,使得朱由检一阵惨叫,抱着脑袋。

    “啊好痛啊我的头好痛都快炸开了”

    在这一刻,伴随着阵阵的惨叫,那种头痛欲裂的感觉,朱由检只感觉一股海量的信息正在涌入脑海里,一幅幅陌生的画面就像一个个幻灯片一般,快速闪过,与原有的记忆混合在一起,彼此交融着。

    忽然间,朱由检昏迷了过去,但面部依旧在扭曲着,似乎在述说他此时的痛苦,而在他的脖子出出现一个长长的细针,正处于昏睡穴之上。

    “太医,皇上怎么样了”

    转眼之间,十天过去了,贾亦韬已经完全清醒了过来,接受了事实,也接受了现在所拥有的身体,以及脑海里那海量的信息,关于朱由检的一切,也就是这副躯体的前任主人。

    此刻,贾亦韬愣愣的坐在那里,双手拖着腮帮,双眼有一些迷离,脸上尽是思索之色,发着呆之时,心里也在蹦出一个又一个声音。

    “嗯既然老天爷给了我一个重生的机会,成为崇祯皇帝,那我就要改变大明朝的命运,最终结局,不仅是作为一个汉人应有的责任,更是为了自己。否则,十六年之后,将会被闯贼逼死,在煤山上吊而亡”

第三章 免除三饷(求收藏求推荐)

    渐渐地,贾亦韬陷入沉思之中,暂时屏蔽了属于朱由检的记忆,开始回忆明末时期的诸多信息,亟待解决的问题,不自觉地从旁边取过一张纸,摊在面前,随手抄过毛笔,嘴里更是在念念有词。

    “嗯这个时候,属于朱由检登基之初,虽然扳倒了魏忠贤,整治了阉党一派,但皇帝的根基依旧不稳,朝廷上还是派系林立,东林党一支独大,现在最为紧迫的是,就是加强属于帝王的威望和权力。”

    “还有,崇祯之初,也是小冰河爆发之始,陕西大旱,只是一个开端,日后还会有更加严重的灾情,使得朝廷的财政雪上加霜,不堪负重。”

    “然而,这一切的一切,要想清除大明王朝蓄积已久的弊病,唯有改革,而改革之初,就必须掌握绝对的权力,而要想掌握绝对的权力,就必须牢牢地控制住军队,随后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一切,才能推行改革。”

    贾亦韬叨咕了半天,说了许多话,纸上依旧是空白一片,没有一个字,脸上却是现出了兴奋地光芒,越来越炽盛,心里愈发的有底,知道该怎样做

    就在这时,贾亦韬拿起毛笔,就要奋笔直书,皇后张氏款款走了进来,躬施一礼,轻声喊道:“拜见皇上”

    “皇后快快请起,无须多礼”

    贾亦韬离开了桌案,快行几步,连忙扶起了跪拜的张氏,在那一刻,下意识的努了努鼻子,深吸了一口气,随着一股香风灌入鼻腔,直达肺腑,顿时露出一丝淡淡的贪婪享受之色。

    很显然,张氏发现了贾亦韬的这一细微的举动,随即两腮微红,缓缓起来的同时,忍不住地心中暗道:“皇上这是怎么了以前之时,是不好女色的,大病了一场之后,反而对男女之事格外的上心,需求越来越强,几乎是夜夜无女不欢。”

    一念及此,张氏的面颊愈发的红润,鲜艳欲滴,看得贾亦韬愈发的痴迷,心驰神往。

    不过,贾亦韬还是恢复了清醒,神色为之一敛,故作君子之态,缓缓问道:“皇后,找朕所为何事”

    “皇上,大病一场,你怎么给忘了再过几日,就是你的生辰了。”

    说话之间,两人已经来到了书案之前,贾亦韬坐在那里之后,很是猥琐的将张氏揽入怀中,坐在大腿之上,出于女人的矜持和羞涩,张氏还是挣扎了一下,似乎这几天贾亦韬经常如此,心里已经有所接受,也就不再挣扎,但心里还是紧张地砰砰直跳。

    “哦原来是这件事情啊,这几天脑袋浑浑噩噩的,爱妃如果不说,朕都快给忘了”

    说到这里,贾亦韬的话音戛然而止,似乎想到了什么,意识到一个关键的问题,当即转而说道:“爱妃,通知礼部一声,朕今年的寿宴就不过了。不过,为了与民同乐,大赦天下的同时,朕决定了,从此以后,免除百姓的三饷,即日就昭告于天下。”

    “皇上,万万不可啊,三饷自万历年间就开始征收,一旦免除三饷,辽东的军饷就更加的短缺,没有了来源之处,辽东的形势可就”

    张皇后忽然停了下来,在这一瞬间,似乎想到了什么,一阵后怕的同时,更是浑身一个激灵,这才意识到,后宫不得干政,否则,轻则受到斥责,重则扒皮抽筋都有可能。

    “皇后,你怎么了继续说啊”

    面对贾亦韬的催促,没有任何责怪的意思,张皇后并不能放下心来,一阵后怕的连忙站起,后退的同时,紧张地回应道:“皇上,这乃朝中大事,臣妾见识浅薄,议论不得,皇上还是与众臣商议一下,再决定是否免除三饷之事吧”

    “嗯,好吧,明天早朝之时,朕再与群臣商议此事。”

    贾亦韬没有勉强张皇后,话虽然这样说,但心里已经做了决定,三饷非免除不可

    作为一个历史学者,虽然很多的历史只是一种猜测和推理,但还是可以作为一些依据的,贾亦韬知道,一旦免费百姓的三饷赋税,将会严重加重朝廷的财政赤字,使得辽东的军队缺饷,但还是决定这么做。

    放在平时,九厘的课税不算什么,还在百姓的承受范围之内,但作为一个穿越者,贾亦韬知道,小冰河时代的到来,天下大旱,田里颗粒无收,三饷就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百姓不得不暴动,纷纷起义。

    而且,拥有着现代人的灵魂,还是一个教授,虽然不是经济学家,但贾亦韬还是有着许多挣钱的方法,解决那些问题得方法,不一定非要逼迫老百姓造反,不一定非要搜刮民脂民膏,才能筹措到军饷。

    若是放在穿越以前,对于“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的这句话,贾亦韬或许还会嗤之以鼻,撇撇嘴,现在却不同了,拥有着皇帝这一重身份,弄到钱还不容易

    当然,贾亦韬不会傻得学历史上的那个崇祯皇帝,向臣子们募捐,那样的话,只会降低了身份,扫了自己的尊严,央求百官,又如何镇得住他们

    纡尊降贵,不一定都是好事儿

    因此,看着张皇后离去的背影,在这一刻,贾亦韬已经有了主意,如何弄到钱,缓解朝廷的燃眉之急,解决这一年的军饷问题。

    转瞬间,贾亦韬又想了想,要想革除大明朝的各种弊病,维护自己的统治,现在最为迫切地不是掌控朝廷各个文官官员,而是军队

    唯有如此,才能为所欲为,干自己想干的一切。

    恍惚之间,贾亦韬不禁想到了许多,想到了毛爷爷与蒋介石,不管是共同抗日,还是攘外必先安内,两个人说得都没有错,只是身处的位置不同。

    贾亦韬相信,不管是毛爷爷,还是蒋介石,两人都是格外的偏爱明史,只是一个读得通透,理解的深刻,另一个只是看到了一些表面而已,并未看到问题得深邃。

    比如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明朝时就有,并非蒋介石所创

    作为一个历史学者,贾亦韬一直有一种想法,明末时期的崇祯年代,和民国时期太像了。

    一样有来自于东北的外族威胁,一样是天下大乱,义军迭起,官军不断地镇压,四处救火。

    若是细细研究的话,不难发现,毛爷爷的那些战略思想脱胎于明末时期的农民起义,总结而来,并予以细化和延伸,更适用于抗日时期。

    同样是在湖南与云贵一带发展壮大,借助深山老林,躲避官军的围剿。

    贾亦韬甩了甩头,不再想这些,而是想着应对之策,在明天的早朝之时,提出免除三饷之际,如何应对那些百官

    当然,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弄钱

第四章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求收藏求推荐)

    渐渐地,贾亦韬有一些走神起来,瞳孔越来越迷离,不禁想起了历史上的那个崇祯皇帝朱由检,登基之初,天下还算稳定,大明还控制着辽东的大部分地盘,占据着主动,黄猪皮还未收服蒙古各部落,一些蒙古部落还是听从于大明朝。

    然而,历史的车轮开始发生转变之时,是发生于毛文龙死之后,建奴才是真的渐渐发展壮大,如若毛文龙不死,黄猪皮就会受到掣肘,老巢时刻面临着威胁,就无法数次西征,征服蒙古各部落,组建不了蒙八旗。

    以建奴的那么一点人口,寥寥数十万人,兵不过十万,如若没有蒙八旗和汉八旗,又如何数次入塞,打到关内

    想到这里,贾亦韬轻轻一点头,心里就有了决定。

    “嗯就算是非用袁崇焕不可,也不能予以太大的权利,必须有一个人分权,形成平衡之势。同时,那个人还要有足够的威望,能够让袁崇焕与毛文龙信服,镇得住场面。”

    “只要稳定了辽东,自己就能慢慢收拾大明这个烂摊子,稳定天下,应对小冰河时期的到来。”

    想到这里,贾亦韬身体前倾,再次拿起了毛笔,看着一片空白的纸张,凭着脑海里的记忆,开始回想起来,穿越之前,自己看过的那些历史书籍,研究成果,以及与其他历史学者讨论的明末事情的事情,大明王朝的几大严重问题。

    思绪如泉水般涌来,贾亦韬的大脑一片清明,心中豁然开朗,开始在纸张上奋笔起书,罗列一个又一个问题。

    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