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达人秀-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竟,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尤其还是一个正处于发展壮大的国家,农业才是立国之本,才能真正的供养战斗力强悍的军队。

    范文程的脑海里闪过这些念头之时,看向皇太极的目光愈发的明亮,暗暗连连点头,心中叹息,暗自庆幸,自己选对了人,还好不是代善、阿敏和莽古尔泰那三个鲁莽之辈。

    就在这个时候,侃侃而谈的皇太极忽然话语一顿,直直地看着范文程,转而问道:“范先生,给本汗出一点的意见,后金新的名字叫什么好呢”

    在范文程期待的目光之中,范文程并未立即回答,而是面露思索之色,沉吟了片刻,似乎想到了什么,有了主意,双眼闪过一缕兴奋的光芒,随即就缓缓开口了。

    “大汗,遥想当年,朱元璋建立大明之时,之所以取字为明,有着天下清明之意,明之一字,其中又蕴含日月,有着易经里面的阴阳之理,象征着平衡”

    皇太极听得很入神,似乎想通了什么,右手轻轻婆娑着下巴,忽然打断了范文程的讲话。

    “嗯纵观天下大势,不管是南面的大明朝,还是左右两边的朝鲜和蒙古,不管是哪个种族,所有的百姓都希望能够有一个清明的天下,他们的生活能够好过一些,既然如此,何不顺应民意,后金更名为大清”

    说着说着,皇太极的神情就越来越兴奋起来,显得说不尽的得意。

    渐渐地,随着相继确定了国名与族称,分别更名为大清和满族,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之中,范文程的脸上虽然依旧挂着笑容,但却收敛了许多,显得很是勉强。

    “那个大汗,你真得要让二贝勒和三贝勒在辽东自生自灭,被明军围剿”

    范文程有一些提心吊胆地问出这句话之后,看到皇太极的神色不变没有丝毫动怒的意思,面有惭愧之色,进而继续说道:“大汗,尽管这样与微臣之前的建议相悖,前后冲突,但最近发生了太多的变故,在这段时间里,微臣又反复想了好几遍,如今的后金,还离不开阿敏贝勒爷和莽古尔泰贝勒爷,以及他们的部众。”

    “尤其是在现在的这种紧张时刻,又是那么的敏感,后金需要更多的兵力,拱卫建州,抵御其他势力进犯”

    “好了,范先生,无需多言,本汗知道你想说些什么,也知道该怎样做”

    然而,范文程艰难地还未说完,就被皇太极挥手给打断了,紧接着,颇为意味深长地说道:“本汗又岂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又怎么会让那么多的女真人死于明军之手”

第三百七十八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二)

    京师

    随着一封封捷报传入京城,为人们所熟知,京城之内,上到达官显贵,下到贩夫走卒,所有人都为之沸腾了,犹如过节一般,虽不是处处都是张灯结彩,但喜悦的气氛也是充斥在各个角落。

    “真是没有想到,西北与中原爆发了旱灾,在如此艰难的时候,朝廷还发动了辽东之战,居然就这么打胜了,真是提气一解外敌欺负汉人的屈辱”

    “这都多少年了,每每传来的边报,都是有外敌骚扰边境,劫掠与屠杀我边境之民,鲜有捷报,这下子,直接来了一个大胜利,直接将鞑子赶回了老巢。”

    “这之前,我还不明白,朝廷为何向北直隶和山东一带聚集了那么多的灾民,原来如此,那些灾民都是准备迁往辽东,巩固辽东边防。”

    关于辽东之战的报道,大明日报的各种社论,就好像雪花一般,迅速传遍京城各个角落,并以京师为中心,向四周蔓延,传遍天下,引起一片热议。

    与此同时,崇祯的个人声望也在不断地攀升,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相比于缓解土地兼并问题,使得许多百姓拥有了田地,这个功绩更加明显。

    就是在这种喜气洋洋的气氛之中,在周府之内,书房之中,此刻,周奎与周绎父子二人,和礼部左侍郎温体仁,却是商议着另一件事情,紧张的气氛之中,隐隐有带着丝丝的兴奋之意。

    “国丈,国舅爷,无需担心,皇上之前的种种苛责,不过是做给外人看的,毕竟,你们乃是皇亲国戚,算是皇上的至亲之人,即便皇上再如何的苛责,也只会仅限于一定的范围之内。”

    “那温侍郎,关于皇后之子朱慈烺的那件事”

    “呵呵国丈大人,关于立太子的这件事情,您就更不用担心了,根据大明祖训,立储原则,立嫡不立长,无嫡则立长,皇后之子,乃是皇上的嫡长子,即便田贵妃身怀龙子,皇上有意偏心,百官群臣也不会同意,绝对是坚决反对。”

    一语落罢,看到周奎父子二人依旧是忧心忡忡的模样,显得很是忐忑和不安,暗暗摇头,心中叹息的同时,进而继续说道:“那个,国丈大人,莫要忘了,即便强势如神宗皇上,对福王朱常洵宠爱不已,甚至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想要将其立为太子,其母郑贵妃也很得宠,最后也不是没有如愿,在慈圣皇太后的压力之下,皇长子不是还是被立为了太子。”

    然而,温体仁的这番安慰,并未有太大的效果,紧接着,周奎担忧的说道:“可是,温大人,虽然大明的祖训是,立嫡不立长,无嫡则立长,可是,万历年间的时候,关于立储的风波,闹得极大,百官极为反对,神宗皇上更是一连逼退了四名首辅,还有重臣十余人,涉及其中的朝中与地方官员多达三百余人。”

    “围绕这个问题,立谁为皇储,大臣们与神宗皇上纠缠了十五年之久,最后要不是慈圣皇太后的强势是逼迫之下,以个人的生死相威胁,恐怕问题会拖得更久,最后的结果将会很难预料。”

    “可是,如今的皇上,却没有神宗那时候的约束”

    周奎的话音戛然而止,意味深长地看着温体仁,后者心领神会,听出了对方的弦外之音,崇祯皇上,上面也就只有一个皇贵妃,还不是亲生母亲,也就有数年的养育之恩。

    显然,这种情况之下,很难有人像慈圣皇太后那样,逼迫神宗皇帝,坚守祖训,遵守立储的基本原则。

    “嗯这样的话,国丈大人,以免夜长梦多,只能联络群臣,尽早确立皇储。”

    温体仁的语气是那么的沉重,似乎是更加坚定了这种想法,轻轻一点头,进而补充道:“如今之时,趁着皇上只有一个皇子,还没有任何喜好,尽早确定皇后之子的太子身份。”

    “时间拖得越久,随着后宫越来越多的娘娘怀有身孕,诞下龙子,在众多皇子之中,皇上势必会有所喜好,偏爱哪一个,一旦到了那个时候,再想确定皇储,立皇后之子为太子,阻力将会更大。”

    “温大人,现在看来,也只能这样了”

    两人对话之时,底气明显不足,原因很简答,崇祯虽然还很年轻,只有十八岁半,却给他们很大的压力,让他们捉摸不透,吃不准这位九五至尊的心思。

    实在是,崇祯经常干一些有违常理的事情,不按常理出牌,让人难以预料,却又暗含一些道理,让人有心反驳,但理由却又是那么的不充分。

    “国丈大人,国舅爷,本官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温体仁犹豫了半天,最终还是吐出了这句话,看到他一副凝重的神情,非常认真的样子,尽管心中“咯噔”一下,有一种不好的感觉,但还是强打着精神回道:“温大人,请说,有话尽管直言”

    “既然这样,国丈大人,恕本官有一些冒失了。”

    温体仁忽然来了这么一句,同时一拱手,脸上郑重的神色愈发的浓郁了,进而继续说道:“国丈大人,恕本官直言,在还未确立皇储之前,皇后之子还未被立为太子,周府上下,必须尽可能地低调行事,配合皇上的诸多政策。”

    “毕竟,周府的诸多表现,皇上都看在眼里,优劣与否,都对皇后之子有着或多或少的影响,若是周府能够获得皇上的认可,群臣再从旁辅助,拥立大皇子为太子,成功的把握将会更大。”

    周奎听得连连点头,一副深以为然、受教的样子,适时地插话道:“如今之时,朝廷正在收复辽东失地,财政非常的紧张,开销极大,本国丈就将得到的封地,捐出一半,以作朝廷的军饷之资。”

    哎

    看着周奎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隐隐透着肉痛之色,显得是那么的假,温体仁就是一阵无语,暗自叹息,腹诽道:“传言果然没错,国丈周奎就是一个铁公鸡,小家子气,爱财如命,就算你不捐出那些田地,但以皇上的秉性,行事风格,迟早也会将其收归国有,再分给百姓。”

    说来虽长,却不过眨眼之间,脑海里闪过这个念头之后,温体仁连忙恭维道:“国丈睿智国丈大手笔”

第三百七十九章 收复辽东失地(六十三)

    不久之后,温体仁就返回了家中,在书房里和三个儿子又是一番交谈,长子温俨更是不解的问道:“父亲,既然国丈父子二人,爱财如命,目光短浅,堪称是扶不上墙的阿斗,那您老人家又为何要相助他们呢辅佐尚幼的大皇子登上太子之位呢”

    “哎”

    温体仁长叹一声,面有无奈之色,扫视了一眼三个儿子,幽幽地说道:“没办法,为父与周延儒并列为礼部的左右侍郎,要想稳压周延儒一头,将来能够进入内阁,就不得不借助周家的力量,确切的来说,是获得周皇后的支持。”

    “而且,辽东的那几个家族,托为父办得事情,也需要通过周皇后,向皇上吹吹枕边风,试探一下皇上的真实态度,为父才好行动,采取一些具体的措施。”

    这个时候,此次温侃面露不解之色,询问道:“既然这样,父亲,那你为何不找田弘遇呢毕竟,他的女儿,虽然只是一个贵妃,没有皇后那样的位置,却深受皇上的宠爱,现在又怀有身孕,如果父亲你找田国丈的话,事情不就更有把握了吗”

    “侃儿,为父又何曾不想如此”

    温体仁摇了摇头,神色愈发的无奈,反问了一句之后,进而沉声说道:“相比周国丈,田弘遇可是一个非常精明之人,虽是商人出身,但却是学识渊博,早年也是一名官员,现在这个时候,深知自己该做什么,什么不该做。”

    “看看周国丈这个人,早年之时,不过就是流落街头的卖艺之人,能有什么才学皇上登基之后,女儿当上了皇后,这才飞黄腾达,一跃成为京城最为顶级的权贵之一。”

    三人释然了,解开了一直缠绕在心中的困惑,对于父亲选择国丈周奎的不解,实在是这位国丈的名声不佳,鲜有人与其为伍。

    周延儒的府邸

    客厅之上,周延儒一脸的平静之色,正在倾听着几个商人打扮之人的讲述,等到对方讲完,并且离开之后,脸上闪过一丝轻蔑与嘲讽,转而看向一侧的女婿陈于泰,朗声说道:“于泰,距离下次的会试,还有两年之久,你如今也是国子监的监生,可以直接到地方为官。”

    “现在个时候,随着西南的一些地方改制,由土司变为郡县制,还有辽东就将完全收复,出现了许多职缺,朝廷急需大量的官员,到地方任职,主政一方。”

    “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出面,在地方给你找一个相对较好的差事,只要你好好干,做出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