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达人秀-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上,张瑞图辜负了你的一片好意,不思悔改。”
“怎么回事儿”
贾亦韬的神色一僵,转头看向曹化淳,眉头微皱地问了一句,有一些不耐烦地等待对方的下文,所有的好心情被一扫而光。
“启禀皇上,二月份的会试结果出来了,其中所取得考生多以中官、勋贵的姻戚门人为主,根据东厂的探子来报,此次的会试存在非常严重的问题。”
关于朱由检的记忆如泉水般涌来,贾亦韬明白了曹化淳的那句话意思了,二月份的会试考试官正是施凤来与张瑞图,这样的结果很说明问题,不仅是为了讨好那些勋贵、维护自己的部属,更是不断地向朝廷输入他们的人。
“而且,皇上,李维垣、李恒发和袁弘勋那些人已经松口了,牵涉出许多的魏党官员。尤其是田尔耕,更是咬出了黄立极、张瑞图这些人,与魏忠贤同流合污,陷害了许多的忠臣良将。”
除了一开始露出的怒容,贾亦韬已经恢复了正常,神情不再有任何的波澜,回过头来,看向西南的方向,忽然转移了话题,使得曹化淳稍稍楞了一下。
“化淳啊,先封锁消息,暗中搜集好证据,暂时不要动那一些人,再过几天,再收拾那些魏党余孽不迟,要么不出手,出手就要直至要害之处,一招制敌,解决所有的问题。”
“是,皇上,奴才明白了,会做好保密工作的。”
尽管心中不解,不明白皇上为何放缓了追杀魏党余孽的节奏,非要再过一段时间,证据明明已经非常齐全,但还是老老实实地照做了,似乎察觉到贾亦韬的心中不快,进而又说道:“皇上,工部那边传来了消息,颜继祖说奏之事属实,李大人一下子查办了二百余名冗员,为朝廷节省不少的钱银。”
“而且,有了国丈大人和黄立极的公子做表率,被当众打得鲜血淋漓,那些被关在锦衣卫大牢和东厂大牢的公子哥家人,再也没有一个人以为那些放出去的消息是谣言,纷纷缴纳罚款,国库一下子增收了三百万两的收入。”
贾亦韬笑了,眼睛微眯,发自内心的高兴,嘴角微微上扬,心中暗道:“嘿嘿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李自cd能从这些人手里盘剥七千多万两银子,如果不从他们身上弄到一千万两,就算我输。”
就在这时,似乎想到了什么,曹化淳面有犹豫之色,但最终还是说道:“皇上,还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处理,恐怕南下微服私访要推迟了。”
“确实”
贾亦韬轻轻点头,漫不经心地吐出两个字,进而补充道:“不管是禁卫军和三大营的整肃军纪,还是秦良玉的即将到京,亦或是即将到来的魏党定案,朕都脱不开身,必须在京主持大局,推迟就推迟了吧。”
很显然,贾亦韬看似说得轻松,表现的不以为意,微服私访不能成行,言语之间,还是难掩他心中的那种失落感。
第四十三章 立军威
此刻,曹化淳却是兴奋不已,心中暗喜,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即便知道皇上还是会南下,但留给他与洛养性的准备时间变却多了,每多一天,皇上南下微服私访之时,两人将会更加的有把握,保障贾亦韬的安全。
贾亦韬并未理会、也不在乎曹化淳的反应,话题再次一转,询问道:“对了,那些东林党现在怎么样”
“启禀皇上,那些东林党越来越活跃起来,随着朝廷空出的职位越来越多,就像上跳下窜的猴子四处走动,暗中商量,想要将自己的人推上位,填补魏党被革职查办之后的那些空缺。”
“而且,尤其是孙大人的此次入京,他们似乎听到了风声,猜到了一些什么,想要阻止孙大人出仕,让袁崇焕接替蓟辽督师一职。”
“嗯,朕知道了。”
平静地回应这有些话之时,贾亦韬暗暗摇头,对那些东林党官员愈发的失望,一点大局观都没有,心里不禁又是一阵感叹,这些沉迷于党争的官员真是无可救药,蝇营狗苟,该杀该斩,个人的私利,党争,胜过了一切,凌驾于江山社稷之上,也难怪崇祯没有一开始就重用孙承宗。
崇祯的自负是一回事儿,但朝中的重臣从中作梗,推波助澜,极力的阻挠,却起到了很大作用。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贾亦韬在等,在等秦良玉的白杆子兵到来,就能一下子将魏党余孽全都收拾了,还有部分的东林党官员,尸位素餐之人,使用雷霆手段,即便不能彻底肃清党争,也要将其压制到最低点。
留给贾亦韬的时间不多了,西北的连年大旱,天灾不断,积累到现在这个时候,已经滨临全面爆发的临界点,危机就像燥热天气下的一堆干柴,只需要一丁点的的火星,就会全面爆发。
而那些零星地起义军就是火星,就像历史上的那样,一开始只有很少的民众造反,随后愈演愈烈,呈现燎原之势,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起义军之中,袭击附近的州府县城,抢夺粮食。
一想到这些历史,贾亦韬就冒出一阵冷汗,那种急迫感愈发的强烈,同时也有一些庆幸。
如果不是有孙传庭镇守于陕西,担任巡抚之职,开始赈灾,安抚百姓,贾亦韬无法想象,会有多少老百姓颠沛流离,为匪为盗,陕西的情形更加的糟糕。
如果这种情况再不改变的话,没有缓解,历史将会重演,陕西将会出现大规模的起义军,军队哗变不断,波及十几个省。
还有洪承畴,相比于孙传庭对起义军的态度,表现的更加的强势,更加侧重于血腥镇压,以绝后患,鲜有招抚怀柔手段,只要遇到乱军,就是一个字,杀
历史证明,洪承畴的策略是对的。
一刚一柔,交相辉映,即便灾情愈发的严峻,陕西的局势还是有了企稳的迹象,孙传庭与洪承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些都让贾亦韬略微松一口气。
陕西,延绥镇。
巡抚衙门,此刻,后衙大厅之上,聚集着许多的武将,洪承畴与众人相对而站,正在训示。
“各位将军,本官虽然到任没有多久,但在陕西担任督道将近两年,对陕西的民情和军队的情况,还是有一些了解。向诸位交一个底,本官是一个赏罚分明之人,此次担任延绥巡抚之职,皇上不仅给了洪某三十万两军饷,更是有一项重要任务”
刚开始的时候,下方的许多将领还都是一副昏昏欲睡、不耐烦地样子,但是一听到三十万两的军饷,顿时就是一个激灵,来了精神,所有人都兴奋了。
对于这些边兵而言,不仅时时刻刻都要防范来自于河套的匪寇,那些游牧民族的袭扰和入侵,更是时常为自己的肚皮而忧虑。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他们对于朝廷不满的情绪开始滋生,不断地酝酿,拖欠军饷是常有的事情,长则一年半载,短则两三个月,这些都埋下了一个隐患。
边军,按照朝廷的规定,都有相对的军屯田,每个边兵都有几亩自留地,几乎不用缴纳多少皇粮,生活完全没有问题,身体能够承受任何强度的操练。
然而,这些都变了,边兵沦为了那些将领的佃农。
每个将领的眼中都冒着精光,直直盯着洪承畴,一副饥渴难耐的样子,仿佛眼前说话的是一位娇滴滴的小娘子,还是被剥光了那种。
感受着众人那炽热而带着贪婪的目光,洪承畴就好像没有察觉一般,依旧是那副风轻云淡的做派,侃侃而谈,随后的话语宛若一盆冰凉的冷水,迎面浇灌在了这些将领的身上,使得他们一个个的面面相觑起来。
“洪某在这里将丑话说在前头,此次分发的军饷,必须发到每一个士兵的手里,如果那个将领胆敢贪污,将其据为己有,别怪本官出手无情,上到总兵,下到小旗,轻则军法处置,查没家产,重则小命不保。”
说到这里,话语一顿,洪承畴从衣袖中掏出一个文书,递给面前的一个守备的同时,继续说道:“这是皇上给本官的手谕,贺人龙,将手谕给各位将军传阅一下,省得有人以为,本官是在说大话,唬人。”
刹那间,大厅里变得极为寂静起来,听着洪承畴讲话的同时,每一个将领的目光都在手谕上逡巡不定,虽然还未看到其中的内容,心中却已经相信了大半,洪承畴所言没假。
一时间,想到洪承畴刚才的警告之言,谁敢贪墨士兵的军饷,绝不会轻饶,许多的将领都流露出了忌惮之色。
新官上任三把火,不仅适用于官场之上,也可用于军队之中,尤其是这位新巡抚还手握皇上的手谕,只要贪墨军饷的将领,人家就可以便宜行事,生杀予夺。
所以,在这些将领的眼中,配合着那带着警告性质的言语,洪承畴显得极为强势,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触他的霉头,心里变得忐忑起来。
当然,每个将领的心里都很清楚,贺人龙这是在立军威,也是新官的第一把火。
渐渐地,一些将领的炽热目光和激动之色越来越淡,再也没有听到三十万两军饷之时的那么兴奋,整个人也变得冷静了下来。
第四十四章 洪承畴的预判
不过,相对而言,有了三十万两的军饷,每个人的心里都还是高兴地,暗自松了一口气,毕竟,有了这笔银子,就可以稳定军心,让那些兵卒老实一段日子,不再天天吵嚷着要军饷。
当众人沉浸在突然而至的大笔军饷之时,谁也没有注意到,洪承畴的眸子里闪过两道凌厉的寒光,转瞬即逝,又恢复了正常。
诸将离去了,准备领取各自军营的军饷,唯有贺人龙留了下来,站在洪承畴的一旁,满脸的忧心忡忡之色。
“大人,你真的要这样做吗一旦这三十万两军饷发完之后,就必须尽快筹措到大批的粮食。否则,军心依旧会出现动荡,最后酿成哗变。”
“没办法了,这些银子必须发下去了,不然的话,军队非得出大事儿不可。”
说话之间,洪承畴侧过头来,看向贺人龙,书生气的面孔充满无奈之色,叹息一声,继续说道:“军队拖欠饷银已经有半年之久,将士们又经常食不果腹,早已是怨声载道,如果再不发一些军饷,谁也安抚不了最底层的士兵。”
“那大人,接下来该怎么办真的要学孙传庭吗”
贺人龙连连问了一句,看到洪承畴无动于衷,没有立即回应,心中就是暗暗着急,进而又提醒道:“大人,如果真那样做的话,效仿孙传庭,即便能够获得粮食,长久稳定军心,但也会和孙传庭一样的结果,将陕西的权贵与乡绅全都给得罪了,将会对大人你以后的仕途不利啊。”
“人龙,事情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糕,你看到的那些负面结果,只是暂时的。”
“大人,不能不上心啊,如果真得将那些权贵与乡绅得罪,那就等同于两面树敌,不管是阉党一派,还是东林党那边,都会向皇上进谗言,污蔑大人,孙承宗就是最好的前车之鉴。”
说话之间,贺人龙的神色变得凝重起来,忌惮之意越来越浓郁。
“天启年间之时,试想孙承宗,抵御后金,收复许多的辽东失地,立功无数。然而,就是因为改革,追缴和恢复边军的屯田,整肃军纪,严重损害了辽东权贵与乡绅的利益,引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