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达人秀-第2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尽管如此,自宣德贸易条约之后,对于日本的朝贡有了极大的限制,然而,那些倭国人可谓是精明至极,极其擅长钻营,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来形容,也不为过。”

    “在日本历次的朝贡之中,朕听说过有那么一支使节团,叫作东洋允澎贸易使团,进京之时,使用七十五辆车,装运货物和附载商品;而离京之时,装载的回馈礼品和购买的货物,不算驴和马驮子,仅就车而言,就达到了一百二十辆之多。”

    这个时候,毕自严和刘鸿训的神情极其的凝重,渐渐心惊了起来,震惊的不只是,在这之前,皇上居然做出了这么多的准备工作,还有就是,皇上做的准备工作居然那么的认真,就这么信手拈来,如数家珍一般,张口就说了出来。

    不管这些信息有没有错误和遗漏之处,单单是准备工作这一点,认真地程度,就是让两人佩服不已,还有一些汗颜。

    毕竟,对于那些什么什么条约啊,什么什么使团名称啊,还有涉及的一些具体数字,能够做到脱口而出、信手拈来的程度,着实不简单,就不只是看看一些记录那么简单,就能做到,而是要用心去记才行。

    不过,崇祯所讲的这些,都不过是一些历史信息,距离两人所处的年代,还是那么的久远,自然而然地,那种引起的震撼效果,还是会大打折扣,一时还无法引起共鸣。

    然而,即便如此,崇祯并未停下,还在继续自顾自地说着,言语之中,并不全是他查找的一些信息,其中的大部分内容,还是后世的诸多研究,结合各国的文献记载,总结而来。

    “这些暂且不说,离京之时,不论东洋允澎贸易使团购买了多少货物,但是,在他们离京之后,到达宁波之时,提举司不仅要再次设宴招待,稍作休息之后,市舶司还要拨付足够海上航行三十日的关米,穗即上船。”

    “嗯朕来算一笔账啊,日本贸易使团,自进入宁波开始,截止到回国之时,不仅口粮、菜金等,还有进贡方物、往返的一干脚力,全都由朝廷供应。甚至是回国途中的口粮,也是朝廷予以拨付。”

    “抛出朝廷不时地馈赠不算,总得加在一起,按照宣德贸易条约对人员的最大限额来算,使团规模三百人来计,仅就日常生活供应这一项,每月开销算是三百八十余贯,这不算多吧,一个使团的每月开销”

第四百六十二章 不该改变吗?

    随着崇祯抛出这个问题,刘鸿训和毕自严都是心中一动,微微一颤,忽然意识到了什么,虽未回答,但也是形同于默认,心里更是非常的清楚,对于一个三百人规模的使节团而言,三百八十余贯,不仅不多,还是最保守的估计,实际上,花销还要多得多。

    显然,从始至终,崇祯从未没有想过,能够从两人的嘴里得到想要的答案,只是看了他们一样,就自顾自的说了下去,就好像一个人在自问自答一般。

    “一个月三百八十余贯,一般情况下,使团的往返,在大明滞留的时间,通常都是一年,而一年十二个月,那么,粗粗算下来,一国的使团往返一次,朝廷大概就要拨付五千余贯,中间还没有任何的关税税收。”

    “而这,单纯这笔五千余贯的支出,朕曾经做过了解,相当于日本筹措一次三艘勘探贸易船的全部费用,换而言之,也就是说,日本朝贡的全部支出,整个过程的生活费用,都是由大明在负担,他们却是稳赚不赔。”

    “不仅如此,有人曾经留意过,日本贸易使团,每次朝贡之时,并不是单纯的朝贡那么简单,来往的途中,更是做起了买卖,日商利用南北物价的差别,进行投机行为,从而谋取暴利。”

    “例如,景泰年间,京城的银价是一贯铜钱兑一两银子,而南京城却是对卖两贯,宁波可卖三贯。”

    “因此,日本使团大多会在京城收买大量的银子,然后再到南方出卖,这样一趟下来,他们可获三倍之利,再以此钱购买大量的生丝回国,又可赚数倍之利。”

    “可是,自始至终,在整个过程中,日本使团不仅白吃白住白拿,还赚取了惊人的利润,却从未向朝廷交纳分文的税银,就那么的甩甩屁股走人了。”

    “而且,在这中间,所有的财政支出,还未算入其他的费用,比如,各国使团进入大明之后,还要有相应一定数量的军队,沿途护送,这些开销,可也是算入大明的财政支出。”

    一口气说了那么多,犹如连珠炮一般,说完之后,崇祯不仅有一些气喘吁吁,还有他那稚嫩的面孔也是微微涨红,明显是憋得,说得有一些大脑缺氧。

    这一刻,刘鸿训和毕自严早就石化了,目瞪口呆地站在那里,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该怎么接话,就那么愣愣地看着崇祯,实在是,眼前的这位年轻皇帝,给予他们太大的震撼。

    这多的信息,还是那么的详细,这样的准备工作,让他们自惭形愧。

    身为户部和礼部的负责人,当然对接待那些外国使团的流程极为熟悉,特别是相应的财政开支,虽谈不上了如指掌,但还是知道一些大概。

    由于崇祯所讲的这些多是陈年旧事,随着对朝贡制度的完善,外国朝贡不再那么频繁朝贡,两人并没有太过直观的认识和太深刻的体会。

    不过,刘鸿训和毕自严还是明白了一点,为何朝贡的藩属国越来越少,间隔时期为何越来越长。

    毕竟,这样的“朝贡”方式,放在任何的强国身上,每年都是那么频繁,也非得被拖垮不可,非得被那些藩属国“吃穷”。

    这个时候,两人虽然明白了崇祯言语中的一些用词,能够大概理解崇祯对朝贡制度的熟悉程度,但心里疑惑的是,皇上怎么会知道,日本三艘勘探贸易船的筹措费用

    毕竟,其他的事情都好说,都是发生在大明的疆域之内,日本使团的那些行为,总会有人留意,并记录在案,或是在民间流传,皇上要想知道,并不会太难。

    然而,日本使团,进行一次勘探贸易,筹措三艘船只的费用,那就不一样了,虽不是什么辛密之事,但也是发生在日本,皇上又如何知道的呢

    这个时候,两人的脑海里刚刚冒出这个念头,产生疑惑,还未来得及深想,却被崇祯的一声问话给打断了,随即拉回了现实。

    “两位爱卿,现在想来,细细盘算那些外国使团进入咱们大明,单单是一个日本使团,朝廷的财政支出就将近万两,这中间还没有算所浪费的人力和物力,而那些外国人却是赚得盆满钵满,朝廷却背负着巨大的负担,难道还不该做出相应的改变吗”

    作为大明的户部尚书,毕自严当然是对这个提议举双手赞成,立即朗声附和道:“该太该了,早就该做出相应的改变,那些外国使臣是来朝贺的,又不是来当大爷的,没必要惯着他们。”

    说到这里,话语为之一顿,似乎想到了什么,毕自严的双眸里焕发出兴奋的光芒,更是进而说道:“而且,不仅如此,对于那些藩属国,不管是出使的勘探贸易使团,还是他们本国的商人,来到大明之后,若是携带有商品,除了贡品之外,不仅要缴纳关税,一旦在大明做起生意,还要缴纳税银,不能白白的便宜他们”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在崇祯与毕自严都是颇为兴奋之时,礼部尚书刘鸿训却是满脸的凝重之色,不无担心地提醒道:“可是,如此做的活,会不会有失我们大明泱泱大国的风度啊”

    这一刻,看到崇祯的神色有一些不悦,甚是不满,但刘鸿训还是硬着头皮地补充道:“毕竟,皇上,在对外宣称之时,大明都是以天朝上国自居,还如此和藩属国斤斤计较这些,会不会有失体面啊”

    “风度斤斤计较体面”

    此时,崇祯的神色虽然恢复了正常,但在吐出这三个词语之时,几乎是一字一顿的说出,声音却是那么的冰冷,使得刘鸿训的心里顿时忐忑了起来,不等他再说些什么,崇祯再次开口了,声音却是更加的冰冷。

    “风度,那是什么体面,那又是什么它们又值多少钱一斤刘爱卿,你出一个价钱,朕将这些按斤卖给你,怎么样”

    说出这番话之时,尽管崇祯的脸上挂着和煦的笑容,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但是,在刘鸿训的眼里,是那么的邪恶,是那么的腹黑,皇上表明流露出的和善之意,不过是一种假象罢了。

    原因无他,崇祯的声音虽轻,虽然很是和善,但话里的内容,却有着咄咄逼人之势,尤其是在这种极为平静的氛围,更加凸显这种强势。

第四百六十三章 皇明祖训没有那么大的约束力

    毕竟,听话听音,就算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白,也不可能去按字面意思去理解,就会天真的以为,眼前的这个年轻帝王,是在和自己开玩笑。

    恍惚间,刘鸿训有一丝明悟,忽然反应了过来,皇上对这种改变,有着无以伦比的决心,至于那些虚名,什么天朝上国啊,什么宗主国的风度啊,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对此更是不以为然,并不是很在意,用弃之如敝履来形容,也丝毫不为过。

    一直以来,之前的诸多事例都足以证明,眼前的这位年轻皇帝,几乎是毫无底线可言,为了能够筹到银子,堪称是无所不用其极。

    绑架,勒索,敲诈,等等。

    只不过,这些行动做得更加的隐秘,表现的更加光明正大而已,以另一种形式表现而出,可谓是堂而皇之地干这些事情,让人有苦说不出。

    毕竟,不管这些动作有多么的下作,但有一个事实无法磨灭,那就是,那些权贵子弟,确实犯罪在身,有着相应的过错在先,那是真的触犯了律法,而皇上只不过利用了这一把柄,逼迫那些皇亲贵胄和权贵世家不得不拿钱赎人。

    因此,即便崇祯的“吃相”太过难看,弄钱的手段太过粗糙和低劣,但谁也不能多说什么,不仅仅是因为他那超然的身份和地位。

    若是被关在其他地方,或是刑部,或是顺天府,凭着交情,凭着个人的威望和影响力,倒可以影响一些官员的决断,从而可以救出家族子弟。

    然而,皇上却将那些家族子弟关在了东厂,或是锦衣卫的大牢,这就不是那些权贵能够插手的地方,虽不至于有性命之忧,但一想到东厂和锦衣卫的手段,只要还有一点骨肉亲情,那还不是怪怪的拿钱赎人

    一想到这些,脑海里快速地闪过这些念头,刘鸿训愈发觉得手足无措了,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崇祯的话语,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心急如焚的站在那里。

    “怎么,刘尚书,还有疑问吗还有没有什么意见”

    “没没皇上微臣不敢”

    看着满脸忐忑的刘鸿训,一副十分后悔的模样,崇祯没有再得理不饶人,不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而是象征性地再次问了一句,不等对方说完,转而看向了毕自严。

    “对了,刘爱卿,告诉鸿胪寺的官员,从此以后,凡是外国使团的到来,他们只负责登记,将相应的信息记录下来,不再管那些使团的食宿,只需将他们引到相应的客栈,能够住下即可。”

    “是,皇上,微臣领旨”

    和刘鸿训的忐忑、后悔不已不同,毕自严却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