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达人秀-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启年间之时,试想孙承宗,抵御后金,收复许多的辽东失地,立功无数。然而,就是因为改革,追缴和恢复边军的屯田,整肃军纪,严重损害了辽东权贵与乡绅的利益,引起后者的疯狂报复,最后落得一个黯然而归的下场,大人不可重蹈覆辙啊。”
“人龙,无需多言,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也晓得其中的利害攸关,本官自有主意。”
相比于贺人龙的情真意切,洪承畴要淡然得多,一副并不在意的样子,说完之后,看到贺人龙愈发的着急和焦虑,进而补充道:“人龙,难道你就没有发现一些什么吗”
“大人,发现什么”贺人龙一脸的愕然模样,不答反问了一句。
“人龙啊,皇上登基的这半年多时间里,一直都在清除阉党,尤其是最近的两个月,力度看似不大,却极有针对性。还有施政方面,虽然皇上的态度还不明朗,但细细考究之下,不难发现已经有了倾向性,废除三饷,重新启用的官员多是务实之人,以年轻官员居多,还有改革二十四衙门,拿出个人的帑银补贴国库,作为军饷与赈灾之资。”
“大人,这些又能说明什么呢听人讲,皇上之所以重新启用那么多的官员,并没有那么简单,而是另有深意。”贺人龙听得频频点头,却是满脸的疑惑不解之色。
“这些事情说明,皇上虽然年少,却是年少有为,有一颗开拓与改革之心,也是一个务实的帝王,从免除三饷和拿出个人帑银,以及将皇家店铺的盈利所得大半用于军饷、赈灾,足以说明,相比于前几位先皇,现在的皇上更加倾向于减轻百姓负担,从其他方面增加朝廷财政收入,而不是课以重税,以杀鸡取卵的方式获得军饷。”
“大人,末将还是不明白,这些与咱们的处境有什么关联。”
“简单的说吧,人龙,皇上要想增加朝廷的收入,又不想增加百姓的负担,只能推行改革,将那些被权贵与乡绅吞并的田地还给百姓,将江南各种的赋税收上来,而在这之前,皇上将会有一连串的大动作,来一场大清洗,为改革铺平道路。”
渐渐地,洪承畴的神情不再古波无澜,越来越兴奋起来,眸子里的光芒也愈发的炽盛与豁然,而贺人龙也听明白了。
“大人,你的意思是说,那些地方勋贵与乡绅在京城的靠山,将会倒霉就是皇上清洗的对象”
洪承畴笑而不语,虽未有任何的言语回答,却是满脸的意味深长之色,轻轻地点头。
“呼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大人,那就太好了。”
贺人龙也忍不住的激动起来,兴奋地惊呼一句之后,进而继续说道:“有了皇上作为靠山,就算触犯了那些人的既得利益,他们也只能干瞪眼。何况,那些人的靠山就要倒台。”
这一刻,洪承畴心里还有一个猜测,很想告诉贺人龙,皇上改革的决心有多大,刨去赈灾之资,给了孙传庭近百万军饷,作为组建“秦军”,而这支秦军的用意颇深,非常值得玩味。
有了这支新军在手里,也就意味着孙传庭可以大刀阔斧地在陕西改革,无所畏惧任何危险,不用有任何的顾忌。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洪承畴的神情变得有一些古怪起来,像是在为贺人龙讲述天下局势,却又是一副喃喃自语的模样。
“人龙啊,你是一名武将,可能还不明白,陕西的连年大旱,失去田地的百姓越来越多,已经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否则,将会出现大规模的百姓暴动,仅仅是一味的赈灾,已经不足以解决问题。”
“如今的陕西,最为严峻的问题,不是来自于天灾,而是土地兼并严重,军屯田的大量流失,前者使得百姓流离失所,没有生活收入的来源,后者使得军队无法自筹粮饷,只能指望着朝廷划拨粮饷,而国库又处于空虚的状态,每年都是入不敷出,最后就会使得军心不稳,出大乱子。”
“所以,朝廷要想解决这些问题,确切的来说,皇上要想减轻百姓的,要想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要想稳定军心,就只能进行改革,将那些土地还给百姓,将江南的赋税收上来。”
虽然不懂得治国之政,人送绰号“贺疯子”,但贺人龙毕竟是贫民出身,知道百姓的疾苦,还是知道一些简单的道理。
“大人,末将虽然不是很明白你讲的这些大道理,但知道一点,只要老百姓有自己的田地,即便再是大旱之年,总能从地里刨出食儿来。有一口吃的,他们就不会跟着那些乱军造反。”
“是啊,老百姓就是这么简单,但凡有一口吃的,有一条活路,他们就不会造反。”
说到这里,洪承畴忽然有一些羡慕起孙传庭起来,不是皇上的委以重任,很是信任,而是手里有那么一支军队。
第四十五章 带头作用
秦军虽然是一个新组建的军队,还谈不生什么作战能力,但胜在纯粹性,指挥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主帅能够完全掌握,凭着武器装备之利,镇压起义军不成问题,只要有皇上的支持,更加无惧于那些士绅与权贵的威胁。
而且,新兵不可怕,战斗力不强也没有问题,只要加强训练,经历过几场战争,就会成为真正的精锐之师。
洪承畴想到了自己手下的这些军队,战斗力虽强,却是杂牌军,有着边军共有的通病,军纪极差,将领贪污的厉害,克扣士兵的粮饷,如此就等于在军中埋下了定时炸弹,就像一个火药桶,说不定是什么时候,将官就被暴起的士兵给宰了。
都说边境民风彪悍,妇女儿童都是天生的战士,边兵亦然,自然而然地,脾气也更加的暴躁,很容易闹事儿,最后酿成士兵大规模的哗变。
而粮饷的欠缺,就是引爆火药桶的那一抹火星子。
洪承畴不敢深想,脊背已经出了一阵冷汗,一旦士兵哗变,倒霉的不仅仅是那些将官,还有自己这样的主帅。
一念及此,想到这些暗藏的不稳定因素,洪承畴愈发坚定了自己的决定,军队改革与地方行政改革,势在必行,不能再拖了。
随着时间的一天天过去,北京城虽未有明显的改变,却也在演绎着润物细无声般的变化,只是不易察觉而已。不是局中之人,非眼光犀利者,没有灵光的脑子,就感受不到这些细微的变化。
这些细微的变化就像一条条涓涓溪流,随着时间的流逝,就能汇聚成一个湖泊,一条大河,直至翻起惊天的海浪。。
任何事情都是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唯一不同的是,只是在于这个过程的长短而已,贾亦韬就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历史研究之上。
因此,来到明末时期之后,贾亦韬不仅清楚地知道大明王朝的诸多利弊,凭着这一观点,更是能以独特的视角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
有那么一个观点,有不少的历史学家或学者认为,如果崇祯皇帝不杀魏忠贤,听他哥天启皇帝的临别遗言,就不会出现之后的一连串的糟糕事件。
凡事种种,持有这些观点之人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魏忠贤把持朝政之时,对于天下的掌控极大,天下的起义军没有多少,辽东的形势也处于一片相对大好之中。
最为关键的是,大明王朝没有缺钱的问题,至少缺钱缺的没有那么厉害,还是可以发出军饷的,相应的就是军队稳定,少有哗变。
然而,对于这样的看法,贾亦韬却是嗤之以鼻,根本就听不下去,也不想听,任何问题都有一个积累渐变的过程中,崇祯时期之所以出现诸多问题,非常的不稳定,只不过是朱由检倒霉而已,当他继位之后,所有的问题都已经滨临爆发点,随着小冰河时期的到来,一下子全部爆发,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仅此而已。
此刻,贾亦韬就坐在乾清宫之中,对面分别站着户部尚书王永光以及工部尚书李长庚,王永光侃侃而谈,一副敢于直谏的样子。
“启禀皇上,以老臣之见,要想解决朝廷目前的财政窘境,想要将江南的税赋收上来,推行改革,重新使用张居正的一鞭法,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无法让天下的乡绅商贾信服。唯有皇家身体力行,带头缴纳赋税,凡是皇家的店面生意,都按照律法缴纳赋税,才能让天下人信服,让那些商贾无话可说”
虎口夺食,不外如此。
李长庚的一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里,额头上的虚汗涔涔之下,时不时地向王永光使眼色,眸子里尽是焦急之意,更是忐忑的留意着贾亦韬的神情变化。
然而,不管是梗着脖子直谏的王永光,还是胸怀忐忑的李长庚,令他们意外的是,贾亦韬没有丝毫动怒的迹象,这完全有悖于他们对皇室的印象,极为爱财。
更加诡异的是,听到要让皇家店铺带头缴纳赋税,贾亦韬不仅没有恼羞成怒,反而听得津津有味,频频点头,一副深以为然的样子。
“呵呵王尚书,你来京也有一段时间了,那就应该有所耳闻,不管是新开的几家皇店,还是以前的皇家生意,他们的盈利收入,所赚得钱财,大部分都用于支付军饷,或是作为赈灾之用。”
“而且,不仅如此,就连朕的帑银也快见底了,这些帑银哪里去了,如果你不知道的话,不妨问问李长庚,他会给你一个准确的答复。”
贾亦韬笑吟吟地转头看了李长庚一样,目光再次停留在王永光的身上,一副胸怀坦荡的样子
“那个,王大人,皇上的那些帑银十之八九也用于支付拖欠的军饷。”李长庚脱口而出,紧跟着回答了一句,心里愈发的忐忑不安,满脸的紧张之色,连说话的声音都变了。
王永光很是尴尬,更多的是自惭形秽,就算生性禀直,年近七十,但脑子里依旧灵光,反应并不迟钝,又怎么会听不出贾亦韬的弦外之音
自己所说的皇店要起到带头和表率作用,皇上早就做了。
将皇店的盈利收入大部分用于军饷和赈灾,更是拿出属于个人的帑银,皇上还会不接受建议不让皇店缴纳税赋吗
毕竟,向户部缴纳税银,最终结果依旧是如此,用于赈灾和支付军队的粮饷。
一时间,王永光讷讷不言起来,显得很是羞愧,这个时候,贾亦韬将目光投向了李长庚的身上。
“李长庚,你虽然是工部尚书,但曾经两次掌管户部,更是历任过刑部尚书,当过江西的左、右布政使,还有顺天府尹,右副都御使,山东巡抚,关于朝廷的财政收入,尤其是税赋方面,难道你就不该说些什么发表一下意见吗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应该比王尚书更有发言权吧。”
仅就称呼而言,叫王永光为王尚书,带着尊重之意,而李长庚却是直呼其名,足可见贾亦韬对王永光的偏爱,勤政廉洁而又敢于直谏的老臣。
呼
李长庚暗暗长吐了一口气,强行暗下胸中波澜起伏的情绪,尽量的让自己平静下来,露出一副思忖的模样,似乎是在组织语言,片刻之后,这才徐徐说道:“启禀皇上,朝廷的收支之所以不平衡,年年都是入不敷出,情况还有越来越严重的情形,主要还是出在江南的赋税上面,一时收不上来,比如盐引、茶税、丝绸税等等”
第四十六章 优先原则
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