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达人秀-第3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库页岛上驻军,又和倭国有什么关系呢”

    这个时候,崇祯从冷晓磊的手里接过了那份奏折,并将其摆在了书案的正前方的区域,转而笑着冷晓磊,故作生气地责怪道:“你看看,让你没事儿的时候多看看地图,就是不听朕的,如果将坤舆万国图熟记于心,你就不会有这些疑问了,就能完全看懂孙元化的这份奏折,其中的用意。”

    “皇上,这和坤舆万国图又有什么关系啊”

    冷晓磊有一些脸红,觉得面颊发烫,流露出不好意思的尴尬之色,又有一些固执地反问了一句,紧接着,似乎想到了什么,有了一丝明悟,就像是一个泄了气的气球,整个人变得有一些颓废了起来,改口道:“皇上,这也不能怪末将啊”

    “实在是,坤舆万国图太复杂了,末将根本就看不懂,别得不讲,单单是上面稀奇古怪的名字,就弄得末将直迷糊,再加上数量那么多,更难记住了。”

    “而且,末将虽然没有将坤舆万国图全部背下来,但大明的大概情况,以及周边国家的位置,特别是东北一带,还是有一些了解,上面好像没有标记库页岛的位置啊,亦或者是萨哈林岛的位置啊”

第五百四十九章 驻军库页岛的意义

    这个时候,听到冷晓磊的这一番言语,崇祯看他的目光已经发生了变化,不是那种好气又好笑的表情,而是满满的无奈,一副恨铁不成钢而又我被你打败的样子,刚想开口说些什么,却被另一个声音给打断了。

    “冷将军,坤舆万国图上面,虽然没有标记库页岛的确切位置,但倭国和奴儿干城的大概位置,还是标的清清楚楚,而奴儿干城,就是奴儿干都司的名字的由来。”

    在这番洋洋洒洒的话语回荡在偏殿的过程中,兵部尚书霍维华迈步走了进来,话语刚落,已经停了下来,紧接着就向崇祯深施了一礼,看到对方示意自己继续说下去,也就没有再推迟什么,更没有再进行那种寒暄。

    “而库页岛,就在奴儿干城的东面,两者之间的海域,就是鞑靼海峡,最窄的海面,也不过几十里。”

    听到霍维华前后的这一番话,尤其是最后一句,犹如遭到了迎面棒喝,冷晓磊顿时就全都明白了,向其抱以感激的微笑之时,紧接着回应道:“谢霍大人的指点”

    就在这时,霍维华刚想礼貌性地回应一句,却被崇祯给打断了,隐隐有着催促之意,使得霍维华不敢有任何的耽搁。

    “霍尚书,喏你也看看,这份奏折,乃是孙元化让人远赴千里之遥,送来的。”

    “是,皇上”

    回应之时,霍维华已经收回了目光,转而看向崇祯,并接过那份奏折,快速浏览了起来,随着浏览的深入,看到的内容越来越多,心中的一个疑问也是随之迎刃而解,冷晓磊为何会有刚才的那一番询问

    显然,身为兵部尚书,在朝为官数十年,相比于冷晓磊,乃至于朝中的绝大多数官员,霍维华都更加地知道这份奏折的分量,如果皇上采纳了孙元化的建议,在库页岛上面驻军,又将会意味着什么

    很快,霍维华就看完了其中的全部内容,在合上奏折的那一刻,崇祯的询问也随之而来。

    “霍爱卿,对于孙元化的提议,你有什么看法你觉得怎么样,是否具有可行性”

    “启禀皇上,仅就我个人而言,老臣非常赞同孙大人的这个提议,朝廷有必要在库页岛上驻军”

    霍维华先是予以了肯定的回答,并将手里的奏折再次放回了书案之上,不等崇祯再次询问原因,他已经主动地解释了起来,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皇上,正如孙大人折子中所言,库页岛乃是北方的第一大岛,周边海域常年不结冰,最为适合作为水师的营地,平常训练的地方。”

    “尤其是岛上物产丰富,淡水资源充足,完全具备驻军的条件,只要朝廷再往岛上迁移一些百姓,定居下来,驻军就可以衣食无忧,完全可以自给自足,而朝廷也不必投入太大的物力、人力和财力。”

    “最为关键的是,如果在库页岛上驻军的话,可谓是一举两得,一来,形成一种威慑,可以极大地牵制住皇太极,使其无法动弹,不能出兵扩充地盘,只能窝在建州,苟延残喘。”

    “二来嘛,就是防患于未然,虽然丰臣秀吉早就死去,其家族也遭到了灭顶之灾,子孙被屠戮一尽,只剩下一个孙女在当尼姑,倭国的幕府主事人也为德川家族所取代。”

    “然而,即便倭国那里发生了这一系列的变故,但谁也无法保证,德川家族会不会出现丰臣秀吉般的人物,再次进犯朝鲜,而在库页岛驻军,就是最好的防范之策,一旦倭国军队进犯,驻军就能发挥难以想象的重要作用。”

    此刻,相比于霍维华的观念,更加的注重防守,乃是从防患于未然的层面上考量,而崇祯思考的角度,就要更加的主动,更像是一种未雨绸缪,更加地倾向于主动出击,到日本本土作战。

    确切来讲,是想将日本纳入大明的版图之中,一劳永逸,永远地解决问题,而非是一味地被动防守。

    至于霍维华所讲的对建奴的牵制,崇祯根本就是不屑一顾,并没有放在心上。

    如今的建奴,也就是更名之后的满清,已经不复以往,早就孱弱不堪了,国力日衰,不过是一个偏安一隅的末流小国,根本就不能对大明造不成丝毫的威胁,要想将其兼并了,以大明今时今日的军力和国力,根本就是不费吹灰之力。

    尤其是天花爆发之后,随着女真人的人口锐减,建奴将会更加的孱弱,更加地不堪一击。

    因此,看到孙元化的奏折那一刻,听着霍维华的这一番言语之时,崇祯一心想的都是,什么时候大兵压境于日本本土,也来一个什么东京之类的大屠杀

    毕竟,后世的“崇祯”,也就是穿越前的那个自己,也是一个愤青,也有着家国情怀,为那些死难者报仇。

    当然,现在这个时候的东京还不叫东京,而是江户。

    日本,江户。

    德川幕府,客厅之中,如今德川家族的家主德川家光,跪坐在那里,对面盘坐着的正是朱舜水,乃是大明使团的正使,旁边蹲着的就是郑彩,也就是郑芝龙的养子,负责翻译事宜。

    经过一番的寒暄过后,感觉气氛还算融洽,朱舜水这才直奔主题,说出这次的来意,由郑彩来翻译,毕竟,跟着郑芝龙多年,主要负责经商方面,郑彩当然会日语。

    “大将军,此次出使贵国,就是了为了我大明将领郑芝龙的妻儿,将其接回国,只要将军答应,行使方便之门,你我两国的勘合贸易,可以予以一定的放宽限制,由原来的十年一次,变为一年一次,而商队也不会再有规模和人数的限制”

    在大厅之中,不仅仅只有两人,还有作为作陪的诸多日本藩主,来自于日本各地,全都是要到江户参拜将军,也就是德川家光,按照惯例,要在江户居住一年,然后才能回到藩内,也就是封地,一年之后,还要回到江户参拜,如此循环往复下去。

    而且,即便是回到藩内,也要将亲属留在江户,作为人质。

第五百五十章 大明开出的条件

    此刻,听到朱舜水的这一番言语,就好像忘记了自己是滞留在江户一般,两侧也是跪坐着的那些藩主,眼睛顿时就焕发出一缕神采,越来越明亮起来,抑制不住地流露出一丝丝贪婪之意。

    毫无疑问,如果真像朱舜水所言,只要放了郑芝龙妻儿回去,大明就可以放宽勘合贸易的限制,无疑,这将会给他们带来一笔巨大的财富,每年一次,而不像以往那般,十年才一次。

    按照既有的规则,现在的勘合贸易经营方式,乃是承包制,幕府以每艘勘合贸易船四千贯文的价格,承包给商人,他们这些藩主也可以从中捞到不少的油水。

    以往之时,为了获得勘合贸易的名额,那些商人都是使出了浑身解数,都快争出了头破血流,竞争激烈无比

    德川家光的眉梢微微耸动了一下,虽然那一瞬间的情绪波动转瞬即逝,很快就恢复了正常,但显然,他也意动了,并不是对朱舜水的建议无动于衷。

    也无怪乎德川家光的不淡定,心中涟漪阵阵。

    近些年以来,在日本其他几大家族的暗中策动和资助之下,各地相继爆发了规模大小不等的民乱,使得幕府不得不派兵镇压,国库的银子早就被消耗了大半,日渐亏空,幕府急需扩展新的财源。

    尤其是今年与荷兰人的纷争,彻底闹掰,关闭荷兰人的商馆之后,虽不至于使得幕府经济伤筋动骨,但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财政收入减少了许多。

    渐渐地,随着朱舜水的言语越来越强硬,流露出的那种意思,不会为了郑芝龙妻儿做出更多的让步,大厅里的气氛开始发生了变化,不再是那么的其乐融融,开始变得越来越紧张起来。

    身为德川家族的现任家主,德川家光当然听出了朱舜水这方面的意思,其中的强势一面,虽然能够理解,但不代表能够容忍,还是不满朱舜水的这种谈话风格,相应的语气,不禁眉头微微蹙了一下,随即又恢复了正常,让人看不出他的情绪波动。

    然而,左右两侧的那些日本藩主,就不能这样淡定了,就不能装作没事人一般,就好像没有察觉到气氛的变化,不对劲之处,脸上的贪婪之意不仅没有任何的收敛,反而是越来越明显。

    很快,朱舜水带着郑彩,满脸的悻悻之色,离开了幕府,虽然早就有了心理准备,德川家光不可能立即给自己肯定的答复,但真得面对这个事实之时,朱舜水一行人的心情还是那么的不快。

    “大将军,大明开出的条件,已经是十分丰厚了,足以说明了他们的诚意,您就答应了吧”

    “是啊大将军,如果真得按照明使所言,和大明进行勘合贸易,幕府的财政将会得到极大地缓解,不会再那么的紧张。”

    “大将军,郑芝龙在东南沿海的地位,虽然举足轻重,有着莫大的影响力,但归顺了大明以后,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海防游击,影响力早就是大不如从前,大明朝廷还不可能为了他的妻儿,做出更多的让步,不可能付出实际利益。”

    “而且,一旦大明的使臣一无所获,不能带回郑芝龙的妻儿,心怀戒备之下,自然而然地,郑芝龙在大明的地位就会不断下滑,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咱们连现在的这些也得不到。”

    没有人理会朱舜水等人的离去,也没有人在乎他们的离去,更不会在意他们心里的情绪怎么样,大部分藩主的注意力,所有的话题,都集中了大明开出的那一个条件,放宽勘合贸易的限制。

    不管是在丰臣秀吉时代,还是作为现在的既得利益者,如今幕府的各地藩主,都是亲身经过,或是亲眼见证过,与大明进行勘合贸易,所带来的巨大好处。

    即便是什么都不做,只是将勘合贸易的名额分配出去,卖给那些商人,一个个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周围人争执的越是激烈,说得越是激动,话语充满煽动和蛊惑的味道,德川家康反而就愈发的冷静,一点都不像他这个年龄应有的表现,那么的沉着而冷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