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达人秀-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廷有所贡献,必须将西方的那些先进学问讲述出来,翻译成册,教会工匠那些技艺。”

    “而且,在传教的过程中,不得不再出现以前的事情,强迫民众信教,改风易俗。否则,到时候别怪朕翻脸无情,再来一次他们口中的南京教案,将他们驱离大明的疆土。”

    声音是那么的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同时也充满着浓浓的警告语威胁之意,使得李祖白又惊又喜。

    “是,皇上,微臣一定会向京城里的那些洋人传达深意。”

    “好,薄珏,李祖白,望远镜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们了,朕等着你们的好消息,不仅能够做出望远镜,还能大规模的生产。”

    贾亦韬离去了,李祖白这才真正的长舒一口气,身心完全放松下来,与薄珏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脸上看出了唏嘘之色,没想到皇上对于望远镜会如此重视,居然到了这种程度。

    这时,似乎想到了什么,薄珏的脸上现出浓浓的感慨之色,颇为自嘲的自语道:“还真是造化弄人,想我薄珏十年寒窗苦读,数次赶考,却是屡试不第,没曾想到今时今日,却凭着西洋之学,博取到了功名,从一个寒酸的书生变为了朝廷的官员,还真让人感觉世事无常。”

    李祖白讪笑了两下,却没有任何的回话。

    有人讲,随着鞑子的入关,清廷入主中原,汉人的灾难不是一个又一个城池被屠戮一空,而是汉人的尊严被践踏,再无骄傲可言。

    代表尊严和骄傲的脊梁,或是被敲断、杂碎,或是弯曲,低头称臣、称奴,还有那句男儿稀有黄金,汉人不仅向男人低下了那颗骄傲的头颅,还有那一双尊贵无比膝盖。

    翻开历史,不难发现,汉人的灾难,也是中华文化的一场巨大灾难,满人蛮横的将他们粗野的文化镶嵌进中华文化之中,使得中华文化越来越偏向奴性,汉人也缺少了那种阳刚特质。

    爷,这本该是晚辈对长辈的尊称,却在清朝之时被滥用。

    到了大清王朝,这个称呼被用的异常频繁,司空见惯,比比皆爷,不仅是长辈与晚辈之间,还有亲朋好友,以及各种场合之上,互道一声寒暄,开口就是一个“爷”。

    不管是熟悉的,或是不熟悉的,见面之时,只要两人寒暄,开口就是一句爷,与晚辈对长辈的称呼不同的是,这声爷有一个前缀,加上了对方的姓。

    知微见著

    当“爷”泛滥之时,也意味着这个社会充满着奴性,再无尊严可言。

    清朝处处都有“爷”文化,朝堂上有万岁爷、王爷等等,普通百姓和商贾之间,有李爷、张爷、贾爷

    当到处都是爷之时,又何尝不是遍地皆孙子

    所以,满人的入主中原,是灾难性的,影响是深远的。

    明朝灭亡之时,有许多的官员和百姓宁折不弯,即便是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汉人依旧坚持着一个信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即便改变了大势所趋,也会逃离这片疆土,脱离清廷的统治范围,不仅是为了生活,更是身体里的那份骨气使然

    当这个信念被摧毁之时,留下的那些汉人都是软骨头,还有什么硬气可言

    自然而然地,那股血性也随之被磨灭。

    所以,清朝灭亡之时,没有人留恋,更没有人为他以身殉国,汉奸的层出不穷,爱国的信念薄弱,就是满人奴性文化荼毒的结果,那场汉人灾难的延续。

    作为一名历史学家,贾亦韬就非常认同这个观点

    什么康乾盛世

    那不过是一块遮羞布,想要掩盖满清所带来的灾难,为满清皇帝歌功颂德而已。

    此刻,贾亦韬正在发呆,不断的想着这些事情,心里很是沉重,那种对明朝的认同感愈发的强烈,不管明朝的皇帝如何的昏庸无能,但他们都秉持着一条祖训。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还有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这一条条信息都彰显着属于大明王朝的骨气与血性,也成为了一个无形的桎梏,即便李自成打到了京城,主动讲和,并愿意抵御清军,崇祯皇帝也不愿意答应的一大诱因,左右着他的决定。

    自缢于万岁山煤山之时,蓬头垢面,一块绸缎颜面,足以说明朱由检信鬼神,害怕答应了李自成的要求,无颜见九泉之下的列祖列祖。

    “启禀皇上,锦衣卫在真定府的密探飞鸽传书,送来消息,秦将军已经到了真定府的地面,若无意外的话,按照他们的行军速度,骑兵下午就能到京城。”

    贾亦韬从失神中清醒过来,听着洛养性的讲话,顿时就反映了过来,满面的兴奋之色,连忙说道:“好好通知礼部,立即准备一下,朕要出城十里,亲自接秦将军”

第五十二章 不甘与庆幸交织在一起

    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

    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贾亦韬的口谕刚刚出了乾清宫没有多久,其中的内容就像长了翅膀一般,弄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伴随着的还有这首贾亦韬“借用”朱由检夸赞秦良玉的诗,引得无数人热议,纷纷猜测,皇上这是要干什么

    一时间,北京城内风云骤起,气氛骤然变得紧张了起来,颇有人人自危之势。

    当听到消息的那一刻,秦良玉即将入京,还带来了她那闻名遐迩的白杆子兵,一些人不安了起来,意识到事情的不妙,并未因为田尔耕等人的处死、查没家产而告一段落。

    风声鹤唳,人人噤若寒蝉,不外如此。

    黄府。

    黄立极的宅院没有了往日的繁华与喧嚣,不再有络绎不绝的官员拜访,门可罗雀,就连下人都少了许多,处处都透着落寞和破败的味道。

    种种迹象都在述说,黄家已经是昨日黄花,家道中落。

    黄蘅若与黄藻相继结束了牢狱之灾,返回了家中,算是黄府的一大幸事,却没有多少喜悦之感,除了黄立极之外,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不高兴,带着淡淡的落寞之意。

    书房之中,黄立极心情不错的坐在那里,自斟自饮之间,无视家人那幽怨的眼神,整个人显得好不快意,两个儿子站在对面,脸上尽是不甘之色,低头不语,虽然心中充满疑惑,却不敢开口询问。

    不仅如此,还有妻子杜氏坐在一旁,满脸的苦瓜相,皱巴巴的眉宇间弥漫着淡淡的着急之色,看到两个儿子不敢开口,无奈地问道:“夫君,妾身实在不明白,向皇上辞官,告老还乡也就罢了,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不仅让蘅若和藻儿跟着返乡,不再为官,还将家产之十七八捐给了朝廷,没有了这些钱银田产,咱们以后的日子还怎么过啊”

    “女人家家的,就是头发长见识短”

    黄立极长长的叹息了一句,稍稍停顿,将手里的酒一饮而尽,神色早已收敛了起来,显得十分的凝重,看到两个儿子同时流露出期待和不甘的神色,就知道他们不愿意辞官离京。

    尽管如此,黄立极依旧没有松口的意思,再次看向了杜氏。

    “夫人,你不明白,事情远不像表面上的那么风平浪静,不要只看眼前的这些利益,却没有意识到一个大危机悄然来临,威胁到咱们全家人的性命。”

    “老爷,你这是什么意思”

    杜氏心里一惊,紧张了起来,情不自禁地脱口问了一句,就连黄蘅若与黄藻的神色也变了一变,心中有一种不好的感觉。

    “难道你们还没有看出来吗皇上准备动手了,凡是与魏忠贤来往国密之人,都将沦为清算的对象,轻则罚没家产,流放戍边;重则满门抄斩,一家老小都难以活命。”

    “你们看看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不妨回想一下,虽然多是一些鸡毛蒜皮之事,处理的不过是一些微末小官,无足轻重之人,李国那些人还被皇上重用,委以重任,但事事透着诡异,让人捉摸不透皇上到底想干什么”

    “还有,随着那些东林党的相继重新启用,返回京城,算是彻底搅混了京师的这潭水,使得谁也不敢行动。关键的是,年初之时,施凤来这一边还占据着绝对的优势,打压的东林党抬不起头来,不过是寥寥几个月的时间,形势已经发生了逆转,两者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后者隐隐还有稍占一筹的意思。”

    “父亲,即便如此,大不了咱们全都返回老家,我与二弟不再入仕当官,皇上也准了你的请辞。可是,这与你一下子捐出那么多的钱财,几乎是咱们家的全部家当,有什么关系呢”

    黄蘅若脸上的不甘之色已经消失不见,和张氏、黄藻一样,只剩下浓浓的不解,等待一家之主黄立极的解释,更多的是心里的好奇在作祟。

    当然,不甘和不舍占据着主导,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视金钱如粪土

    毕竟,堂堂朝廷重臣的家产,多年以来的积累,其中的十之七八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足够他们一家子生活不愁,过上富裕的生活。

    “哎蘅若啊蘅若,没想到你在朝当官这么多年,居然还是这么多的目光短浅,不知道孰重孰轻”

    黄立极只觉得嘴里苦涩,一脸的恨铁不成钢之色,叹息的同时,更是连连摇头,略微平息了心绪,这才解答三人的疑惑。

    “如今之时,朝廷可谓是麻烦不断,辽东有建奴之患,西北有连年的大旱天灾,西南的奢崇明和安邦彦叛乱,虽然暂时压了下去,却未根除问题,两人随时都有可能卷土重来,为祸贵州和四川。”

    “凡之种种,朝廷急需一大笔银子,没看到都逼得皇上不择手段了吗不惜以一些小事儿为由头,让百官与勋贵变相的捐输。而且,皇上针对的对象多是魏忠贤的往日故交,从田尔耕这些人的下场来看,咱们还是及早脱身的好。”

    “如果不是天下动荡,朝廷面临这么多的危局,皇上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朝局,以便应对这些问题,恐怕早就对我们这些人下手了。”

    三人的神色很凝重,一时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黄蘅若更是露出恍然之色,沉声接话道:“父亲,我明白了,之所以捐出大半的家产,你老就是想要讨皇上一个好印象,免得咱们被皇家秋后算账。”

    “不错,为父就是这个意思。”

    黄立极赞叹了一句,看向大儿子的眼光稍稍平和了一些,颇为欣慰,转而有一些庆幸地说道:“皇上已经下旨了,咱们一家子随时能够离京,不像施凤来和张瑞图他们,虽然也被准了辞官,却被困于京城,赋闲在家,说不定他们还羡慕咱们家呢可以全身而退,保得一家老小性命。”

    这一刻,杜氏与黄蘅若、黄藻再也没有了不甘之色,整个人显得很是轻松,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恨不得立刻离开京城,这个是非之地。

    他们也听到了那个消息,秦良玉率军入京,稍稍联想一下,就让人有一种心惊肉跳的感觉,京城将会有一场大动荡,一场血雨腥风正在悄然逼近,自己等人还是赶紧逃离这个越来越大的漩涡比较好。

    否则,稍有迟疑,又或者走得慢的话,一旦被漩涡波及到,都将是粉身碎骨。

第五十三章 意义非凡

    西南之地,贵州水西,贵州宣慰司,也就是水西土司衙门,此时却变成了“罗甸大王”的王宫,彝族土司安邦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