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达人秀-第3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刻,听到崇祯的忽然发问,虽未点名道姓,但来道宗、杨景辰和刘鸿训也有自知之明,当然知道对方是在问谁,三人并未立即回答,在那一瞬间,而是本能地互相对视了一下之后,这才异口同声地回道:“启禀皇上,臣等并无异议”

    “好吧既然这样,朕也不勉强你们了,非要什么意见。”

    显然,从崇祯的言行举止的表现来看,并未想过能够从三人的身上得到什么宝贵意见,更像是一种正常的寒暄。

    一时间,随着崇祯的不再言语,屋子里顿时就安静了起来,唯有崇祯还在漫不经心地翻看着圣谕,一副百无聊赖、打发时间的样子,气氛也随之变得有一些诡异起来,太过于安静。

    渐渐地,四人也变得有一些拘束起来,尽管是在自己办事儿的地方,就那么莫名其妙的紧张了,或许,这就是属于帝王的气场,不怒自威。

    “皇上,不知您找臣等有何事”

    作为内阁首辅,周道登站在了三人的前方,面对着崇祯,也是他先开口,也是问出了来道宗等人心中的疑惑,崇祯怎么不声不响地来了

    要想见自己四人,也就是一个口谕的事情,派个太监来,就行了,毕竟,内阁的办公地距离文华殿很近,差不多也就像前后院的样子,皇上根本没有必要亲自前来。

    然而,容不得三人继续深想,心中暗自猜测,崇祯回答的声音,已经回荡在这个小屋子之中,传进了每一个人的耳朵里面。

    “哦也没什么,作为内阁的成员,也是大明极为学识渊博之人,朕就是想问问,你们对巡抚与总督这两个官职,有什么看法没有确切的来讲,两者的存在,有没有什么问题”

    尽管四人努力地保持着平静,不想让自己有任何的神情波动,但是,随着心中翻起了惊天骇浪,听到崇祯询问的那一刻,未有准备的变化,还是流露出了真实的情绪波动,尽管只是一瞬间,转瞬就恢复了正常。

    也难怪四人的心里有这么大的心理波动,即便是内阁之人,也不愿意轻易得罪一地的总督或巡抚。

    毕竟,凡是担任巡抚或者总督之人,在朝廷多是正二品或者从二品的官阶,尽管这两个职位本身没有级别的划分,更像是朝中的重臣兼任。

    问出这个问题之前,崇祯就有了准备,一直都在留意着他们的神情变化,因此,在那一瞬间,自然扑捉到了他们的神情变化,见没有人回答,也就自顾自地继续说了起来。

    “纵观整个大明疆域之内,总督还好一些,一道最多也就一个,但巡抚就不一样了,各地的巡抚,虽不是多如牛毛,但也非常之多,有的道省,有好几个。”

    “就拿顺天府以及周遭的府来说吧,就有顺天巡抚、保定巡抚、宣府巡抚、密云巡抚等等。”

    “像这些倒还好一点,并未有权力重叠,然而,像其他地方,各个道,比如陕西、山西等地,巡抚就极多,乍看之下,感觉有着统属的关系。”

    “比如说山西道,既有山西巡抚,又有大同巡抚、太原巡抚;陕西道有陕西巡抚,又有延绥巡抚、甘肃巡抚等等,权力有着很大的重叠。”

    

第五百六十四章 吏制改革

    渐渐地,随着崇祯的讲述,听到的内容越来越多,四人顿时明白了崇祯想要表达的意思,事情并未有自己等人想象的那般严重,没有那般糟糕。

    自然而然地,周道登等人的心里也就缓和了许多,不再那么的紧张。

    意思很简单,崇祯不是在牢骚总督与巡抚的混乱性,权力有着极大的重叠,而是在牢骚,大明的官制非常混乱,简直就像一团理不出头绪的乱麻。

    简而言之,就是大明的管制体系,不够明确,不够系统,交叉的太多,造成了政务上的混乱。

    这一刻,相比于洞悉了崇祯的心思,并不是给自己等人抛出巨大的难题,但周道登四人,尤其是后三者,更加印证了他们心里一直以来的一个猜测。

    随着大明渐渐步入正轨,情况越来越好,边境也相对稳定了许多,皇上很有可能进行一次大刀阔斧的吏制改革,而非是“吏治改革”。

    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制”和“治”却有着天壤之别,前者标本兼治,更加倾向于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而后者,却是治标不治本,只是缓解社会矛盾,一时的饮鸩止渴而已。

    辽东郡县制的推行,渐渐取代卫所制;矿监税使的改革;废除两京制,这都是吏制改革的一种征兆,一种苗头,一种皇上的决心表示。

    以往之时,整顿吏治,惩治贪官污吏,都只是头疼治头,脚痛医脚,一种更加柔和的方式,去缓和社会矛盾,缓解与遏制大明的各种或明或暗的弊病。

    然而,整顿吏治的做法,而非是整肃吏制,却是在掩饰问题,压制矛盾,虽能取得一时的效果,却也使得问题越来越多,不断地积累,进而恶化下去,直至最后,矛盾变得不可调和,最终的大爆发。

    想着想着,四人的内心震动不已,位于最前方的周道登不好有太过于明显的举动和神情变化,而位于后方、并排而站的来道宗三人,微微低着这头的时候,忍不住地偷偷互相对视了一眼。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皇上真得准备吏制大整顿,而非是吏治,无疑,那事情可就大条了。

    不难想象,在可以预期的未来,一旦进行吏制大整顿,整个朝野上下,乃至于整个大明疆域之内,都将会骇浪滚滚,将会引发轩然大波。

    毫无疑问,对于大明而言,对于天下而言,进行吏制改革,当然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儿,然而,声势过于浩大的话,动作过大的话,将会引起难以相信的阵痛,后果将会难以预料,很可能会脱离控制。

    治疗重病,虽需虎狼之药,大破才能大立,但是,这样做的话,也是在冒着极大的风险。

    毕竟,吏制改革与吏制改革,有着本质的不同,所带来的好处也是有着巨大的区别,但他们的风险也是相差很大,吏治改革,只是损害一小部分官员的利益;而吏制改革,却是牵涉甚广,波及面很大,关乎到绝大多数的官员前途,甚至于是小命,风险自然也极高。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崇祯忽然停了下来,思绪翻飞的四人,却是毫无察觉,而屋子里再次安静了下来,没有人言语,气氛也随之变得异样起来。

    “咳咳咳”

    伴随着崇祯的三声轻咳,周道登等人顿时从失神中清醒了过来,这才意识到,屋子里有一些冷场,只有崇祯一个人在那缓缓讲述,委实有一些不太合适,周道登最先开口了。

    “启禀皇上,大明最初的巡抚之名,乃是在洪武二十四年,由当时的懿文太子朱标巡抚陕西,亦是临时差事,直至后来,巡抚之职,渐成常态化,分巡各道,也就产生了巡抚制度。”

    “初设巡抚之时,相应的官员,只是负责督理税粮,总理河道,抚治流民,整饬边关,直至后来,天下的局势多变,日趋紧张,巡抚的职权,也就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偏重军事。”

    “按照朝廷的惯例,凡是担任巡抚之职,多是进士出身。起初,关内之地的巡抚,是由吏部会同户部推荐;而边地的巡抚,则是由吏部会同兵部推荐。”

    不得不说,周道登很会做人,也越来越会为官,并未吃独食,适时地停了下来,也留给其他人表现的机会,而来道宗紧随其后,连忙接过了话题。

    “皇上,根据朝廷的史料记载,到了嘉靖十四年的时候,开始不再分关内和边地,巡抚都是由九卿廷推。有时候,由于事情紧急的原因,也有总督兼巡抚者,合成督抚。”

    这个时候,随着来道宗顿了顿,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的刘鸿训,紧接着也开口了。

    “明面之上,虽未有明文规定,巡抚乃是地方的最高官职的军事与政务官员,但由于他的特殊性,因出抚地方,节制三司,实际上,已经掌握了地方的军政大权。”

    在这一刻,四人明显达成了某种共识,配合的很是默契,让每一个人都有表现的机会,不至于让某个人的处境过于尴尬,颇有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意思。

    因此,也就轮到了杨景辰发言。

    “不过,皇上,事无绝对,巡抚虽然可以节制三司,但由于四者平级的关系,在名义之上,在法理之上,三司依旧是道省级衙门,对巡抚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如若巡抚有违法行为,三司主政官必须向朝廷参奏。”

    整个过程中,崇祯不仅保持着足够的耐心,听得更是很认真,不时地轻轻点头,以示回应,脸上也渐渐流露出赞许的笑容,越来越满意他们的表现。

    崇祯明白,周道登等人这一番的言词,就是在向自己表达一个信号,巡抚虽然是事实上的地方最高长官,军政大权一把抓,却非是一家独大,有着相应的牵制。

    别得不说,仅就官职而言,三司的最高长官和总兵,虽然是听命于巡抚,但他们乃是平级,并不是绝对的统属关系,前者有着直接弹劾巡抚的职权。

第五百六十五章 两相对比

    因此,也就是说,一方面,巡抚统驭三司;而另一方面,三司又能对巡抚实行牵制,从而达到相互制衡的一种平衡态势,以至于某一方的权力不会太大。

    何况,还有巡按御史的存在,虽然品级不高,只要正七品,但奉命巡按地方时,职权和责任都非常大,有着“代天子巡狩”的名头,有着相当高的独立性,巡抚不得干涉。

    简而言之,巡按只对朝廷负责,直接受都察院管辖。

    还有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巡抚所行之政,巡按亦可查核纠劾

    细细算来,慢慢推敲之下,根据四人所讲述的内容,崇祯的脑海里涌现出大量信息的同时,更是浮现出了那么一副画面,大明的官职架构图,省级别的,忍不住地和后世的省级政府组织架构相对比,两相对照,进行等级对应划分。

    总督相当于省高官;巡抚相当于高官;布政使也相当于高官,主抓政务,又具有省委组织部长的职能;按察使相当于省纪高官、省公安厅长和省政法高官的结合体;而都指挥使,自不多言,也就是相当于省军区的政委或者司令员

    渐渐地,崇祯脑海里的画面越来越清晰,两相对比之下,愈发地觉得,后世的官员架构,完全是跳脱于明清时期的官职而来,进行划分的。

    毫无疑问,内阁就相当于后世的国务院。

    不同的是,后世行政部门的划分,更加的清晰,更加的细致,分工更加的明确,军政完全独立,而又紧密配合,维护地方的稳定。

    这一刻,崇祯陷入深思之中,心里涌现一股莫名的兴奋,忍不住地对照后世的行政部门,对如今的大明,进行吏制改革,将职能明确,部门划分的更加精确。

    提高巡按御史的品阶,使其地方化,那就是活脱脱的省纪高官;而按察使的权力就能得到削弱,主管司法,相当于省政法高官。

    然后,吏部也设置地方衙门,省级的,那就是省委组织部长;至于省公安厅长,完全也可以将刑部地方化,分为国级和省级,省级的,自然就是省公安厅长。

    而统战部部长、工会主席之类的,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