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达人秀-第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错,毛文龙的这些做法委实过了,有一些目空一切,但有一点你不能否认,人家实实在在的为朝廷省了一笔军饷开支,同时也在为朝廷戍边,牵制住皇太极的大部分兵力,无暇四顾。”

    

第五十八章 不该啊

    仅仅是过了三天的时间,北京城的这股暗流就由暗转明,变得明朗化起来,呈现在公众的视野里,京城的这潭死水彻底沸腾了起来。

    尤其是黄立极一家子的狼狈离京,只有两辆马车,彻底将这种紧张的气氛推到了新的顶峰。

    还有就是在阉党一派,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暗中议论纷纷,心中忐忑的同时,又充满希冀,怀着一丝希望。

    “嗨听说了没有黄立极一家之所以能够全身而退,就是向皇上缴纳了赎金,才能够免以追究,保住一家的老小”

    “怎么可能没有听说老百姓或许还不知道,但整个官场之上早已传得沸沸扬扬,只要主动认罪,就能坦白从宽。并且,向朝廷捐输一定的银子,就能幸免于难,躲过这一次风波,最不济也能保住一家老小的周全”

    “看看田尔耕、孙云鹤、徐显纯那些人,就是死鸭子嘴硬,死到临头都不肯松口,证据确凿也不肯认罪,这下到可好,查没家产,不仅本人被处斩,一家老小也跟着遭殃,全都被发配到边疆。”

    相比于北京城的官场上沸腾了起来,京师的禁卫军更是发生了大地震,搅闹得城里的百姓人心惶惶,禁卫军或是被拉到城驻扎外,或是与白杆子兵混编在一起,更有一些将领丢了脑袋。

    一时间,相对而言,除了百姓还能安稳一些,那些勋贵与官员们却是一个个风声鹤唳,胆战心惊,每天都在不安与惶恐中度过。

    除了内阁重臣,六部之中,就属兵部官员的感受最深,京城的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内到皇城的锦衣卫,外到禁卫军,几乎全都掌握在年轻的皇帝手中。

    兵权的转移是那么的隐秘,润物细无声人,在一些有心人的眼里,却还是发现了一些端倪,头脑的清醒,理性的认识,使得他们胆寒,害怕地身体都在发抖。

    所有细微之处的征兆,都预示着一场大风暴来临,而风暴的起始点就是京师卫戍部队的军权,进而蔓延到整个京城,乃至于天下。

    不管是那些皇亲国戚、勋贵,还是京城里的官员,都变得小心翼翼起来,即便心里没鬼,也是忐忑不已,谨慎行事。最起码是在短时间之内,做事不敢有丝毫的差池。

    因为,皇上的声势太吓人了

    从千里之外调来白杆子兵,就是让秦良玉接手京师的禁卫军

    当然,这并不包括那些疯魔一般的部分魏党官员,仿佛没有意识到皇上的大动作即将来临,他们依旧在顶风作案,攻击东林党的同时,也在无下限的护短,保护自己人。

    随着李国的致仕,这位首辅当了还没有两个月,使得魏党一派的危机感愈发的强烈,即便继任者是来道宗,主持内阁,也无法让他们心安多少。

    因为这位新首辅是灰色的,虽然与魏忠贤有一些来往,有一些牵连,但更加偏向于中性

    尤其是崇祯皇帝登基即位之时,这位新首辅立马倒戈相向,从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从天启皇帝驾崩的那一刻起,就有了分道扬镳的苗头,与魏忠贤成为了两路人。

    施府

    施凤来与施时升父子二人聚于书房之中,都是满脸的不安之色,交谈的话语里充满消极的情绪,显得心情很是低落,略有焦躁之意。

    “父亲,我刚刚已经打听到了消息,这次为了能够离京,远离京城的漩涡,张瑞图可谓是下了血本,捐出了将近九成的家产,城外的那些田地,更是无偿的献给皇家。”

    “还有杨景辰,由于参与过编撰三朝要典,整个人非常的心虚,害怕的要死,皇上还未追究,就已经主动认罪,并且捐输了大半的家产,说什么体恤国坚,事实就是缴纳的保护费”

    “时升,不要掺杂你的个人情感,据实说就行了。”

    施凤来打断了儿子施时升的讲话,进而又问道:“对了,三法司会审吴淳夫、李夔龙和田吉结果出来了没有皇上又是什么态度”

    “父亲,结果早就出来了,三法司的刑部尚书苏茂相、左都御史曹思诚、大理寺署印少卿姚士慎三人也太大胆了,居然顶风作案,冒然袒护吴淳夫三人,仅仅是罚了他们分别三千两、一千两、一千两纹银,解助军饷,皇上当即就将兵部尚书苏茂相免职,换上了王在晋。”

    “不过,皇上也没有真的要处斩吴淳夫三人的意思,他们的家人捐输了全部的家产之后,就给放了,任由其离京。”

    “怪事儿不该啊”

    犹如条件反射一般,施凤来嘀咕了两句,满脸的不解之色,进而自语道:“按照皇上如今在京城的这架势,不该这般雷声大雨点小啊放宽对部分魏党余孽的处理,还能理解。但是,吴淳夫、李夔龙、田吉等人可是五虎般的存在。”

    “就算国库空虚,皇上急需银子,但以他们这些人的累累罪行,直接查没家产都没有问题,皇上怎么就这么轻易地放过来了呢”

    “不对,其中一定有什么不足为外人道也的隐秘,皇上一定有着更深层次的意图,事情绝不会这么简单”

    说话之间,施凤来的语气越来越笃定,心中有一种非常不好的感觉,眉头都快拧成了一个疙瘩。

    乾清宫之中,贾亦韬端坐在那里,虽然绷着一张脸,但眸子中闪烁着莫名的光芒,难以掩饰他此时兴奋的心情,正在听着杨景辰的侃侃而谈,针对国策、时弊,积极提出兴革的意见。

    “启禀皇上,如今之时,国泰日衰,国势弥坚,天下之所以流民四起,百姓之所以民不聊生,朝廷的财政之所以越来越困顿,等等,究其原因,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两个字上,党争”

    “历朝历代以来,都不缺乏党争。然而,前朝之时,党争尤为厉害,使得朝廷的官员多数沉迷于党争,而枉顾江山社稷,而无暇于天下苍生,致使虚耗国力。”

    “何为党争就是分属不同的派系,代表着两个不同群体的利益,争夺更多的私利。然而,世界之大,天下百姓将近两万万,相比于黎民百姓,他们不过是沧海之一粟,却瓜分了绝大多数的利益。”

    “结果就是,百姓的流离失所,朝廷的各种赋税征收不上来。而且,那些参与党争的官员,还会使出浑身解数,想出各种办法,掣肘朝廷的改革,维护他们背后团体的利益。”

    

第五十九章 杨景辰

    随着杨景辰的讲述,随着针砭时弊的深入,随着改革的态度越来越明显,贾亦韬眸子里的光芒愈发地炽盛起来,闪烁不已,变得极为火热,仿佛忘记了眼前这个官员的背景,忽略了杨景辰有着魏党的嫌疑。

    作为崇祯元年的风云人物,为数不多的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位极人臣,贾亦韬又怎能不知道杨景辰这个人

    每个时代都不缺少明白人,洞悉时弊者,缺的是敢于秉言直谏之人。

    当然,这有一个前提条件,不仅是考验敢于秉言直谏之人的胆量,不畏生死,最关键的还是皇帝必须有一个明君必备的素养。否则,即便再多的明白人,即便再多的敢于直谏之人,也架不住皇帝砍得。

    很显然,杨景辰赌赢了,看到频频点头的皇帝,脸上的满意之色愈发的浓郁,一副十分认同的样子,就知道自己这些日子的努力没白费,那些付出值了,接下来的话语愈发的自信。

    “皇上,微臣以为,京城的官场就像一个人的大脑,是咱们大明的神经中枢,若是党争不断,官员争斗不休,轻则,朝纲混乱不已,使得朝廷的办事效率底下;重则,将会瘫痪整个大明官场。”

    “西北的灾情虽然紧迫,亟待解决;西南与东北虽有战事之危,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战争。但是,相比而言,解除朝廷的党争显得更加急迫,更加的迫在眉睫。”

    “只要吏治恢复清明,各个衙门的办事能力变得高效而快速起来,朝廷面临的那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最起码也能缓解天下许多的矛盾。”

    整个过程中,杨景辰虽然滔滔不绝的讲述自己的观点,却在一直留意着贾亦韬的神情变化,语速略微放缓之时,只听到这位年轻的皇帝问道:“杨景辰,你觉得朕该如何整肃朝纲整治吏治弊端”

    很显然,杨景辰早就有了准备,想到了皇帝会问出这方面的问题。

    “皇上,以微臣之见,整肃朝政的实质就是消弭党争。然而,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党争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渗透到一些官员骨子里、血液中,一时难以消弭。”

    “要想尽快的消除党争,恢复吏治清明,就必须提拔能臣干吏,优先录用那些苦寒出身的官员。这些人出身于下层,更能体会黎民之苦,百姓之坚,做事之时,更是为百姓考虑。”

    “而且,也是最为关键的是,这些寒门官员与那些乡绅鲜有关联,一旦朝廷推行改革,他们就会贯彻执行下去,不用顾忌人情世故。”

    听到后面的这些话,贾亦韬略微有一些失望,杨景辰的观点虽然新颖,见解独到,深知时政利弊,对目前的朝廷有很大的助益,却缺少一种战略性的眼光,意见也不具备建设性,仅仅是在缓解而已。

    总之,仅仅是在吏治改革上,杨景辰更加偏重于官员个人的自律,个人的官风和操守上面,而不是建立监督机构,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的对官员监督。

    不过,贾亦韬能够理解,并且想得通,时代的局限性无法避免,古人不就是如此吗

    道德与操守要比法律来得更重要

    贾亦韬没有进行言辞犀利的反驳,说什么苦寒出身的官员不一定就不代表不会贪污,难保他们不会在金钱的诱惑之下,与乡绅同流合污,蒙骗朝廷。

    作为一个现代人,贾亦韬还是更加倾向于监管机制,再辅以严刑峻法,让那些官员意识到,贪污有风险,做官需谨慎,得到的远远不能与他们付出的代价所能比拟。

    “好了,杨大人,今天就说到这里吧,关于你说得那些,将其详细的写到折子里,拟成一个条理清晰的行文,再呈给朕,以便朕仔细斟酌。”

    “是,皇上,微臣告退”

    杨景辰离去了,不久之后,懿安皇后张嫣走了进来,边走边问道:“皇上,您真的要放过杨景辰、黄立极和张瑞图这些人吗尤其是李夔龙、倪文焕、吴淳夫、田吉等人,绝对都是魏忠贤的爪牙,那绝对是朝廷的祸害,天下的毒瘤,不除不足以平民愤。”

    贾亦韬有一些以外,没想到对方会在这个时候找自己,但还是认真地回道:“皇嫂,你也知道,皇兄在世之时,魏忠贤的势力极大,权倾朝野,许多的官员不得不趋炎附势,向魏忠贤依附,方能保全己身,此乃形势所逼,无关一个人的道德和官品。”

    “像杨景辰、黄立极和张瑞图这些人,虽然接受过魏忠贤的招揽,却无罪大恶极的行径,最多也就是无作为,没必要对他们赶尽杀绝,将其逼到绝路上。”

    “那皇上,李夔龙这些人呢绝对是罪大恶极,陷害了不少的忠臣良将,为何也对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