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达人秀-第3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请皇上三思,前有五胡乱华之鉴,晋朝因其而衰,那些游牧民族靠不住,万万不能将其内迁,根本就无法予以教化,只会祸乱中原,成为动乱的根源,野性难驯,朝廷很难予以有效的管理”

第六百二十六章 渐变的过程

    渐渐地,随着霍维华那近乎于苦口婆心般的侃侃而谈,大殿里的气氛变得有一些异样起来,相对于毕自严等人的忧心忡忡,一副誓死反对的样子,崇祯的神情却要洒脱、坦然的多,对于“五胡乱华”这段历史,给华夏民族所带来的的沉重历史教训,并不是很放在心上。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霍维华的话音刚落,出乎三人的意料,崇祯却是有一些突兀的问道:“三位爱卿,朕且问你们,五胡乱华之祸,几乎是给汉族带来了灭顶之灾,究其根本的原因,真的是因为内迁政策吗”

    突然的转移话题,思维跳跃的天马行空性,使得三人有一些跟不上崇祯的思路,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当他们反应过来之时,就要做出回应之际,崇祯那慢悠悠的话语再次响起,却是充满某种深意。

    “在朕看来,其实不然吧”

    再次反问了一句的同时,崇祯的目光再次转移,缓缓扫视着三人,整个人自问自答了起来。

    “不管三位爱卿是怎么看得,但朕一直有一个看待问题的基本原则,任何事情的发生,除了特殊情况,都不可能是骤然发生,而是有着一个渐变的过程。”

    “别得不说,就拿军队哗变,或者是民众造反来讲,绝非是一时之功,一定是贪官污吏经年累月使然,毕竟,不管是哗变,还是造反,那都是抄家灭族的大罪,不可能因为一时的气愤而为,一定是长期的被欺压,才会导致这种结果。”

    “同样的道理,五胡乱华之事,虽然有着诸多这般的原因,胡人野性难驯,难以教化,生性凶残,但酿成这一事件,必然还有其他的原因。”

    尽管崇祯说得模糊,几乎将全部的责任都推到了贪官污吏的头上,但三人还是听得明白,对于哗变和造反这样的事情,朝廷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最起码也有着失察之责,让那些贪官污吏横行了那么的久。

    作为大明的官员,尤其是像他们这些身居要职之人,罕有是买官而来,几乎全都是科举出身,自然而然地,有着极为深厚的历史功底,对于一些有名的历史事件,虽不至于了若指掌,但也算是知之甚详,有所研究。

    因此,听到崇祯这番话之后,略微沉默一下之后,露出深思之色的同时,户部尚书毕自严紧接着说道:“皇上所言甚是,任何恶性事件的发生,绝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而是有着一个渐变的过程,而是诸多因素叠加在一起,在某个时间,因为某个事件的诱发,才会结出那么一个恶果。”

    “在当时,尤其是胡人聚集的北方,由于土地兼并极其严重,还有买卖人口的日益泛滥,汉人与胡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而当地的官员却是无所作为,任由这种情况发展。”

    “再加上,西晋实行的还有分封制,致使诸王有着莫大的权力。即便是那些没有实行分封制的地方,当地的官员,也是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利用胡人与汉人的矛盾,也就衍生出了后来的五胡乱华。”

    虽然嘴上这样说,但并不代表毕自严就认同崇祯的做法,话语顿了顿,话风忽然为之一转,前后相差却是那么的大,几乎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

    “可是,皇上,西晋的时候,之所以实行少数民族内迁之策,就是因为,经过三国时期的频繁战乱,北方的人口为之锐减,不得不内迁那些少数民族,从而好充实北方的人口。”

    “可以说,少数民族的内迁之策,若非是实在太过于无奈,对于胡人抵触的态度,堪称是畏惧如猛虎,西晋绝不会允许那么多的胡人内迁。”

    “如今之时,虽然朝廷向辽东移民近百万,但大明的总人口却是将近两亿,就算只是北方地区,现在少说也有一千万,这种情况下,朝廷根本就没有必要内迁关外的蒙古人啊”

    “毕爱卿,霍爱卿,谁跟你们讲,朕要内迁蒙古人了”

    崇祯笑吟吟地打断了毕自严的同时,目光再次转移,饶有兴致地打量着三人,慢悠悠的语气,不以为然的样子,还有话语里带着的深意,都使得三人为之一愣,一时有一些摸不着头脑。

    “朕不过是说,那些付不起药钱的蒙古人,可以用他们的劳力作为抵扣,充当苦力,为大明做一些事情,为期两到三年,工期到了之后,可以任意去留,决定是否定居在关内,朕何尝有说过,朝廷推行少数民族内迁的政策”

    “可是,皇上,这有区别吗”

    商部尚书林宗载接过了话题,问出了三人共同的心声,更是补充道:“毕竟,蒙古人那么的穷,十之七八都买不起那些药材,最终还是不得不出卖个人的劳力,抓药治病,如此一来的话,等同于内迁蒙古人。”

    “呃”

    这次轮到崇祯有一些无语了,一副被他们的这种逻辑所打败的样子,也没有再分辨什么,而是转而说道:“好吧就算是如此,但那些蒙古人也弄不出什么乱子来,根本就不可能再次出现五胡乱华的那种情况。”

    “试想一下,五胡乱华的时候,胡人的人口有着数百万,和北方的汉人数量相差不大,再加上西晋内部的原因,在匈奴和氐族叛乱之初,才没有得到有效地平叛,才会给胡人以可乘之机。”

    “如今的大明王朝,已经渐渐步入正轨,国力日隆,莫说是漠南的蒙古人只有百万左右,即便全部内迁,也无法对大明造成任何的威胁,更不可能会出现五胡乱华的那种情况。”

    “何况,朕购买的那些蒙古人,作为短期的雇工,又不是聚集在一个地方”

    听着崇祯的侃侃而谈,言语中所散发的那种自信气息,霍维华三人不禁有一些动容,可是,听到最后的反问之语时,被问住的同时,都露出了一副疑惑之色,越来越不明白崇祯想表达什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脑回路

    似乎是看穿了他们的心思,崇祯的解释随之而来。

第六百二十七章 罂粟

    “既然这样,朝廷反对的声浪这么大,你们这么抵触,那么,朕就不相瞒了,提前将一些事情告诉你们,在大明最不缺少人口的情况下,为何还要购买那么多的蒙古人,充当苦力。”

    林宗载三人没有开口询问,而是神色一正,摆出了倾听之状,随着注意力的转移,就连脸上的那种担忧也变淡了许多。

    “自元宵节之后,想必你们应该也有所耳闻,朕准备和一些商人,合资做一笔生意,在大名府和京师之间,修建一条铁轨,连接两者。”

    “因此,作为苦力,那些蒙古人自然不可能聚集在一起,而是零星分散京师与大名府之间,同时,还会有士兵严阵以待,在一旁监工,即便蒙古人想要做出什么不善之举,也会瞬间被击毙。”

    无疑,任凭崇祯之前的言语再如何的有理,再如何的头头是道,也没有这番话更具有说服力,很显然,霍维华三人的神色为之一松,暗暗长吐了一口浊气。

    作为商部尚书,林宗载最先明白崇祯的用意,购买那么多的蒙古人作为苦力,将会意味着什么

    以低价购买那么多的苦力,转手再卖给合伙做生意的那些商人,相比于雇佣大明百姓,将会节省更多的成本,而且,还有最为关键一点的就是,在修建铁轨的过程中,即便是出了人命,也不用承担罪责。

    毕竟,大明律保护的对象是大明的百姓

    何况,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蒙古人还是敌人,即便是累死了,亦或是因为意外而死,也不会有太大的麻烦,最多也就是偿付微不足道的抚恤金。

    福建

    巡抚府,客厅之中,熊文灿端坐于上方,而对面分别站着郑芝龙和彼得奴易兹两人,正在进行着交谈。

    “郑将军,那些洋人怎么样了全都离开了没有”

    “大人,那些洋人并未全部离去,除了相关的武装人员,相继离开东南海域,留下的那些洋人,不管是商人,还是传教士之类的,全都交出了各自的火器,待在了原来的住所,在这段时间里。整体而言,他们的表现还算老实。”

    郑芝龙做出回答之时,忍不住地看了一眼旁边的彼得奴易兹,这个小动作只是发生在一瞬之间,再次看向熊文灿之时,进而补充道:“现在看来,不管是荷兰人、西班牙人,还是葡萄牙人、英国人等洋人,短期之内,是接受了朝廷的那些条件,暂时没有挑起事端的意思,还是想以做生意为主。”

    “嗯,不错,果然还是皇上英明,富有远见”

    熊文灿赞叹了一句,不失时机地恭维了一下崇祯,尽管后者不在现场,同时,轻轻点头,进而补充道:“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皇上所言没错,相比于其他的事情,对于那些洋人而言,能够与大明正常贸易往来,才是重中之重,甚至于可以为此牺牲其他的利益或者个人的性命。”

    说这番话之时,结合着熊文灿的神情举止,以及相应的语气,更像是在自言自语。

    “对了,郑将军,突然而至,要见本官,你是不是还有什么其他的事情”

    就在这时,似乎想到了什么,熊文灿话语顿了顿,忽然问出了这么一句话,不等郑芝龙做出回答,进而徐徐说道:“毕竟,这些并不是什么大不了事情,还无需你亲自来汇报。”

    熊文灿又摸了摸下巴,面露思索之色的同时,目光再次落在了彼得奴易兹的身上,突然发问道:“如果本官没有猜错的话,彼得先生,郑将军想要说得事情,应该与你有关吧”

    连连的发问,根本就不给郑芝龙开口的机会,尽管熊文灿的神色很平静,但还是给两人一股巨大的压力,自带一股强势的气场。

    “那个大人,末将”

    “是的,熊大人,确实是彼得有事要报”

    郑芝龙吭吭哧哧的刚一开口,才吐出几个字,就被彼得奴易兹给打断了,更是补充道:“熊大人,既然彼得现在为大明效力,还是想为大明尽一份力,彼得这里,有一件非常紧要之事,非常的危机,几乎是关乎到大明的国运。”

    “喔彼得先生,究竟是什么重大事宜,居然被你说得这么严重,好像跟天快塌了似的”

    熊文灿那看似认真的表情,但说话的语气却又是那么的漫不经心,很是随便,显然,对于他而言,彼得奴易兹这是危言耸听,更是一时的急于表现,因此,也并未放在心上,当一回事儿。

    毕竟,如今的大明王朝,日渐兴隆,局势越来越好,实在是想不出,能够有什么紧急之事,能够关乎到大明的国运。

    不过,尽管熊文灿的语气很明显,但身为西方人的彼得奴易兹,显然并不是很明白“听话听音”的这个道理,依旧自顾自地回答了起来。

    “大人,是这样的,南欧盛产一种植物,名叫阿扁,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罂粟,这种植物虽有安神、安眠、阵痛、止泻、止咳、忘忧的药效,却也有另一种作用。”

    “经过烧煮和发酵之后,罂粟就会产生一种鸦片的东西,人一旦吸食鸦片,就会吸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