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达人秀-第3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道登能够想象,最迟从大后年开始,大明的生员将会持续增多,逐年上涨。

    谈及童试,就不得不涉及到到,童试的三个阶段,县试、府试和院试,参加每一个阶段的童试,就有着不同的标准,必须有相应的保人,保证考生身家的清白。

    也就是说,就算是大明的子民,并不是什么人想参加童试就可以参加的,而是有着相当严苛的要求和标准。

    在童试之中,就有着那么一个硬性的规定,有那么四类人不可以参加童试,不仅如此,他们的子孙也不可以参加童试,这种规定,伴随了整个明清历史。

    “那个皇上,老臣还有一事启奏”

    “哦何事”

    崇祯露出淡淡的疑惑之色,还以为周道登在转移话题,却不曾想,对方的心思依旧在科举方面,只是侧重点不同,随着周道登接下来的话语,解开了这个疑惑。

    “皇上,是这样的,根据朝廷的规定,有那么四类人倡、优、皂、吏,也就是娼ji、戏子、差役和衙役,不仅是他们本能,就算是他们的子孙,也不可以参加童试。”

    “前两者暂且不论,单单是差役和衙役,以前之时,虽然为人们所诟病,为百姓所厌恶,身负恶名,但现在却不一样了,他们即将拥有朝廷的编制,就算他们不能参加童试,这还能理解,但他们的子孙,是不是可以有所放松啊”

    “毕竟,这四类人的社会地位虽然低贱,为人所看不起,但并不是犯下了什么不饶恕之罪,他们的子孙也不该受到累及啊。”

    听着周道登这番情恳意切,感动之余,崇祯不禁也想起了关于这方面的历史记载,正如周道登所言,尤其是有着后世的灵魂印记,那种思维,崇祯并不是很喜欢那种株连的处置方式。

    隐隐间,心里还有一些排斥

    毕竟,不管怎么变,身体虽然不一样了,但灵魂还是后世的,深受后世的一些法制和所谓的民主影响,不可能换了一个身份,换了一个身体,而灵魂未变,人就变成了一个冷血无情的帝王。

    尤其还是这种情况,对方并未犯错,只是社会地位低贱,所处的行业让人鄙视,却要牵连到他们的后人,这委实歧视地有一些过头了。

第六百五十章 沸沸扬扬

    若是犯了十恶不赦的重罪,祸及到子孙,祸及到全族,崇祯这还能够理解,毕竟,不管是皇权,还是官权,亦或是国家利益,有时候都需要一些铁血无情的手段去捍卫,去维持。

    因此,之所以存在着株连的律法,不仅是为了惩处那些犯罪之人,更是一种威慑,一种血腥的警告,一种杀鸡儆猴的手段,残酷而无情,乃是必须拥有的属性。

    渐渐地,随着深入的交谈,如此这般的开诚布公,周道登解开了心中的所有疑惑,想通了一切,所有的事情都说得通了,扳倒魏忠贤,将清算魏党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再到之后的皇家军事学院的建立,军人地位的不断攀升,隐隐压过文官一头

    这一切的一切,周道登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忍不住地有一种心悸的感觉,从即位之初,恐怕皇上就在布一个惊天之局,想要改变现有诸多社会弊病的局,确切的来讲,是想逐渐地削弱儒家地位,改变现有的学派架构体系。

    当然,若是深究的话,对儒家产生质疑,并不是崇祯首创。

    从阳明学说出现的那一刻起,泰山学派兴起的时候,隐隐就已经有了那么一个声音,现有诸多的社会弊病,诸多的矛盾,究其根源,就是在于儒家的身上,地位太过超然,没有任何学派可以望其项背。

    如此直接的后果就是,不管是儒家,还是其他学派,都在畸形发展,因此,也使得这个社会处于一种病态之中。

    毕竟,儒家学说并不是万能的,他并不能治病救人,也无法让百姓丰收,更不能疏浚河道

    尽管中间有过几次休息,但一天谈论这么多的事情,莫说周道登已经是年逾六旬的老者,就算是一个年轻人,也受不了如此密集而精神高度集中的交流。

    很快,周道登就觉得阵阵的倦意袭来,自己有一些精神不济,身心很是疲惫,坐在椅子上的身体愈发的佝偻了,而崇祯也觉得精神很累,脑袋发胀,再也无法集中精力,处理什么事情。

    “哈好了,周阁老,今天就聊到这里吧”

    崇祯先是打了一个长长的哈欠,整个人已经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边走还不忘边补充道:“说了这么久,谈了这么多,就是朕这个年轻人,身体委实也有一些吃不消,精神受不了。”

    显然,周道登真得是累坏了,莫说是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整个人是那么的有气无力,就连开口回话的气力也不多,刚要开口回应,却被崇祯紧随其后的话语给打断了。

    “晓磊,安排几个人,送周阁老回家”

    “是,皇上,末将领旨。”

    在这个时候,回应之时,冷晓磊也看出来了,周道登这个上了年纪的内阁首辅,谈论了这么久,确实是累的够呛,现在没有倒下,已经是很不错了。

    不到两天的时间,崇祯与众内阁的谈论内容,就有不少的信息,流传了出去,在京城里传得沸沸扬扬,林林总总,有真有假,好不热闹。

    “听说了没有皇宫里传出消息,朝廷真得准备废除两京制,裁撤掉南京的都城资格,也将废除那里的朝廷机构,降格为地方的衙门。”

    “嘿嘿还不止呢朝廷也要准备重新划分行政区,恢复行省制度,将大明的疆域划分为二十个行省,多出来的七个行省,就是用于安置那些官员。”

    “真的假的,如果是真的话,南京朝廷的那些官员,总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挂了那么久的虚职,几乎没有什么实权可言,更像是拥有高官阶的言官,现在总算有大展拳脚的机会了。”

    然而,相比于文人墨客和权贵们的议论,个中带着羡慕嫉妒与期待,酸味很浓,老百姓的神情却没有多少的喜悦,茶摊、凉棚等犄角旮旯的地方,响起了不一样的声音,长吁短叹中,话里话外都带着担心之意。

    “唉真是想不明白,生活好好的,越来越好,皇上怎么就要重新划分行政区了呢而且,还恢复了那个不知名的什么行省”

    “日子刚刚好了一些,朝廷却又要弄出这么多的官员和武将,俸禄还那么的高,恐怕咱们老百姓的好日子就快要到头了,朝廷又要加赋加税了”

    “谁说不是呢废除两京制也好,恢复什么行省也罢,都和咱们老百姓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却唯独这重新划分省份,一下子多出了那么的大小官员和将军”

    渐渐地,随着各种声音的会合在一起,在激烈的碰撞过程中,京城的氛围变得是那么的怪异起来,对于崇祯强势推动的诸多改革,形成了两种几乎截然相反的态度,还在不断地持续发酵与酝酿,官场上越来越热,在民间却是遇冷。

    乾清宫

    后殿之中,崇祯正在若有兴致的泼墨挥毫,似乎又在筹谋着什么重大决策,而这一切,并不影响他听着冷晓磊的汇报。

    “皇上,果然不出您所料,消息一经放了出去以后,京城的官场上顿时炸开了锅,顿时就热络了起来,不少的官员和将领就跟打了鸡血一般,纷纷四处奔走,寻找关系。”

    “短短两天之内,那些官员就相继拜访了内阁的全部成员,尤其是吏部尚书韩一良,门槛都快被踩破了,都是削尖了脑袋也要往上爬,想要外放为地方当大员,想要成为一方的封疆大吏。”

    “而且,根据安插在各个衙门的锦衣卫来报,这几天里,几乎全部的官员,处理政务的热情高涨,办事效率更是惊人,令人为之咋舌。”

    “不过,唯一不太好的就是,对于朝廷即将推出的这些重大事情,百姓明显怀着或多或少的抵触和消极情绪,他们总觉得,一下子多出了那么多的官员,朝廷的财政支出那么多,国库将会日渐空虚,恐怕会向他们增加赋税。”

    崇祯那副漫不经心的表情,又很认真地处理着事情的样子,看似矛盾的两种表现,好像并不在乎冷晓磊的汇报内容,然而,却又选择这个时候,他正在谋划着一个新主意,不管怎么看,都不像表面那么轻视冷晓磊的汇报。

第六百五十一章 不想做得太绝

    渐渐地,随着冷晓磊的汇报,听到最后,崇祯的神色终于发生了变化,再也没有了之前的那种风轻云淡而又成竹在胸的样子,手中的动作早就停了下来,抬头看向冷晓磊。

    很显然,作为一个还算称职的帝王,崇祯还是明白一点,可以无视官员的任何话,却不能忽视民意,否则的话,可就真的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等到冷晓磊汇报完了之后,崇祯那冷峻的面孔略微沉吟了一下,片刻之中,以总结的口吻,缓缓说道:“这也就说,那些政策之所以在民间遇冷,老百姓之所以有很强的抵触心理,主要还是在于,他们担心,对于多出来的那些官员的俸禄,将会施加在他们的身上,朝廷将会增加赋税,是也不是”

    “当然是这样了”

    看到崇祯的神情波动极大,冷晓磊有一些发怔,更多的还是意外,因此,面对崇祯的询问,语气中就带着几分木讷之意,显得有一些呆,还是本能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这是人之常情,也无怪乎百姓会有这种想法,毕竟,按照朝廷以往的惯例,在面临财政困顿的情况之下,通常的做法,往往都是加征赋税,百姓的负担自然也会有所增加,生活也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说得不错,晓磊”

    崇祯满脸的若有所思之色,赞叹了一句的同时,神情中又掺杂着复杂之意,淡淡地继续说道:“毕竟,一下子多出了七个行省,单单是从三品到正二品的大员,就有四十到六十人,若是再加上其他的大小官员和武将,以及衙役与官差都将全部被纳入朝廷的编制,恐怕数万人还是有的。”

    “以目前的薪俸水准来讲,撇开官员不讲,单单是那些差役的俸禄,每人每年四十两,总体下来,朝廷的财政支出就多出了至少一两百万两银子。”

    “若是再加上那些大小官员和武将的薪俸,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费用,朝廷的财政支出少说也得增加四五百万两,这么一笔巨大的开销,若是转嫁到老百姓的身上,自然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冷晓磊一副虚心受教的样子,不时地轻轻点头,听到最后,脸上忽然现出淡淡的古怪之色,微微有一些发怔,忍不住地心中嘀咕了起来。

    听这意思,皇上这是不会转移压力,更不会对老百姓加赋加税,从而缓解朝廷的财政紧张问题。

    这一刻,心里这样想着的同时,冷晓磊又有一些狐疑,如果真如自己所猜测的这般,皇上又将如何筹措这么多的银子,用于支付那么多的俸禄呢

    虽不至于,一下子就要弄到四五百万两银子,但每个月四五十万两银子,还是要有的。

    然而,容不得冷晓磊继续深想下去,挖空心思,猜测崇祯会有什么方法,能够弄到这笔银子,就在这个时候,崇祯却忽然转移了话题。

    “晓磊,你去一趟大明日报社,将社长黄宗羲叫过来。”

    “是,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