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达人秀-第3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晓磊,你去一趟大明日报社,将社长黄宗羲叫过来。”

    “是,皇上,末将领旨”

    看着冷晓磊离去的背影,崇祯很快就陷入了深思之中,神情变得阴晴不定了起来,整个人的注意力再次瞄向了天下各地的藩王身上。

    自己放宽皇室宗亲的政策,只要主动放弃藩王的爵位,或是王爷,或是郡王,等等,就可以进入仕途,亦可以离开封地,逍遥于天下,可以从事任何的行业。

    这都已经过去了一年多了,又有着七王被削藩的例子,然而,即便如此,天下的藩王还是没有一点的动静,居然没有一个人主动放弃爵位和封地的。

    渐渐地,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崇祯的心里滋生出丝丝的怒意,但更多的还是决绝,脸上也开始浮现出淡淡的狠辣之意,瞳孔微微一缩,两个深邃的眸子里更是闪过一缕精芒。

    有着一个后世者的灵魂,尤其是还有着历史学者的身份,使得崇祯深深地认为,大明内部的主要矛盾,就是老百姓与士绅阶层的冲突,简而言之,就是土地兼并问题。

    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无非就是天下诸王

    朝廷虽然拖欠其中大部分人的禄米和薪俸,但几乎每一个藩王都有各自的封地,土地还是最好的那种,无疑,也就属于他们与老百姓的矛盾最大,冲突最为激烈。

    否则的话,在明末农民起义的时候,也不会有“天下诸王尽皆被起义军屠戮”一说,下场都很惨。

    虽然其中不无夸张的成份,却也不无表明了一点,老百姓对藩王的仇视程度,几乎已经到了残忍的程度,恨不得食其肉,啃其骨,饮其血的地步。

    感叹大明各地藩王的为富不仁之时,崇祯不禁想起了自己的际遇,之所以会来到这个时代,还不是全拜那些“好叔伯”所赐还不都是同一个血脉

    看来,只能我主动出击了。

    既然你们不识趣,不主动退还封地,不主动放弃爵位,那只好朕来主动,要回那些东西,以便维持朝廷的稳定,正好也可以一解燃眉之急,缓解朝廷即将到来的财政紧张问题。

    崇祯忽然无声地笑了,不再喃喃自语,虽是在微笑,虽然笑得很灿烂,却给一种奸诈的感觉。

    很显然,面对行政区的重新划分所带来的难题,随着大量的朝廷在编人员急剧暴增,朝廷的财政支出也发生了断崖式的暴涨,而崇祯的解决之策也很简单,那就是继续挖掘历代皇帝留下的“宝藏”

    当然,这也不就意味着,短期之内,崇祯就会将全天下的藩王尽废,而是徐徐图之,根据需要,一个或几个的解决。

    之所以这样做,有着不可否认的一点就是,崇祯还不想将事情做绝,还不想与整个朱氏宗亲全都撕破脸,还想给那些皇室宗亲一个机会,一个缓冲的时间,让他们自我觉悟,主动做出那些事情。

    就在这个时候,伴随着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崇祯为之清醒了过来,并抬头望过去的同时,在冷晓磊的带领之下,黄宗羲缓缓走了进来,一副谨小慎微的样子。

第六百五十二章 理所当然

    在黄宗羲施礼的过程中,两人一番的寒暄之时,冷晓磊也回到了他的位置,站到崇祯的右后方,静静地看着这一幕,神情没有丝毫的波动。

    “黄爱卿,最近几天里,京城里传得沸沸扬扬的那件事情,想必你已经听说了吧”

    “嗯,是的,皇上,臣略有耳闻。”

    “既然这样,想必你也有所了解,对于朝廷即将重新划分行政区,官场与民间几乎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之所以有这样的巨大差异,你应该也很清楚,也没有必要讲了。”

    崇祯略微了顿了顿,露出沉吟之色,紧接着问道:“那么,朕想问问,以大明日报今时今日的舆论控制能力,能否改变现在这种情况能否让百姓理解朝廷妇人良苦用心”

    黄宗羲的神情很凝重,表现的很是沉稳,并未立即作出回应,而是面露思索之色,似乎是在思考着什么

    他当然知道一点,关于民间与官场的争论点,无非是会不会加赋加税,增加老百姓的负担,这本是一个很好解决的事情,以皇上今时今日的威望,百姓对皇上的拥护程度,只要皇上下一道圣旨,通传天下,声明不会加赋,就能够解决问题。

    然而,黄宗羲却也很清楚,皇上不能这样做。

    毕竟,撇开南方不讲,北方的灾情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还是连年发生,尤其是西北方,陕西等地,更是重灾区,根据当地的情况,朝廷才予以了一定的减免赋税,以便老百姓能够渡过灾年。

    因此,一旦灾情有所减缓,亦或是不再发生,朝廷一定会上调赋税,恢复原来的水平,如果现在来了这么一道旨意,不就等于坐蜡了吗

    更何况,朝廷如今的赋税水平,已经持续了太久,随着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收入不断地增加,自然而然地,赋税当然也会有所增加。

    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讲,都不适合颁发这样的圣旨,去解决问题。

    话语虽多,却只是在黄宗羲和崇祯的一闪即过,时间刚过去不过寥寥几个呼吸。

    “皇上,关于这件事情,恐怕不好解决。”

    黄宗羲先是语气沉重地来了这么一句话,显得有一些突兀,这才缓缓正面回答崇祯的问题,神情并不太好。

    “皇上,以大明日报今时今日的能力,在两京十三布政司,虽然都有一个分报社,恐怕还无法引导这种舆论形势,开导百姓的不理解。”

    “而且,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大明日报的舆论的读者,十之八九都是读书人,先不说老百姓不会买报纸,就算是买,就算报纸的内容日趋白话文,恐怕他们也看不懂,认不得,更何谈开解他们呢”

    “毕竟,总不可能,每天都派人给老百姓读报纸吧就算是这样做,也不可能将老百姓每天都能聚在一起,听人念报纸吧”

    黄宗羲的话语说得很中肯,句句都说到了点子上面,崇祯也明白这些,更无法反驳什么了。

    同时,他的心里也知道,先不说当今的文化普及率很低,能够读书识字的人少之又少,单单是报纸的有偿性,都使得老百姓望而却步,不可能养成看报纸的习惯。

    这一刻,崇祯也意识到,自己将事情想得过于简单了,远不是大明日报的连续报道,可以引导天下的舆论,就能够解决问题得了的。

    与以前的情况不同,行政区的划分,更加的偏向于中性,不能立马引起老百姓的共鸣,并不是直接关乎到他们的直接利益,就算是有,短期之内,也是负面的。

    何况,还是在诸多的后续政策没有铺展开来,新的吏制制度等同于搁置下来的这种情况。

    最为关键的是,以前的事情,之所以能够引导社会的舆论,之所以可以给特定对象带来巨大的舆论压力,一来,是社会长期存在的弊病,长久的不公平,老百姓的深恶痛绝,再经过可以引导,自然可以掀起轩然大波,制造巨大的舆论声浪。

    二来嘛,那些事情都是短期报道,制造短期舆论就成,而现在的这种情况完全不同,需要长期的疏导。

    一时间,场面变得有一些僵硬了起来,两人谁也没有再言语,相继保持了缄默。

    “皇上,末将倒是有一个想法,就是不知道对不对能不能解决问题”

    就在这个时候,崇祯和黄宗羲都感觉束手无策之时,冷晓磊忽然开口了,打破了这种寂静,看到两人投过来的目光,尤其是崇祯那带着笑意的鼓励眼神,虽然言语,意思却已经非常明显了。

    在这种注视之下,被人直勾勾地盯着,冷晓磊反而有一些紧张了,更是暗暗咽了一下口水,略微轻咳了一下,这才带着轻微的颤音,缓缓开口了。

    “皇上,关于这件事情,会不会将官员的薪俸全都转嫁到老百姓的身上,本就他们的主观臆测,一种心理的自我暗示,若无事实根据,没有亲身经历,若是自己想不通,外人根本就无法开解。”

    “更何况,莫说皇上没有这个意思,就算是有,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毕竟,衙门的存在,本就方便了百姓的伸冤,告状打官司,维持了天下的稳定和秩序,等等,老百姓本就该缴纳赋税。否则的话,朝廷又如何运转他们又如何安享太平,好好的过日子”

    听到这里,崇祯微微蹙眉,却未多说什么,黄宗羲虽然没有神情的波动,但心里却有一些疑惑,这么浅显的道理,谁人不知这可不是解决之策,也不是皇上想要的答案,难道冷晓磊自持受宠,就昏了头,自以为是了不成

    就在两人心存置疑之时,冷晓磊的语气一变,随之转移了话题。

    “皇上,末将记得,将天下划分为二十个行省之后,将会在其中的一个行省推行吏制改革,实行新的吏制制度,新的吏制制度,老百姓将会拥有更多的权力,很难再受到贪官污吏的欺压,就算受到了欺压,亦或是被冤枉了,将会拥有更多的上告途径”

第六百五十三章 放弃待遇

    渐渐地,随着冷晓磊由浅入深的讲述,一环紧扣着一环,两人终于知道了冷晓磊的想法是什么,听着听着,崇祯的眼睛越来越亮了起来,黄宗羲的脸上也闪烁着不一样的神采。

    此刻,那种置疑的神情,早就消失不见了,就连气氛也变得热络了许多。

    以吏制改革为契机,借助大明日报这一媒体,这一引导舆论的属性,宣扬新吏制制度的种种好处,而行政区的重新划分,就是为了推行新的吏制制度做准备。

    不难想象,一旦这种声音蔓延至天下,老百姓这种冷淡的态度,这种抵触的情绪,绝对会冰消瓦解,瞬间消失不见,变得欢迎至极,乐见其成。

    至于中间的这个过程,自然没有问题,以崇祯如今的威望,在老百姓中的拥护程度,再加上对军队的控制能力,自然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绝对可以支撑到新吏制制度的初见成效,在天下引起的热烈反响。

    渐渐地,随着时间的流逝,转眼之间,又过去了半年,刚刚有所平静的京城内,再次风起云涌了起来,波澜阵阵,暗流涌动,再次出现了新的热门话题。

    “听说了没有就在半个月之前,锦衣卫查抄了蜀王府,蜀王连同家人,都被押解到京城,现在正在途中呢”

    “真的假的,那可是天下藩王中最为富庶的一个,藩地每年的收入,绝对不会比朝廷的财政收入少多少,究竟是什么罪名,居然还被削去了爵位”

    “嘿嘿目前还不太清楚,但有传言讲,是私开金银矿,扰乱了什么市场之类的”

    “不过,这都不重要,最为关键的是,也是和咱们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是,朝廷查抄了蜀王府,没收了全部的财产,国库绝对充盈不少,这也就意味着,朝廷这一年不会再增加咱们小老百姓的赋税了,因为官员急剧增加的事情。”

    渐渐地,民间顿时就兴奋了起来,尤其是京城以及周遭,开始热络的讨论起这件事情,而在京城的一些府第之中,商讨和关注的却是另一件事情。

    “驸马,究竟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啊居然还搞得这么隆重,这么神神秘秘的,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咱们有什么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