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达人秀-第3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这种亲王爵位只能持续三代,郡王只能持续一带,以后只能靠获得军功,亦或是其他贡献,才能获得,但是,这已经最好的结果了,总比黯然收场,锒铛入狱,要好的太多。”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虽然没有了这些王府宅院,但皇上却能恩准,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咱们都可以选择一个价值万两以下的宅院,以作生活之地,还有十万两的补贴,尽管这些都是从王府的家当扣除,却已经十分不错了。”

    “说实话,王弟,王兄我也没有想到,结果要比预期的好,好的太多”

    朱常淓那俊朗的面容满是笑容,颔首点头回应间,愈发显得儒雅起来,进而继续说道:“我还以为,咱们主动放弃爵位以及朝廷对待皇族的相关待遇,换来的是不予追究,不再追究父王的种种罪行,再多也就是还有几万两的生活补助。”

    “却没曾想到,不仅有十万两的津贴补助,还能保住咱们的爵位,完全出乎意料,没有想到皇上还念及血脉亲情,还不是那么冷酷无情。”

    这个时候,宝丰王忽然面有羡慕之色,直直地看着朱常淓,紧接着说道:“王兄,王弟我可是听说,皇上有意邀你入朝为官,到国子监或哪个学院,担任音律教授,研究音律的同时,也负责教授其他人音律,也算是发挥王兄你的所长了。”

    “嗯,确实有这件事情”

    朱常淓轻轻点头,证实了宝丰王的说法,进而又补充道:“就在两天前,王兄我就接到了皇上的圣谕,征询我的意见,希望我可以到京师述职,担任有关音律方面的职务,为大明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第六百五十九章 新的规则(大结局)

    转眼之间,又是数年过去了,如今的大明王朝,随着蒸汽机的推广,大面积应用,小冰河所带来的诸多影响,正在不断地被削弱,在对抗天灾方面,大明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

    这个时候的大明王朝,虽不敢说世界第一,但国家的综合实力,却已经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顶峰,比盛唐更甚之,有过之而无不及。

    毫无疑问,随着整体实力的加强,崇祯的皇权也随之达到了一种巅峰,这种巅峰,不仅仅是指在大明的历史之上,还包括整个封建君主时代。

    然而,即便如此,经过几年的休养生息,已经完全恢复过来的大明,并未因为这种强大,就变得安静下来,以京师为中心,一股暗流再次涌现,不断地在酝酿,开始影响这个朝局,

    在这一天,朝会即将开始的前一个时辰,文武百官相继入宫,在奉天殿的院门外候着的时候,而在后宫之中,却已经开始了各自的谋划,又以皇后和田贵妃为主,暗暗争锋。

    坤宁宫

    “父亲,事情办得怎么样了人都联络好了没有”

    “女儿,为父办事,你尽管放心。”

    不仅是大殿,就连周奎与周皇后两人所在的偏殿之中,除了他们两人以外,再无第三人。

    此刻,谈话间,周奎那是满脸的笑意,充满某种自得之感,看到自己的女儿依旧一副忧心忡忡、忐忑不安的样子,进而又补充道:“女儿,让慈烺能够名正言顺地登上东宫储君之位,不仅是你一个人的事情,还是整个周家、乃至于整个周氏一族的大事儿,为父我怎么可能粗心大意呢”

    “放心吧,在最近一段时间里,为父我不仅在外面制造这种舆论,给皇上施压压力,更是暗中联络了许多的朝臣,极力促成此事,争取在今日的朝会之上,确认慈烺的东宫太子之位。”

    “而且,也已经有不少的朝中文武重臣,答应相助,一助咱们一臂之力,让皇上立慈烺为太子。何况,这也是名正言顺之事,众望所归。”

    承乾宫

    田贵妃和其父田弘遇,也在商议着有关储君之事,相对而言,气氛要紧张得多,沉重得多。

    “父亲,你说照儿有机会问鼎东宫储君之位吗毕竟,按照大明祖制,立储的原则,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东宫不待嫡,元子不并封,有着这样的继承法,照儿几乎没有一丁点的胜算。”

    “放心吧女儿,事情远非你想得这么简单,咱们的这位皇上,可非是寻常君主,更不会为祖训之类的条条框框所束缚,将会更加的务实,将会看谁更合适,才会确立最佳的储君人选。”

    “而且,如今的皇上,风头正盛,不管是在朝中,还是在民间,都有着极高的声望,尤其是经过这些年的积累,已经到了难以想象的高度。”

    “尤其是诸多决策的正确性,频频有拯救朝廷,犹如挽救大厦将倾之壮举,更是奠定了皇上一种绝对的威信地位,哪怕是一个错误的决定,群臣的第一反应,不是置疑皇上的决定是否正确,而是自省自己的理解是否有偏差,不能理解皇上的别有深意,其中更深一层次的企图。”

    奉天殿

    文左武右,百官云集,在清风的吹拂之下,插在奉天殿广场上的旗帜随风而舞,徐徐摆动,而崇祯端坐于丹陛之上的正上方,略靠边缘之处,面对着文武百官。

    在崇祯面前的小书案上,摆满了两个厚厚一摞的奏折,分为左右两侧。

    此刻,整个广场上一片寂静,似乎是感受到了气氛的凝重与肃穆,就连清风也变小了许多,所有的目光都汇聚在了崇祯的身上,而他却摆弄了一下面前两侧的奏折,动作是那么的随意,显得是那么的漫不经心,随后才抬头看向文武百官,这才缓缓开口。

    “古往今来,历朝历代,虽然绝大多数的情况都是立嫡立长,以此为确立储君的依据,然而,这却不是唯一的一条,其中还不乏立子以贤和立储以爱这两条。”

    刹那间,就好像空气全都被抽离了一般,气氛瞬间变得凝滞了起来,尤其是以周奎为首的官员,呼吸更是变得微微急促了起来,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实在是,崇祯的这一番话犹如石破天惊,倾向太明显了。

    然而,即便如此,文武百官各怀心思之下,却没有一个人胆敢打断崇祯的讲话,进行反驳。

    “在最近一段时间,面对立储的风波越来越大,呼声越来越高,朕忍不住地翻阅了一些古籍,深入了解这三条的立储历史由来,有关他们的所有记载。”

    “相对而言,三条立储的标准之中,朕最为推崇第二条,立子以贤,从诸多皇子中,择选德才兼备者,入主东宫,担任大明的储君。”

    “当然,立储君,国之大事也,不可操之过急,亦不可以不察,不可能以个人的喜好去评定皇子的好坏,是否有资格问鼎东宫太子职位,而是要交由事实去评判。”

    渐渐地,崇祯的态度越来越清晰,关于立储的基本准则,越来越明显,随着讲话的深入,文武百官不禁听得痴了,听得入迷了,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

    这绝对是一种全新的立储准则,突破了先贤的思想,打破了既有的规则体系,废除立嫡立长的基本原则,以德才为立储标准的同时,又将皇储之争,化不利为有利。

    首先,在十五岁之前,皇子接受文武教育之后,就是到军中匿名服兵役,进行磨炼,累积军功,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到地方为官一任,做出成绩,一路升迁,唯有达到知省、巡抚或总督等这样的二品大员,才具有问鼎储君之位的资格。

    也就是说,在军中磨炼一个储君的坚毅心性,那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既能享得起荣华富贵,也能吃得下苦,过苦日子,能够体会到军人的不易。

    至于为官一方,从最底层的县官做起,直至升为封疆大吏,那就更简单了,这是在锻炼他们的施政能力,了解民间的疾苦,知晓百姓的心声。

    确切的来讲,就是一步一步地培养那些皇子的实际处理政务能力,而非是纸上谈兵,空谈一些政策,缺乏对天下实际情况的了解。

    说白一点的话,如此培养出的太子候选人,更加的务实

    而且,相比于这两点,百官更为佩服之处,崇祯改良之后的新的立储原则,将皇子之间的勾心斗角,转移到其他方面,将他们的聪明才智用于造福百姓的事情上。

    如此一来,对于储位之争,少了几分阴暗,多了一些光明正大

    随着立储准则的变化,整个大明的吏制体系,也在推动着新一轮的改革,效仿后世的一些制度,再根据现实的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使得官员处于一种双轨制的监督,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