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明末达人秀-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佩服的不仅仅是周道登的这份洒脱心性,还有那份极为敏锐的洞察力,以及大智若愚的一系列表现,尽管身处内阁首辅一职,还是使得自己远离风暴的中心,随时都能够功成身退,不受到波及。

    刹那间,李国普的脑海里闪过一丝明悟,整个人为之豁然开朗起来,想通了所有事情,周道登种种的愚鲁表现,那近乎于迂腐与呆板的言谈举止,都是有意为之,一切都是为了离开朝堂做准备。

    由彼及此,李国普想到了自己,正如周道登所言,我们都老了,自己虽然比周道登小了十几岁,只有四十三,在这官场之上,还算是壮年,然而,却与前者远远不同。

    有着魏党的属性,乃是魏忠贤的同乡,在魏忠贤的支持之下,天启七年,更是进入了内阁之中,成为内阁四大辅臣之一,这一切的一切,为了保全己身,最好效仿周道登,早早离开朝堂,退出官场,博得一个善终,才是明智之举

    寿宁公主府

    朱轩媁,也就是福王一奶同胞的妹妹,和福王一样,她极受明神宗的疼爱,也就是万历皇帝。

    此刻,在寿宁公主朱轩媁wei的闺房之中,与驸马冉兴让一阵耳鬓厮磨之后,神色一敛,面露郑重之色,幽幽地说道:“驸马,关于三皇兄,我亲哥哥福王之事,我该不该向母妃禀报呢”

    很显然,冉兴让的神色一僵,有一些不自然,仿佛没有发现丈夫的神情异样之处,寿宁公主依旧自顾自的继续说道:“如今之时,三皇兄还只是被锦衣卫抓捕起来,还未落实罪责,并不是没有回旋的余地,要是母妃向皇后求情,三皇兄不是没有渡过难关的可能。”

    “而且,细细算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母妃还算是皇后娘娘的恩人,若是母妃开口,皇后娘娘没有拒绝的可能,一定会向皇上为福王求情。”

    “想当年,皇上还是信王之时,周皇后不过是一个贫家女,若不是母妃慧眼识珠,将其选为信王妃,又如何会有今时今日之荣耀,成为一国之母”

    “公主,福王虽然是你一奶同胞的亲哥哥,但我以为,咱们还是不要管的好,也不是咱们该管和能够管的。”

    虽然话语很是平静,但朱轩媁还是能够清楚地感觉到,冉兴让话里的不耐烦之意,尤其是看到丈夫那紧张的眉头,隐隐有一丝记恨萦绕其中,心中一动,不禁想起了一些过往,一些不快。

    “驸马,你还是对以前的那些事情念念不忘,耿耿于怀,心存芥蒂,不满母妃那样对咱们,是吗”

    “是的,公主”

    出乎朱轩媁的意料,冉兴让回答的不仅直接,还很肯定,更是不加掩饰胸中蓄积已久的埋怨。

    这个时候,冉兴让露出怅然之情,脸上挂着淡淡的恨意,若隐若现,继续说道:“今生今世,我都不会忘记梁嬷嬷与赵公公对咱们的欺辱。”

    此话一出,尤其是那两个人名的出现,顿时也勾起了寿宁公主朱轩媁的回忆,那段屈辱史。

    堂堂的大明公主,与驸马正在恩爱缠绵之时,不仅被梁嬷嬷粗鲁的破坏,两人在床上被强制分开,更是遭到了极尽言语之羞辱的对待,驸马更是被提出闺房,就像拎小鸡一般,还被暴打了一顿。

    愤怒之下,夫妻二人商量一下,双双进宫告状,分别向母妃与父皇讨一个公道,讲述梁盈女和赵进朝的种种恶行,百般刁难,阻止自己与驸马相见,还有对自己的百般羞辱。

    然而,结果却是,自己的亲母亲居然听信梁嬷嬷的谗言,却不相信自己的女儿,闭门不见

    驸马更是凄惨,不仅没有见到皇上,进行申诉,还被赵进朝纠集的宦官痛打一番,被打得血肉狼藉,衣帽都被扯烂,最终只得自内廷逃命,跑出长安门。

    而且,等候在宫门的驸马随从与车马,也全都不见,被赵进朝等宦官赶散。

    虽未亲眼看到,但根据听到的消息,朱轩媁也能想象得到当时的情景,何等的凄凉与悲惨,驸马冉兴让有多么的狼狈,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满脸是血,鞋子也被打掉,只能光着双脚,跌跌撞撞的穿过整个京城,返回驸马府。

    想到这些,寿宁公主就有一种窒息感,心中隐隐作痛,眸子的光芒也黯淡了许多,脸上更是布满颓然之色,此刻的她知道,驸马之所以那么愤怒,记恨到现在,不止这些,还有后来的多次上诉。

    结果依旧如初,还更甚之,不仅上告无门,没有得到公平的对待,自己还受到了问罪。

    结果让人寒心,如坠冰窟,驸马落得一个被夺官反省的下场,而梁盈女和赵进朝却逍遥法外,不过是被调离公主府,到其他地方当差,没有受到任何的实时性处罚。

    凡此种种,自诩为冉闵的后代,被一个太监和嬷嬷折辱自此,又怎能不会心中悲愤又岂会不恨身为皇贵妃的母妃

    抬起纤纤玉手,抚摸着冉兴让那有一些铁青的面庞,似乎因为极为的愤怒,变得有一些扭曲,寿宁公主同时露出温柔爱怜之意,轻声说道:“好了,驸马,你放心吧,本宫不会再管福王的事情了。”

第一百三十三章 胆识过人

    中都,凤阳城西南七公里的地方。

    一个巨大而雄浑的陵园赫然于此,占地足有两万余亩,城垣三重,周长二十八里,其内,宫阙殿宇,壮丽森严。

    皇城、砖城、土城三道,殿宇、房舍千余间,陵丘、石刻群、神道等,鳞次栉比,蔚然有序,相得益彰之间,将皇陵的气势衬托的极为磅礴。

    尤其是那几十万株松柏,郁郁葱葱,纵横交错,一排排,一行行,井井有条,在烈日的强光照射之下,依旧是岿然不动,傲然耸立在那里,宛若一名名警卫,在守卫这片陵园,显得格外雄伟而壮观。

    三个拱形门镶嵌在一起,并排存在着,上面赫然镌刻着“明皇陵”三个大字。

    长长的神道连接着大门与陵寝之间,两侧的绿植被裁剪的极为规整,更有各种石刻夹杂其中,或是石兽,或是石人,亦或是两层的木楼建筑,最外层就是郁郁葱葱的松柏,常年都是绿油油的。

    此时,每隔一段距离,神道的两侧站满了手持兵器或是旗帜的甲士,彩旗飘飘,随着一阵沉闷的号角声骤然响起,悠然的回荡在陵园之内,在祭祀的地方,崇祯一身龙袍地站在那里,顶着烈日。

    号角过后,就是祭告皇陵的一番祭词,南京礼部右侍郎钱士升正在宣读祭文,抑扬顿挫之间,尽显崇敬之情,而又不失庄严之感。

    在崇祯的身后,依次就是老唐王朱硕熿以及朱聿键等人,再往后,就是南直隶的官员,江南十府巡抚张国维,凤阳知府颜容喧,凤阳巡按御史吴振缨,守将朱国正等人。

    身处皇陵之中,站于祭礼的高台之上,看着正在宣读祭文的钱士升的背影,崇祯不禁想起了凤阳之变。

    崇祯八年,张献忠攻陷凤阳府,毁坏皇陵,数十万的松柏被付之一炬,而身后的文官武将,或是被起义军俘获和杀害,或是被愤怒的朱由检处斩。

    总之,没有一个是好下场。

    想到这些,“崇祯”就有一种胸闷之感,觉得,朱由检真是被气昏了头,表演过了,处斩的那些官员,除了发泄胸中的愤怒,根本就是无济于事。

    关键的是,杨一鹏、吴振缨等人,绝对是属于能臣干吏的存在,有着极大的治理地方的功绩,却就那么被杀了。

    一下子杀了那么多朝廷要员,有功之臣,绝对是亲者痛,仇者快,令其他臣子寒心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正式的祭礼结束了,崇祯对着祭祀用的大鼎行完礼之后,转过身来,就要向阶梯而去,南京礼部右侍郎钱士升走了上来,出言道:“皇上,请稍等一下,微臣有一事要禀”

    “何事”

    崇祯收回了脚步,吐出两个字的同时,直视着有一些忐忑的钱士升,神色有一些紧张。

    “启禀皇上,凤阳乃是我大明龙兴之地,然而,凤阳却没有得到丝毫特殊对待,自太祖建国之初,恢复凤阳、临淮两县民徭、赋以来,各种造作、差役多如牛毛,远胜于其他地方的赋税徭役,把百姓压得都快喘不过气来。”

    “竭力一年之耕,老百姓好不容易打出一点粮食,里役接踵而来,为了收上赋税,不惜动用非常手段,一不与,则系累其颈;再不与,则倒悬其躯;三不与,而妻子者移于他人。民即呼九天,而堂上万里,岂能闻此,莫愬之小东乎”

    “凤阳号称帝乡,臣入其境,见土地多荒芜,庐舍寥落,罔陵灌莽,一望萧然,尝咨其故,皆言凤土确瘠,在江北诸郡为下下,民居皆涂茨,一遇水旱,弃之如敝履,挈妻担子,乞活四方。”

    渐渐地,从钱士升一开口,文官的心里就是一惊,咯噔一下,早就翻起了惊天骇浪,武将也是震撼无比,更多的是佩服,钱士升的胆识果然非常人能比

    这根本就是在指责太祖皇帝朱元璋,在指责历代先皇,作为龙兴之地,凤阳不仅没有得到丝毫的恩泽,反而生活格外的艰难,赋税徭役,还比其他的地方更加厉害。

    这一番的言词下来,几乎就差指着崇祯的鼻子说,凤阳的老百姓早就民怨沸腾,暗地里,不知道骂你们朱家祖宗十八代多少次了。

    一时间,气氛骤然变得紧张起来,几乎每个人都埋下了头,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好像什么也听不到,但事实却是,都在支棱着耳朵,屏息凝神,等待着崇祯的反应。

    虽然身体是朱由检的,但灵魂却是现代人,与朱家没有半毛钱的关系,所以,“崇祯”的心里一点怒气都没有,年轻的面孔很是平静,隐隐还有一丝笑意,若有若无间,这一丝笑意,还是发自于内心的一种欣赏表现。

    作为一个历史学家,灵魂上的旁观者,“崇祯”要冷静得多,深知钱士升这番话的中肯性,具有前瞻性。

    凤阳百姓对朱家的愤怒与憎恨,在崇祯八年的凤阳之变,得到尤为明显的体现。

    张献忠之所以能够不声不响地摸到凤阳城,顺利的将其拿下,打败全歼两万官军,虽然不无天时的原因,当时乃是大雾笼罩,但更多是的老百姓的功劳,起义军那么多的人进入凤阳府,不仅没有一个老百姓示警,报信,更有人头前带路,告诉张献忠凤阳城的具体情况。

    有心算无心之下,胜利的天平早就倾斜。

    所以,拿下凤阳城之后,毁坏皇陵之时,张献忠没有亏待老百姓,把胜利品和府库的粮食分给贫苦老百姓,收揽民心的同时,更是一种报答。

    此刻,“崇祯”暗想,如果朱由检能够接受钱士升的建议,减免凤阳府老百姓的过往赋税,减轻各种徭役,施恩于百姓,感恩戴德之下,恐怕张献忠还未进入凤阳府,刚一接近,就有人向凤阳城的官军示警,报信了吧

    更不用说头前带路,在大雾中指引凤阳城的方向,几乎是绝无可能。

    行踪泄露的起义军,官军有了准备,凭着张献忠那些人的武器装备和战斗力,再想攻下凤阳,基本是不可能。

    好官啊难得的好官啊胆敢对君王当头棒喝敢于冒死直谏,绝对是堪称当时魏征

    崇祯心里这样想着,愈发的欣赏与赞许钱士升。

第一百三十四章 “开胃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