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之我是秦二世-第4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陛下,末将已经跟师老他们沟通过了,如今的这个情况,恐怕,只有两个选择了。”
“第一就是速战速决,马上把刘玉儿部灭掉,以极大的代价进攻。”
“第二,则就是,退兵,暂时解散这些部众,让他们回家种田耕地,国家需要的时候,再回来。”
“等待秋收以后,粮仓充裕,国家恢复了,再次召兵来攻打他们。”
赵亥激动地一拍桌子,“你是说,朕从去年冬天,等到今年春天,然后还要等到今年的秋天?”
“春去秋来!春去秋来!朕一辈子能有多少个春去秋来?”
“到那个时候,恐怕那太原郡的部队,也能恢复元气了。”
“到时候还打什么?玉石俱焚,伏尸百万,用下面士兵的人头换你们这些大人物的军功吗?”
闻言,蒋啸月当即是沉默了。
文武大臣们,都没有再开口说话。
但是很明显,大家的意思,都是倾向于现在撤兵。
否则的话,他们不会选择不表态。
赵亥见状,非常不高兴。
“既然粮食不够,就给朕从各个郡县调拨,再支撑上一段时日。”
“不管是三江郡,还是黄河长江沿岸,都有大片肥沃土地。”
“这些地方,应该有存粮吧,让他们再支撑朕一段时日,朕就可以拿下太原郡了。”
闻言,师宗正也是面色为难。
“陛下,陛下能想到的办法,老臣早早就为陛下践行过了。”
“但是各个郡县通过计算表明,他们所有人能够支出的极限的粮食供应,加在一起,恐怕也只能够让朝廷的大军,再最多维持半个月的。”
“再多,就要伤及他们的根本了,到时候,天时天气一旦出现了问题,他们连能够赈灾的余粮余款也给不出来啊。”
“而且,这一路上,光是大军的移动,就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更别说囤积攻打了。”
赵亥闻言,面色当即难看了起来。
他不是不明白,这个时代,本来就生产力低下。
而打仗,又是一件极其消耗经济和粮食的事情。
如此严重的限制和冲突之下,恐怕战争就难以为继了。
过去许多古代战争打到后面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就是因为军粮已经无法供应得上了。
不对,就在这时,赵亥忽然反应了过来。
他可不是一个小国!
“各个郡县的官员都在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多人上缴上来的粮,就只能供应这么短的一点时间?”
“几大粮仓这么大的储备,现在就跟朕说没有粮?骗鬼呢?”
第七百七十三章 利益
“真以为一句粮食供应不上,就能彻底劝阻朕停止攻打太原郡?”
闻言,众人都是吓了一跳。
“陛下,粮仓虽多,但可都不是满的啊。”
“就拿三江郡来说,这地方的确适合耕种,粮食富足。”
“但是,种地的都是贫苦的佃户们,一亩地只能收走一成的粮食。”
“而朝廷征收税粮,也就不敢多收,最多只能收两成,这就已经是极限了。”
“所以,各大粮仓,根本就储存不下来多少的粮食。”
“而且,陛下变革税收制度以来,还是需要等到这一次的秋收之后,才能够真正见效的。”
赵亥闻言,当即是听出了巨大的不对劲。
怎么?种地的人,自己就能收一成,剩下的九成都不翼而飞了?
朝廷也只拿一成到两成。
赵亥怒吼一声,一巴掌拍在了面前的桌子上,“胡扯八道!”
“佃户拿一成,朝廷拿一成,剩下的八成被谁拿了去?”
闻言,大臣们立即满脸惊恐地看着赵亥,缄口沉默,一据话也不敢说。
仿佛开口就会触犯到什么禁忌。
此时,也只有魏谦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右丞相,敢站出来说话。
“陛下,剩下的八成,小头大多都在乡绅地主们的手里,而大头,都上缴上来,交给了土地的实际所有人,世家门阀,还有贵族大姓们的手里。”
赵亥闻言,冷笑一声,“朕说呢,怎么这些贵族有些人过得比朕还要奢华,朕还在想这些人的钱到底是哪来的,怎么就用不完。”
“现在想想,颇为好笑。”
“他们凭什么就拿这么多!这根本就是荒唐至极!”
闻言,群臣都是面色一变。
这些人,可是大秦统治的基础,在民间有很高的威望。
而且,许多的大臣,本来就是这些世家门阀当中出来的,怎么会不维护自己的利益?
有三品以上的大员,站了出来,当即拱手抱拳说道:“陛下,此事乃是尧舜以来,就有的事情啊,并无什么不妥。”
“正所谓,天下诸王,尽归一王。”
“虽然他们都要听陛下的,臣服于陛下,但是,陛下想要治天下,也是要靠他们帮忙才行啊。”
“况且,这些东西,都是祖宗基业,都是战功所换,如何不正常?”
“即使是当年先帝在位,此事也没有过什么变更,而且,这些地主都是当年秦灭天下之时,出过了大力之人。”
赵亥看向了此人,笑着说道:“那这么说,这些人,都要骑在朕的脖子上了?整个大秦,要给他为奴为婢?”
“或者说,朕还要收回刚才的话,跟你们道个歉?”
闻言,那三品大员当即惊恐万状地跪在了地上。
“陛下,老臣绝对没有这个意思啊,陛下。”
“只不过,大秦自养马祖先以来,都是靠着这些左膀右臂的拼命付出,才有了今天繁荣的大秦。”
“在这些过程当中,他们鼎力支持,无数人付上了身家性命,土地还有奴仆都是战功所换。”
“如何是变成了罪责加身了?”
“现在来说此事不妥,恐怕有些损伤国家信用啊。”
他没有敢把话讲完,毕竟他就是一个吃祖上军功当官,过着富贵日子,家里有良田万亩的大贵族。
“陛下,这并非什么大逆不道的行为,只不过是吃点祖宗的爵禄而已,这都是祖上马上战功换下来的。”
“是啊陛下,那些种田的奴隶,很多都是曾经六国的余孽,让他们吃得饱饭,已经是仁慈之举了。”
“让他们劳作,拿走他们的收成,岂不是天经地义?”
“没错,陛下,老臣就是关拢的李氏之人,老臣觉得,并没有什么错可言。”
“是啊,我等何错之有?那些贱民若不是由我们治着,恐怕时时刻刻都想着贪图安逸,想着造反了。”
……
看着一个又一个的大臣们站了出来,赵亥虽然满脸不爽,但是却又无可奈何。
因为,他们讲的,的的确确就是事实。
大秦之前一直用的就是军功爵位制度。
这些地主,还真就是祖上立下了赫赫战功以后,拿到的奖励土地。
就这样,大部分人还没有领到呢,毕竟军功立下的太多,但大秦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于是后来没办法就把推行这个制度的商鞅给隔了。
这样才平息了民愤。
这会儿要夺走他们手里面的土地,恐怕就是要要他们的命啊。
而此时,曹景春这些寒门当中,依靠着读书上来的寒门学子,更是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因为,本身这样被提拔上来,就不怎么符合规矩。
在官本位的社会,已经是有损了这些贵族们的利益了。
再敢说话,恐怕就会被当作众人之敌。
心里慌得要命。
再加上,赵亥明显是记恨上他们了。
如此的一位雄主,掂记上了他们,恐怕以后的日子,都要不怎么好过了。
赵亥此时,看着满朝文武,知道不好办了。
毕竟,说得难听点的话,百年以后,恐怕大秦没有了,但这些豪门贵族世家,都还会依然存在。
赵亥有些烦闷地抓了抓自己的头发,而后满脸不满地说道:“既然如此,那那就只有买了。”
“告诉各大世家贵族们,就说他们应该为国出一份力了,若是大秦出事,对谁都不好。”
“朕要用国库里的钱,去买他们手中的粮,谁若是不配合,以后的好事,就别想着来沾边了。”
赵亥冷声说道:“让他们,高抬贵手。”
赵亥最后的一句话说完,整个人都阴沉了下来,仿佛是一道雷直接在他的脸上打开了。
看到赵亥那不满的表情,众多的官员们,都是心惊肉跳,特别是来自一些大家族的官员,也算是家族的掌权者,知道自己家族这些年做过的一些事情。
赵亥眼神当中,闪过一抹强烈的不屈和愤怒。
但是,赵亥并没有当场发泄出来,因为他知道,这件事,是不能够随意表态的。
世家跟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大家一度僵住了,谁也不肯说话。
第七百七十四章 异议
一炷香的时间以后,赵亥来到了自己的承明殿当中。
“啪啪啪!”赵亥将面前的杯子等摔了一地。
里里外外的太监宫女们,都是吓得不敢说话开腔。
还有内阁的大臣,以及赵亥的诸多心腹都在这个地方,安静地看着赵亥发火。
特别是一些就是从门阀世家里出来的大官,更是不敢吭声。
“朕父嬴政,当年不过主持偏局西隅一小国,却能横扫六国,气吞天下,打的都是灭国之战,对的都是三五十万的巨敌,尚且能够连年征战。”
“如今,朕已经富有四海,富有天下,在朕之父的基础上,让大秦更加强盛。”
“却连一支小小的反贼,朕都讨伐不了,朕养二十万的大军,不过一季,竟然已经就支撑不起了。”
“如此,岂不是显得可笑?”
众人闻言,都是面色一惊。
良久以后,魏谦才站出来说道:“陛下,可是即便我等不愿,又有什么办法?”
“门阀贵族,豪门世家,自古以来,皆是如此,从未变更。”
“他们掌握的东西,可远远不止一些黄金粮食这么简单。”
“况且,大秦之统治强盛,还需要依靠他们。”
“依老臣来看,不如就……”
他欲言又止,赵亥当即皱眉问道:“就什么?”
“不如陛下摆下些宴席,再纳许多豪门贵胄的女儿为后宫妃子,如此,就能够增进与他们的利益裙带,也好让他们为朝廷出力。”
赵亥闻言,当即僵住了。
还纳他们家的女儿为妃?
当贵族还不够,还想要当皇族?
就在这时,一向不过问朝政的韩鹰,忽然从赵亥的身后走了出来,而后开口。
“陛下,您还记得,当初在九江郡的事吗?是阿镇将军所讲的那事。”
“他在九江郡,发现有人贩卖私盐私铁,还有暗中运输大宗的武器。”
闻言,赵亥当即回忆了一下,确有此事。
“朕确实记得,怎么了?”
韩鹰皱起了眉头,而后在赵亥的耳旁低语。
“陛下,老臣在此之后,就派出了一些锦衣卫前去搜查,虽然并没有搜到什么直接的证据。”
“但是许多的蛛丝马迹,已经将矛头指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