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骑军-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吴老先生,算你运气好,陛下今日喜获宝马心情不错,对你才这么客气。别再唧唧歪歪了,就此罢手回家好了。
可吴孟明并没有被同乐说服,心头的话不吐不快:“募捐?不过以募捐之名为强征之事罢了。虞世基自主事募捐司后,已闹得全国各地民怨沸腾。再不挽回,不出三五年,必定流毒天下。民将流离失所,饿死路边;强者将铤而走险,相聚为盗。到那时,国将不国,陛下悔之晚矣!”
同乐厉声道:“吴孟明,不要胡言乱语,危言耸听!你说这募捐是祸国殃民之举,难道你有更好的办法解决军费短缺之疾吗?”
吴孟明慷慨激昂地回答道:“陛下,小人自幼读圣贤书,深知历代治乱兴亡都是因可察聚敛为主,民绝了生机就会聚众叛乱。当年圣祖就是担心出现这样的局面,才制定老州永不加赋的政策。如今虞世基借募捐为名,大肆强征暴敛,不出数年必将尽失天下人心。也会将民众逼上造反之路。这实属饮鸠止渴之策,万万不可取啊!”
“朕叫你说说你的对策,你却一直横加指责募捐的弊端,可见你也没有办法来解决军费短缺地问题。不能调兵平叛,难道眼睁睁地看着突忽独立?看着突忽人打过来灭我大汉国?难道这样就是体民?就是爱民?就尽到了朕地职责?你说啊!你说啊!”同乐越说越气,最后几句几乎是喊叫出来地。在场之人,皆噤若寒蝉,大气也不敢出。
吴孟明没有被同乐地吼叫声吓倒。仍从容不迫地说道:“仁义之国不可灭,仁义之师则无敌。陛下只要广施仁政义徳,自然不会有灭国之祸。大汉的军队如早施仁义之举,西部数州的民众之心怕是早已归附,叛乱自然也早已平定,哪还会出现今日地局面?”
张锐开始还是敬佩吴孟明的。在他看来,吴孟明虽是儒生,可比自己还要勇敢数倍。起码他敢犯颜直谏。而自己就是再借个胆子,也不敢这样做。同时,张锐也同意吴孟明的观点,认为应该追究虞世基的责任。
单凭虞世基规定了各州必须完成多少捐款数额,这次地募捐行动就已经变味儿了。各州府为了完成募捐任务。挖空心思想办法,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因此导致三江门之类的恶霸行为,逼迫百姓缴纳捐款。令百姓叫苦不迭,却敢怒不敢言。
可吴孟明接下来说到仁义无敌,顿时使张锐感觉他迂腐可笑。他嘲讽地撇撇嘴,心想,满口不切实际的仁义道德,战场上不等你说完恐怕就身首异处了。要是现在我扇你俩嘴巴,立马就可证明你的仁义毫无招架之力,还妄断什么仁义无敌?张锐相信。只要是上过前线的将士,听到吴孟明的言论后,都会嘲笑他照本宣科,迂腐无知。
张锐对吴孟明的好感和反感参半。既佩服他直言进谏地勇气,又耻笑他自欺欺人的言论。心想:这个吴老头真是读书读傻了。我们在前线玩命地杀敌作战,就是不仁不义了?难道还需要排好队列,等着突忽的平民宰割,才算有仁有义?奶奶的。这种人应该去前线感受一下仁者无敌的“威力”。看看突忽地平民会不会被你的仁义之举所感动?这种言论纯粹是愚人愚己,害人匪浅!
同乐也气极而笑。说道:“依你之见,朝廷和朕都应对叛乱之事不闻不问,大汉的军队也应该撤出西部数州。这样方显仁义宽厚之道,叛乱也会因此平定了?”
吴孟明没有感觉到同乐说地是反话,还认真地想了想说道:“此策或许可行,兵法云‘故上兵讨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伐城。’说地就是这个道理,陛下不妨试试。西部数州的百姓应该会被帝国宽厚地政策所感化,会自发组织起来推翻无道的叛匪之首。那时,帝国不用一兵一卒就能收复数州国土,此乃上策也。”
张锐闻言差点笑出声来,这个吴老夫子啊,孙子兵法让他一解释,就彻底走了样。张锐现在也不知道该怎样形容吴孟明了。说他傻吧,他又是帝国中数一数二的大学者,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说他聪明吧,却连幼童都知晓的浅显的道理都想不通了,小孩子被欺负还知道还手呢。仁义怎么可能是解决叛乱的灵丹妙药?难道书读到一定程度,就不食人间烟火,连与生俱来地本能反应也丧失了?
张锐有如此想法,同乐与太尉也是这样想的。同乐又好气又好笑,对吴孟明挥挥手,说道:“你的策略朕记下了,待以后内阁议事之时,自会讨论商议的。你退下,回家好好安歇养生去吧。”
太尉也出言劝道:“先生,还是暂请回吧,学生送您返家。”
吴孟明担心皇上敷衍他,仍然喋喋不休:“陛下,小民之言处处都是为君为民。今日您不给小民一个确切的答复,小民不会回去。”
同乐终于忍无可忍,指着他骂道:“吴孟明,不要在这里胡搅蛮缠,争辩不休,还妄图逼迫起朕来,可恶之极!你以为名望高,朕就不能治你的罪了?少正卯也是闻人,也不免被孔子所诛。”
张锐知道同乐可能已经动了杀机,若吴孟明还不识相,今日恐怕很难活着离开西苑。可是吴孟明非但没有退却,还更加来劲儿了。他仰着脖子说道:“小民平日讲的就是忠孝两字,非少正卯之类人物。陛下如果非要因此杀了小民,就请将我的双目挖出,悬于上都门外。”
同乐闻言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怒喝着:“放肆!来人啊,将吴孟明……”
………………………………
第九十九章 虎威
第九十九章虎威
“来人,将吴孟明……”同乐终于无法再容忍吴孟明,叫嚷着要人将他拿下问罪,话还没有说完,太尉慌忙跪倒恳求道:“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吴老先生年事已高,一时想不明白,出言欠考虑,其本意并非想冒犯陛下。请陛下念及吴老先生犯颜直谏,其实是出自一片忧国忧民之心,饶恕他。请陛下三思。”
太尉劝说及时,将同乐将要出口的话语劝了回去。同乐心想,吴孟明这把老骨头也活不了多久了,撵走他算了,于是叫道:“送他回家,快送他回家!”太尉谢恩,站起身来欲搀扶吴孟明。
吴孟明用力推开太尉,厉喝道:“小民读了一辈子书,作了一辈子学问,只学会犯颜直谏,没有学会阿谀奉承。今日只恳请陛下给一个明确的答复,了却小民的心愿。倘若不能如愿,就算陛下不杀小民,小民也将自己了断性命。”
张锐暗自摇头,吴孟明如此胁迫皇帝答应,简直就是欺君犯上。他还口口声声称自己行的是孔孟之道,不知他怎样看待自己现在的行为。张锐不齿于他的仁义作战言论,却钦佩他敢于直谏的行为,不忍心见他就此获罪,很替他着急,但愿他识相一点赶快离去,否则真要招致杀身之祸。
几名小太监架着吴孟明就往外走。吴孟明一边挣扎着,一边哭喊道:“陛下,小民句句说的都是肺腑之言啊!请您记住‘夫民如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陛下一意孤行,必将使得人心尽失,四海怨恨。国事将更加不可收拾!现在朝中虞世基等奸佞小人横行,杨坚等昏庸之辈当政,军中又有如张锐等禽兽之人横行。天啊!难道真的要亡了我大汉数百年来的基业吗?”
同乐闻言冷笑道:“你骂尽了天下之人,不就是为了抬高你自己吗?若朕任命你为首辅大臣,你就满意了吧。但就算朕命你主持朝政,也未必能处理好国家的政务。”
几名太监见同乐的话,放开了吴孟明。吴孟明稍稍整理一番衣衫,回答道:“小民自十六岁考入帝国政务大学。二十岁已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如果要出仕,数十年前就已经进入官府了,现在做到三公六卿之位也属正常。可小民志不在此,从不以功名利禄为怀。小民一生布衣,食粗食,清贫自守,不慕荣利,天下人皆知。岂是贪图首辅之位,妄加诋毁朝廷官员之人?”
同乐也知道吴孟明是帝国内有名地清流领袖。一生严谨无私,自身操守清白,感觉刚才嘲讽他的话语也有些过分。他在帝国内名望甚高,如果真的将他捉拿问罪。恐怕会有损自己的名声。
同乐怒气消了一些,虽然面色严峻,但语气缓和下来了,说道:“杨坚为官数十年。办事一丝不苟,凡事兢兢业业,帝国百姓哪个不知他是一心为国为民,是个难得的好官?虞世基自掌管募捐司后,长年累月在外奔波,一次也没有回过家,年前来见朕之时,已累得面黄肌瘦。神竭力疲,却没有半句怨言。张锐更是长期在外征战,连自己小儿子的面都没有见过。他们为了我大汉帝国的基业禅经竭虑,冲锋陷阵,难道在你的眼中却是昏庸、奸佞、禽兽之人?朕知道你‘清白操守,严律于己’,但不可恃才傲物、偏激矫情、任性放肆,动不动就攻击朝廷官员。他们也是人!”
张锐听见吴孟明骂自己是禽兽时。气得火冒三丈。这时听见同乐替自己辩护,心里就像是流过一阵暖流。舒坦了许多,对同乐地好感大增。张锐今日见同乐的表现,既有严厉、无情的一面,也有宽厚、讲理的一面,总的来说也算是个明主。
以前张锐对那些敢于直谏之人,是非常钦佩和认同的。也认为他们既然敢于舍命直谏,所奏之事必是为国为民之策。皇帝就应该听他们的谏言才对,如果不听那就是昏君。
可是现在张锐的看法更加客观了。敢于直谏是好,但也要分清所奏之事是否有理,而且态度也很重要。如果都像吴孟明那样以怒骂地方式直谏,恐怕世上没有几个能受得了。这老头说出的话太过偏激,如果被骂之人有心脏病,不被他活活死气才怪。难道只有通过斥责别人的方式直谏,方能显示自己的气节吗?做人不能太过死板,没进官府是他明智的选择,否则以他刚直不阿地性格,不知要惹出多少祸事,恐怕早在几十年前就被人暗算了。
张锐心态刚刚平和,又被吴孟明下面的话语气得半死:“杨坚想出的募捐之策,不是昏庸之辈是什么?虞世基则利用募捐强征暴敛,流毒天下,祸国殃民,不是奸佞小人是什么?而张锐生性残暴不说,还以杀人灭族为乐。连未满月的婴儿也不放过,还食人心脏,此等丧失人性之人,不是禽兽又是什么?陛下只用这样地人,帝国怎能安宁平稳?追根溯源,这就是帝国一直没有消停过的根本原因。”
张锐将吴孟明恨得牙痒痒,心说,死老头,老子还没有出仕的时候,帝国已是眼下这副景象了。怎么会将破坏帝国安定繁荣的罪名反扣在我的头上?这管我鸟事!老子一直在前线出生入死,平定叛乱,反倒成了大汉帝国动乱的祸根了?
死老头,是不是看老子好欺负,就使劲儿往老子头上扣屎盆子?奶奶的,逼急了,今晚老子就去你的狗窝折腾一番。反正在你眼里老子已经是禽兽了,就不妨真禽兽一回,也不枉你给我地“禽兽”雅号。
同乐的怒火也再次被吴孟明激起,跳着脚吼道:“给朕滾出去,朕再也不想见到你了!”
吴孟明在几名太监又想扑过来拖他的时候,大声喝道:“不用你们拉,老夫自己走。”几名太监停住了脚步,等着吴孟明自行离去。
吴孟明慢慢地回转身去。头望着苍天,凄怅叹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