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汉骑军-第2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汉元791年9月18日,张锐带领着毛司雨营来到格斯湖。(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格斯湖位于度信州北部乌里山北侧,湖形如一弯明月。现在正值秋季,格斯湖面在蓝天的照耀下,宛若硕大的调色盘,蓝绿交汇,深浅交错,变换万千,美不胜收。

    湖周是苍翠的针叶混交林,湖北是一片面积不大的草地,春天草原上繁花盛开、芳草萋萋。这时草地上黄绿交织,也甚是迷人。

    湖南是乌里山。乌里山脉的东麓起于北天竺州内,一直向西延伸到度信州与新罗州交界处结束,全长千余里。此地的乌里山可以看见东边山脉中的数座白雪皑皑的雪峰,山脉层林苍苍,沟壑滴翠。云雾似洁白的飘带,缠绕山间。

    当张锐来到格斯湖边时,看见轻盈荡漾的薄雾与湖水融为一体,在阳光下交相辉映,如入仙境。“好美!”张锐情不自禁地赞叹道。这样梦幻般的美景,在张锐的记忆中,似乎只有人间仙境著称的九寨沟才能与之媲美。

    9月12日,游骑团再次成功袭击了老虎口。那天是一个没有月光的夜晚,从三个营以及张锐的亲兵连中挑选出来的三百名突击人员在罗济的带领下,用了整夜时间匍匐前行,顺利爬到营垒的壕沟里。

    第二天发生的战况几乎是上年的翻版。三百名突击队员进入营垒时,突忽守军正在开饭。担任老虎口的突忽将领面对汉军与上年如出一辙的攻击,惊恐万状,完全没了主意。将领尚且如此,士卒更加惊慌。突忽将领好不容易回过神来,手忙脚乱地组织了一次反击。

    这次如同去年一样,罗济带着百余名骑士守在营门口。其中有五十人来自于张锐的亲兵连。这场厮杀比之去年少了些悬念,在罗济的带领下,百余名骑士将反击营门的五百突忽人几乎尽数歼灭。突忽将领也在罗济的枪下毙命,成就罗济地功勋。

    当众多的骑士飞驰进入营垒时,突忽守军四散而逃。但他们跑起来哪里是战马的对手?在逃出峡口之前,尽数被汉骑追上杀死。出了老虎口后,张锐见突忽人还没有发现本部的行踪,于是直奔兰城而去。

    兰城周围数百里是度信州北部边界唯一合适农耕居住的地区。而其他地区都是纵横交错的群山峻岭。在几日前,担任先行的张旭义营在兰城城外几十里处伏击了一队突忽人的巡查队,之后便没有再遭遇过敌军。

    张锐带着剩余地两营人赶来与张旭义汇合,然后决定在此地分兵两路。一路由张旭义带领本部,侦查兰城周围数百里内的情况;一路由他亲自带领毛司雨营与卢预亭营向着西行进,准备翻越乌里山,去侦查普尔地区。

    张锐这一路人马,毛司雨营成为了先行。张锐则带着卢预亭营及团部人员紧随其后。他们渡过了三条河流,翻越四座山脉,终于来到乌里山脚下。只要翻越了乌里山,就到达了广阔的平原地区,再也没有险要的关隘。

    “将军。我营已经控制了周围二十里的范围。离我最近的突忽驻军,在乌里山的阿楠峡口营垒。据我营初步侦查的结果,那里驻有三千敌军。”卢预亭向张锐敬礼报告情况。他们先张锐等人一天到达这里。

    张锐满意地说道:“辛苦你们了。怎么样,骑士们能受得了这样地长途疾行吗?”

    “我们平日训练时每周两次长途疾行。便是为战时做准备。将士们都能挺得住,不算辛苦。”

    “嗯,六营平日训练都很认真,也是你带兵有方。”张锐夸奖了他两句,又问:“阿楠山口那儿是由哪个连担任警戒任务?”

    “回将军,是宋金刚连。”

    张锐见亲兵们已在不远处搭起了一座小帐,便向那边走去。一边走,一边又问道:“宋金刚到了六营以后。表现如何?”

    卢预亭跟在张锐的身后,回答道:“很好。以前属下曾经听到别人评价他木纳、认死理,难以相处,本来对他调到六营来还有些担忧,不过现在看来是多虑了。宋金刚到了六营之后,与同僚和部下都相处得不错,也时常来找属下商量营中事务。并不死那种冷漠孤傲的人,而且他的能力突出。属下很高兴他来六营。只不过属下很奇怪。毛司雨为什么不喜欢他呢?”

    张锐闻言心喜,看来那次与宋金刚的谈话已经起到了作用。他也知道与上级做适当地沟通。如此甚好。张锐心中暗笑,但不便对卢预亭说出缘由。宋金刚的确是榆木脑袋不开窍,到了六营表现出上佳的处事能力全靠张锐及时点拨。

    此时,毛司雨也走了过来。一见卢预亭,急切地问道:“你营战果如何,一路上解决了多少突忽侦查队?”

    毛司雨笑着说道:“一路都是昼伏夜出,没有遇到多少突忽人。从老虎口之战后,我营一共才杀了九十余敌。我看,还是张旭义不错,他在兰城周围侦查,那里突忽人是防御重点之一,必定会有不少敌军,应该有不少收获。”

    张锐说道:“过了乌里山之后,便到了普尔地区。那里也是突忽人主要聚居地之一,必定驻有不少部队。到时候就看你们两位的表现了。不过,侦查是第一位,能避免地作战一定要避免,不能因小失大。”

    “是!将军,我等不会忘记任务的。”两位营长齐声答应。

    “正好你俩都在,咱们再商量一下从何处翻越乌里山。”张锐转头叫道:“三耀,把地图拿来。”

    “是!”邓三耀从一名亲兵的皮袋中,拿出一份地图,跑过来在小帐中的地上铺好。张锐等人蹲下来,仔细研究起来。

    毛司雨问道:“将军,您去年从何处翻越乌里山?”

    “去年我们没走这儿。我带着三营在兰城附近转了一圈后,就直接南下,渡过度信河,然后向着木尔府而去,在米安县再次渡过度信河,然后朝着新罗州的柳定郡进发。”张锐一边在图上指点,一边为两位营长讲解。

    卢预亭仔细看了看地图,奇怪地问道:“将军。为何本次我们不从兰城直接南下,然后渡过度信河向东,直接到达普尔地区呢。为何这次您准备翻越险要的乌里山呢?”

    “这次不同于上次,那时是隆冬季节,度信河上游已经冰封,骑兵可以轻松穿过冰面。而这次不能走去年的路线。原因一是,现在才九月,度信河上游水流湍急。很难渡过;二是,如果突忽人发现我们的东进意图,很有可能在河对岸设防,就更加不容易过河。”

    毛司雨和卢预亭点点头,明白了要走乌里山地原因。过了一会儿。毛司雨建议道:“将军,这地图上标着四处翻越道路,其中阿楠峡口道路最好走,但敌人在这里驻守了三千人。营垒修建的也甚是险要。依属下之见,此处不宜通过,还是另选其余三处中的一处为突破口。”

    张锐想了想,对卢预亭说道:“不错,明日开始由你部派出几支连队,将那三处关卡摸查一遍,待有了准确的情报,我们再商议。”卢预亭高声接令。

    此时。一名骑士匆匆来到帐外,大声报道:“报告,六营一连信使特来传达消息。”张锐还以为宋金刚部发现敌情,立即命那名骑士进帐。

    “报告将军,连长让属下报告将军,说想他出翻越乌里山的办法,并请求您的支援。”

    “哦?宋金刚有什么计划,快快讲来。”张锐欢喜地问道。这真是太巧了。正想着怎么翻越乌里山。宋金刚那边就有办法了,不愧是一员优秀的将领。

    “是!今日中午时分。我连在距阿楠峡口外几十里处,俘获了一队突忽人的运输队。经过审讯俘虏们交待,他们是普尔城派出地采购队。宋连长就想利用这支运输队做掩护一举将阿楠峡口营垒营门拿下,请求将军火速派部队支援。”

    “宋金刚何在?”卢预亭问道。

    “回营长,连长已经带着部队上路,预计晚上八点时赶到营垒伺机夺取营门,望援军能在八点十分左右赶到营垒处支援。”

    听到这个消息,毛司雨、卢预亭两人齐齐变了脸色。没有向上级汇报,就擅作主张,执行自定计划。倘若考虑不周出了差池,那么一个连地人,不就全搭进去了?

    “胡闹!”毛司雨大怒道:“简直是胡闹!此人真是不堪重……”说道这里,突然发现这话有指责张锐用人不察的嫌疑,马上闭了嘴。偷眼瞄了张锐一眼,只见他皱着眉头,像是很不高兴地样子,也不知是对自己的话有看法,还是对宋金刚的行为恼怒。

    张锐听了这个报告,也是吃惊不已。没有向上级汇报就擅自行动,还要求增援。这小子怎么脾气还是没有改?幸亏是遇到自己,如果是换成别的人,怕是又要将他恨上。

    不过张锐并未生气,他了解宋金刚。心想,定是那支运输队说好要在八时抵达营垒,否则宋金刚也不会没征得同意就急着去冒险。既然他已经开始行动,那么只能支援了。

    张锐当机立断下令道:“卢预亭,你营随我前去支援宋金刚。毛司雨,你立即将放出的巡哨收回,然后赶往阿楠峡口。赶快行动。”

    “是!”毛司雨和卢预亭虽然心里大为不满,但对于张锐地命令,只能坚决执行。

    在张锐等人收拾好上路时,宋金刚正押着那支运输队,缓缓地向着阿楠峡口走去。在他的身边,还有一个三十多岁的突忽军官随行。

    这名突忽军官叫巴加,突忽独立前本是普尔城的一名商人。他颇有生意头脑,经商三四年就挣了上千金币。如果不是突忽闹独立,恐怕他的资产更加雄厚。

    独立后,巴加地贸易渠道就中断了。巴加虽然并不热衷于独立之事,但他对汉人也没有好感。加之没有生意可做。光靠以前挣来的钱也不能养活自己一辈子,于是他还得找条出路才行。

    观望之间,突然发现城内正在招兵。他就想,何不去参加呢?那可是吃地军粮,穿的也是军装,不用自己掏一文钱就能养活自己,而且如果突忽真地独立成功,那自己也算是开国之人。日后必定会有好处。

    有了这个打算,巴加立即前往招募处报名。他早就盘算好该怎样应付招募处的人员了。他既不会武艺,身体也不算强壮,真要上了前线,那就是白白送死。应该利用自己的长处,留在后方为妙。所以当招募处的人问他有何特长之时,他就滔滔不绝地将自己的经商经历,又说以前在帝国商院读过书。自己最擅长的就是后勤工作。

    其实巴加根本没有去过汉帝国内地,料想那招募处地人也不会让他拿出文凭来核对。现在突忽正在鼓励大家都去参军,哪能每个人都问得仔细?果然,那招募处的军官听了巴加地自我介绍之后很高兴。一个有才之士能主动投军,报效国家。十分难得,立即将他收入部队。不久后,他分配到后勤部门,因是“高学历”的人才。又被授予少校军衔。

    巴加从军之后,运气也不错,没有离开家乡,就在本地守军内任职。数年过去了,巴加靠着机敏、圆滑、能说会道,办事能力强,很受上司郡卫大人的赏识。于是被晋升上校军衔,担任普尔郡的军需仓官。

    两年前。巴加久静思动,又摸清楚了郡卫的喜好,于是大着胆子建议郡卫做点零活,说是赚点钱给将士们改善一下伙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