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骑军-第3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能这样接着问张锐,也是鉴于张锐是他地老部下,以前也曾对他提过不少有价值的建议,不然一早会将他看成疯子,给撵了出去。
张锐回道:“将军,你知道鲜卑国的军队大多数不是职业军人,也就是我们说的农兵。一旦他们集合了这些农兵,后方必然空虚,我们就派遣一支骑兵突入鲜卑境内,遇到防守松懈的城镇,攻陷后尽屠之。在国境线上的鲜卑将士听到这个消息后,还有心思继续进攻我们吗?即便鲜卑人的统帅强制他们进攻,我们的骑兵就在鲜卑人地后方把动静再搞大些,一直杀到鲜卑人军心彻底动摇为止。”
“如你所说,这支骑兵部队需要多少人组建?”刘武周被张锐说得有些动心。
“如果都是将飞骑军和彪骑军地游骑编集成队,一万人足矣。”
“不可能将两个军团的游骑都投入进攻,如果那样,我们还拿什么来侦查敌情?”
“那么,如果是游骑、轻骑混编,两到三万也可。”
“遇到鲜卑人地骑兵部队进剿怎么办?”
张锐笑了,说道:“鲜卑境内几乎都是草原、平原之地,在这种地形上他们想围剿我们骑兵岂不是自讨苦吃?如果是属下带队去,定将进剿的鲜卑骑兵逐一歼灭。然后带领骑兵直奔鲜卑人的老巢,看看他们在边境上的部队还能呆多久?就算他们的统帅还能坚持,他们的鲜卑王也一定会命其回军救援。”
张锐说到这儿,想起了明末时,明朝军队虽然在各处重要的关隘都布防了大量的精锐部队,还是被清军的骑兵屡屡突到内地。山东、河北、山西甚至北京城下都看见过他们的身影。而且每到北京城下,各处勤王部队会像潮水般涌来。这时,清军骑兵又会主动撤退而去。
这样的作战方式虽然不能占领其地,但却能疲敌之兵。因为主动权永远掌握在进攻者的手中,防守者永远是处于被动之地。如果需要出兵鲜卑国内,也是出于骚扰目的,是正好可以使用这种战术。张锐相信,如果是自己指挥这支骑兵部队,必然可以达到拖延鲜卑人进攻的目的。
刘武周听得入了神,听着听着还趴到桌边,对着地图认真研究张锐刚才所说战术的可行性。现在鲜卑人还没有露出与突忽人联盟的打算,但刘武周在战区内素来以万事都考虑在前著称。如果真的鲜卑人有所异动,当他拿出这份计划给韩擒时,相信“赛诸葛”的这个名号便会真的名至实归。张锐走到他身边,也仔细研究起鲜卑国地图来。
一时间,屋内寂静无声,两个将军为了这场尚未确定的战争,开始谋划起新的作战计划来。
………………………………
第一百五十章 血腥任务
第一百五十章血腥任务
张锐走进大帐,游骑团的十余员主要将领都在静候他的到来。他们是:
一营长:高朔,一连长:王奇
二营长:杜晗,一连长:魏士敬
三营长:张旭义,一连长:程节
四营长:卢预亭,一连长:李国栋
五营长:罗济,一连长:百里杨
六营长:宋金刚,一连长:文旌宇
中军官:范明,军法官:唐特
大家用略带紧张和期盼的目光看着张锐。张锐见状不由笑了笑,说道:“各位,不用这么紧张。我出马还会争取不到任务?以后就看各位的行动了,只要有了实际行动,我争取任务来也更理直气壮些不是?”说到这里,张锐想起与奚少生争取任务时的情景。
本来奚少生一开始言之凿凿,态度强硬,摆出一副非前师不能胜任的架势。可是当张锐将游骑团的战绩一一列举出来时,那老小子的气焰顿时矮了半截,神情尴尬,无言以对。
事实胜于雄辩,游骑团在战区浴血奋战取得的骄人战绩让张锐底气十足。做什么都要有底气,有了底气才能有说服力。别看奚少生吹得天花乱坠,只要一比较两支部队的战绩,他不得不低头服输。
听了张锐的话,众将悬着的心都放回了肚子里,脸上露出了兴奋之色。大家的担心也是有原因的,因为这次出战的部队太多,轮不轮得上很难下定论。现在终于盼到了出战机会,英雄有用武之地,不禁喜形于色,也不枉前一段时间铆足了劲积极备战一番。
“将军出马怎会铩羽而归?”高朔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顿了顿又对众将说道:“将军争取到的任务,我们游骑团一定能完成。诸位说是不是?”
范明也开口道:“下官来中军后曾算过一笔账,我团自前年到达战区后,全团各部参加过大小战斗总计三百余次。累记杀敌六万三千余人,俘敌五千余人,击溃敌军达十九万人。其中还不包括屠杀草原各部和在敌后屠杀敌平民的人数。我们团五千人,能取得这样地战绩,放眼整个战区。没有一支部队可以匹敌。”
众人中还没有谁仔细合计过整个游骑团的战绩,现在听范明这么一说,都感觉不可思议,纷纷开始掐算起来,合计起自己所在营歼敌的人数来。
范明所说的战绩,张锐十分清楚。是他叫范明做的这项统计,目的就是去争取作战任务。他记得很清楚,当他把这些数字在战区总部的会议当众讲出来的时候。除了战区总部和飞骑军总部地数位长官没有吃惊以外,其他所有的将领都目瞪口呆,嘴巴里都像是塞进了一个鸡蛋似的。尽管大家对游骑团的战绩有所耳闻,但也没想到一个担任侦查任务的团,居然累积了这么多军功。
可张锐得意了一会儿。见众将一直对这些军功议论纷纷,顿时生出警惕之心。游骑团战力彪悍不假,如果都全团中级军官只知以此为骄傲,而不居安思危的话。今后难免滋生自傲自大的心态。骄兵必败这个道理要随时牢记,不然今后定会有惨痛的教训。
张锐决心敲敲各将领地警钟,于是说道:“这两、三年来,咱们游骑团是立了不少战功,在战区内也有了些威名。可是你们知道这些威名是怎么来的吗?有谁可以告诉我?”
杜晗抢先答道:“这点下官知道。将军以前在三营,三营就是全团内最强的部队,现在将军在游骑团,我们全团又成了整个战区内最强的部队。说起来都是将军指挥有方。我们才会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你们说是不是?”
他地话得到了几乎所有人的赞同,当然这里面四位营长和两位一连长都是出自老三营,还有宋金刚、王奇等人也是张锐故交,这些人都曾亲眼看见张锐带领着三营,带领着游骑团取得一场场胜利。在他们的心目中,是张锐将所部一点点变得强大起来的。即使有些将领感觉杜晗言过其实,过于拔高了张锐地能力。也不得不承认如果没有张锐。游骑团的战绩不会像现在这样骄人。
不料,张锐却面带悲伤之情。说道:“杜晗你错了,以前三营以及现在的游骑团都不是在我的指挥下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的。”
杜晗不明其意,说道:“不是您还有谁?数年来您哪次出战没有取得骄人的战功?原来刘武周将军在游骑团的时候,您就是团里地第一战将,现在您更是全团的主心骨,游骑团能有今日的威名,当然是您的功劳最大。”
“我单独一人能杀六万余人?能抓获千余俘虏?能击败十余万敌军?”张锐朗声大笑,“如果我一人能做到这点,岂不是成神仙了?”
笑罢,张锐严肃地对范明说道:“继续念出后面的统计数字。”
“是,将军。三年来,我们游骑团阵亡营长级军官三人,阵亡连长级军官十八人,阵亡排级军官七十一人,阵亡骑士二千三百二十五人,重伤不能归队者五百一十二人,另外几乎全团将士都受过战伤。”
范明说完后,张锐将这些悍将都一一看了一遍,发自肺腑地说道:“诸位可以算算,我们游骑团来战区后的这几年里,补充过多少次人员?那些少了的将士去哪儿了?游骑团不是靠着哪一个人才有今日的战绩,是靠着以逝将士和全团将士共同地努力。所以杜晗说游骑团是因为有我才取得这些战绩时,我地脸上感到发烧,觉得无颜面对阵亡的将士,也无颜面对你们。”
张锐恳切地话语让众将都低下了头,他们想起了已阵亡的好友和同袍,想起了战友们生前鲜活的面容,仿佛间又回到出战前与他们一起服役地日子里。数年间看着战友们一个个的离开。即使心肠是铁石做的也不免为之伤情,更何况他们本就是性情中人,一提及此事,皆黯然伤神。
张锐又用手指着大帐前挂着的游骑团军旗说道:“所以当你们想起游骑团取得的战绩,就应该想到已逝的英烈们。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游骑团的战旗,他们用自己地生命换来游骑的威名。我们今后不能辱没了他们为游骑团挣来的威名,也不能玷辱了他们鲜血染红的游骑团战旗。”
众将也深有感触,都异口同声地回答:“是!我等牢记将军的教诲。”
“再有那些战绩都已成了历史。今后咱们游骑团能不能一直保持威名,还需要诸位同心协力,一步步做保持下去才行。而且,我们在取得战绩的同时,还要让战后阵亡名单上将士的名字少些、少些、再少些。”
张锐的思想工作做得不错,诸将脸上都蜕去了骄傲神色,取而代之地是凝重的表情,张锐见状深感欣慰。他们认知到胜利来之不易。才能戒骄戒躁,才能随时保持冷静的头脑。有了这些基本条件,今后游骑团才会迎来新的胜利。
教育目的达到了,张锐又将话题转移到这次任务上来。让众将都聚集到地图前,他指着度信州地兰城郡。为大家介绍情况:“战区会五月开始在新罗州北部和度信州北部同时进行驱赶突忽平民的行动,我们团去的地方是度信州的兰城郡。”
众人为之震惊,驱赶平民?他们没有想到会去执行这样一个任务,说是驱赶。还不是用武力,用武力就意味着要屠杀,而且是大面积地屠杀。
他们震惊张锐不奇怪,之前他从来没有与部下透露过半句这个战略构想。现在命令已经下达,就详细地为众人解释了其中的含义。众人越听越是心惊肉跳,这绝户之计也太过狠毒,只要这个战略目的达到,突忽人再也没有坚持下去的可能。只能等待着汉军一步步向南逼近。直至最后灭亡。大家都在想,难怪去年让我们去侦查这些地方,将所有的城镇、村庄一个不漏的做了标记,原来目的是为这次行动做准备。
宋金刚心里隐隐觉得这计划像是出自张锐之手,当年他在军校时就说过,只有用压迫式进攻和屠杀政策相结合才能最终解决叛乱,也许这个行动就是依照张锐当年的想法制定地。只是帝国高层怎么会通过这个血腥计划?难道他们就不怕战后背负上屠夫的罪名吗?
张锐接着说道:“兰城郡属于度信州,在葱岭山脉和楚河以南。面积在度信州内算中等。人口大约七八十万。兰城郡因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兰城郡是度信州的门户。所以也是突忽人重点防御的地区,在整个郡内有突忽军队十万人。其中的三万人在葱岭南端的各处要道关隘里驻防,以防我军翻越葱岭,另有一个军团五万人驻扎在楚河营垒,作为前面各关隘的接应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