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骑军-第4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班图了解尉迟晖的脾气,见他执意不走,知道再劝也是白费力气,于是纵身上前抓住尉迟晖,想强行带他走。谁知尉迟晖早有准备,在班图拉他之时,从班图腰间拔出短刃抵在自己的脖间,说道:“你要是再拖我走,我就自尽!”
班图见他心意已决,心中满是悲愤。(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他竭力不让热泪从眼脚滚落,可眼泪还是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他背过身子,难过地擦着泪水。
这时,外面的喊杀声越来越响,尉迟晖猛得推了他一把,喝道:“我命令你赶快离开!”
“大帅,您多保重,望后会有期。”班图徒然转过身来,对着尉迟晖行了一礼,正准备出帐。突听尉迟晖叫道“等等——”
班图大喜,以为尉迟晖改变了主意,急忙停下脚步。尉迟晖走到他的面前,从怀着逃出一物递到他的手中,说道:“你出去后,找机会把这个东西交给宝怀。”班图借着微弱的光线,看清手中之物竟是尉迟家的家主信物—狼图令。
“拜托你对宝怀讲,如果我出了事,家主就由他来接任。让他一定要保住家族,必要时可以用家主的名义,将我从尉迟家族中除名。”
班图的眼泪再次夺眶而出,他跟了尉迟晖这么久,对大帅家的子女很了解,知道宝怀便是尉迟晖三子尉迟敬格的小名。班图哽咽地说道:“请大帅放心,只要下官还剩一口气,定将此物亲手交到三少爷手上。”
尉迟晖长叹一声:“尽人事以听天命吧。你自己要保重,别为了送达此物,就丢了性命。”接着又连连催促他快走。班图将东西揣进自己的怀中,转身出了大帐。随着他离大帐越远,喊杀声也越来越小。
“快去看看尉迟晖跑掉没有!”尉迟晖这边,帐外传来喃尔康的喊叫声,接着无数人朝营帐跑来。
尉迟晖摇头苦笑,倘若自己想反抗,昨夜喃尔康,还有来宣旨的使者哪能将自己留下?他还记得当使者宣布要拿下自己时,就连喃尔康的大多数亲兵都不肯领命。要是那时自己高呼一声,保管有上千人冲进喃尔康的大帐来营救自己,何需等到现在才逃跑?
尉迟晖将手中的短刃丢到一边,静静地等待喃尔康等人的到来。反正家族事务已有所交待,他心中再无牵挂。家族由三子尉迟敬格接掌,他很放心。加之尉迟敬格一直在左贤王的死对头右贤王手下任职,所以安全不成问题。
可惜,他并不知道,在右贤王麾下的尉迟敬格兄弟二人早在数月前便被汉军俘获。而误以为他俩已经阵亡的右贤王也没有就将兄弟二人的“死讯”上报,也没有派人告知尉迟晖,因为他自感无法对尉迟晖交待兄弟俩同时战死,并且连尸体都没有找到的噩耗,担心尉迟晖因此忌恨他而倒向左贤王阵营。
这几个月来,右贤王一直在寻找两兄弟的遗体。直到前不久,实在无法再拖延下去,才先上报兵部,想为他们兄弟俩讨到名誉,再与尉迟晖讲。谁知,尉迟敬格、尉迟易格兄弟俩早已被卷入此事,而且还成为左贤王等人诬陷他的主要罪证之一。
喃尔康等人进了帐后,见尉迟晖镇定自若,并未逃跑,都惊讶不已。这次,喃尔康没有对尉迟晖客气,一入大帐就下令给他带上枷锁,关入囚笼。尉迟晖坦然面对,任他锁拿。
把尉迟晖关押停当,喃尔康去见使者,对使者说道:“这次阁下可猜错了,尉迟晖并没有逃走。”
那使者正是拓跋愬,昨夜便是他吩咐喃尔康放松对尉迟晖的看管。他深知尉迟晖在军中的追随者甚多,定会有人冒死来救他。而他放松对尉迟晖的看押,其目的就是想让尉迟晖被手下救走。只要尉迟晖一走,不仅他的罪名难以洗清,连尉迟家族也会跟着遭受牵连。不料,尉迟晖却没有走,拓跋愬吃惊之余,在心里也对尉迟晖生出一丝敬意。
只是片刻,他按奈住心中的不忍,对喃尔康道:“没有逃走也罢,反正他的罪名又多一条,而将军的功劳也多了一条。”喃尔康闻之会意,尉迟晖不是不想逃,而是被自己及时发现没有逃掉,这可不又是一件功劳吗?拓跋愬既然这样说,摆明了是在送功劳给自己,喃尔康连声对拓跋愬道谢。
天亮后,拓跋愬便押着尉迟晖上路,喃尔康派了数千隶属左贤王的将士护送。拓跋愬怕路上再生事端,于是下令日夜赶路,两天后,一行人便到了单于的暂驻地。
尉迟晖本以为单于会见他一面,可一到地方他便被拷问。更出乎尉迟晖意料的是,给他按的第一条罪名不是谋反罪而是叛国罪。也是在这个时候,他才知道两个在右贤王麾下的儿子早被汉军俘虏了。
这个消息,无疑似晴天霹雳,惊得尉迟晖目瞪口呆,他现在终于明白了,左贤王等人是要对他赶尽杀绝。不仅自己和两个儿子没了生路,连整个尉迟家族也会因自己的“叛国之罪”而灭门。
尉迟晖竭力解释,可审讯人员全是左贤王的手下,哪里会听他的解释,只要不肯招认,就吩咐大刑侍候。尉迟晖被他们折磨得体无完肤、四肢尽折,连双目也被刺瞎。尉迟晖有冤无处伸,惟有咬紧牙关绝不屈打成招。无论遭受怎样严刑逼供,也一直大呼冤枉,不肯承认强加给自己的罪名。
几日下来,左贤王等人也没有能取得口供。不过左贤王等人掌握的“证据”确凿,即使没有尉迟晖的口供也可以定他的死罪。而且与此同时,单于又接到尉迟家族人员正在离开领地的消息。左贤王等人又趁机大进谗言,说尉迟家族定是参与了谋反,否则不会不等审理完毕就仓惶出逃。
单于大怒,下令凌迟处死尉迟晖,并下旨清剿尉迟家族,国内有任何人敢收留尉迟家族人员者,一律按叛国罪论处。
尉迟晖行刑时,有数万人观刑。由于左贤王等人早就在四处宣扬尉迟晖父子与汉军勾结,才是汉军无法被剿灭的原因。加之“人质”、“物证”齐全,鲜卑民众大多被蒙蔽,不少因巴仸洛夫屠城失去亲人之人,也将怨恨转移到尉迟晖身上。
他被押出时,愤怒的民众一边高声骂着他,一边用手中的石块去投他。如不是被押解人员用盾牌护住,还未到刑场就会被活活砸死。
尉迟晖被凌迟了。他身受千刀万剐之痛,却抵不过心中的痛楚。一腔热血只想报国,却落的如此万人皆骂的下场,家族也因自己的“罪行”而灭亡,还会永远背负耻辱的名声。尉迟晖仰天长啸——这是为什么?!可是,他的声带早被第一刀给割断。只能看到他张着嘴,无声地朝苍天呐喊。直到停止了呼吸的那一刻,他的眼睛还凝望着天空,仿佛想让上帝给他一个合理的解释,还他一个清白的名声。
………………………………
第四百零九章 怪才
第四百零九章怪才
汉元795年7月12日,张锐所部占领萨拉托夫镇。萨拉托夫镇位于基普城与普六城之间,从此镇西去,骑兵急行四天能到达鲜卑国都基普城;东去,两天能到达右贤王的居城普六城,是鲜卑国东西国道上的一个重要城镇。
说它重要,因为它背靠伏尔河而建,是伏尔河中游最好的渡口之一。伏尔河也就是张锐前世时的伏尔加河。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前世时斯基泰人、斯拉夫人、匈奴人、蒙古人、鞑靼人以及日耳曼人都曾经为争夺这里,进行过惨烈的战争,其中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主战场,就在萨拉托夫镇的下游。而今生,这里又加上了鲜卑人和汉人的足迹,这些都足已证明这里是人类历史上文明碰撞最频繁的地区之一。
开战前,萨拉托夫镇外的渡口经年累月都是一片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繁荣景象,每日从这里经过的往来客商至少有数千人。而这么重要的一个要道,却被汉军不损一兵一卒就拿下来了。
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但事实确实如此。昨日深夜,游骑二营抵达这里的时候,镇上没有一名鲜卑士卒,而镇上的鲜卑平民见汉军如见鬼魅一般,吓得紧闭门窗,不敢走出家门半步。
张锐达到萨拉托夫镇时,已是清晨时分。他并没有进镇,而是直接去了码头。他立马在一处小山坡上远眺伏尔河,一连半个小时沉默无语。众将不解,在他们眼里这条河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充其量比一般的河宽一些而已,有什么值得将军流连忘返。
他们哪里知道,前世深爱旅游的张锐,曾经不止一次想到这里来,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这次总算合了心愿,怎能不多看几眼?此刻张锐心里正感慨万千,甚至有些自大地想,连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没有亲眼目睹过这条河,而我却立马在这条河边,从这点来说,我就比他强!
“殿下,您来看看这个。”好在这时有人及时打断了他的遐想,不然还不知他要在意识中超越多少“先辈”张锐回过头,见郝青手中拿着一张榜文。
“哪儿来的?”张锐把那张榜文翻来覆去看了半天,也没有看明白上面写的内容。他虽是帝大毕业的高才学子,但遇到这些弯弯曲曲类似蚯蚓的鲜卑文字时,也跟文盲没有什么区别。
郝青回答道:“罗营长知道您到了,派人从镇上送来的。还说满镇上都贴着这东西,找了几个鲜卑平民来问,但都不懂汉语,只能将原文送来。”
萨拉托夫镇地处交通要道,每日经过那么多客商,要说找不到会汉语的鲜卑人张锐不信。看来这里的鲜卑人抵抗意识很强,虽没有拿起武器,但也用这些消极抵抗的方式表达对汉人的愤懑。
张锐对达须道:“五弟,叫单利来。”
达须答应一声,回头朝山坡下吹了声口哨。下面队列中跑上一名留着浓密长须的少尉,对着达须行礼道:“长官,有何吩咐?”
这个名叫单利少尉,其真实身份并不是汉军军官,也不是利西族的预备役军官,甚至他的名字也是临时改的。他原名叫林白泉,以前身份是突忽汗国官员,现在是利西族的奴隶。
要问一个原伪朝官员,一个现奴隶怎么能混进汉军跟着张锐出征,这还要从数月前说起。原来,在出征鲜卑前,为了将来能知晓缴获的敌军文件上的内容,张锐便四处寻找懂鲜卑语的人。
但在汉帝国学外语的人不多,基本是一些商人为方便交易才会去学,再就是监察部会培训一部分人。在游骑团和前师都找不到一个会鲜卑语的人,后来在风铃城战区总部总算找到五个人。可这几个人远远不够用,当时时间又紧,张锐没有办法只能请达须帮忙,让他在本族中找些人来。
可惜,利西族人懂鲜卑语的也不多,即便一些人能说鲜卑话,也不识鲜卑文字。找来找去,最后达须也只带四个认识鲜卑文字的人,去了临洮城堡。张锐眼看连十个翻译都凑不够,急得团团转。正巧这时,在利西人的押粮队中看见了林白泉。
在伪造告密信那次,林白泉给张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认为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估计他懂鲜卑文字。叫来一问,林白泉果然懂得。于是张锐吩咐达须带着林白泉一同出征。
这时,范明站出来坚决反对带林白泉一同出征。他对张锐道:“林白泉曾是俘虏的突忽官员,在我们军营中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