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汉骑军-第5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锐自哀自怨时,同乐对已进屋的杜衡说:“给张卿赐座。”杜衡奉旨搬来了一张凳子,请张锐入座。张锐也不客气,谢过后就落坐了。

    待杜衡出去后,同乐说:“今日不光是要教训你,还有些事情朕要你与商量。”

    “陛下请讲。”

    同乐也坐回上龙座,说:“内阁已经通过了五十一军团的成立方案,军团明年初就要组建了。朕觉得你去任五十一军团指挥官之职较为适合,你可愿意?”

    张锐没有料到同乐会说这事,乍听之下愣住了。

    同乐见他没有说话,笑道:“五十一军团不是乙等军团,也不是预备役军团。它是为了重组第九军团,而临时成立的军团。三年内,只要这个军团人员、装备到位,就立即改变番号。所以,你不要觉得委屈。”

    张锐年未满三十,能出任一方主力军团的指挥官之职,是同乐信任他,也是照顾他的表现。放眼帝国内的其他九个主力军团,最年轻的算是陆柯了,也是三十四、五岁才当上的军团指挥官。剩下的那八个,那个不是四十岁以后才当上的军团正职指挥官。

    他这么年轻就能独立指挥一个主力军团,对今后的仕途大有帮助。也可以说,是同乐在为他以后的前程铺路。按说,张锐此时应该高呼谢恩,对同乐感恩戴德才是,但他心里却没有半分激动、兴奋之情。

    自己虽然高升了,但跟随他出生入死的兄弟、战友们都在飞骑军。他是不可能把他们都调去第九军团的,虽然几年前,他调去前师任职时,从游骑团挖去了一群人。

    那时,只是飞骑军的内部调到,肉烂都是在锅里,史万岁当时可以不在意。但这次,如果再想向上次那样做,就绝对不可能了,史万岁绝不会允许这么多人都调去别的军团。

    想到今后不能再和那些有着生死之交的朋友、战友们共事,张锐心里就升起一种难以割舍之情。可是,他不去也不行。军令如山,一旦调令下来,他再不情愿,也必须服从。

    他有些沮丧地问:“陛下,这是最终的任命吗?”他现在已经开始想,要调那些人跟自己一起去九军团。九军团是步骑混合,从骑军中调些人去也是合情合理的。心想,如果史万岁不同意,我就直接让陛下下旨,料他也不敢抗旨。

    同乐摇摇头说:“这只是朕的想法,如果你愿意,朕就题名。朕想,内阁应该会通过的,他们虽然对你本人的印象不佳,但都不能否认你是带兵作战的将帅之才。”

    张锐一听此事还没有最终确定,立马来了精神,说道:“陛下,第九军团是帝国的主力军团之一,又是刚刚筹建、准备,现在需要的是一位有着经验丰富和威望老将坐镇。臣还年轻,威望不高,独立决策的能力也欠佳,任偏将驱使尚可,但任一方主将,怕是担不起这副重担。”

    同乐笑道:“你是不想去吧?那用找这些理由来搪塞朕?朕就不信,还有你镇不住的将士?论用兵之道嘛,你的战绩就可以说明一切问题。朕都知道了,你的这次西征,是你擅自决定的。朕想,汉军中也几个人敢谋划如此胆大的计划吧。”

    经同乐如此一说,张锐也觉得自己的理由编得太烂,一时面红耳赤,不知该如何应对。

    同乐见张锐此时的表情,如同一个被当场抓住的犯错孩子似的,笑道:“朕也就是问问你。如果愿意,朕就让你去,如果你不愿意,朕也不勉强。你指挥骑兵的能力无人质疑,但九军团大半是步军编制。毕竟,让你这个骑兵将领去指挥步军,说实在的朕心里也没有底啊。”

    张锐连连点头同意,说:“陛下圣明。臣也是这个意思,只是刚才一时没有想到。”同乐见这个样子甚是有趣,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

    笑了一阵,同乐道:“既然,这事你不愿意,朕就另再选人。还有一事也与你有关,你可听说鲜卑人派使节来京了?”

    “臣已听说了,他们是想请和?”

    同乐道:“你想不到吧。鲜卑来使不是单于派了,而是拓跋瓦尔派来的。”

    “哦?”拓跋瓦尔就是右贤王,按说他没有资格单独派使节和大汉商议和谈的事情。难道他已经成了鲜卑新的单于了?张锐怀着这些疑问望着同乐,急切地想知道答案。
………………………………

第三十八章 举贤

    第三十八章举贤

    “你先看看这个。”同乐从龙案上拿起一封书信,递给张锐。

    张锐连忙起身,双手接过。一打开,“儿臣,跪叩圣父万安”几个字映入眼帘,张锐诧异地抬眼望了望同乐的表情。

    同乐背靠龙椅眯缝着双眼,似乎正在利用这个空档假寐。可当张锐抬起头来察看同乐表情时,感觉到同乐微阖的双目中放出一道精光。

    张锐霎那间明白了右贤王自称“儿臣”的用意。右贤王早已料定,以这样的方式、口吻给同乐写信,一定会让同乐产生极大的满足感和权威感,可以减轻同乐对他的敌视。

    此时,张锐心里并没有看不起右贤王的意思,反而对他有了几分佩服,这需要多大的忍耐和勇气啊。试想一下,如果要自己认比自己还年轻的敌人做“父亲”,以化解危机,自己宁可战死疆场!

    右贤王不但这样做了,而且在信中还提到,如果他继任鲜卑单于,将承认大汉为鲜卑的宗主国。他在继位后,并且愿意割让普六城以东的领土给大汉,以表儿子对父亲的一片孝心。换句话说,他不仅要化解自己的危机,还准备将危机转为对自己有利的机会。为此,他甚至不惜出卖鲜卑国的国家利益,当不择不扣的“鲜奸”。

    用忍到如此程度,非一般人所为,也非一般人敢为。从右贤王的身上,张锐隐隐看到了越王勾践的影子。张锐认定,右贤王绝非等闲之辈,一旦他有了机会,他就会向当年勾践一样,倾其全力雪洗耻辱。

    “陛下——”张锐读完右贤王的信,恭恭敬敬将书信放回龙案上。他很清楚,同乐并没有休息,仍假意轻声呼唤了一声。

    同乐睁开了眼睛,明知故问:“看完了?”

    “是。”张锐退回原处坐下,回答说。

    “朕想听听你的看法,毕竟你在前线与右贤王交过手,对他有些了解。他是真心想归靠我大汉吗?”同乐坐直了身子问。

    张锐一时犯难,不知该怎样对同乐说。尽管他对右贤王有自己的看法,但都是自己的猜想,并没有真凭实据。再说,同乐兴致这么高,如果自己说这只是右贤王的缓兵之计的话,同乐情绪落差之大,可想而知。

    而且,张锐也并不希望这场战争再继续下去。帝国刚刚平息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内乱,国库空虚、民心动荡,元气尚未恢复,倘若还要无休止地继续对鲜卑用兵,对本国来说也是弊大于利。

    突然间,许士基在伏尔河说的那番话浮现在张锐脑海中,他顿时有了主意。

    张锐轻声问:“陛下,您是想看到一个强大统一的鲜卑国呢?还是愿意看到一个被分裂的鲜卑国?”

    同乐不明其意,问:“此话怎讲?”

    张锐回答说:“如果陛下想让鲜卑统一,就选择支持拓跋瓦尔打败他的哥哥,重新统一鲜卑,成为鲜卑单于。那时,臣想他会遵守他的信上所言,成为咱们大汉的属国之一,并割让部分领土出来。”

    同乐点点头,自傲地说:“朕也是这样认为,拓跋瓦尔还没有胆子敢欺骗朕。他知道朕可以让他成为鲜卑单于,也可以让他一无所有。”

    转而他又看了张锐一眼,说:“朕还以为你会说拓跋瓦尔不可信呢。没想到,你也认为他不敢失约。”

    张锐从同乐的话中,已经感到同乐在心里已接受右贤王的提议了。他暗幸自己没有冒失地直接反对,不然以同乐的个性,非但不会接受的自己的提议,反而有可能认为自己是想继续战争,以便捞取功勋。

    张锐又继续说:“陛下,拓跋瓦尔是不敢违约,但鲜卑毕竟还是统一的,力量也得到削弱。所以谁也不敢保证,两代、三代后,鲜卑的单于会不会再次侵犯我大汉帝国?”

    “这个……。”同乐眉头皱了起来,他的确没有考虑到这么远。经张锐这么一提醒,有所警觉。他自己的身体状况,他很清楚。自己健在,量拓跋瓦尔也没有胆子敢再犯自己龙威,可是一旦自己驾崩了,世平太年幼,朝中又没有物色到能辅佐世平的得力大臣,就给了拓跋瓦尔反叛的时机,到那时,恐怕会酿成更严重的灾祸。

    同乐思索了片刻,问:“你的意思是,不赞成拓跋瓦尔的提议?继续作战,直到把隐患消除?”

    张锐摇摇头,说:“恕臣直言,臣不认为继续战争,就能消除隐患。即使把鲜卑国给彻底灭亡,鲜卑人也不会甘心臣服。他们定会比西部之人更痛恨咱们,随时都有可能再造反复国。唯一可靠的办法是将他们都斩尽杀绝,但这也不可能。鲜卑国幅员辽阔,他们要是分散躲藏,我们就是有数十万军队去找,也不一定能把他们消除干净。”

    “再则,我们如果真要起意灭掉鲜卑国,罗马人、单于人肯定不会坐视不理。陛下您想,他们怎么可能希望咱们的疆界与他们毗邻?所以,如果知道我们打算灭掉鲜卑国,他们必将抛弃前嫌,联合起来对付咱们。如此一来,咱们面临的将是以一敌三,这场战争将成为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对我国的兵力、粮饷、国库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同乐微微点头,承认张锐说得在理。罗马人在开战前,只是提议大汉可分割一部分鲜卑的领土,用于建立汉朝的从属国,并没有丝毫让大汉灭掉鲜卑的意思。

    前一段时间,罗马使节梅特罗已经照会礼部尚书,说国内来的船只出了问题,近期的一批援助要延期,可能会对汉军的攻势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汉军可以暂缓进攻,等待军援的到达。

    内阁开会讨论此事时,有人提出,罗马没有料到我军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打到了伏尔河的边上,并且两次夺得鲜卑人的都城,使得罗马朝野震动,生怕大汉的军队真的收不住手,顺势把鲜卑给灭掉。因此,他们才会想出暂缓军援的想法,以图遏制汉军的攻势。

    照此看,如果我军真的打过伏尔河,罗马肯定会坐不住了。也许真会出现张锐所说,罗马人会和单于人、鲜卑人联合起来,掉头来对付汉军。

    听到张锐的看法,同乐认识到了张锐的理性。他虽然是帝国闻名遐迩的猛将,但并没有盲目自大到认为能凭借一国之力,就能同时对付三个强大的敌人。他在心里,又对张锐的战略眼光加了不少分。

    同乐重新审视了一番张锐,又问:“那你的意见是……”

    张锐侃侃而谈:“陛下,臣一项认为只要是强国,不管这个国家目前到底是敌对国,还是暂时的盟友,都要尽量阻止他们壮大、强盛起来。要削弱它们的办法不是直接用兵,而是‘诱彼自斗’。试想,如果其自相残杀,哪儿还有多余的精力来关注外部的形势?而且,如果他们争斗起来,就会来争取咱们的支持,咱们就掌握了主动权,也能从中渔利。目前对鲜卑国以及对罗马等国之间的战争,应该采取挑拨离间、隔岸观火的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