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骑军-第6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招到专业工匠后,王敬宝回东岛群岛准备办船厂的资金,张锐则命府中的管事带着招聘的人去了开远。其实,东岛群岛和开远的林业都很发达,都出产造船所需的木材,充足的木材完全能满足船厂的原材料需求。
之所以最终选在开远建造造船厂的原因,是张锐想把这项产业保留在自己的领地上,以免受制于他人。倘若在东岛群岛开办造船厂,一旦有人在那里捣乱生事,就算最终能够和解,自己也会吃亏。而把造船厂建在自己的领地上,谁的手甭想伸进来,从而能够保证造船业的顺利发展。
张锐通过信函把这个计划告知了董小意,专门嘱咐她让和鄯去筹办船厂事宜。目前所有的家臣中,只有和鄯是他最为放心的。
在忙完他的造船计划后,张锐还想去洛阳的几个制造司看看。正当他还在考虑是否给薛胄去信时,突然接到了同乐的诏书,命他火速返回上都。
同乐这么十万火急地找他,一定是发生了大事。他连夜登船,赶往上都。他抵达上都城已是深夜。进不了城,他索性去了汉水军营,找到马钰打探消息。
马钰得知来意,一副神秘兮兮样子,先屏去左右,又在帐外绕了一圈,才回到帐中低声说道:“十日前,我得到消息,番州又反了。内阁正在讨论出兵的规模和带兵将领之事,陛下这时召你回来,估计是想任命你担任领军主将。”
“番州反了?”张锐闻之大惊失色,前段时间才把南岛州的事情摆平,没想到番州又造反了。现在在鲜卑境内的帝国四个主力军团,正在按计划逐步撤回国内。先不说他们撤回来没有,即使撤回来了,也需要一段时间的休整,怎么可能又马不停蹄地接着开往番州平叛。
“番州又为什么造反呢?”见马钰不像是在说笑,张锐问道。
“具体原因,我就不知道了。据家里来信说,这几年凉州、长州、番州等地接连遭受干旱。大批的牲畜死亡,而朝廷正忙着征讨鲜卑,救援也及不时,听说饿死了不少人。估计是当地人活不下去了,才聚众造反的。”马钰的家乡在凉州,他根据家里来信描述的当地民不聊生的现状,揣测道。
“原来如此……”张锐感到无可奈何。他从军打了十几年的仗,至今也没有彻底平息内乱,不是今日这里占山为王,就是明日那里揭竿而起。想当初,自己一腔热血为国效忠,九死一生征战南北,希望的是看到一个更加兴旺强盛的大汉帝国,没想到大汉帝国积重难返,一日不如一日,局势风雨飘摇,无论谁都会觉得沮丧失望。
打听到了情况,他就有了心理准备。不过第二天见到同乐时,他仍然吃了一惊。
跟往常一样,同乐还是在寝宫养徳斋召见张锐。张锐进了内间的门,就看见面如土色、气息虚弱的同乐躺在龙榻上。他已经瘦得不成人形,只剩皮包骨头了。他那枯瘦如柴形体,让张锐想起了西部平叛时曾遇到的那些垂死的饥民。
而同时,张锐也想起了初见同乐时,那个骑着自己献上的汗血宝马扬鞭飞驰的飒爽英姿的皇帝。不禁悲从心生,跪倒在地泣不成声。
屋内只有同乐、六灵、杜衡三人,见到张锐匍伏在地失声痛哭,皆是一怔。杜衡最初的反应是这家伙拍马屁的功夫日渐高深,已到了需要眼泪时就可以泪如雨注的境界。六灵和同乐则同时想到,自家人的感情更深,就是比其他外人来得真切。
“卿免礼平身。”同乐脸上闪过一丝既像欣慰又像难过的表情,招呼张锐起身,而后又命杜衡赐座。
“开远侯殿下,请入座。”杜衡端过一张矮凳,请张锐入座。
张锐摇头抽泣道:“臣。。。。。。臣不能为陛下分忧,无颜领陛下盛意,臣宁愿跪着回话。”
同乐心里涌起一股暖意。这次病重之后,内阁大臣们都来望过他,虽然每个人都是一副关切、忧虑的表情,但话题总会扯到太子问题上,好像巴不得他快死似的。只有张锐,一见自己病重就失声痛哭。看来,只有他才是真心担忧自己身体状况的人。
“去把世平和福常都叫来。”同乐对杜衡低声吩咐道。杜衡领命而去,屋里只剩下同乐、六灵、张锐三人。
“卿过来。”同乐微微向张锐招手。
张锐膝行至龙榻前,同乐抓住他的手,用恳切的目光看着他说道:“卿之忠勇,朕时刻记在心里。这次召卿来,是又需卿效力。番州的两三个郡又有人造反了。卿可愿为朕去平息叛乱?”
“为陛下效力,臣万死不辞!”同乐的双手冰凉,骨感十足,这让张锐想起了死人的手,流着眼泪回道。
“这就好,这就好!朕知道你会答应的。”同乐拍着张锐的手背欣慰地说道。忽而又叹了一口气说,“上次卿西征鲜卑,本是立有大功,朕未能赏你,心里愧疚。这次,卿平叛回来之时,朕一定重重有赏。”
张锐哽咽道:“臣一贯肆意妄为,陛下没有惩戒已是待臣宽厚,臣深记恩情,岂敢妄念恩赏?这次,臣一定不负陛下之托,早日平息叛乱。回归之日,只盼陛下龙体康复,不作他求。”
“无锋,朕深知你的忠义。如果朕不能坚持到你回来,希望卿也要努力平息叛乱,朕在天之灵,也会感到欣慰。”同乐拍着他的手背,感慨而言。
张锐忍不住又流出眼泪,这是同乐第一次称呼他的表字,说明同乐是把自己当成一家人看待。一想到同乐往日对自己的恩情,他就止不住悲痛。而床边侍立的六灵则已放声大哭起来。她的哭声甚是凄厉,致使同乐说的话,也被哭声掩盖。
“六灵!”同乐转头看着六灵,用略带严厉的声音说道,“朕现在要与你父亲说些要紧的话,你不好静一静吗?”他不说还好,这一说,六灵则干脆扑在龙榻边上哭了起来。
同乐无奈地摇摇头对张锐道:“这孩子,真拿她没有办法。”
“六灵殿下,臣与陛下谈些事情,请您先回去休息一下。”张锐擦了擦眼泪,拿住父亲的威严,对痛哭不已的六灵说道。六灵虽不想离开,但也不敢违背父亲的意愿,擦着眼泪退出养徳斋。
同乐用充满怜爱的眼神,目送六灵出门,然后对张锐说道:“这孩子,从朕病倒之后,天天来侍候朕,与朕说话解闷,还说笑话逗朕高兴,朕能有她这么个孙女也是福气啊。真想看到她长大出嫁的那一天。”
“陛下一定能看到那一天的。”除了这么安慰同乐外,张锐也找不到其他的话可说。
同乐笑了笑,切入正题:“内阁已经商议决定,这次出动第八军团两个师,第三军团的前师和游骑团前往平叛,主将就由卿来担任。番州的青海郡、鄯善郡、且未郡划为战区,战区内的一切兵力、物资都归你调遣。”
“臣竭尽所能,定早日平息叛乱。”张锐全然没有第一次担任主将的忧虑,自信满满地回答道。两个怒火军团的步军师,再加上老部下的飞骑军前师和游骑团,他非常有信心能在短时间内平息叛乱。
同乐稍稍喘息了一阵,又说道:“其余的具体出兵事宜,卿与太尉去商议。争取早去早回,朕等着卿得胜还朝。”
“臣遵旨。”张锐磕头领命,正想着要告辞,忽听屋外杜衡禀报:“世平太子,长沙郡王殿下奉旨觐见。”
“宣。”同乐略微提高了点声音,对外面叫道。
话音刚落,门帘掀开。世平太子和张锐未见过面的长沙郡王福常躬身走进来,二人一进门便向同乐磕头请安。
张锐在二人磕头时,退到一边,待二人请安完毕。对着二人行礼,道:“臣参见太子殿下,长沙郡王殿下。”
同乐对两个儿子言道:“见过你们的兄长。”
两位皇子领命向张锐行礼,张锐连忙要行大礼还拜,被同乐制止。“卿乃朕的外甥,也是他们的兄长,不必行大礼。”
“臣,实在是愧不敢当。”张锐出了一脑门子的汗,坚持行完大礼。他还没有胆量和两个可能是未来君主的皇子称兄道弟。
“无锋,到朕面前来。”张锐刚起来,同乐又招手叫他,他赶忙又跪倒龙榻前。
“无锋,朕还有一事要嘱托你。”同乐又拉住他的手,用恳切地言语说道。
“陛下尽管吩咐,臣万死不辞。”张锐以额触地,毫不犹豫地答应。
同乐手指着世平和福常,又用恳切的目光对张锐言道:“无锋,如果朕不在了,你的这两个弟弟,你要力所能及的保护他们,尽量不要让他们受到伤害。你可答应朕?”
张锐闻言痛哭流涕,言道:“臣就是舍去性命,也会保护两位殿下的。请陛下宽心养病,不要多想了。”
同乐又对世平和福常说道:“你们俩,要相信你们的哥哥。今后如果遇到困难,就找他相助。”
世平和福常显然没有想到同乐会这样说,都惊诧不已。惊讶归惊讶,他俩都不敢违背同乐的意思,连忙又向张锐行礼道谢。
从宫中出来后,张锐心情不佳。不仅是因为同乐以病入膏肓,也许真的等不到自己平叛归来。而是同乐最后的那番话,显然是在托孤。
他郁闷地想,自己既不是内阁大臣,又不是世袭贵族,同乐把俩儿子托付给我是何意?万一以后夺嫡之争激烈化,双方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我就是想保护较弱的一方,也没有本钱啊?弄不好还会把自己身家性命搭上。陛下这么做,不是把我往火炕里推吗?!
可是在刚才的情况下,他又不得不答应同乐。
三日后,张锐第一次作为主将出了京城,前往凉州西平城坐镇指挥平叛战事。归其指挥的部队,骑兵在威武郡集结,步军的一个师出松潘郡进入番州,另一个师从雍州进入番州青海郡。
就在他出征后没几天,京城的局势又发生了剧变。
………………………………
第七十五章 虞士基遇刺
第七十五章虞士基遇刺
七月,上都城谣言四起。一会儿有消息说皇帝已经龙驭归天了,一会儿有消息传皇帝拟定一份更换太子的诏书,一会儿又有消息传世平太子书信邀请各世袭家主们上京,太傅刘炯也即将回京。还有在传长沙郡王要返回其领地的。朝野形势扑朔迷离,各路人士惴惴不安,对目前的局势充满担忧。
其实这些传言也不是空穴来风,大致都基本属实。
只有传言同乐已死的消息不完全正确,眼下的同乐还尚存一口气,只是已经深度昏迷了三、四天,御医们用尽浑身解数也没能把他救醒。凭御医们的经验,他再次苏醒过来的几率很小。应该说同乐将薨,是迟早的事情。
传言同乐立了更换太子的诏书,这件事先是有不少内宫太监风闻,后来传到宫外。据说,同乐在昏迷前的一天晚上,嘱咐杜衡拟定了一份传位于福常的诏书。只是这份诏书没有当着内阁大臣们的面拟定,当时除了杜衡,没有一人在场。
因此,太子党人对这份诏书的真实性尤其怀疑。杜衡掌管着玉玺和同乐的私印,如果他要作假,完全有可能自己写下一份伪诏书,偷盖上印章。
太子党人感觉自己危在旦夕,于是刘昉等人四处联络。一方面,写信给西部战区统帅兼太傅的刘炯,让他火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