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汉骑军-第6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东王见他们都爽快地喝了茶,面色更是缓和了不少,左手也从扶在腰间的刀鞘上移开。

    待他们二人放心茶杯后,东王自己也端起茶杯饮了一口,问道:“太尉大人,想必你也知道孤找你要商议何事。孤想知道,你是如何决定的?”

    太尉恭恭敬敬地回答道:“下官知道王爷的意思。不过先帝刚刚驾崩,有诸多事情需要处理。下官认为,当务之急是置办先帝的丧事,待先帝是灵柩入陵后,再召开内阁会议商讨新帝继位之事。王爷认为可好?”

    “此言有理。”东王微微点头,赞同先办同乐的丧事。

    不过,一旁的唐浩明却一定要太尉表态:“请问太尉大人,您到底是支持世平太子继位,还是相信虞士基和杜衡所立的伪诏?”

    太尉转头问唐浩明:“请问阁下是何人?”

    唐浩明皮笑肉不笑地回答道:“在下唐浩明,王爷家的一个家臣。”

    “放肆!此乃国事,你不是朝廷官员,无权过问!”太尉还没有说话,薛渭朝唐浩明怒喝道。

    唐浩明不怒反笑道:“小人不是朝廷官员,是没有权过问此等国事。你是不是认为我家王爷也不是朝廷官员,也不应该过问此等国家大事?”

    薛渭闻之语塞,按道理这等国家大事,是由内阁决定。即使刘耀身为王爷,也没有权利插手问过。但按现在的实际情况,内阁大臣刘昉、王宜等人甚至把主导权都让给了刘耀。再说刘耀无权干涉的话,岂不是自欺欺人?要是不在意刘耀的意见,他与太尉今日也不必来此冒险。

    太尉仍是微笑地对刘耀说:“依下官之见,这个事情即使内阁商议也不会有结果的。因此,下官提议,这个事情应该由内阁和各世袭家主们一同来商议解决。听说刘昉刘大人早已给各世袭家主们去信,请他们来京。王爷,咱们不如等世袭家主们都到齐后,再一同仔细商讨决定可好?”

    “这个……”刘耀在脑子里权衡杨坚的这个建议。按他的了解,世袭家主们有三分之一会支持世平,三个王族至少可以再拉拢三分之一。如此一来,即使投票决定也是己方占有优势。

    “这个提议甚好。”经过了一番思量,刘耀终于点头同意了。

    太尉也没有料到事情进展地如此顺利,面露喜色对东王行礼道:“到时还希望王爷多费心,出面主持大局。”

    “嗯——嗯——”刘耀微捋胡须,坦然也接受太尉的这条建议。他感觉太尉也有意支持世平了,只是需要一个台阶下。既然如此,给他这个台阶也未尝不可。

    “请问太尉大人,在家主们还没有来京的这段日子,城中的防务该如何安排?”这时,又是唐浩明跳出来问道。

    太尉微微皱了皱眉头,随即展开笑脸,说道:“自然还是按照眼下的防务安排。”

    唐浩明连连摇头不语。薛渭怒视而道:“难道先生不放心我等能够守护京城安全?”

    唐浩明呵呵笑了起来:“薛统领别误会,在下怎敢怀疑您的能力?只是……唉!”说着他又叹了一口气。

    薛渭喝问道:“只是什么?”

    唐浩明满是担忧地说道:“只是高、贺逆党才刚刚剿灭,在下担心护军中还有残留余党趁机作乱。”

    薛渭明知他是别有用意,于是接着又问:“那么你说该怎么办?”

    唐浩明对薛渭笑道:“大人既然问起了,小人就说说自己的浅见。大人所统御的御林军是京畿三护军中最为可靠的部队,因此城中部队,除去现驻守在城中的御林军前师外,其他各部都退到城外待命。我们可以相信,在薛统领的护卫下,京城防务无忧矣。”

    薛渭闻言勃然大怒,谁都知道他御林军前师的这个师长是东王的族弟。说是把京城防务交与他,其实还不是掌握在东王手中。如果采纳这个建议,也等于把太尉等人的性命交给了东王。

    薛渭怒气匆匆,却不知该如何回答。唐浩明见他气急败坏的样子,又转头问太尉道:“太尉大人,您觉得小人的这个提议可好?”

    太尉偷眼看了看刘耀,见他正在微微点头。知道如果不接受这个建议,今日就算是白来了。沉吟了一下说道:“唐先生的这个建议很好。不过,需要对各部的将领解释一下。否则贸然下令让他们调出城,恐伤了将士们的心。”

    唐浩明紧追不舍地问道:“那么依太尉看,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安抚住将士们的心?”

    太尉对着东王说道:“至少需要四、五天时间。下官保证,一周之后,城内除了御林军前师外,其他各部一律出城。王爷,如果没有其他事情了,下官还要赶去为先帝设灵堂。就告辞了。”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此刻东王心情大好,太尉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唐浩明的提议,证明他有投靠之心,事情如此顺利已经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心情愉悦之下,竟亲自送太尉出府。

    他的这个举动,让唐浩明急得抓耳挠腮。虽说杨坚都答应了他的要求,但他还是不信。加之昨日薛胄对他说的一番话,因此他早有先瞒着东王杀杨坚的准备。只是东王要亲自送杨坚出府,让他的计划落空,他还不敢当着东王的面公然违抗主命。

    送太尉到府门口临别之时,东王又对太尉说道:“太尉大人,先帝灵堂设好后,请你派人来通知孤一声,孤要去为先帝守灵。”

    太尉躬身答应,随即和薛渭上了马车,离开了东王府。直到走出老远,薛渭才擦了擦额头冒出的冷汗,无意间,他还听到太尉也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一场危机,眼看就在太尉亲身赴险的情况下暂时缓解下来。可是谁也没有料到,就在这时,一个偶然事件,点燃了上都这个火油桶。霎时间,城内的两派护卫军展开了激战,连带着城外各部也加入了战斗。
………………………………

第八十二章 撤离上都

    第八十二章撤离上都

    汉元797年7月12日,太尉赴险拜见了东王,暂时缓解了双方的矛盾。(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正当双方首脑人物都以为危机已过之时,发生了一件双方都意想不到的事情。

    这天,羽林军的左师的一个姓刘的中校营长过生日,在江海轩包了几桌酒席,宴请同僚、部属。酒席过半时,被巡查这一带的一队近卫军挡获。

    巡查队的近卫军少尉义正词严地对酒宴上的羽林军军官们重申,根据大汉法令,皇帝丧葬期间朝廷官员禁止娱乐!违反者一律重处!言罢便动手缉拿酒席上的一干人等。

    刘营长大声辩解道,皇帝的丧事还未正式举办,请客吃饭并不违反禁令!近卫军的中尉不听申辩,就要动手拿人。

    而羽林军的刘营长也是皇族出身,其祖父是同乐帝的表叔。平时,刘营长在羽林军中也不是个好惹的主,就连他的顶头上司对他也礼敬三分。这种骄横跋扈的人哪里受得了一个小小少尉的气!?他一把揪住近卫军少尉就殴打起来,一边打还一边叫同僚、手下动手相助。

    羽林军前两天曾被同城内的近卫军缴械看押过,这些羽林军的中级军官们正对近卫军心怀不满呢。见他们今天又来找事儿,更是恨得牙痒痒的。见刘营长都带头动了手,都趁着酒劲儿斗胆加入“战斗”。

    这次巡逻的近卫军有一排人,参加酒宴的羽林军军官也有二十余人,双方人数旗鼓相当。不同的是,羽林军军官们因为是来赴宴的,都没有携带武器,而近卫军将士装备齐全。但近卫军并不敢真刀真枪对付“友军”,因此双方主要是拳脚相斗。

    整个酒楼一片大乱。江海轩的掌柜想来劝阻,结果在混战中,也不知被谁一脚踹下楼梯,摔了个半死。无奈之下,只得命伙计速速去报官。

    还没有等官府衙役前来制止,另一队巡逻的近卫军路过此地见状后,二话不说便加入战局。近卫军人多势众,一致对外,不拿下这些羽林军军官绝不罢手。

    近卫军来了“援军”,羽林军方面就立刻就落了下风,除了为首的刘营长见势不妙与几个同伙从二楼跳窗逃离外,余者皆被近卫军拿下。

    刘营长和同伙狼狈逃回驻地后,越想越气,头脑一时发热,便下令集合部队,要去找回“场子”。八百全副武装的羽林军将士刚冲出营地,便被严密监视的监察院暗探发现,然后火速把这个消息传递回总部。

    虞士基的神经早就绷紧,在得到这个消息后,认定是东王一伙先动手了。一方面立即把这个消息转告杨素、杨英,另一方面派人入宫将杜衡接出,并护着长沙郡王和杜衡逃出城。

    杨素、杨英接到羽林军出动的消息,第一反应是太尉被东王杀害了。他的想法与虞士基的不谋而合,既然羽林军都出动了,就证明东王已经杀害了太尉,抢先动手了。在这种情况下再不反击,只能坐以待毙。于是,两人按照太尉临走时指示,向城内的近卫军下达了出动命令。抢先封锁了城中的一部分要道,并派出三千余人去进攻东王府。

    近卫军刚刚出动,太子方派出的暗探也把消息报到了东王府。东王刘耀气得暴跳如雷,跳着脚大骂杨坚无耻,并扬言要将杨坚碎尸万段、挫骨扬灰。也难怪他生气,刚才杨坚还在他面前装作一副和解的样子,可走了还没有十分钟,就派兵来拿他。

    刘耀在心里认定,杨坚刚才来见他是缓兵之计,目的就是让自己放松警惕。暗想,幸亏自同乐驾崩后,就加强了对近卫军的监视,不然很有可能遭了杨坚老狐狸的暗算。

    不一会儿,刘昉、王宜、薛胄等人都来了。形势危急也容不得他们再仔细商议,他们一方面加强东王府的戒备,一方面下令城中的羽林军、御林军全体出动,务必全歼城内的近卫军前师和捉拿杨坚、虞士基的同党。

    等杨坚回到府上,得知近卫军出动去攻打东王府的消息时,惊得目瞪口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冒险去东王府赴会竟然会是这样的结果!

    不久,杨素、杨英闻讯赶来太尉府。太尉细问之后,才知道他俩是在得知羽林军出动后,才被迫下令反击。杨坚虽然心存疑虑,但在这个时候除了兵戎相见也别无他法。

    随后,不利的消息不断传来。先是去攻打东王府的近卫军一部,面对准备充分的东王府护卫,伤亡惨重也没能冲进府中。而后,又传来虞士基等人已经逃离城的消息。最后当羽林军、御林军全体出动的消息传来时,所有人都知道上都城守不住了。

    “全部撤出上都城!”太尉与陆晴、庞毅简单交换了一下意见后,果断下达了撤出城的命令。

    命令下达后,首先撤出城的不是近卫军,而是己方首脑人物的家眷。由于时间紧急,需要撤离的各府家眷,根本没有时间收拾财物细软,多数是被扈从们架上马车就逃离了。在这个关键时刻,杨英没有忘了兄弟。他派了十几个亲兵,去张锐府上接人。

    现在张锐府的管事是林白泉,他自从罗马回到上都后,就不理事了,白拿着工钱,整天在上都城闲逛。后来,张府原管事被张锐派去送造船工回开远了,张锐又要出征平叛,于是把他请来,客气地请求他在自己不在上都时费心照顾照顾家里。林白泉无奈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