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骑军-第6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元景山也没有阻拦,只是在心里悲哀地想着:这样的军队即便数量再多,也是一团散沙。能不能守住泰山郡,只能看天意了。
就在元景山在泰山郡指挥布防时,陆柯踏进了济南府的地界。前面传来军报,前锋部队已经逼近济南府,最迟今夜就能将其占领。
出兵前,陆柯原计划只是对东线发起一次试探性的进攻,把敌军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以减缓本方中路的压力。
可是在战事进行中,当他从俘虏的口中知道,敌方主将元景山回洛阳开会,至今还未返回的消息,便知道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他不顾一切的下令猛攻,一下子便占领大半个青州。
眼看着济南郡也到手了,部队就要逼近到兖州的边界。此刻他也在权衡:是就此罢手呢,还是继续西进,顺势把兖州也拿下来?
………………………………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战前夕(1)
第一百一十一章大战前夕(1)
汉元798年新年的第一天,陷阵军团的两个师在十五军团一个师的配合下对济南郡发起了进攻。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驻守在界安城堡的徐锦炘,在接到这个消息后就率部弃城而走。
虽然元景山对徐锦炘不会死守界安城堡有所心里准备,但仍被他不做丝毫抵抗便逃走的行为气得半死。幸好,这两天元景山又联络到了一批部队,并命令他们火速前往界安城堡集结,而他本人也星夜兼程赶往界安城堡,终于赶在陆柯军到达之前进驻城堡。
当陆柯军兵临城下时,元景山手上已经有了两万余人。换了别人也许会惧怕陷阵军团的进攻,可元景山却信心百倍,自信倚靠目前的兵力能在界安城堡对抗至少一个月。他是陆柯的老上司,对陆柯作战的谋略和战术可谓知根知底,还专门针对陷阵军团可能采取的的进攻方式预演过防御战。
所以,当陆柯军发起第一次进攻时,便正中元方部队的下怀,被打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结果在城堡下丢下了数千具尸体,溃不成军。陆柯军自渡过沭水河之后,一路上几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到之处基本上是手到擒来。可这次,他们却在界安城堡迎头碰了硬钉子,碰得头破血流。陆柯军被打得若干天都没恢复元气,也没能找到攻克城池的策略,只好眼巴巴地望城兴叹。
陆柯在接到进攻界安城堡失败的战报时,就知道元景山回来了。他知道这个老上司的厉害,他知道以目前的进攻兵力和装备,要想拿下界安城堡,没有个把月是不可能成功的,而且,如果强攻界安城堡,也必定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虽然他手上有近十万人的部队,但随着占领地盘的增加,部队也逐渐分散开了。目前能参与进攻的人马,除十五军团一个师外,就只有陷阵军团的四个师了,其中陷阵军团的两个师还在从北海郡赶来的路上。
“我们只能围城了。参谋诸葛诩提出建议。
陆柯微微地摇头:“围城太耗费时间了,恐怕对方不会给我们这么多时间。”
诸葛诩闻声便知其意,但他仍有些怀疑,说道:“殿下意思是,洛阳方面会派援军来?但他们的军队几乎都在信樊一带对我方中路军对峙,如果他们抽调过来人马少了,奈何不了我们。而要是抽调过来的人马多了,定会被郢国侯察觉,郢国侯会趁机集中兵力在信樊前线发起进攻。”
要真如诸葛诩所说,陆柯相信杨素肯定不会坐失良机。但对方也不是傻子,肯定不会从信樊一带抽调太多的兵力来,他们会别的地方调集军队。尽管具体从什么地方调集军队他暂时还猜测不到,但他知道,刘炯等人绝对不会眼睁睁看着兖州落入自己的手中。
他思索了一阵,突然问诸葛诩:“你还记得白堡之战吗?”
“当然。”诸葛诩一怔,他虽然不明白陆柯为什么会突然提到白堡之战,但他还是随口接道,“正是殿下在那次战役中一举消灭了突忽十余万精锐部队,使得突忽走到了灭亡的边缘。”
陆柯哈哈一笑,说道:“我提起那次战役,并不是让你歌颂我的战功。我是让你想想,如果当时突忽军的统帅兰伊和哈山的目光不止只放在白堡一地,后来该是怎样一个局面?”
诸葛诩头脑甚是灵光,马上理解了陆柯的意思,说道:“如果兰伊和哈山知道我们要派来援军,他们肯定不敢把军队都会聚在白堡城下……。”
陆柯一拍大腿,说:“对!如果当年兰伊和哈山知道我们会去断他们的后路,他们绝对不会傻乎乎的等着被我们围歼的。”
诸葛诩又顺着他的话继续说:“他们不仅不敢把军队都集中白堡,或许他们还会布下陷阱给我们钻。如果我们一时没有察觉,说不定就会吃了大亏。”
陆柯又接口说:“如果我们败了,他们再回转身对付据守白堡的张锐。那么白堡即使再坚固,又能坚守多久呢?”
诸葛诩微笑地又说:“所以,殿下的意思是我们这次就试试他们当年没有采取过的战略。”
“哈哈……。”陆柯仰面大笑,也甚是赞赏诸葛诩的头脑。在他所遇到的参谋中,能跟得上他思路的少之又少,诸葛诩便是其中之一。这也是他无论到哪儿都要把诸葛诩带在身边的主要原因。
有了计划后,陆柯便下令从北海郡赶来的陷阵军团两个师转道绕过界安城堡,悄悄向西进发。而后,他又传令让在界安城堡下的三个师修筑一座大型的营垒,佯装要长期围困的架势迷惑元景山。营垒修建好之后,除十五军团的那个师继续留在城下拖住元景山,其他两个师秘密向西开拔。
就在陆柯着手布置陷阱之时,元景山的副将彭震云赶回了洛阳,把东路的战况向刘炯做了详细的报告,并请求刘炯赶快派出援军去解救被围困的元景山。
刘炯听罢又气又急。他气自己出于信任,才把东部战区交予元景山指挥。而元景山却徒有虚名,接连两次被陆柯打得溃不成军,整个东路局势一团糟。他急,是因为目前手上没有多余的部队可以调遣,即使向救援元景山也无兵可派。
把彭震云暂时支走,他召来了各部军事将领商议。
孙晟提议说:“陆柯究竟年轻,作战喜好冒险。这次他孤军深入,我们正好可以趁此机会将其全歼。”
郭凯之讥笑道:“说得轻巧,全歼陆柯!?要全歼他的陷阵军团,我们需要调派多少军队?十五万还是二十万?我们到哪里去找这么多人马?”
薛胄也摇头反对说:“我方的军队大多集中在信樊前线,剩下的都分配在东西两个战区里了。无论我们从中路或是西路调集军队来围歼陆柯,都会削弱本来防守地区的力量。而对方中路和西路的指挥官杨素和刘武周都不是糊涂蛋,他们要是觉察到了我方军队的调动,定会发起进攻来牵制我们。搞不好,连中路、西路防线也会被对方突破。”
孙晟言道:“作战最主要是歼敌有生力量,而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如果我们能全歼陆柯的十万人马,就算中路和西路暂时往后撤也是值得的。”
卢悦一脸惊讶地说:“后撤?往哪儿撤?西路那边先不说,单说信樊前线,后撤便到了东都的城下了。陛下和全朝的文武大臣都在这里,你难道想让陛下陷入被敌人围困的危险?”
孙晟又好气又好笑,说道:“我说过后撤,难道陛下和文武大臣就不能后撤吗?”
这回连刘炯也吃惊不小,问道;“你想让陛下离开东都?”
孙晟点头而道:“对,必要时可暂时先请陛下移驾北京,待局势稳定后再返回。陆柯所部,是上都方面的绝对主力。一旦被我们全歼,不仅可以稳定住东路局势,而且也会给敌军的军心、士气带来极大的打击。也可以这样说,只要我们消灭了陆柯的十万人,我们就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孙晟之言让刘炯有些心动,他正在权衡其中利弊,忽听一人叫道:“不行,绝对不行!”
刘炯抬头一看,原来喊叫之人是东王的首席家臣唐浩明。东王一般不会亲自前来参加军事会议,但每次开军务会议,他都会派唐浩明来旁听。本来唐浩明是在会议上没有发言权的,他只负责把会议上的内容记录下来,回去向东王汇报。
其实唐浩明没有发言的资格,但刘炯考虑到他代表着东王,也就问没有阻拦他说话。
唐浩明见刘炯没有阻止他说话,便又叫道:“太尉大人、各位大人,恕在下冒昧直言,孙大人之策实不可取。”
孙晟只是皱了皱眉,他知道唐浩明是何人,见他也反对自己的建议,心里暗暗担心这个计划可能会泡汤。
郭凯之倒是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对唐浩明说道:“唐先生有何见解,但说无妨。”
唐浩明向他点点头,又继续说道:“孙大人也许是出于军事上的考虑,建议陛下移驾北京。可不知孙大人考虑过没有,要搬迁国都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和时间?不说别的,单说各部门的搬迁没有一个两月时间就绝对不够,还有在东都附近的六个制造司,要搬迁的话至少需要一年时间。我请问孙大人,敌人会不会给我们这么多的时间?”
孙晟回答道:“我的意思只是为了确保陛下的安全,临时移驾去北京,并不是说东都一定会失守。除了陛下和禁宫之外各部门可不随陛下一起行动,这样只需要数天时间就足够了。”
唐浩明追问道:“你怎么能确保我们在围歼陆柯军期间,中路不会被敌军突破?东都不会失守?”
“这个……。”凭良心说孙晟并没有十足的把握确保洛阳不会失守,他只好说道,“即使一时失守,只要我们消灭了陆柯部之后,随后就可以发动反攻将其夺回来。”
唐浩明摇头道:“那就是说,你准备放弃东都了。但我又请问,难道在东都的文武百官和他们的家眷就这样丢给敌人吗?还有我们的所有军需物资都几乎来自在东都附近的六个大型制造司,要是上都方面占领后将它们搬走,或是一把火把它们烧了,我们今后哪儿去找武器、装备和敌人作战?”
“这……。” 孙晟无言可辨,他除了军事之外,对其他事务关心甚少,的确没有考虑过这些问题,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唐浩明说得倒是冠冕堂皇,可孙晟感觉其实他是假公济私,根本原因是担心损害到自己的利益,因为东王的所有财产都在洛阳。孙晟越想越肯定,唐浩明坚决反对自己的意见,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
这时,刘炯下了决心,否决了孙晟的提议。但如此一来,又该怎样向东路那边增派援军呢?
该到哪里找人呢?刘炯伤透了脑筋。
………………………………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战前夕(2)
第一百一十二章大战前夕(2)
汉元798年一开年,刘炯就噩耗不断。他还正在想办法去解救被陆柯围困的元景山时,就接到了一个坏消息——第一远洋舰队出动了。
朝廷分裂后,帝国四大舰队内部的倾向空前统一,而不像各步骑军团那样四分五裂。北洋、东海舰队几乎全体官兵都对洛阳的安乐帝宣誓效忠,而第一远洋舰队和南洋舰队则宣布支持上都的天佑帝。
去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