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汉骑军-第7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经过他的精心设计和巧妙安排,终于将太尉杨坚一党拉入这场纷争,并且将太子一党赶出了上都。上都之乱后,他也如愿的进入了内阁。多年以来的夙愿,一朝得偿所愿,他激动地热泪盈眶。那天夜里,他失眠了。回首从前,成功的喜悦、失败的苦涩,交替从心间流淌而过。细细品舍着这些滋味,他感到这么多年来自己的执着、拼命都没有白费。

    在那天夜里,他为自己定下了一个更高的目标。这个目标,不再以超越大哥薛胄为目的。他要达到的这个目标,就是大哥薛胄终其一生也无法达到。这个目标迄今而至,帝国的无数英雄、豪杰,也只有六十二人能够实现。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打算用更加拼命的劲头去努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有了新的目标,就有了新的动力。从那天夜里起,他又开始考虑新的计划,并逐步着手安排实施。对于不了解他的人,也许都会把他看成一个不问朝事的纯粹军人。但真正的他却是一个非常有心机,考虑事情也比较全面、缜密的人。

    他在朝中的人缘不错,起码比虞士基好得太多。自从定下明确的目标后,他就刻意在内阁大臣中讨好、拉拢一批人。比如,为了给太尉非常信任的杨素、陆柯、刘武周腾出位置,他主动放弃枢密院、参谋处和军机处的军方职务,成了政务内阁大臣中的一员。此举,不仅让太尉对他另眼相看,也让杨素等人在心里非常感谢他。

    又如,他以前非常反感两面派曹臻,后来在他发现曹臻的政见与自己的政见大致相同时,便毫不犹豫抛弃前嫌,与曹臻的关系也日渐亲近起来。到现在,曹臻已变成为了他在内阁中的坚定盟友。

    对其他一些新进内阁的大臣们,他也主动示好,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等到宇文苞辞去丞相之职,太尉又退隐,他接替杨素成为枢密院参议长后,这些新进的内阁大臣,大部分成了他的支持者或是盟友。(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

    如今首辅丞相虞士基几乎已左右不了内阁,他掌握着京畿护卫三军的军权,曹臻把持着帝国监察院。只要是他俩反对之事,没有一件能得到内阁的通过,即使虞士基搬出皇帝的名义,也无法改变结果。只因是天佑帝福常现在还没有满十六岁,不到亲政年龄,皇帝也没有否决内阁决定的权利。因此,在这一段时间,薛渭在内阁中可谓是威风八面,仿若首辅。只要是他作出的决定,很少有不被通过的时候。

    虽然已经左右了朝局,但薛渭志不在此。他定下的目标比掌控朝局远大得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正在一步步实行自己的计划。他相信只要北朝灭亡后,自己就有很大的把握实现既定目标。

    但天有不测风云,正在他春风得意之时,疯虎张锐给他当头一棒。在他看来,张锐简直是不可理喻。在战事快要结束的关头,突然发动兵变起事,率兵攻下潼关、洛阳、汴州等地,一举切断了黄河北岸己方部队的退路,进而又有威逼上都的可能。

    当内阁接到张锐发动兵变的消息后,虞士基就跳了出来攻击他,如果当初不是他提议解除了张锐的军权,怎么会闹出今日之事?他当然不可能任由虞士基叫嚣,当即反驳张锐又不是因为解除其兵权才反叛。而后,虞士基又拍案直陈,如果内阁早点通过他提出的惩治周延的议案,也不会出现如今的局面。

    对此,薛渭也不好狡辩。十几天前,内阁就得到了周延在洛阳大肆屠杀的消息,虞士基和冼夫人等人力主要重治周延之罪,而他却想力保周延。因此,他以不宜在这时打击前线将士的士气加以反驳虞士基等人的提议,双方一直争论不休,所以内阁也迟迟没有作出最后决定。

    薛渭非常敬佩老太尉杨坚的为人处事原则,因此老太尉以前的一些举动也是他模仿、学习的榜样。他本来就在刻意拉拢庞公、英公等世袭家族,对其子弟也极为照顾。他这时力保周延,也是为了博取英公家族的好感。但这次周延的事情引发了严重的后果,眼看再保他就要牵扯到自己。但不保周延,英公家族会不会由此怪责自己?这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而据被张锐释放回来的八军团指挥官王世充陈述,张锐是因为周延残杀了史万岁等潼关投降的北军将领才反叛的。这让薛渭更找不到反驳的理由,貌似这次周延做得太过分了。虽然他以前曾经暗示过周延,不要对俘虏的北朝王公大臣们手下留情,特别不能饶恕了支持北朝的世袭家主们。

    在这个方面,曹臻与他有一致的看法。曹臻也曾经对他说过:“这场内乱是东王和卢公、晋公等一帮世袭家主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才引发的,我们不把他们彻底消灭,即使取得了这场内战的胜利,帝国也不会得到长久的安宁。”

    因此,周延屠杀北朝王公大臣是他和曹臻都乐意所见的,但周延杀害史万岁和北朝大臣家眷之举就显得画蛇添足了。当初,在高颖、贺若弼作乱时,老太尉杨坚也只是杀了高颖等人全家十二岁以上的男丁,对他们的女眷和幼子都只是贬为贱民就算了。老太尉为什么不杀这些已被按上谋反罪名之人的家眷?其用意就是不想与过多人树敌。还有史万岁,只是一个单纯的将领,杀不杀他都无所谓。

    无奈,周延这人太没有脑子了。周延性子直,没什么心机,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好在,他容易被利用。自己只是暗示过他两次,他就照着自己的想法去做了。而且周延这人嘴紧,只要他不说,战后想必旁人也不会把屠杀之事牵扯到自己身上。

    坏的是,周延太过好杀。他在洛阳没有一点顾忌的一顿乱杀,不仅给他本人树立无数的敌人,也给自己的既定目标设置了障碍。某些因为屠杀之事对朝廷心怀怨恨的世袭家主们,又怎么能在战后成为自己的助力?难道也要将他们一举杀光?这也太不现实了。而且在这个时候又不能一举抛弃周延,不然英公家族很可能由支持自己变为怨恨自己。

    幸好这个时候有曹臻这个盟友在,在他被虞士基逼得无言可对之际,挺身而出对虞士基等人说:“既然事情已经发生,我们现在不是要追究由谁来负责的时候。要尽快想办法解决当前之事,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追究责任之事,还是以后再议。”这才让喋喋不休的虞士基闭上了嘴。但张锐兵变之事,也不是这么好解决的。内阁已经商议了数天,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就在内阁还没有商议出结果时,这天曹臻又转来一份密报。薛渭打开一看,惊得面无人色。

    曹臻送来的密报上一共讲了两件事情。(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第一件,是番州战区的将士绝大部分跟随张锐反了,现正在向西京进发,预计这两日内便会夺下西京。薛渭是武将出身,知道一旦失去西京就意味着杨素在伏牛山一带设立的防线彻底变为无用。如果杨素仍要坚守伏牛山一线,在西京的张锐所部,就会沿商州南下,绕到杨素的身后,伏牛山防线会随之崩溃。

    如果杨素放弃伏牛山防线继续后撤,张锐在洛阳和西京的部队就有可能分兵两路朝上都压迫过来,到时战场便会在上都城下展开。杨素手中的二十多万大军虽然在数量上超过张锐所掌握的兵力,但双方在质量上毫无比较性。一旦开战,十有八九杨素会败。杨素战败,上都也不保了。难道要被迫迁都?

    这还不算是最坏的消息,更坏的消息是曹臻密报上所讲的第二件事情。据监察院密探得到的消息,几日前凉公广发檄文,痛斥周延在洛阳的屠杀行为,并呼吁帝国内有良知之人都站起来对这种禽兽行径进行声讨。檄文中还严厉地质问上都朝廷为什么没有制止周延在洛阳的大屠杀,是支持、还是默许了周延的屠杀行为?如果是上都朝廷有人支持周延的行为,他不介意起兵以清君侧。

    凉公的檄文写得大义凌然,使人读后毫不怀疑他的一片忠君爱民之心。薛渭读过则是惊得把手上的密报掉落在地,也浑然不知。他十分清楚凉公的用意,这家伙虽然口中已经承认上都朝廷为正统,但是想以借着周延之事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参战了。而且据之前监察院掌握的情报,凉公已和燕公等家族结成同盟,很可能燕公等未参战的北方家族也会跟随在凉公之后起兵参战。

    如果这些家族都派出家族护军参战,加上北军残余的孙晟的三十余万人马以及张锐手上的十余万人马,与朝廷敌视的军力一下子就变为了五、六十万人。朝廷过去半年来的努力,也都变为了泡影。被切断后路的河北陆柯、刘武周军等六十余万南军主力,也会陷入随时可能被围歼的险境。

    这可怎么办呢?薛渭急得团团转。他知道曹臻送来的这份密报,现在别人都还不知道。如果不在这一两天内想办法妥善解决,一旦消息传开,内外形势会变得更加不利。

    还是去请教一下老太尉吧!薛渭在别无办法的情况下,连夜赶往杨府,请见老太尉杨坚。

    杨坚躺在床上接见了他,杨英在身旁伺候着。据杨英说,一周前其父的病情就反复不定,现在已经不能下地活动。进入卧房薛渭差点认不出杨坚来了。眼前这个躺在床上瘦骨嶙峋、喘着粗气的老人,难道就是曾经那个帝国内最有权势和威严之人?!。

    杨坚见他来没有开口,只是抬手指了指座椅示意他坐下说话。薛渭敬了一礼,侧身坐下。他不敢耽误太久老太尉静养,落座后寒暄了几句就直接切入了正题,讲明了来意。

    薛渭陈述事情经过时,杨坚不断张口喘息着,不时还剧烈咳嗽一阵。一旁的杨英侍立在床边,听见父亲咳嗽便端起痰盂为父接痰。父亲吐完痰后,杨英又拿起锦帕为父亲小心擦拭嘴角和胡须。

    待薛渭讲述完毕,杨坚喘息了一阵,用嘶哑而虚弱的声音说:“无锋此子,可以说是个侠士。你用大义相示,他必为所用。而若用手段驱使,必适得其反。本来他已经表明归附朝廷,自然不会再起二心,你们又何必解除他的军权?经宇,在这个事情上,你操之过急了。”

    “是,是。老大人所言极是,这事是学生考虑不周。”薛渭身为老太尉的心腹,自然知道老太尉从很早以前就欣赏张锐,也不时对其提拔。即使后来张锐拒绝回军参与内战,他也没见老太尉说过一句怨恨张锐的话。

    杨坚又喘息着说:“要解决无锋之事不难,只要能给他一个满意地答复,他自然不会与朝廷继续作对。”

    薛渭心里虽对老大人这番话不以为然,但仍想听听老大人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于是问:“请问老大人,如何才能给张锐一个满意的交待?”

    杨坚又咳嗽了一会儿,吐了两口痰,才说:“周延目无君父,杀之有功而无过。赦免随同起事的将士,保证今后不追究他们的罪责。你们只要能做到能让无锋相信这两点,洛阳、西京的兵势自然无忧。”

    “让他相信?学生怎么才能让他相信呢?”薛渭也知道,自周延杀了手持天佑帝亲发特赦令的史万岁后,朝廷的信誉一落千丈。他即使同意老太尉的建议,也没有办法保证能让张锐相信,朝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