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汉骑军-第7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们都没有得到“开府”的权利。当时战区内的军政高级官员均由朝廷指派,韩擒、刘炯虽对他们有任免之权,但也要报请朝廷同意后才能执行。

    朝廷不轻易分封外臣,特别是给军人以开府建衙的权利,就是要限制军人的势力范围,避免出现割据一方的局面。而现在,朝廷竟然给自己这个发动兵变之人,以开府建衙的权利,就好比:一个人手拿着武器,正准备去抢劫银行。路上,突然出现一个银行工作人员,递上来一张上亿元的银行支票,对抢劫的人说:“拿着吧。别再去拼命冒险了,去好好享受吧。”这等天方夜谭般的奇事,是真的么?

    再有“仪同三司”,从字面上讲是指出行仪仗等同三司。三司,在圣祖以前是指太尉、司空、司徒三个职位,在圣祖之后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朝廷三公。仪同三司,也就是品级地位等同于三公。三公,是朝廷的正一品大员。等同三公的品级,也就是官品已经做到了顶峰。

    这种荣耀,自汉朝建立以来,也只有汉文帝时的宋昌、汉章帝时的马防、汉殇帝时的邓骘以及汉献帝时的伏完等少数几人享有过。宋昌曾劝文帝以代王入即帝位;马防是东汉开国功臣马援之子,又有破羌之功;邓骘、伏完皆是皇亲国戚,所以他们能够享有这一殊荣。而自圣祖之后,这种殊荣就再也没人享有过。

    如今,朝廷将“开府、仪同三司”这些权利、殊荣统统加封到自己身上,这不能不令张锐感到震惊。他的第一反映是:其中必有阴谋!但阴谋究竟在何处,他一时也没想明白。

    上都来的这份诏书上称,朝廷早就对周延以及其下的十五军团在洛阳目无法纪、大肆屠杀的行径深恶痛绝。当时没有立即宣布治周延之罪,也是鉴于洛阳已被周延十五军团控制,如果立即惩治周延,恐会激起周延等人的反叛,局势将更为复杂。

    朝廷本来计划调中路军统帅杨素到达洛阳,将周延和其部下分开,然后抓捕周延,对十五军团实施缴械。未料,开远候能当机立断,迅速妥善地处置了洛阳之乱。为此,陛下甚感欣慰,朝廷上下也为开远候能决断、果敢地除恶扬善而拍手称快。

    为褒奖开远候为国除害的功绩,特此晋升为上将军衔,并设立安东都护府,命其出任安东招讨使,仪同三司。同时,解除其军机处调配处参议的职务。

    安东都护府的管辖范围为:幽、辽、吉、北、平、玄、滨海七州以及渤海周边地区。(这里所指的渤海,并不是今日的渤海湾,而是现在的整个日本海地区。)都护府可在上述地区中任选一地,建立府衙,并自行招设幕属。都护府将管理上述七州地区内,所有军政事务。

    都护府下设两个直属军团,即第三飞骑军团和暂编第五十二军团,共计十万人马。当都护府管辖地区内出现内乱、外患时,招讨使有权便宜行事。即可以先行动,再向朝廷汇报。都护府下属军团开支,将在管辖地内的各州府赋税中提留。

    如果说这其中有阴谋,上都朝廷这次抛出的这个诱饵,实在让人难以拒绝。再说手握着十余万兵力,掌握着北方七州的军政大权,即使上都朝廷有阴谋诡计,又奈我何?

    但是,这个道理上都的内阁大臣们都不会不懂。既然他们心里明白,还要赋予自己开府建衙的权利,就只能说明他们有掌控局势的信心,不怕自己割据一方。他们哪儿来的这种自信?其中又有什么具体的计划安排?

    “伯药兄,你对诏书上的事情是怎么看的?”张锐一时想不明白其中的机关,便问送来诏书的李伯药。他相信,凭自己与李伯药这么多年来的交情,只要他知道其中缘由,定不会有所隐瞒。

    说起来,李伯药能见到张锐,也是幸运之极。当初,范明交待周楚德说,不能让南北两个朝廷的使者见到张锐。周楚德一直谨记在心,他在被张锐派去攻打汴州前,还专门嘱咐驻守洛阳的各城门军官,让他们见到自称是朝廷来使的人,就一律杀之。

    幸好李伯药来洛阳的路上,遇到秦书营的游骑,随后又见到了秦不知周楚德下达的不许南北朝廷使者进城的命令,而且他刚到潼关就随同程节来到洛阳,范明来不及交待秦书这件事情。

    更巧的是,数年前秦书曾见过来西部战区调查张锐私藏俘虏一案的李伯药,知道他与张锐是同学加朋友的关系,也不敢怠慢李伯药,就亲自护送他到洛阳面见张锐。而守城的将士,见李伯药是秦书亲自陪同来的人,也没有盘查就放行了。如此,李伯药才保住了性命,没有不明不白的死在洛阳守城的将士手下。

    只不过,这事李伯药和张锐都不知道。李伯药显然有一肚子的烦恼,见到张锐也没有多说话,只是把诏书交给他,就坐到一边埋头想自己的心事。

    最近李伯药的烦恼事也很多。自虞士基调任丞相后,他便被新任的御史大夫曹臻调去赴任闲职。监察部内被调任的也不止他一人,几乎虞士基从前的心腹,都被曹臻从重要职务上调离。

    开始,李伯药虽是沮丧,但也能够理解。一朝天子一朝臣嘛,谁不想让自己的心腹占据要职?虞士基一调走,他们这些被虞士基视为心腹的人,也都清楚自己迟早会被调离现在的职位。

    于是,左立言、林耀琛、康进等人都去暗地求过虞士基,请求其把他们调去政务院任职。虞士基当然也愿意调这些心腹到政务院协助自己。难的是,左立言、李伯药等人,其官职都高,不是从二品,就是正三品。这类高级官员的调动,就不是虞士基一个人能说了算的。而虞士基在内阁会议上的提议,又被薛渭、曹臻等人否决了。几个月过去,虞士基用尽办法也没有把一个心腹调去政务院任职。于是,左立言等人都明白,虞士基在朝中已经彻底失势了。

    本来,虞士基也可以把他们调去丞相府任职。但丞相府的最高一级官职也不过才是正四品。自降官品等级,谁也不愿意。谁知虞士基以后会不会翻身?如果虞士基今后能够再次翻身,大家也能有机会重新调任要职。总比现在自降官品等级,再重新提升起来容易得多。

    左立言等人都怀着这种想法,暂时安心在监察院担任闲职。不料,上个月御史大夫曹臻又在监察院内部大搞起自查工作。表面上说是自查自纠以前工作中的失误,争取以后避免出现类似问题,但“司马懿之心,路人皆知”,矛头就是对准他们这些虞士基的心腹。

    在虞士基的心腹中,第一个被查出工作中有失误的是康进。他被加上了十余条渎职的罪名,甚至连故意出卖北朝假情报的事情,也被曹臻的人说成是泄露了监察院的机密。于是,康进从二品的朝廷大员被一撸到底,最后连爵位也没保住。

    康进被罢免官职没多久,左立言、林耀琛等人也被冠以各种罪名,步其后尘。而且,像这样被朝廷罢免职务的人,今后再想进丞相府任职就几乎无望了。因为按惯例,如果朝廷要再次启用曾被罢免的官员,需经过内阁批准。虞士基掌控不了内阁,他们被罢免之后再想官复原职,几乎是白日做梦。

    在这次清洗过程中,李伯药借主管培养后备人才的光才侥幸过关。在这种没有多少厉害关系的职务上,曹臻的人想找他失职的借口也不容易,何况李伯药一直以来在监察院内部有着严谨、正直的美名,工作中的失误少之又少。所以,才勉强渡过一劫。

    不过李伯药也知道,薛渭、曹臻之流还会继续找自己的把柄,只要自己稍有不慎,康进等人的下场就是自己的最终命运。在这种压抑的情况下度日,他自然也不会有好的心情。

    他这次接到朝廷使者的任务,也是因为他与张锐私交好。薛渭、曹臻等人在朝廷找不出比他更适合出使的人,才派他前来。只是李伯药也清楚,只要张锐这次不接旨,他回去后也必然会丢掉官职。他除了当官,就再也没有其他能赚钱养家的本领。倘若丢了官,他不知道该如何挣钱才能养家糊口。

    所以,在来洛阳的一路上,李伯药都在考虑自己今后的出路。把诏书送到张锐手上后,也没有心思去劝张锐,只是自顾自的想着自己的事情。这时,张锐的问话他也没有听见,直到张锐伸手在他肩膀上拍了一下,他才惊醒过来,茫然问道:“什么事?”

    张锐见他心不在焉,便放下诏书之事,转而问:“伯药兄,你有何心事?”李伯药也想听听张锐的意见,就把朝中的变故、自己的处境告诉了张锐。

    张锐听罢李伯药之言,便清楚现在上都朝政已被薛渭和曹臻把持了。上都朝廷给自己送来的这份诏书,显然也就是薛、曹二人的意思。这二人对自己一直没有好感,就更不可能把一块肥肉白白送到自己的嘴里。

    李伯药说完监察院的人事变动之后,又说补充了一句:“三郎,你家里的人,我已经在三个月前就安排他们回安江了。”

    “多谢了。”张锐知道李伯药所说的家人里,是指几年前他安排去监察院学习的米毅、唐易等人,得知他们都已返回安江,也就放心了。“这事没有给你带来什么麻烦吧?”

    李伯药讥笑道:“开除一些不守规矩的学员,有什么麻烦的?他们总不能因我开除有犯错的学员,就罢免我的官职吧?”

    张锐心知李伯药肯定为此受了不少的气,便劝道:“你实在待不下去,不如干脆辞官回家得了,也免得受闲气。”

    李伯药叹息道:“三郎,我可比不了你。我为官多年,也没有存下几个钱。辞官后单靠几亩地租,也养活不了我一家老老小小十几口人。”

    “不然……”张锐本想建议李伯药到自己家中,但又想起自己还有一堆的麻烦事没有解决。这时叫李伯药到自家帮忙,说不定是在害他,就止住了话语。

    “不然如何?”李伯药见他话语不详,便追问。

    张锐没有接着刚才的话题,转而问李伯药:“小弟起兵攻下潼关、洛阳等地,并杀了周延。朝廷不但不追究我的过错,反而许给我如此厚重的奖赏,其意何在?伯药兄,一直在上都朝中,不知可有听说其中的缘由?”

    李伯药摇摇头说:“我调任闲职后,在朝中就没有了可靠的消息来源。朝廷为何要如此重奖你,具体目的我也不知。从表面上,朝廷册封你为安东招讨使,是为了解决百济、新韩两个属国的战事。不过据我猜测,其中也必有其他的原因。我来之前,朝廷已经收到凉公发出的檄文。朝廷这时让你带兵北上,驻守北地数州,原因想来不过有二。一是,为了震慑北地未参战的各家族,使之不敢轻举妄动。二来,也是为了安抚他们,毕竟你也是出身北地家族,他们对你还是信任的。”

    张锐一边听李伯药说,一边轻轻点头。他在心里虽然并不完全赞同李伯药的分析,却也认为他说的有一定的道理。李伯药这样认为,是因为他还不知道北方参与同盟的各家族,已经决定起兵参战。

    就在李伯药来到洛阳的前一天,凉公也派人给张锐送来一封信。

    凉公在信上说,燕公等参与了同盟的家族,都响应他的提议,共同起兵讨伐上都朝廷的奸臣逆党,以清君侧。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