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骑军-第8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有罗马人从立国到与我国交战之前就没有停止过扩张行为。国内的公民利益空前统一因而它的内乱次数和程度都比我国少得多。在不断的对外战争中他们得到了大量的财富和奴隶生产力也得到了快展。
虽然最后它也变成了一个帝制国家但共和制度早已深入到罗马人的骨子里。罗马元老院的权利比起我们大汉的内阁大得多甚至还能影响到帝位的继承。所以我认为这样一个根深蒂固的国家深受平民热爱、拥戴的国家是不可能因为一两场战争就灭亡的。”
张锐前世、今生都学习过历史当然对罗马地历史有所了解。马上说出了自己对罗马帝国兴盛的见解。
林白泉在张锐讲话时时而点头时而摇头。等张锐讲完他说道:“你说的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也是表面的一部分。要了解罗马这个国家要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了解。”
“我们先来看看罗马的政治。正如你所言。罗马人因为共和制地出现而开始走向强盛。但罗马人后来走向帝制也是大势所趋。”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罗马人的共和制度是最初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建立的。罗马人最初只是一个弱小的城邦周围的敌对势力众多。如果罗马贵族不向平民妥协那么就意味将被别国灭亡。”
“罗马人有了公民参政权后全体公民对城邦的热爱和忠诚是自内心的。那时城邦里没有庞大的官吏队伍官吏们不拿俸禄他们都是自觉自愿的为罗马做事。这种制度。也可是叫做城邦制度只有小国寡民大家在彼此非常熟悉了解地情况下才能实现。”张锐连连点头。在那个年底没有通讯的情况下要民主的选举一位放心地领导人只能是自己非常熟悉了解的人。大家能经常在城里看见他能听到他的讲话这才能选他当执政官。
但要是在一个疆土面积较大、人口众多的国家实现民主选举那就可笑了。这样的结果对农业的破坏是可不避免的。”
“随着罗马扩张的需要罗马人的兵农合一制度也随之瓦解。公民义务兵被正规军取代这样罗马人即使在不作战时也不种地了。罗马的农业几乎全部由作战时俘获来的奴隶代劳。”
说到这里林白泉笑了说:“殿下应该明白罗马人为什么会一直不断的对外作战了吧。”
张锐略微思索了一下惊讶地说:“难道是为了得到奴隶?”
林白泉点点头说:“地确如此。不是罗马人生性喜欢扩张。喜欢作战。而是因为不这样做就无法得到充足的奴隶。没有奴隶给他们耕种他们就要饿肚子。没有奴隶给他们做衣服他们就要受冻。”
“比如尼禄时代罗马的非洲各行省的一半土地分属六个大庄园。而在西班牙、高卢、不列颠以及其他行省也有这样类似的大庄园。这种庄园里的劳动者全是奴隶。他们平时吃不饱、穿不暖稍有过错就会被处死或是被卖去角斗场。而他们生产地粮食供养着整个罗马国人。”
“但即使是这样罗马人还并不满意。有一个罗马著名的学者名叫科鲁麦拉他在自己的《论农业》一书中说有人认为农业收成不好是因为土地不肥沃或是气候恶劣等原因造成的。但我不这样认为我们把农业交给了奴隶中最坏的奴隶。就像是交给了一群懒汉。这是*队打得不分胜负原来自己也变成了半农半兵。
“更为可怕的是。罗马人在苏丹损失地那十万军队是为数不多由纯粹罗马人组成的军团是不用屯耕的精兵。损失了那十万之后罗马只有在本州还有十万这种军队除此之外都是由行省人组成的军队。在这些行省军队中。战斗力最强的是十个由日耳曼哥特人组成的军团。”
张锐奇怪地问:“罗马境内怎么会有这么多日耳曼人?”
林白泉道:“奥古斯都在重新征服高卢和消灭萨拉西人之后。”
张锐这才明白哥特人原来是这样来的。
“可还没等奥利乌斯三世完成自己的计划就一命呜呼了他的继承者显然没有他的雄心壮志只想稳固罗马帝国现有的疆域。由哥特人为他们看护北部边疆也是不错的一件事情于是新罗马皇帝承认了奥利乌斯三世给予哥特人的待遇。哥特人和日耳曼人经常作战所以一直保持着强悍的战斗力。现在十个由日耳曼哥特人组成的军团有三个在北部边疆驻守四个去单于人作战还有三个调到埃及行省以防苏丹人。可以说现在罗马一直靠着哥特人在作战其他行省的军团战斗力很差根本就是滥竽充数。”
“而罗马人如此依赖哥特人保护又有着非常大的隐患倘若哪天哥特人不愿再做罗马人的看护神甚至想取而代之那么罗马也就彻底完了。这不是猜想而是可能性很大特别是现在罗马人军费紧张的情况下一旦不出哥特人的军饷我敢保证哥特人会立马作乱。到那时外有苏丹、单于、日耳曼人的威胁内有哥特人的叛乱罗马人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回天无术了。”
“这次去罗马也许是看罗马帝国最后的一眼了。因此我才厚着脸皮要跟着殿下来啊。”林白泉说这话时脸上既有兴奋之色也带有稍许遗憾之意似乎这个千年帝国的灭亡景象已经在他脑海里预演过一样。
林白泉的一番话让张锐受益匪浅。原来一个貌似强大无比的帝国竟然会是如此的不堪一击脆弱得轻轻一碰就会完全坍塌。
这次的和谈也是因为罗马人快支撑不住了。要是我们这次去再在罗马人伤口上撒把盐更要加快罗马人的灭亡度。
罗马人虽然与自己没有仇也没有挑起对汉的战争。但只有罗马帝国灭亡了汉帝国作为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级大国才能永保安宁。为了汉帝国的强大我们一不做二不休。
………………………………
第五十三章 出埃及记
船队在新城停靠了五天张锐带着六灵等人逛遍了城内名胜古迹。如果张锐还要更深入地了解罗马不妨抽空看看。
林白泉推荐的这几本书的确很好书中从各个方面阐述了罗马帝国的展史。其中有一本还是他的恩师刘自清的著作《凯尔特人和哥特人》书里全面介绍了罗马帝国内两个比较重要的民族起源和展史。
张锐在帝大时常去刘自清家做客刘自清的所有著作他都拜读过惟独没有在刘自清的书房里看见过这本书。一看出版时间原来是近几年才行的。心想应该是恩师退休回益州后才撰写地。难怪自己未曾拜读过。
还有一本《论罗马隶农与汉平农的差异》也是汉朝著名的史学家的作品书中将罗马农业与汉农业做了一番全面的比较分析。看过之后张锐才知道林白泉为他讲述的罗马农业地演变这本书中都有详尽讲解。
张锐这才明白。林白泉丰富的知识是靠大量的阅读获取的而不是天生就比自己懂得多。
张锐在安江中学就读的时候很喜欢读书给旁人的印象是卷不释手乐在其中。而在帝大读书时虽不像在安江中学那样整个一书呆子但也有很多时间阅读各个门类的书籍。正是大量的阅读各类书籍丰富了他的知识使得他在以后的从军生涯受宜匪浅。
但自从他考入北京骑兵学院后就没有多少机会博览群书了。特别是去了西部参加突忽平叛之后日思夜想地都是怎样更有效地打击敌军。即使能挤出一点时间读书也只够钻研军事论著。
至少有十年时间他没有好好读过书。自我感觉知识贫乏了。特别是在和林白泉做过几次深入的交谈后他现自己的思维已经囿于纯军事层面对军事以外地认识已经跟不上林白泉的思维。
因此张锐下决心利用到罗马这一路漫长的路程好好读读书给自己充充电。不多久林白泉推荐的书就看完了他又去找使节团的官员们借书看。再前途无量今生也混不到您现在这样的地位身份。
这一日船队终于抵达红海海域。罗马红海舰队的十来艘舰船已在红海入海处等候。他们将为汉朝使节团的舰队护航使其顺利通过与苏丹之间的交战区。
苏丹与罗马之间的海战生过两次。第一次依靠天时、地利苏丹消灭了罗马地远征舰队。但自身也损失极大。双方的第二次海战在罗马的第二批远征舰队到达之后。这次又是苏丹人惨败战舰几乎损失殆尽。剩下为数不多的战舰躲入港口不敢再出来迎战。
罗马人却不敢掉以轻心苏丹人海战虽败但其舰队并没有被全歼。苏丹人不敢再次正面交战。并不代表他们不会出来偷袭。于是第二批罗马远征舰队留在了红海海域封锁苏丹人的港口除了汉帝国的船只外其他各国舰船一律禁止进入红海水域。
在罗马舰队地护航下汉朝使节团的船队在罗马埃及行省的苏伊士港靠岸。这里也是前世大名鼎鼎的苏伊士运河的南入口所在地只是在这个年代罗马人还没有想到或是没有能力挖掘这条连接欧亚非的重要运河。
罗马皇帝派来的迎候汉朝使节团的人员恭候在苏伊士多日。在迎接队伍中竟然有三位是罗马元老院成员足见罗马帝国对这次汉朝使节团到来的重视程度。
由于进入不了地中海。黄跃和东海舰队的船只只能停靠在苏伊士等候使节团返回而汉朝使节团剩下地行程要依靠罗马人安排。
在罗马人带领下汉朝使节团进入了埃及行省。古埃及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源地之一。它的文字记录历史远远过其他文明甚至比夏华文明还要悠久。
古埃及一般指公元前32世纪左右至公元前343年波斯灭亡埃及这段时间内尼罗河下游地区地埃及文明。
古埃及北临地中海南至尼罗河第一瀑布与努比亚为邻东临红海西与利比亚毗连()。从努比亚边界到孟斐斯城称上埃及;从孟斐斯城到地中海称下埃及。这里最早的居民是含人和闪人。
公元前31oo年由南方上埃及的美尼斯统一了上埃及和下埃及建立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这时埃及文化已趋于成熟开始使用象形文字。开创法老**通明兢兢业业地为入港船只导航它给舵手带来了一种无比的安全感。
亚历山大灯塔无疑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建筑之一不过现在亚历山大灯塔经过了几个世纪沧桑已经变得有些老朽了。前世历史上这座灯塔是在公元14世纪时遭受的一场罕见的大地震中消亡的。但在这次地震之前它已经是处于半倒塌状态。
张锐在登上灯塔时看见灯塔第三层的八根石柱中有三根已经断裂倒塌了。心想这座灯塔就像现在罗马帝国一样摇摇欲坠虽然顶部还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但根基已经松掉了。只要稍微来一场地震它便会永远从世人的眼中消失。
数日后在罗马官员们的婉转的催促下张锐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埃及踏上了去罗马本州的航程。
………………………………
第五十四章 罗马
汉元796年7月26日汉朝使节团终于抵达罗马帝国本州的那不勒斯港。有空我一定去上都会会老朋友们。”吉维尔。卢古鲁斯眼中流露出怀念的神情冼夫人的一番话勾起了他对上都的美好回忆。
“卢古鲁斯大人请允许我为你介绍开远侯张锐张大人。”冼夫人向旁边挪了半步站在她身后地张锐进入了卢古鲁斯的视线。
“荣幸之至!”吉维尔。卢古鲁斯的目光注视着张锐。他早听说过张锐的大名也知道他这次担任汉朝使节团的副使。只是他一直想不明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