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骑军-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道摇头:“这里是我师傅,你师爷兴建的。我们走了,道观就荒废了,怎么对得起他老人家的心血?再说,去了中原地区,那里人口是多,但是每家道观几乎都满员,也不一定收留我们。”
徒弟问:“那我们怎么办?”
老道呵呵笑了两声说:“徒儿,为师有一个办法,不仅可以使我们不再受饿,还会再次将道观兴旺起来。”
徒弟大喜,连声催促。于是老道便说出方法,随后就开始行动。
他们开始在市井散布传言,说有席织妖这样的怪物,然后又在城外吹埙。师徒俩都不会吹,就由徒弟胡乱吹。不过,这胡乱吹出的声音,在夜里的确凄凉,有人听见后,就联想到近日流传的席织妖。
此后,流言更盛。加上师徒俩一步步接近城内,越来越多的人听到怪声后,确信了席织妖的存在。
当府郡帖出榜文,禁止流言的时候,他俩就趁着夜晚,进城撕掉榜文。后来城里闹到夜里没有人敢上街的地步,他俩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也敢进入了城区街道上来吓唬大家。
老道的本意是再过几日,就去散布道观可以降妖伏魔传言。到时大家都会争着请他们去自家降妖,香火钱自然也会源源不断的进入了腰包。只是没有想到,今夜偏偏遇上不信鬼神的张锐。老道也被张锐的声音和相貌,活活吓死了。
郡府查查明真相后,将小道士收监,并以妖言惑众定罪,向刑部发文申请斩杀小道士,接着又去封了道观。
当然这些事情张锐就不管了,第二天向葛沮等人告辞返回庄园。
又过了几天,张锐正准备带着全家返回安江,葛沮又来到庄上登门拜访。
原来郡府张贴榜文,说明了此事的前后因果。但城内的居民还是不信,每夜仍是足不出户,白天市井也是一片萧条。葛沮等人没有办法,只好又来求见张锐,看看他能不能帮想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张锐没有推辞,立即跟随葛沮又到了平济城。张锐对葛沮等人说:“想要民众都相信席织妖已经没了,很好办。葛大人,你现在就帖出榜文,说今夜全府衙的大门都敞开,还有城中各官员家的大门也敞开,而且鄙人今夜就坐在府衙大门口守上一夜。让大家看看我们有没有被妖怪吃了。只要第二天我们没事,妖言自然破灭。”
葛沮大喜,立即按着张锐的办法去张贴榜文。张锐在府衙大门前,摆上一座酒席,自斟自饮喝了一夜的酒。
一夜过后,城内的居民看见府郡官员家都没有事情发生,又得知安渡桥猛士在府衙门口守了一夜,也没事。于是流言便渐渐消失了。
葛沮和郡府内的官员们都感激张锐的帮助,张锐走时郡府官员们送出十里。城中的居民由此联想,是不是安渡桥猛士收伏了那个妖怪?不然怎么全体官员都去送他?
于是新的流言又开始在城内散布,说确实有席织妖,只是那个妖怪已经被安渡桥猛士给收去了。
有一名府衙的师爷,颇有生意头脑。见大家都说是张锐收了妖怪,便起了以此生财的想法。
师爷回到家中,取来笔墨,按照张锐喝了酒后的形象画了一幅画像。师爷的画工不俗,画像中的张锐栩栩如生,浓眉大眼、红脸黑须。当然那条伤疤不能忽略,师爷浓描数次更加凸出了脸上的伤疤。画像画好后,师爷再书写四字:降妖伏魔。
画裱过后,师爷就去找匠工刻板,然后让家中的人拿印刷好的画像去贩卖。叫卖时特别说明是有看家护院的功能,只要在自家大门上贴上此画,以后向席织妖这样妖怪就不敢进门。
心有余悸的居民们纷纷出钱购买。后来又随着众人之口远播,再后来整个玄州和滨海州甚至吉州的都有百姓出钱购买画像,贴在自家门前,既是为了逼邪也可图个吉利。
师爷家发了大财,也辞去师爷一职,回家专门做门神挂像的生意。
当然这些事情,张锐已经不知道了。他回到庄园后,就带着家人离开玄州,返回吉州安江老家去了。
………………………………
第一章 调令
第一章调令
汉元789年8月10日,张锐来到飞骑军游骑团的总部所在地五原城。五原城位于并州北部,平州南部,隶属并州管辖。
与此同时,辽东四郡之乱大局已定。7月10日,李存志调集其东线部队以及西线残余之部和汉军进行了一次决战。
参战双方为李存志的伪高句丽军十二万人,汉军暴熊军团和飞骑军团各一部共五万五千人。这场决战只进行了不到一天时间就结束,十二万叛军被斩杀四万四千人,俘获六万余人,只有数千伪高句丽残军成功逃离战场进入山区。
决战失败后,李存志在逃亡中被追击的汉骑兵砍下人头。伪高丽句的朝廷大员也多在这场决战中丧生,带方郡和乐浪郡随后被汉军收复。
如今,辽东四郡还在深山里负隅顽抗的伪高句丽残军有数万人,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东部两个山区中。按张锐老爸的话讲,这不过是“癣疥之痒,无关大局”。汉军主力都陆续撤回原驻地修整,另派遣了一些非主力部队进驻剿匪。
辽东四郡向胡汉山这类的人也不少,在平叛过程中也先后加入到当地的剿匪民团中,后来这些剿匪民团又被改编成了当地的预备役部队,配合汉正规军作战。他们是当地人,对本地的地理环境以及叛匪的行动规律都掌握得比较清楚,因此在剿灭残余叛匪时,他们的作用和战绩比汉军正规军更加的突出。
张锐是在上月接到的游骑团通知,命令他8月15日之前到五原城游骑团总部报到。没有直接回原部队报到,是张锐早就预料到的。
朝廷的奖赏已经颁布多时,如今也该轮到军团的奖赏了。晋衔升级是少不了的,只不过他目前还不清楚,自己将被分配到哪个部队去任职。
游骑团所属六个营分散在北方的数个州内,这次参加平叛辽东四郡之乱的,只是其中的三个营。现在参战的三个游骑营,已各自返回了原驻地。
张锐是希望去这三个营中任职,虽然参战各营在平叛中均损失了大半人马,但他们都是经过血与火考验的部队,战斗力是普通部队不可比拟的。以后新补充来的骑士,在有实战经验的老骑士带领下,能很快的适应战斗需要。
当张锐来到团部时,发现团长竟是刘武周。
“张锐,身体养得怎么样?”刘武周看见张锐,热情地上前对着他的胸口打了一拳。(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不待张锐回答,又笑着说:“行啊!看来你小子恢复得不错,身体还是这么结实。”
老上司当上了游骑团的团长,张锐心里也非常高兴。向刘武周敬礼致敬:“将军,请允许属下祝贺您晋升将军。”
刘武周没一点新任将军的架子,笑呵呵地拉着张锐坐下。“这还不是兄弟们为我挣得的功勋?尤其是你,功不可没。你跟随我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你的治军能力、作战能力,都是出类拔萃的。”
刘武周倒也不全是说的恭维话,这次他晋升将军,的确也沾了些张锐的光。辽东四郡平叛战役后期,飞骑军团副指挥官退休,原游骑团长杨义臣新任军团副指挥官,空出来的游骑团长一职,刘武周是第一候选人。
游骑从不设立副职,皆按序列依次接替指挥。如战斗中游骑团团长阵亡,就由一营营长接替指挥,然后以此类推。下面各营连也是如此,每个营连的一连排长都相当于本部的主官副职。
刘武周是一营营长,也就成了接替团长一职的第一候选人。再加上这次平叛中,一营的表现确实抢眼。占兴府、断敌粮、剿山匪以及安渡桥大捷和战役后期的东部一系列作战,都是完成得干净利落。特别是安渡桥大捷,已在帝国家喻户晓。
刘武周指挥得体、知人善任,被军团提名为接任游骑团的团长人选。晋升将军需要上京面见太尉等主管军事方面的朝廷重臣,也是说要先通过他们的面试。审核过关过,才会正式将候选名单交与内阁讨论,内阁通过后还要面圣,由皇帝亲自签发晋升令。
刘武周接到去上都的通知时,还在辽东四郡前线。他将一营指挥权暂交与裴仁基,然后乘船前往南京,再顺江而上来到上都。见三位参议长、见太尉、等内阁意见、面圣,刘武周连过数关,终于成功升任将军。
刘武周今年三十岁,几年前晋升为一营长时,他也曾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成为将军,但完全没有料到会来得这么快。全团六位营长,大多出身都比刘武周好,特别是三营长马士愈更是出身凉公家族,按刘武周自己预想,能在马士愈之后的下一任成为团长,四十岁之前晋升将军就算成功。
谁料想提前完成了人生目标,刘武周欣喜若狂。当然,提前晋升也有偶然因素。这次的辽东四郡之乱就帮了大忙,加上一营是出战三个游骑营之一,而马士愈的三营则没有捞到机会,赶巧原军团副指挥又在他立功的时候退休。刘武周暗思,如果没有这些巧合,还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得尝所愿。
授衔结束后,太尉邀请他去家里赴宴。这让刘武周受宠若惊,太尉乃一国最高军事长官,竟然会邀请自己这个才晋升的将军去家里做客?想想都觉得是在做梦。
刘武周忐忑不安的来到太尉府,但太尉此时的态度,与他在司部见第一面时大为不同。刘武周初次在司部见太尉,只见他面目严肃,语言简洁,只问他部队上的情况。但现在,太尉面带微笑,态度和蔼可亲,与他谈的也是家事和一些琐碎闲事。
宴席上,太尉的见他还是拘谨,便笑道,公务之时自然要以公对待,私下交往当然是以朋友相待。老夫将你看成朋友才设宴为你送行,所以尽请随意。太尉一席话,让刘武周赞叹不已。太尉公私分明,不愧是朝廷的支柱。而且还平易近人,把自己当成朋友,岂能不为之感动。
只一顿饭功夫,刘武周就拜伏在太尉的脚下,成了他的座下记名弟子。告辞时,太尉亲送刘武周出府门。还再三交待他在部队上要戒骄戒躁、励精图治,全力带好部队,绝不能得意忘形、不思进取,更不能打着太尉弟子的旗号肆意妄为。
刘武周连声答应,但太尉的最后一句话,却让他有点摸不清头脑。“听说,安渡桥勇士是个年轻人。年轻人需要锻炼,好好地锻炼。”
刘武周回到馆舍左思右想,还是不懂太尉话里的含义。于是连夜去向一位现任参谋部审议处外郎的好友请教。
好友得知来意后,笑着对刘武周说:“老刘呀,你这次可是问对人了,兄弟对此事可是知道得一清二楚。”
“还请赐教!”
“太尉的二少和张锐是北京骑兵学院的同期同学。在上学习期间,一次张锐为了太尉的二少和大司马的三少挨过处罚。一次太尉的二少暑期回家时,在太尉面前流着泪讲了事情的经过。正巧那天,兄弟我去太尉府给太尉送公文,当时就站在堂下。太尉听完后,扼腕赞叹道‘此子有古时侠客风范!’。”
刘武周有点明白了。那位好友意味深长地又说:“这次安渡桥大捷的军报传到上都时,是太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