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宋安乐侯-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甚至连辽国官方派来做交接的王英秀,也直接与范宇商议。甚至还用那种崇拜的目光看向范宇,哪里与想过大宋的正使是谁,在哪里。

    段少连此时心中极不平衡,他这次出使辽国,虽然身为正使,却一点存在感都没有。甚至早在半路上,便已经被范宇给架空了,说话都没人听。

    只是他自己也不反省,若不是有意刁难范宇,他又如何会成这等尴尬光景。

    范宇命押送岁币的王中平去与辽国的王英秀交接,自己却是带着曹傅到了辽国南京城的宋使馆。

    此时辽宋之间,因为来往频繁贸易也极兴盛,所以互相在对方的境内都建了使馆。这使馆的功能,与后世的使馆几无两样,两样是搜集对方风土人情,往国内传递信息的渠道。

    唯一不同的,便是使馆之中并无常驻的大使。平时只留有一些驿吏文吏打理,在有事之事,才会委派使节进驻。

    宋使馆便在南京宫城不远的甘泉坊,占地也并不大。

    这倒不是辽国轻慢大宋,而是辽国南京城的规模根本无法与汴梁相比,小了许多。

    就范宇在南京城中所见来说,繁华程度,也远远比不上大宋的都城汴梁。

    交接很是顺利,王中平也拿回了回执,并向范宇禀报了经过,并无半分波澜。

    范宇刚刚听完了王中平的汇报,那辽国翰林王英秀便来求见。

    将人让进宋使馆的正厅,范宇又让王小丁泡了茶来。

    王英秀却并无心喝茶,而是对着范宇一抱拳道:“安乐侯可还要多歇息片刻?郎大师他们也已经先行去了敬客楼,就等侯爷移趾。”

    “王翰林,今日虽然我经历一路劳顿,已经有些累了。但是有这许多好诗爱诗之人相候,我岂能推辞。”范宇摇了摇头,叹气道:“我不过是偶得一曲罢了,我大宋的正使段少连,可也是翰林出身,文采亦非寻常。”

    “哦?既然如此,那便请这位段正使也一并前往便是。”王英秀不以为意道。

    范宇便让人去请段少连,有他在自己便可少应付一些辽国的文人雅士。

    段少连听说范宇请自己去接风宴,这心中才平衡了一点点。毕竟自己才是正使,就凭安乐侯一个副使的职务,显然还是差了些。

    曹傅听说范宇要去赴宴,他便也坐不住了,要跟着同往。

    范宇便让曹傅与狄青和杨文广一起,作为自己的护卫跟来。

    敬客楼,在辽国南京算是最大的酒楼。在敬客楼的三楼,如今已经被包了下来。

    除了郎思孝,还有几个人已经坐在楼上等着了。在郎思孝的身边,也坐了一位只有十二三岁的锦袍少年,与曹傅的年纪正相仿。

    范宇和段少连等人上了三楼,便看到了眼前的这个情形。

    “范小哥今日来,你我皆以布衣看待。莫谈国事俗事,只论作诗,如何?”郎思孝年纪不小,可是这话却天真。

    只是他身为帝师,却是说出来的话,无人敢违逆于他。

    范宇对其微笑拱手道:“郎大师既有此意,范宇敢不从命。”

    顺便又介绍了段少连给郎思孝认识,这让郎思孝老脸更加红润。大宋人物风流,多有能诗擅词之辈。多一个来作诗的,那当然越热闹越好。

    “这几位是舍人萧达溥、萧麓侍郎、右补阙张素羽、王英秀,还有这是我的学生,耶律重元。”郎思孝一个个的介绍过去道。

    范宇前面几个人都没记住,但是耶律重元四个字入耳,可吓了他一跳。这个锦衣少年,便辽帝耶律宗真的胞弟,耶律重元。如今,他也刚刚被封为皇太弟。

 第219章 客随主便

    耶律重元年纪与曹傅相当,也是一副汉人的打扮。

    如果只看外表,与富贵汉人家的孩子并没有什么两样。

    范宇之前便已经知晓,辽国的法天皇太后萧耨斤阴谋废除辽帝,可惜却被辽帝先下手给软禁了起来。

    这件事里的关键,便是这位只有十三岁的耶律重元。耶律重元得知母亲欲要废掉长子耶律宗真,而立自己为帝,便找到兄长耶律宗真如实相告。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母亲萧耨斤才会被软禁,而他也才会被兄长耶律宗真封为皇太弟。

    范宇看到这位耶律重元,不过十三岁,脸上还带着一丝天真。也许正是如此,耶律重元才会更看重兄弟之情,而选择了告发母亲。若是此人成年,也不知道会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

    若是让皇太后萧耨斤得逞,将耶律宗真的帝位废掉,耶律重元被立为帝。虽然萧耨斤要擅权听政,但是只要活的够长,终究还是皇帝。

    别管心中如何想,范宇脸上都没表现出来,而是与这些辽国人物们打着招呼。

    这些人在辽国并不一定是最有权势的,但是一定是最有才华的。

    宋辽两国相交,自结下澶渊之盟以后,便由武斗转向了文斗。

    历次宋使来到辽国,都会与辽国一方的朝臣们斗诗词,没有一次例外。

    刘六符也是翰林,还是此次与范宇他们一同北归的辽使,自然也是在座的。

    他与双方都算熟悉,便主动招呼道:“郎大师,今日您最长,便由您来安排如何?”

    郎思孝也不推辞,便对众人拱手道:“既然如此,那我就不客气了。大家都请入座,今日既是迎接宋使的接风宴,亦是我辈与范小哥的文会。希望范小哥可再出佳作,以为敬客楼的盛事。而我等不才,身为参与者,自也与有荣焉。”

    “不敢当,不敢当。”范宇急忙谦让道:“此次有诸位在,岂会让我独领风骚。”

    正当此时?那耶律重元忽然向郎思孝低声询问道:“老师?这风骚是什么意思?”

    这位皇太弟的汉学并不是很精通,因此遇到了新词?便求教了。

    “风骚?便是风雅风流之意。”郎思孝笑着解答道。

    却不想耶律重元忽然对范宇道:“范兄放心便是,你有佳作?我辽国也非不文之地。若是风骚,便大家一起风骚罢。”

    范宇眼角抽了一抽?这皇太弟有些意思?啥话都敢说。在他身后不远的曹傅,却差点没绷住劲,只得背转了身去。

    “殿下非常风趣,你说的不错?那便大家一起风骚便是。”范宇打了个哈哈?只要自己不尴尬,那尴尬的一定是别人。

    “快请入座,莫要辜负了好时光。”郎思孝也脸上发红,自己可是帝师,如今却没能教好皇太弟?这可有些丢脸。

    刘六符也急忙救场道:“此处凭栏远眺,我大辽南京可尽收眼底?端得是让人心胸一畅。虽是冬日,想来也能使得诸位才思泉涌。”

    曹傅虽然跟来了?却只是以护卫的身份来的。与杨文广和狄青两人,守在范宇身后不远处。

    段少连只是默默的坐范宇的旁边?却是并不如何开口。只有别人问到?他才与之对答几句。看他这意思?是不打算冒头了。

    待众人都坐了,郎思孝才举盏对着范宇和段少连道:“远来是客,也是使节,更是文采风流之人。老夫与诸位同僚同好,便敬两位一盏酒。既暖身心,又接风洗尘,饮胜!”

    众人纷纷举盏饮了,互相亮了亮盏底,以示其豪。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场面便热闹起来。

    范宇刚刚与王英秀对饮了一盏酒,便看到那耶律重元向自己举盏。

    “安乐侯,在你到来南京之前,我便听人传唱你的送别歌。”耶律重元很是羡慕的道:“送别歌真是好听,词也雅致贴切。虽然我年纪还小,但是一想到歌中场景,便觉离别之苦。我也在学汉诗汉词,希望有一天,我能和安乐侯一样,也能作出这等上佳的诗词歌赋。”

    “殿下,佳作并不是想作就能作出来的。”范宇因为怕一会儿自己出丑,便开始提前做铺垫了,“要多读书,才可有所感悟,从而妙手偶得佳句。在座的都是饱读诗书,也不敢保证,一定会作出佳句。而且,我虽离开汴梁之时做了送别歌,现在却不一定能再做好诗词。”

    耶律重元对于自己的老师郎思孝大师最是信服,便转头问道:“老师,安乐侯说的是真的吗?”

    郎思孝点点头道:“殿下,安乐侯没有骗你。诗词之道,在于感景融情。就如安乐侯,他在汴梁与友人离别,心有离别之苦,便可作出送别歌来。若是安乐侯与那友人关系不睦,想必就作不出来。如今安乐侯远来南京,心情又是不同。他能不能留下佳句,却要看大伙热情不热情了。”

    他这么说,却是立刻将酒宴的气氛带动起来,众人轰然附和。

    王英秀却是先对着段少连遥遥举盏道:“我来做个引子罢,不过我不敢向安乐侯讨教,可先向段正使讨教一二。可否?”

    段少连心中一阵阵的发堵,你不敢讨教便不敢讨教,却拿我来比。虽然心中这样想,但也激起了他的傲气。

    “王翰林讨教不敢,在下诗词一道,也还有些心得。你尽可定下规矩,我接着便是。”段少连也举起酒盏,一饮而尽道。

    “好!那便不客气了。”王英秀洒然一笑,对着段少连比了比大拇指道:“今日虽然晴天,这几日也未下雪。可是段正使与我,便以雪为题,各做诗一首,请大家品评如何?若是输了,便罚酒一盏。”

    段少连微笑点头道:“王翰林这个提议也不错,晴天雪为题,倒也有趣。客随主便,你先请。”

    其实大家都能看出来,王英秀的这个以雪为题,便占了便宜。辽国是更北方,雪景要更常见一些。而且以雪为题,只怕王英秀都已经有了腹稿。

    “以我之瓦砾,引君之玉璧,那我可就现丑了。”王英秀微咳了一下,便向楼外远眺,“晴空百里天,万家有炊烟。待到飞碎琼,回首换人间。”

 第220章 一时无言

    王英秀出招了,这首诗言简意赅。而碎琼便是雪花,也有了雪。最后一句回首换人间,尤其传神。

    在座之人无不拍手叫好,辽人都挺起劲。

    在酒宴之上斗诗,斗的就是一个急智。若是用了半天,才写出一首诗来,这酒也就别喝了。

    待王英秀的诗一念完,他便团团作揖,向着段少连伸手请了一下,以示自己完成,该段少连接招了。

    端起手中的酒盏,段少连微一沉吟,便开口道:“千里赴辽关,高朋酒共酣。问我归去时,应是雪漫山。”

    听了段少连的诗,王英秀不由鼓掌道:“段兄的诗有情有景,比我高出一筹,在下自叹不如,这一盏酒,便该我饮。”

    说完,便举起酒盏,一饮而尽。

    郎思孝抚须而笑,对于这两人的才思都十分欣赏。一个回首换人间,已是好句。另一个,则是全诗体现了众人的热情,与客人的珍惜,却是各有所述,而都有雪的出现。

    “老师,段正使这一首诗里,可没有好句子,为何大家都说他的好?”耶律重元却有点不明白,向郎思孝问道。

    “殿下,诗不只是有好句,便是好诗,其中还要看诗的意境如何。”郎思孝便借此机会,向耶律重元讲解道:“段正使从汴梁一路北来,到我大辽,岂不是千里赴辽关?与我等宴饮,便是高朋酒正酣了。这前两句,不只是段正使的经历,也是形容辽宋两国为兄弟之邦。后两句?则有惜别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